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体设计】2021高考历史 专题10 第2节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课后限时作业(十六) 人民版必修2.doc
6页立体设计】2020高考历史 专题10 第2节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课后限时作业(十六) 人民版必修2(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通畅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监管的夜市2.《唐律疏议》规定:“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处徒刑二年这表明唐朝时(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严格维护坊市制C.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D.允许郡、县开设市场【解析】《唐律疏议》的规定是在严格的维护坊市制答案】B3.“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内容不可能包括( )A.城市商业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B.乡村地区不能设市的规定被废除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督D.以地域为基础的商帮及会馆兴起4.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
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①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④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5.乾隆《元和县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材料说明( )①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 ②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③长途贸易比较发达 ④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由材料中“(安徽)歙人阮弼”可知他是安徽人,属于徽商,故①符合题意由“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可知③符合题意由“分工操作”可知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④符合题意清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有所发展,但远达不到迅速发展的程度,故②不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6.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苏州商业的繁荣,它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市镇的兴起,A、B、C三项结论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D7.“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 )①主张重农抑商 ②倡导以法治国 ③力求社会稳定 ④维护农民利益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A8.历史学家吕思勉曾说:“清朝的衰机,可以说是起于乾隆之世其“衰机”指的是( )A.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断了与世界的交流B.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形成了单一的经济结构C.高度重视农耕经济,丧失了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先机D.建立军机处,强化封建专制统治9.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10.《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解析】《喻世明言》、《二刻拍案惊奇》均为明清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故排除A、B两项。
一品”、“二品”、“一等生业”等词语,是关于社会地位的用语,不能反映徽商的活动情况两则材料说明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答案】D11.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解析】B、D两项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不符合题意A项虽然涉及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但与“近代的前夜”无关C项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史实,符合题意答案】C12.康熙帝禁止中国商人前往南洋贸易后,限令南洋一带的中国商人必须在三年内回国,否“不得复归故土”雍正帝也规定:“其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康熙帝和雍正帝的做法所体现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官府垄断贸易C.打压商人 D.闭关锁国13.下列表述所体现的经济思想不同于其他几个的是( )A.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B.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C.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解析】A、B、C三项体现的都是重农抑商思想,而D项体现的是工商皆本的思想答案】D14.(马克思)“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原因有( )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②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 ③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④西方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5小题26分,16小题18分,共44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在《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中国全史商贾史》材料二 明清晋商把商与士农工同等看待,同样敬重。
……许多山西商人原本贫寒,他们硬是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业著名的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 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山西杀虎口是晋商赴包头必经之地,但此处盗贼猖獗,有民谣称:“杀虎口、杀虎口,没有钱财难过口,不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过了虎口心还抖尽管如此,晋商却未因此退缩,而是越去越多,形成“走西口”大潮……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清代祁县富商乔致庸把经商之道排列为:第一是守信,第二是讲义,第三才是取利明清晋商在500多年的经商实践中,有着许多成功的经营道德和经营风范这对现代商业的文化建设乃至实业界的道德建设,无疑有着历史性的启示——《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贾史》材料四 徽州少年林光錀,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家成员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以下材料是根据林光錀所写的日记编制而成林光錀一年生产、生活时间分配表(单位:天)人物生产劳作其他活动外出活动休闲统计林光錀308(86.7%)22(6.2%)5(1.41%)20(5.63%)355(100%)说明:①林光錀的“外出活动”以经商为主②林光錀的“生产劳作”以种植粮食作物和茶叶为主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晋商生意兴隆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中林光錀如果想在当时经商致富,请你结合林家生活环境和时代特点,分析其有利因素10分)(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其论证的依据12分)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然本州(杭州)所赖苏、湖、常、秀、淮、广等处客米到来,湖州市、米市桥、黑桥(皆为杭州城内地名)俱是米行……又有新开门外草桥下南街,亦开米市三四十家。
材料二 杭城(杭州)之外,城南西东北各数十里,人烟生聚,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州郡,足见杭城繁盛矣——皆据(宋)吴自牧《梦粱录》(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南宋时期农业与商业的关系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