
山西农民测出原平地震-.docx
6页山西农民测出原平地震? 历经40余年,大陆地震预报系统建设的钟摆又回到起点1966年邢台大地震后,要求对地震进行预报 而在唐山大地震后,大陆一度倡导民间人士与专业技术人士共同预报地震的做法被统一转为由专业技术人士进行预报5・12”大地震后,在舆论对地震系统指责之下,反思总结的地震系统放低了姿态再度开启全民预报的大门,接纳各种民间预报人士参与地震预报工作,掀起了一场在全国建立覆盖到村的全民地震预报系统 2009年3月28日19时,分山西原平地区发生4.2级地震,这次地震成为山西民间地震预报联络员赵洪澎的舞台这位依靠观测日出日落预报地震及天气的山西临汾农民在地震发生前将接近准确的震情向当地地震系统作出预告 民间预报的年代 四川“5・12”大地震后,民间人士和科研机构重建联络通道被认为是必须的 30年之后,57岁的赵洪澎终于为自己的观日预报地震找到用武之地在山西原平4.2级地震前一天,这位57岁的农民,向临汾市汾西地震局和山西省地震局预报处,汇报了他的地震预测 赵洪澎汇报地震预测时的身份是大陆地震群测群防“三网一员”系统中的“防震减灾宏观观测联络员”。
包括赵洪澎在内,遍布于大陆各个乡镇的宏观观测联络员,主要负责向相关部门汇报地震前井水、动物及各种自然界异常预兆现象 相较于其他联络员,赵洪澎略有不同,仅读过几年小学的他,对气象却有独到见解1978年起,他几乎每一个清晨和黄昏都是在观测山头上的日出日落 在只有300余人的村子里,无论农事还是红白喜事,村民已经习惯找赵洪澎咨询天气情况,准确率很少有让村人失望的时候除了气象,这位农民还从日出中观察地震西北红花朵云”、“东南黑红”他眼中的观测结果,常常与全世界的地震相应 但这些含糊的词语,再加上无法判断准确的震中位置,使这位土专家提供的信息,从未被地震系统认可并参考,直到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的发生5・12”地震发生的前两日,赵洪澎向同村农民预言将发生较大地震 地震后,备受国人指责的大陆防震系统在2008年8月召开大会,号召全系统总结反思其后“探索中国防震减灾工作改革新模式”,成为急于摆脱困局的地震系统共识 总结反思之后的行动亦非常迅速,当月各地相关部门便纷纷开始培训“三网一员”(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防震减灾宏观观测联络员)工作人员。
在将“三网一员”岗位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的临汾市,所属各县在2008年8月便完成了对全市数百名“三网一员”人员的培训,并分别按每人(网点)每月100元人民币的标准进行岗位津贴补助其时,“三网一员”建设数量亦作出硬性规定 事实上,作为山西防震重点的临汾市,在之前的4月就已将此项工作列为市政府考核2008年各县(市、区)防震减灾工作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的重要内容,但进展并不明显,直到中国地震局的总结反思会后,此项工作才突受重视 培训后不久,赵洪澎即收到汾西县地震局颁发的“防震减灾宏观观测联络员”聘书突如其来的“工作”,让赵洪澎异常兴奋家庭贫困的他,曾尝试背着干粮走遍县、省、京地震系统,想为自己的专长谋得用武之地,却接连被拒,没想到多年争取的机会如今却不期而至 压力之下的改变 向赵洪澎敞开的这扇大门,亦是地震系统在地震预报中寻找的一条出路 “3・28”原平地震发生后,山西省地震局不得不面对2008年地震系统无力解释的尴尬你们解释清楚,之前你们说四级地震后,马上就会有五级、六级大震,现在发生四级了,你们又说不会有”,一位山西地震系统的官员透露了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在震后的这一诘问,但对山西地震局的官员来说,这确实难以回答。
地震发生后,地震局所有处级以上干部被频频召进会议室研讨,但未来震还是不震,却始终未有定论 相较漫漫太空,几千米以下的地层更加神秘天空中你的卫星可以看到云层,而几千米的地下我们知道的却少之又少一位地震预报员说地震界普遍认为,目前的科学技术手段之下,短期地震预报根本无法实现,别说攻克,就连困难在哪亦不得而知 但大陆地方官员想要的或许并不是这样的结果技术无能为力的短期地震预报领域,却似乎是大陆地方政府长期致力的一项工作,8亿多农民所居住的房屋抗震能力太差,相对于加固农民的住房,政府对短期临震预报的要求显得更加迫切 第一压力的承担者,自然是地震系统5・12”大地震后,面对随口即来的诘问和怒骂,地震系统的许多工作人员不得不过起了“隐姓埋名”的日子长期被排斥的民间预报,此时成为他们的盟友2008年6月,赵洪澎第一次与地震系统合作,在太原的5天时间里,根据日出特征,他在那段余震不断的时间里,向山西省地震局监测处报告6次地震,其中5次被证实 赵的预测结果无法确定震中定位,不能满足地震预报中时间、地点、震级三要素,令赵洪澎的预报意义大失但监测预报处对赵洪澎的地震预测并未放弃,预报处将历年发生的地震详细资料均打印给他,要求他对照自己此前的预测结果,尽快弥补预报没有震源地点的缺憾。
对他预测地震的能力,地震部门亦开始重点参考2008年明四川青川地震煎山西地震局亦曾提前接到赵洪澎的,随后即将他提供的信息上报国家地震部门参考虽然目前尚无法对其‘震前感知’的原理做出科学解析但赵洪澎对国内外较大震级地震的时间和级别,3日内预测准确度的确较高山西地震局预测处一位人士称 3日,这是地震系统望尘莫及的时间一位地震工作人员称:“现在的地震预警搞得最好的日本,仅仅能凭着电快于地波速度的特性,在地震数秒前发出警报,但这几秒在中国如此大的国土上,毫无意义 在无能为力之下寄托民间预报,虽然无奈,却也不失为地震系统的一种选择在此观念引导之下2008年“5・12”大地震后,中国地震部门大力推行“开门搞预测”,与国内数量众多的民间人士和科研机构重建联络通道,一同进行地震预测 30余年后,民间预报再度回到唐山大地震以前的盛况,政府高层亦开始呼吁“群测群防”,“专群结合,土洋结合” 历史是否重演? 一位从事地震系统工程的工作人员称,震与不震,他们自己都无法准确判断,报与不报之间心里根本没底稳定压倒一切的社会里,如果报而不震,这将带来一场巨大的政治风险。
中国预报地震第一人梅世蓉,曾经迫于唐山大地震的压力,在错报北京有地震后坦言:“我们个人渺小得很,发布这个预报跟抛硬币差不多,但是一个意见可以牵涉到千家万户的人,不能轻易搞预报,影响太大 但另一种失败,则显得更为惨重1976年8月在四川省北部松潘、平武之间,地震专家发现了大量的宏观异常但由于提前3个月走漏消息,导致其时各地躲震、防震一片混乱而当政府准备撤销预报时,地震却又发生了,双重损失之下,松潘地震的预报事后受到批评认为预报得太早,给当地造成了太大的影响四川省委亦因部署防震工作被批评 民间地震预测者的再度出现,无疑将为地震预报现状增加活力,但当年唐山大地震后,大量的民间预报,亦曾给社会造成巨大困扰,大量民间预报者的出现,亦非全是助力 民间地震预报人员的繁荣在1966邢台地震后开始兴盛在历经大地震之后,地震部门最怕“漏报”,政府最担心“漏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6年力求社会稳定发展的政府对地震的“虚报”和“虚警”担心开始上升到主要地位民间预报人士随意的信息发布,使得社会上避震人群纷纷扰扰,最后,“辟谣”成为各地地震局最常见的露面形式,民间预报者亦与地震系统相互对立起来。
“5・12”大地震前,民间地震预防已在一度被排斥之后,退出主流渠道而现在,赵洪澎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预报“3・28”原平地震后,他于29日预报30日山西附近6级以上的大震并未出现,同时,在预报原平地震时,级别亦出现了错误 几十年纠葛未清的民间预报与主流系统预报,在神秘地震预报领域中,表现依然如故,只是此次有关方面严格规定,“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民间地震预测,均应在遵守相关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第 6 页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