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pdf
5页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材分析功的概念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其概念及应用贯穿于全章通过本节学习,应使学生初步建立功的概念, 并学会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为十二章 机械效率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本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从功效的角度来分析力学现象通过实验和实例的分析,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一、教学目标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含义和单位3.能应用公式 W=FS 进行简单的计算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三、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1由学生动手做简易实验,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现学的感知,引导学生分析而引人功的概念2通过简易实验的分析得到的功大小的计算公式,同时在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得出公式的过程中,逐步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 学习目标1从实验和实例中,能概括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明确功的大小是由这两个因素的大小所决定的2写出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
3能在具体事例中指出是什么力做功,谁对谁做4初步学会用公式W=FS 及变形式计算五、教学过程(一) 、潜伏训练1、 如图 1, 小丽用 10N 的力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进,请画出手对水桶的力的示意图2、 重为 30N 的铅球抛出后的运动轨迹如图2,请画出铅球运动过程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图 1 3、 用力向右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小车前进,则小车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的作用对小车有了“成果”(二)引人新课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 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 累” 一些呢?为什么?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 累” 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书包移动相同的距离, 需要的力越大越 “ 累” 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问:哪次 “ 累” 一些呢?为什么?答:提到桌面上 “ 累” 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附板书 2)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 累” 学生实验 3 用手将书包提 5 厘米左右和将 4 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问:哪次 “ 累” 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
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 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 “ 累” 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板书 1: 】一、功(三)讲授新课设问: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看图判断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讨论交流)分析甲、乙、丙图三种做功的情形,是什么力对物体做功?他们做功有什么共同点?归纳做功的必要因素: (1) 、_作用在物体上的力_, (2) 、 _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_若同时具备,则力做了功板书 2】l做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讲述:必要的意思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请同学们用做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否做?演示 1手提着钩码在空中静止不动,问拉力是否对钧码做?为什么?答:没有,因为虽有拉力,但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演示 2手提着钩码匀速水平移动一段距离,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为什么?答:没做,因为拉力在竖直方向,钩码的移动是水平方向的,不是在拉力方向上移动的,所以拉力没做演示 3手提着钧码匀速上升,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为什么?答:拉力做了,因为满足做的两个必要条件。
问:请同学们举几个生活中做和没做的实例3、根据做功的必要因素,归纳三种不做功的情况:(1)有力无距例如:推而不动( 2)有距无力例如:人对飞在空中的球( 3)力距垂直例如:提水而走学生活动: 1) 、举重过程中,何时做功?何时不做功?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问:在上课起始的三个实验中, 拉力对物体是否都做了?哪种情况下做功多?如何进行比较?我们已经知道做功具备两个必要因素,那么的功大小和这两个因素有何关系呢?先想一想,请同学们说看法鼓励学生讨论猜测,发表不同意见)问:到底的功大小与力和距离有何关系?让我们一起用实验验证演示:人匀速提钩码,把提起一个钩码的力作为1 份力, 05 米的高度作为 1份距离,那么匀速提起一个钩码上升1 米高度所做的就为 2 份答: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或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成正比讲述:力学中规定板书 3】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的公式:WF S(注意合指 F 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讲述:知道了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用它来计算的大小,要计算的大小,要先确定的单位, 的单位是由力的单位和距离的单位决定的。
力的单位是牛, 距离的单位是米,那么的单位就是牛 米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对物理学做的杰出贡献,把的单位牛顿 米就称为焦耳,简称焦板书 4】 功的单位:焦耳(焦) l 焦耳=l 牛顿 米例题 l一台拖拉机耕地时,牵引力是28500牛,前进了 l000 米,此拖拉机的牵引力做了多少?答:拖拉机的牵引力做了 285 X 107焦的例题 2 马拉着重为 19600 牛的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了400 米,做了 3 X 105焦耳的车受的重力有没有做?马的水平拉力是多少牛?分析:因为马在水平路面上前进, 竖直方向上没有通过的距离,所以车受的重力不做求马的水平拉力,可从已知拉力做和车前进的距离,由WF S 公式求得答:车受的重力没有做,马的水平拉力是750 牛学生阅读课本 64 页最后一段结束,老师简单小结三)巩固检测:多媒体展示例题 31 回忆上课起始做的三个实验,若匀速提书包和 4 本书所需的力分别为 30 牛和 5 牛,课桌高 80 厘米,计算下面情况下拉力做的大小:(1)把书包和 4 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分别做多少?(2)把书包提高 5 厘米,把 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分别做了多少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说结果。
小结:的大小是由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大小共同决定的,作用力大的做的不一定多,距离长的过程做的也不一定多解题时要注意单位统一打幻灯片:(例题 4)小刚把重为 1000牛的箱子沿着水平地板推动1 米,小刚对箱子做的()A1000焦Bl 焦C0 焦D无法确定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受到几个力,画出力的示意图五)小结:幻灯打出学习目标,结合板书小结,并强调做的两个必要因素是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的缺一不可的条件,的计算公式WF S 及单位 1 焦耳=l牛 米,在应用中注意各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的统一六)布置作业 :课本 64 页练习 l、2、3习题解析1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一是 _的力;一是物体 _通过的距离参考答案:作用在物体上,在力的方向上2某人用 50 牛力把重 20 牛物体竖直向上移动了2 米,该人做()A40 焦B60 焦 C100焦D140 焦参考答案: C简要分析:本题目问的是人做多少,而人对物体的作用力是SO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2 米,所以做 WF S 50 牛 X 2 米l00 焦,强调各量的对应关系3用东方红一 54型拖拉机耕田,如果牵引力是28500牛,共运动了 3 石千米,那么它共做了多少?参考答案:解: WF s 28500牛 X 3600 米 l026 X 108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