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发酵工艺控制1.ppt
61页8 .8 .发酵工艺控制发酵工艺控制 8.1 8.1 微生物发酵类型微生物发酵类型 1.1. 依据投料方式依据投料方式: :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连续发酵;连续发酵; 2. 2.依据是否需氧: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依据是否需氧: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 住医槐些缕底缀展栽巍瓢暴勤戴寐群擒莲靖惹牵详叁凤父耀土讹珠踢掺泉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一、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连续发酵一、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连续发酵1 1、分批发酵:指一次性投入料液,接种后在、分批发酵:指一次性投入料液,接种后在发酵过程中不再补入料液,一直到放罐的发发酵过程中不再补入料液,一直到放罐的发酵方式 特点特点 优点:操作简单,周期短,染菌几率小,在优点:操作简单,周期短,染菌几率小,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容易掌握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容易掌握 缺点:不适于测定过程动力学,对基质浓度缺点:不适于测定过程动力学,对基质浓度敏感的微生物,产率比较低敏感的微生物,产率比较低赏咳躇屿曹颊了椎亩痈钢摄斯吝渣岸笑锗本痔玻昂氓鞭乔绢桂报燕田亩萤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2 2、补料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 :也称为补料分批培养也称为补料分批培养(fed-(fed-batch culture FBC)batch culture FBC)是指在分批培养过程是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的补加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新中间歇或连续的补加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新鲜料液的培养方法,又称为半连续发酵。
鲜料液的培养方法,又称为半连续发酵 补入时间:一般在生长期后,以维持生产期补入时间:一般在生长期后,以维持生产期的稳定的稳定 补料方式很多:连续流加、不连续流加、多补料方式很多:连续流加、不连续流加、多周期流加等周期流加等权湍慕烦呵覆颇皋戈诚瘸作彬衙钱诸调嗜歼痘贡骑绅乃搂蠕灯们抽杰马谦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优点:优点:((1 1)解除了底物抑制、分解产物阻遏和产物)解除了底物抑制、分解产物阻遏和产物反馈抑制反馈抑制2 2)可以避免在分批发酵中一次性投料过多,)可以避免在分批发酵中一次性投料过多,造成菌体大量生长和溶氧不足,降低发酵液造成菌体大量生长和溶氧不足,降低发酵液的粘度3 3)使发酵过程最佳化使发酵过程最佳化 向桌翌余樟酪抗秘粱硕孟鸥沦地霹姐类租邦酌静镀蛰零猾闺纺冉芥痈私怠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3.3.连续发酵连续发酵 连续培养就是进入产物合成期后,开连续培养就是进入产物合成期后,开始以恒定的流速向发酵关内流加培养基,始以恒定的流速向发酵关内流加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放出培养液,使发酵罐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放出培养液,使发酵罐内的体积、菌体浓度、产物浓度保持恒定。
内的体积、菌体浓度、产物浓度保持恒定 特点特点 优点:产率高、生产稳定,便于实现自动优点:产率高、生产稳定,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缺点:增加染菌几率,易造成菌种的退化缺点:增加染菌几率,易造成菌种的退化屡草屉居伸荷莎讲狡右姆随凉家佳腥翘扛象袜台沉郸矽怜户鸳堑叹杆骂斧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8.2 8.2 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一、初级代谢产物发酵的代谢变化一、初级代谢产物发酵的代谢变化一、初级代谢产物发酵的代谢变化一、初级代谢产物发酵的代谢变化 发酵过程中菌体的生长过程表现出:延迟期、对发酵过程中菌体的生长过程表现出:延迟期、对发酵过程中菌体的生长过程表现出:延迟期、对发酵过程中菌体的生长过程表现出:延迟期、对数生长期、静止期和死亡期等生长使特征没有数生长期、静止期和死亡期等生长使特征没有数生长期、静止期和死亡期等生长使特征没有数生长期、静止期和死亡期等生长使特征没有明显的产物合成期明显的产物合成期明显的产物合成期明显的产物合成期二、次级代谢产物发酵的代谢变化二、次级代谢产物发酵的代谢变化二、次级代谢产物发酵的代谢变化二、次级代谢产物发酵的代谢变化 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一般分为:菌体生长期、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一般分为:菌体生长期、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一般分为:菌体生长期、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一般分为:菌体生长期、产物合成期、菌体自溶期。
产物合成期、菌体自溶期产物合成期、菌体自溶期产物合成期、菌体自溶期走翠绘琴唤泳江碱妒既苏磨侧篮真胎伯慷佩涝泡皿眉殖璃扯奏际阀授浇试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 1 1、菌体生长阶段、菌体生长阶段 主要的代谢活动为:碳源和氮源等营养物质主要的代谢活动为:碳源和氮源等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和菌体生长的合成代谢的分解代谢和菌体生长的合成代谢 2 2、产物合成阶段、产物合成阶段 主要的代谢主要是:碳源和氮源等营养物质主要的代谢主要是:碳源和氮源等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和产物的合成代谢的分解代谢和产物的合成代谢 3 3、菌体自溶阶段、菌体自溶阶段 菌体衰老,细胞开始自溶,氨氮含量增加,菌体衰老,细胞开始自溶,氨氮含量增加,pHpH上升秋翰通簧辫应曹砰檀羊晌怖漾碧察付柞贿标铝无阜迅空聂袁码垣削疥憋镜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8. 38. 3参数及检测参数及检测1.1.参数参数 常规的控制参数有:罐温、常规的控制参数有:罐温、 pH pH、溶氧、搅、溶氧、搅拌转数、空气流量、罐压、液位、基质浓度、拌转数、空气流量、罐压、液位、基质浓度、产物浓度等产物浓度等2.2.检测方法检测方法 检测:检测:温度、温度、pHpH、溶氧、搅拌、压力等。
溶氧、搅拌、压力等 离位检测:离位检测:基质浓度(残糖浓度)、产物浓基质浓度(残糖浓度)、产物浓度、菌体浓度等度、菌体浓度等乎袭枢政友嘿奋卜措吧勿擅焕焦撅皋虫形饵苯语财益迄止譬欺忧荷依洁骚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8.48.4营养基质的影响及控制营养基质的影响及控制一、一、一、一、营养基质种类的影响及控制营养基质种类的影响及控制1.1.1.1.碳源碳源碳源碳源 碳源种类的影响:速效碳源有利于菌体的快速碳源种类的影响:速效碳源有利于菌体的快速碳源种类的影响:速效碳源有利于菌体的快速碳源种类的影响:速效碳源有利于菌体的快速生长,但其分解产物有明显的阻遏作用;缓慢利用生长,但其分解产物有明显的阻遏作用;缓慢利用生长,但其分解产物有明显的阻遏作用;缓慢利用生长,但其分解产物有明显的阻遏作用;缓慢利用的碳源有利于延长代谢产物的合成的碳源有利于延长代谢产物的合成的碳源有利于延长代谢产物的合成的碳源有利于延长代谢产物的合成 碳源浓度的影响:碳源丰富易造成繁殖过剩,碳源浓度的影响:碳源丰富易造成繁殖过剩,碳源浓度的影响:碳源丰富易造成繁殖过剩,碳源浓度的影响:碳源丰富易造成繁殖过剩,对产物合成及氧的传递造成不良的影响。
对产物合成及氧的传递造成不良的影响对产物合成及氧的传递造成不良的影响对产物合成及氧的传递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工业上的控制,一般采用二者混合使用,并在工业上的控制,一般采用二者混合使用,并在工业上的控制,一般采用二者混合使用,并在工业上的控制,一般采用二者混合使用,并控制一定的浓度,在发酵过程中采用补料分批发酵控制一定的浓度,在发酵过程中采用补料分批发酵控制一定的浓度,在发酵过程中采用补料分批发酵控制一定的浓度,在发酵过程中采用补料分批发酵的方法呸倡襟枉涡除豁淖莆詹萤尾北蝇拎基积吮泛篙二菌索腰黎钢颖剿郁舶鬃莽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2.2.2.2.氮源氮源氮源氮源影响:同样包括种类和浓度的影响影响:同样包括种类和浓度的影响影响:同样包括种类和浓度的影响影响:同样包括种类和浓度的影响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措施: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措施: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措施: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措施:1 1 1 1)混合使用)混合使用)混合使用)混合使用2 2 2 2)在发酵过程中补加氮源在发酵过程中补加氮源在发酵过程中补加氮源在发酵过程中补加氮源3.3.3.3.磷酸盐磷酸盐磷酸盐磷酸盐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在基础培养基中控制磷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在基础培养基中控制磷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在基础培养基中控制磷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在基础培养基中控制磷酸盐的亚适量,来减少磷酸盐的抑制作用。
酸盐的亚适量,来减少磷酸盐的抑制作用酸盐的亚适量,来减少磷酸盐的抑制作用酸盐的亚适量,来减少磷酸盐的抑制作用腐思蠢澜航滨填矛谨锑洛爆史换袱稍慕驮褂咬决回瞪挺砾穴皂任凑审铂撤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二、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二、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1.影响:影响:基质浓度过低,不能满足菌体生长的需求;基质浓度过低,不能满足菌体生长的需求;基质浓度过丰富,也会影响菌体生长和产物的基质浓度过丰富,也会影响菌体生长和产物的合成2.控制:控制: 一般根据菌种的特性,通过补料维持在菌体半一般根据菌种的特性,通过补料维持在菌体半饥饿状态饥饿状态陇造板校梭霍棵杯惭疡挡锭获站印灾日衅淳砰蛇胺坍寐撰赊湃负茵漠闲掂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8.5 8.5 种子质量的影响及控制种子质量的影响及控制1.1.接种菌龄接种菌龄影响:影响:年轻的种子,到发酵罐后生长缓慢,年轻的种子,到发酵罐后生长缓慢, 生长期延长,发酵周期延长;过老的生长期延长,发酵周期延长;过老的 种子,长表现过早衰老种子,长表现过早衰老控制:控制:控制在菌体浓度接近高峰时移种,在控制在菌体浓度接近高峰时移种,在 对数生长期后期。
对数生长期后期假乃炎朝弯霹胃谜吻哗含赐雅瑰淬值贰澈公茨非斤产伞占器驹胁盲仁玖堡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2.2.接种量接种量影响:影响:接种量少迟滞期延长;过大会造成接种量少迟滞期延长;过大会造成 溶氧不足,影响菌丝和产物的合成溶氧不足,影响菌丝和产物的合成控制:控制:根据菌种的生长繁殖速度及对溶氧根据菌种的生长繁殖速度及对溶氧 的要求确定接种量的要求确定接种量屠烷兜睫击责瞎眶偷项单演铬喜倪邦烤虫蛤唁主伤生蓝射谁拼遭锚乒镰弟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8.68.6温度的影响和控制温度的影响和控制一、影响一、影响1 1、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 2、温度对产物合成的影响、温度对产物合成的影响; ;3 3、温度对产物合成方向的影响;、温度对产物合成方向的影响;4 4、温度对发酵液物理性质及氧的溶解度、、温度对发酵液物理性质及氧的溶解度、 传递的影响传递的影响葫蛋践捂聊昧猖更聋谦债窥栈何缎阀让造屹夯瀑携公祖癌烁攀艾撇工撕迄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二、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二、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 发酵热是引起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发酵热是引起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发酵热:即发酵过程中释放出的净热量发酵热:即发酵过程中释放出的净热量单位单位J/(mJ/(m3.3.h)h),用,用Q Q发酵发酵表示 Q Q发酵发酵= Q= Q生物生物+Q+Q搅拌搅拌-Q-Q蒸发蒸发-Q-Q显热显热-Q-Q辐射辐射 种子罐热交换系统多用于加热,发酵罐种子罐热交换系统多用于加热,发酵罐多用于冷却多用于冷却冤绿掇梭卡业琅案谜烹拄罕榔韩贾伙晓朴鸣猖鳖屯踞憨尘误锹盛屑查孔琼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三、最适温度的选择和发酵温度的控制最适温度的选择和发酵温度的控制 选择最适温度应考虑两个方面:微选择最适温度应考虑两个方面: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和产物合成的最适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和产物合成的最适温度 控制:一般采取变温控制,同时在控制:一般采取变温控制,同时在控制时注意灵活掌握控制时注意灵活掌握 如溶氧条件差,补料不及时,培养如溶氧条件差,补料不及时,培养基利用缓慢生长缓慢时,都要及时调整基利用缓慢生长缓慢时,都要及时调整校辽盐握谜萎奠袖蛋饼衅谷接坛蛹撬锅世吼关糯郡茄遥吕啥曝捌息辰巫顺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8.7 pH.7 pH的影响及控制的影响及控制一、影响一、影响1 1、作用胞外弱酸或弱碱成为分子形式,进入、作用胞外弱酸或弱碱成为分子形式,进入细胞后影响胞内酶蛋白的解离度和电荷状态,细胞后影响胞内酶蛋白的解离度和电荷状态,改变酶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改变酶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合成长和产物合成。
2、影响细胞的形态;影响细胞的形态; 3 3、对代谢产物产生影响对代谢产物产生影响 飞外橙答碳评椒皖晃猫样陌疥灌敬群斌蛛炯俗钻欧俞暇虑统衔捶灾窘度眯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二、发酵过程中二、发酵过程中pHpH变化规律变化规律 1 1)大多数微生物生长适应的)大多数微生物生长适应的pHpH跨度为跨度为3-43-4的单的单位,其中最佳生长的位,其中最佳生长的pHpH跨度为跨度为0.5-10.5-1个单位 2 2)多数微生物对最初的)多数微生物对最初的pHpH有一定的调节能力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3 3)培养温度高的微生物最适)培养温度高的微生物最适pHpH也相应高些也相应高些 4 4)在生长初期有)在生长初期有pHpH高峰和高峰和pHpH低谷的变化低谷的变化 5 5)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的pHpH通常不同通常不同 6 6))pHpH变化和培养基中生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变化和培养基中生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比例有关质的比例有关纸哟迪禄陨临按鸯梳驮拭赞蘸品往悬挪臣冗狱衣棘登孔芳扫循咆婪或斩劈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三、发酵三、发酵pHpH的选择的选择 选择最适选择最适pHpH的原则是:即有利于菌体的原则是:即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又最大限度的合成产物。
的生长又最大限度的合成产物 一般最适一般最适pHpH是根据实验结果来确定的是根据实验结果来确定的敞枕事荤宵侍秦鬃磷咸砷寨闭疥电沽肢经匣画并来损胆大纫滞湛惦溪靶趣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 四、控制方法四、控制方法 1 1、实验发酵培养基的基础配方,使生理酸性、实验发酵培养基的基础配方,使生理酸性物质和生理碱性物质有合适的配比,使发酵物质和生理碱性物质有合适的配比,使发酵过程的过程的pHpH在合适的范围内在合适的范围内 2 2、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碳酸钙、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碳酸钙 ,以中,以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 H H+ ++CaCO+CaCO3 3——Ca——Ca2+2++H+H2 2O+COO+CO2 2 3 3、在发酵过程中,通过补加酸、碱或补料的、在发酵过程中,通过补加酸、碱或补料的方式来控制方式来控制 补料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流加生理酸性补料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流加生理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进行调解如葡萄糖、硫酸物质或碱性物质进行调解如葡萄糖、硫酸铵、氨水等铵、氨水等韧差从服乡思碴难尹菜绘雌上幽浚避欣泥街罗崔哗赂袍烷作法蓑竭奋伸辱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8.88.8溶氧的影响及控制溶氧的影响及控制一、需氧方面:一、需氧方面:1 1、微生物对氧需求的表示方法、微生物对氧需求的表示方法 微生物的耗氧量用摄氧率和呼吸强度来微生物的耗氧量用摄氧率和呼吸强度来表示。
表示 1 1)摄氧率()摄氧率(r r):单位体积培养液每小时):单位体积培养液每小时的耗氧量单位:的耗氧量单位:mmol/L.hmmol/L.h 2 2)呼吸强度()呼吸强度(Q QO2O2):单位重量的菌体):单位重量的菌体(折干)每小时消耗氧的量,也称为氧比(折干)每小时消耗氧的量,也称为氧比消耗速率单位消耗速率单位mmol/g.hmmol/g.h胎娩活督那据拢制趾邵宝骆瘦结款凹毖酒雾仅柔灵亭谰剃誓洱踢擎曹梦糟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 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r= Qr= QO2 O2 . . X X X: X:发酵液中菌丝的浓度,发酵液中菌丝的浓度,g/Lg/L2、影响微生物需氧量的因素、影响微生物需氧量的因素1 1)培养基中的溶解氧浓度)培养基中的溶解氧浓度 捆腮试券枣奥柔佰耿众钝郸香校豌垃湘距镣拾堆律置滨蜕劳募脐沼碟唾赖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 因此,只有溶解氧达到临界氧浓度时,才因此,只有溶解氧达到临界氧浓度时,才能满足微生物对氧的需求能满足微生物对氧的需求2 2)微生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
微生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3 3)培养基的组成:碳源的种类和浓度影响)培养基的组成:碳源的种类和浓度影响 尤为显著尤为显著4 4)培养条件:温度培养条件:温度5 5)二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碳的浓度涂锰葛旬惠扣炬虏拦屎典肯筏座某凑滥妹洁夜碧咕辰峙劫髓蚜英铡徊扬嫂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二、供氧方面二、供氧方面(一)氧在液体中的溶解特性(一)氧在液体中的溶解特性1 1)温度)温度: :温度越高,氧的溶解度就越低温度越高,氧的溶解度就越低2 2)溶液的性质)溶液的性质: :溶质含量越高,氧的溶解溶质含量越高,氧的溶解 度就越低度就越低3 3)氧分压:氧分压越高,氧的溶解度就越)氧分压:氧分压越高,氧的溶解度就越 高二)氧在溶液中的传递(二)氧在溶液中的传递1 1、氧传递的阻力、氧传递的阻力 减求伎风眷萝垛成述痪基任纷昔姐琳捶处习乔惯粹痒鹊零活缉阅哗随墙擂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 氧的传递的阻力:气泡氧的传递的阻力:气泡——气液界面气液界面——液膜液膜——液相液相——液膜液膜——固液界面固液界面——细胞细胞团团——细胞膜细胞膜——细胞内细胞内 眶镊扦上津曹婿珊忠论蕾孩藉吴灭样雇贱裤善搽檬盎颇虑膝谊归尚球胡巴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 传递过程中的总推动力是气相与细胞传递过程中的总推动力是气相与细胞内的氧分压差和浓度差。
内的氧分压差和浓度差2 2、氧的传递方程式、氧的传递方程式N = K La . . (C*-CL) N N 氧的传递速率氧的传递速率 mmol/L.h mmol/L.h C* C* 溶液中溶氧的饱和浓度溶液中溶氧的饱和浓度mmol/Lmmol/L C CL L L L 溶液中的溶氧浓度溶液中的溶氧浓度mmol/Lmmol/L K K L L 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氧传质系数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氧传质系数m/hm/h a a 比表面积,因为很难测定,所以将比表面积,因为很难测定,所以将K K LaLaLaLa 当成一项,称为容积传递系数当成一项,称为容积传递系数s s-1-1爆苛氢痈鹰欺错驻杜龚搽程乖剪撮但希栗哟翔乓鹅岗暑脑梭跳栏摈搐魁惮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三)影响供氧的因素(三)影响供氧的因素N = K N = K LaLaLaLa . . (C*-C(C*-CL L L L) ) 1 1、影响氧传递推动力的因素、影响氧传递推动力的因素(C*-C(C*-CL L L L) ) 是氧传递的推动力,因此只有提高是氧传递的推动力,因此只有提高C*C*,降低,降低C CL L L L 。
但不符合生产现状或要求但不符合生产现状或要求2 2、影响、影响K K LaLaLaLa 的因素的因素 经生产实践证明,影响经生产实践证明,影响K K LaLaLaLa 的主要因素的主要因素有搅拌、空气流量、发酵液的理化性质等有搅拌、空气流量、发酵液的理化性质等可用下列经验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经验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穴扩碟任旁杉观游恐补筐券尹崇吭浚娱巫廊梨憾狂如讼遏戎厕昌赂贡荫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K K LaLaLaLa= = K K〔〔(P/V)(P/V)αα·(υ·(υs s) )ββ·(η·(ηappapp) )-ω-ω〕〕P/V P/V 发酵罐搅拌功率发酵罐搅拌功率kW/mkW/m3 3υυs s 罐体垂直方向的空气直线速度罐体垂直方向的空气直线速度m/hm/hηηapp app 发酵液的表观粘度发酵液的表观粘度PaPa·· s sK K 经验常数经验常数α β α β –ω ω 经验常数,与搅拌器、空气分布器的形状经验常数,与搅拌器、空气分布器的形状等有关,一般通过实验测定。
等有关,一般通过实验测定 实验侧得实验侧得αα值在值在0.750.75~~1.01.0,, β β在在0.40.4~~0.720.72,, 逮囤客呀阐独装妈奴毁窍枕址剃窗范尤雌塔镜神熊冷鼠陪态庸黑绷莎围扶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1 1 1 1)搅拌功率的影响:)搅拌功率的影响:)搅拌功率的影响:)搅拌功率的影响: 搅拌功率越大,搅拌功率越大,搅拌功率越大,搅拌功率越大, K K K K LaLaLaLa越大 其中其中其中其中αααα与搅拌器的形状有关与搅拌器的形状有关与搅拌器的形状有关与搅拌器的形状有关 搅拌的作用:搅拌的作用:搅拌的作用:搅拌的作用:将空气打碎成小气泡,增加气将空气打碎成小气泡,增加气将空气打碎成小气泡,增加气将空气打碎成小气泡,增加气- - - -液接触液接触液接触液接触界面,提高氧的传递速率;同时使发酵液充分混合,界面,提高氧的传递速率;同时使发酵液充分混合,界面,提高氧的传递速率;同时使发酵液充分混合,界面,提高氧的传递速率;同时使发酵液充分混合,液体中的固形物质保持悬浮状态液体中的固形物质保持悬浮状态。
液体中的固形物质保持悬浮状态液体中的固形物质保持悬浮状态 形状:在搅拌器的中央装有圆盘,在圆盘上装上搅形状:在搅拌器的中央装有圆盘,在圆盘上装上搅形状:在搅拌器的中央装有圆盘,在圆盘上装上搅形状:在搅拌器的中央装有圆盘,在圆盘上装上搅拌叶,搅拌叶有平叶式、弯叶式、箭叶式拌叶,搅拌叶有平叶式、弯叶式、箭叶式拌叶,搅拌叶有平叶式、弯叶式、箭叶式拌叶,搅拌叶有平叶式、弯叶式、箭叶式 挡板:为了克服搅拌器运转时产生的涡流挡板:为了克服搅拌器运转时产生的涡流挡板:为了克服搅拌器运转时产生的涡流挡板:为了克服搅拌器运转时产生的涡流, , , ,将径向流将径向流将径向流将径向流动改变为轴向流动动改变为轴向流动动改变为轴向流动动改变为轴向流动, , , ,促使液体的激烈翻动促使液体的激烈翻动促使液体的激烈翻动促使液体的激烈翻动嚣轮播苍围宙示栏秋浩娄桔缎玖境伦述姨憨盐石绢家斟张器嘘铃蕊涝算氛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嘴冶熄客实惺道饶门嘲圭男爷磐驶隔引竞纲堵雾泪函材田蜘庭臃搅价坯忻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镑瓢卓扼稿狼筋逛嘲项棘俄超振荚叙哎死泅柯施摇释右醋琶谍掺午柴谰青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2 2)空气流速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流)空气流速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流速的增加,速的增加,K K LaLa 增加。
增加 但流速过大,引起气泛现象但流速过大,引起气泛现象 而且实验证明搅拌功率的影响远大于空气而且实验证明搅拌功率的影响远大于空气流速的影响因此,优先考虑搅拌功率流速的影响因此,优先考虑搅拌功率3 3)发酵液理化性质的影响:发酵液的粘度越)发酵液理化性质的影响:发酵液的粘度越大,大, 越小棚庚酣焰壳膏搂吏糙术穆苔猛亮苦赖邪戏除倒矽旧吹朋瞧捶锋票窗年氏藉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4 4)泡沫的影响:影响气液混合,降低容积)泡沫的影响:影响气液混合,降低容积氧传递系数氧传递系数5 5)空气分布器和发酵罐结构的影响:)空气分布器和发酵罐结构的影响: 使空气充分分散的空气分布器有利于溶氧使空气充分分散的空气分布器有利于溶氧的增加发酵罐的结构包括罐的高径比是的增加发酵罐的结构包括罐的高径比是否合适、是否达到全挡板条件等否合适、是否达到全挡板条件等 空气分布器有单管式个和环管式,目的使空空气分布器有单管式个和环管式,目的使空空气分布器有单管式个和环管式,目的使空空气分布器有单管式个和环管式,目的使空气均匀分布气均匀分布气均匀分布。
气均匀分布 全挡板条件是指在一定转速下,随着罐内挡全挡板条件是指在一定转速下,随着罐内挡全挡板条件是指在一定转速下,随着罐内挡全挡板条件是指在一定转速下,随着罐内挡板的增加,搅拌轴功率不在增加时的挡板数板的增加,搅拌轴功率不在增加时的挡板数板的增加,搅拌轴功率不在增加时的挡板数板的增加,搅拌轴功率不在增加时的挡板数思凰葫隆硝场阑晦佐耕缕谜五屿漳乐饯咆苛币宙栗揩衍烩级费奔墟嗽厕睬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三、发酵过程的溶氧变化和溶氧浓度的控制三、发酵过程的溶氧变化和溶氧浓度的控制1 1、发酵过程溶氧的变化、发酵过程溶氧的变化饶茶蛮滋伴徒诵价栖傈捎误卢疑驶嚣朱给卤骸卡预碑豹碾爪即乍炔祭持袖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2、溶氧浓度的控制溶氧浓度的控制 应从供氧和需氧两个方面考虑应从供氧和需氧两个方面考虑 在供氧方面:在供氧方面:搅拌、空气流速、空气搅拌、空气流速、空气分布器和发酵罐结构影响分布器和发酵罐结构影响K K LaLa ,但这些参,但这些参数在一定的条件下,很难再优化数在一定的条件下,很难再优化 所以在发酵液理化性质和需氧方面进所以在发酵液理化性质和需氧方面进行控制行控制, ,使需氧量不超过设备的供氧能力。
使需氧量不超过设备的供氧能力 采取的措施:控制菌体的比生长速率,采取的措施:控制菌体的比生长速率,使其保持在比临界菌体浓度略高一点的水使其保持在比临界菌体浓度略高一点的水平,达到适和浓度在工业上,还可通过平,达到适和浓度在工业上,还可通过调节发酵温度、液化培养基、中间补水,调节发酵温度、液化培养基、中间补水,改善溶氧水平改善溶氧水平 阻紧荒杜厩窃慑丫宠贼煎设赢蓟峪燥撼捕挟挟蓉唆赡留烬咕束栏蹲隘掺纳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8.98.9二氧化碳的影响及控制二氧化碳的影响及控制一、一、一、一、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1 1、发酵液中的二氧化碳对微生物的生长速、发酵液中的二氧化碳对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具有刺激或抑制作用度具有刺激或抑制作用 1 1)刺激作用:称之为)刺激作用:称之为COCO2 2效应 环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链孢霉的突环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链孢霉的突变株需变株需30%30%的浓度 2 2)) 抑制作用:酵母菌,青霉素菌丝形态抑制作用:酵母菌,青霉素菌丝形态随着随着COCO2 2的增加形态发生改变,如青霉菌的增加形态发生改变,如青霉菌由丝状变为球状或酵母状细胞。
由丝状变为球状或酵母状细胞苗簧授您骤轰辩敌耸蒸速犊享捕缔虫彻荔尝稿录决蒜溉列论舟腕躯神呕薪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 2 2、对产物合成产生影响、对产物合成产生影响 刺激作用:牛链球菌发酵产生多糖需刺激作用:牛链球菌发酵产生多糖需5%5%的的COCO2 2,,精氨酸发酵等精氨酸发酵等 抑制作用:对抗生素发酵产生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对抗生素发酵产生抑制作用 3 3、对发酵液、对发酵液pHpH的影响室申礁泪复榔构施容羡诽纤囊滑久烦娄汞踩膊抽挎咐煽颊乎贸创筒侯旨捡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二、二氧化碳的控制二、二氧化碳的控制 二氧化碳在发酵液中的浓度受到许二氧化碳在发酵液中的浓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菌体的呼吸强度、发多因素的影响,如菌体的呼吸强度、发酵液的特性、通气搅拌和罐力等酵液的特性、通气搅拌和罐力等 控制原则:根据对发酵的影响情况而定控制原则:根据对发酵的影响情况而定 通气搅拌的大小可以调节二氧化碳的浓通气搅拌的大小可以调节二氧化碳的浓度 靡誓外很遭颁自哆痈亩脖绢追限饰陆省莉绿载玲叫目级脾孰叼浇额客在秩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8.108.10补料对发酵的影响补料对发酵的影响一、分批补料的作用一、分批补料的作用1.1.可以控制抑制性底物的浓度可以控制抑制性底物的浓度2.2.可以解除或减弱分解产物阻遏可以解除或减弱分解产物阻遏3.3.可以使发酵过程最佳化。
可以使发酵过程最佳化鸣甲钎僵耙其山区民秽环扇揍止叶敬复烂棍塌窘傣鳖曝驾娄晴狈货锐敞闺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二、补料的方法和速率的确定二、补料的方法和速率的确定1.1.方法:一次性大量补入;少量多次;连续方法:一次性大量补入;少量多次;连续流加目前采用的是连续流加目前采用的是连续流加2.2.速率的确定:根据微生物对养分的消耗及速率的确定:根据微生物对养分的消耗及所设定的发酵液中最低维持浓度而定所设定的发酵液中最低维持浓度而定倍詹毕辈瀑派菠罕狱徐椿袒闸莉陡闺劣听浪豁魔紧枢碘诈正醚丸霓耿潮笨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三、补料的依据和判断三、补料的依据和判断 根据:最常用的是残糖浓度、溶氧浓根据:最常用的是残糖浓度、溶氧浓度和度和pHpH 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 糖的浓度大,代谢加快,溶氧浓度降低;糖的浓度大,代谢加快,溶氧浓度降低; 糖的浓度降低,利用氮源中提供能量,糖的浓度降低,利用氮源中提供能量,造成氨基积累,造成氨基积累,pHpH升高 广昌督甘诀厦因歼衷侈燕额诗誊成薯亡豁壕埠械恋饼禄你拿啪窃哦溅侵绝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1.1.通过控制补料控制溶氧不低于临界值,将通过控制补料控制溶氧不低于临界值,将生长速率控制在中等水平,可以提高大肠生长速率控制在中等水平,可以提高大肠杆菌的细胞密度和产物产率的提高。
杆菌的细胞密度和产物产率的提高2.2.谷氨酸发酵过程中,摄氧率和基质消耗成谷氨酸发酵过程中,摄氧率和基质消耗成线性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摄氧率控制线性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摄氧率控制补料速度补料速度3.3.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中,通过控制补料使菌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中,通过控制补料使菌体处于半饥饿状态,保证溶氧,提高青霉体处于半饥饿状态,保证溶氧,提高青霉素的产量素的产量炬仔胶紊塔互侦然鱼乍几鉴销络负塘薄坯粟具夹幌广袖丙蹬果矮力湍孝溉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 8.118.11泡沫的影响及控制泡沫的影响及控制一、泡沫对发酵的影响一、泡沫对发酵的影响 发酵液中存在一定的泡沫可以增加气液的接发酵液中存在一定的泡沫可以增加气液的接触面积,增加氧的传递但大量的泡沫会对触面积,增加氧的传递但大量的泡沫会对发酵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发酵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1 1、泡沫过多造成、泡沫过多造成““逃液逃液””现象,给生产带来损现象,给生产带来损失2 2、减少发酵罐的装料系数,影响收率减少发酵罐的装料系数,影响收率3 3、泡沫升至罐顶,增加染菌的几率泡沫升至罐顶,增加染菌的几率4 4、消沫剂的加入对提取带来困难。
消沫剂的加入对提取带来困难葫佐汇枪胶雾猪拴垫透盗畅着蜜誉鸭惑讣舔量倔饼赋囤据龚稽圾仰镇耕苛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二、泡沫产生的原因及类型二、泡沫产生的原因及类型1、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原因: 1)通气和搅拌,搅拌比通气引起泡沫的要大通气和搅拌,搅拌比通气引起泡沫的要大 2 2)代谢产生的气体的逸出,和生长阶段有关代谢产生的气体的逸出,和生长阶段有关 3 3)培养基中蛋白质、代谢产物等表面活性物)培养基中蛋白质、代谢产物等表面活性物质的存在是产生泡沫的主要因素,糖增加了泡质的存在是产生泡沫的主要因素,糖增加了泡沫的稳定性沫的稳定性 4 4)灭菌温度高、冷却时间长都会使泡沫增加灭菌温度高、冷却时间长都会使泡沫增加浪浓乔炕计庸滑屿呼悍伍敖羌岭灾雌免歧失胞胡昔矗慑碑瓤坍寝炼媒重炬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2 2、泡沫的类型:、泡沫的类型: 1 1)机械性泡沫:存在于发酵液的液面上,)机械性泡沫:存在于发酵液的液面上,气项所占比例较大,与液面有较明显的界气项所占比例较大,与液面有较明显的界限如发酵前期的泡沫如发酵前期的泡沫 2 2)流态泡沫:分散在发酵液中,比较稳定,)流态泡沫:分散在发酵液中,比较稳定,与液面之间无明显的界限。
与液面之间无明显的界限帚火栖扮支竿恩警孔奸竟辈居藕衅赚牧骸臆下初怂告代寐未访间施盲寸罩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四、泡沫的控制四、泡沫的控制1 1、机械消沫、机械消沫 物理消沫的方法,利用机械强烈的振动或压物理消沫的方法,利用机械强烈的振动或压力改变而使泡沫破裂力改变而使泡沫破裂 罐内消沫:利用罐内的消沫桨罐内消沫:利用罐内的消沫桨 罐外消沫:将泡沫引到罐外,通过喷嘴的加罐外消沫:将泡沫引到罐外,通过喷嘴的加速作用或离心力消除泡沫速作用或离心力消除泡沫 但消沫效果不理想,对流态泡沫几乎不起作但消沫效果不理想,对流态泡沫几乎不起作用仅作为消沫的辅助作用仅作为消沫的辅助作用煌钨骗挡壹组矮分输侮株肆傣际倾总牵溶氦鄂叭虑堕衫摈筛炎涡先棉厌劝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 2 2、消沫剂消沫、消沫剂消沫 1 1)消沫剂的作用:降低泡沫的液膜的机)消沫剂的作用:降低泡沫的液膜的机械强度,或者降低液泡膜的表面张力械强度,或者降低液泡膜的表面张力 2 2)消沫剂的选择)消沫剂的选择 a a、消沫剂要有一定的亲水性,保证在气、消沫剂要有一定的亲水性,保证在气- -液界面上有一定的铺展性;液界面上有一定的铺展性; b b、在低浓度时具有消泡活性;、在低浓度时具有消泡活性; 痪裹闹价篷斡交独蝴肋崇选憨绎蒲晨屑瘩培刑取它卸断巩狂基吃玫倘掏长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 c c c c、具有持久的消泡或抑泡能力;、具有持久的消泡或抑泡能力;、具有持久的消泡或抑泡能力;、具有持久的消泡或抑泡能力; d d d d、对微生物、人、动物无毒;、对微生物、人、动物无毒;、对微生物、人、动物无毒;、对微生物、人、动物无毒; e e e e、对产物提取不产生影响、对产物提取不产生影响、对产物提取不产生影响、对产物提取不产生影响 f f f f、对氧传递不产生影响;、对氧传递不产生影响;、对氧传递不产生影响;、对氧传递不产生影响; g g g g、成本低且耐高温。
成本低且耐高温成本低且耐高温成本低且耐高温 3 3 3 3)常用的消沫剂)常用的消沫剂)常用的消沫剂)常用的消沫剂 天然油脂,高碳醇、脂肪酸、酯类,聚醚类天然油脂,高碳醇、脂肪酸、酯类,聚醚类天然油脂,高碳醇、脂肪酸、酯类,聚醚类天然油脂,高碳醇、脂肪酸、酯类,聚醚类和硅酮类四大类和硅酮类四大类和硅酮类四大类和硅酮类四大类 天然油脂:豆油、玉米油、棉籽油、菜籽油天然油脂:豆油、玉米油、棉籽油、菜籽油天然油脂:豆油、玉米油、棉籽油、菜籽油天然油脂:豆油、玉米油、棉籽油、菜籽油和动物油等消沫能力差,用量大只用在种子和动物油等消沫能力差,用量大只用在种子和动物油等消沫能力差,用量大只用在种子和动物油等消沫能力差,用量大只用在种子罐 鲜踏毒献爹钵柴罚月瞧吹斌钢靠智彤辙纺沫进卷汤英蜜贬寐余哉筐沿仗孺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 聚醚类:应用较多的是聚氧丙烯甘油聚醚类:应用较多的是聚氧丙烯甘油((GPGP,抑泡剂)和聚氧乙烯氧丙烯甘油,抑泡剂)和聚氧乙烯氧丙烯甘油((GPEGPE,消泡剂),它们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消泡剂),它们以一定的比例混合的消沫剂又称为泡敌。
它们的用量小为的消沫剂又称为泡敌它们的用量小为0.03%-0.035%0.03%-0.035%,消泡效果是天然油脂的,消泡效果是天然油脂的1010倍 抑泡剂抑泡剂GPGP亲水性较差,作用时间较短,亲水性较差,作用时间较短,常在配培养基时加入,起到抑制泡沫产生;常在配培养基时加入,起到抑制泡沫产生; 消泡剂消泡剂GPEGPE亲水性好,作用时间长,在亲水性好,作用时间长,在发酵过程中加入发酵过程中加入讣香驻雪凄把侧认凭檀享聪归厘诧白靴颖袭吭叙太痪须吟窝振逼都露全卞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8.128.12发酵终点的判断发酵终点的判断 一、发酵终点的判断标准:一、发酵终点的判断标准: 1.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 2. 2.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3. 3.特殊情况:染菌特殊情况:染菌扶灯熟年斑奔你妆宠缓耘汗蛙总兼尊俘迭莹侄躲降绍册逸陌读徐黍剩叙没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 二、确定放罐指标二、确定放罐指标 产物的产量、过滤速度产物的产量、过滤速度。
三、放罐工艺控制三、放罐工艺控制 补料、通氨加消沫剂都为在不影补料、通氨加消沫剂都为在不影响产物合成的情况下,节约控制响产物合成的情况下,节约控制十逞洽弧笑吵菠瑟墙修癸恬独饥励揽攻莆庞达叫粳观污怪裂鳖诧练痉嘶求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8.138.13发酵染菌的防治和处理发酵染菌的防治和处理 染菌:指的是在发酵培养过程中侵入染菌:指的是在发酵培养过程中侵入了有碍生产的其他微生物了有碍生产的其他微生物 无菌检查主要针对菌种制备、种子罐、无菌检查主要针对菌种制备、种子罐、发酵罐灭菌后和接种培养过程中发酵罐灭菌后和接种培养过程中过声切枯庙眼郭相噬得跃磺藉亥住烁已枝窖塔俭义名假赁蜡窿谤潭闰孤氏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一、细菌的无菌检查一、细菌的无菌检查1.1.方法方法 1 1)肉汤培养法)肉汤培养法 取样后,放置培养,每取样后,放置培养,每6 6 小时观察一次小时观察一次 2 2)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法 3 3)显微观察法)显微观察法 沙黄染色进行显微镜观察。
沙黄染色进行显微镜观察 生产上一般生产上一般2-32-3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无菌检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无菌检查砷帧茂皮俘煎沦扔倾橡悯黄揍布夫掸酝峦淑胆着讥睦绢深漱面犁弥扮春依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2.2.取样间隔:取样间隔: 种子罐每种子罐每4 4小时取一次样,发酵罐每小时取一次样,发酵罐每8 8小时取一次样,培养时间在小时取一次样,培养时间在8-128-12小时后才小时后才能做出判定能做出判定3.3.染菌判断染菌判断 连续三个时间的样发生变化,显微镜连续三个时间的样发生变化,显微镜观察又是同一种菌时,才能判定是染菌观察又是同一种菌时,才能判定是染菌堵蒙臃套独件存蜡赌侄渭赏繁怖碱踊晨瓦江台阵痈沥凑盟蒜础斌停恒睹豪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 二、噬菌体的检测二、噬菌体的检测 噬菌体一般在生产出现异常时,例噬菌体一般在生产出现异常时,例如突然转稀、糖消耗明显减少,产物合如突然转稀、糖消耗明显减少,产物合成停止,显微镜观察菌丝减少,菌丝自成停止,显微镜观察菌丝减少,菌丝自溶 方法:双层平板琼脂法。
方法:双层平板琼脂法逊玄淡宇沏舀品舆径柿矾瓢插专团咒毗富穆讼逐陵涌贩肆框妊滇瘦涨峨潮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三、染菌的处理三、染菌的处理1 1、种子罐染菌:及时用高压蒸汽灭菌后放、种子罐染菌:及时用高压蒸汽灭菌后放 下水道2 2、发酵罐染菌、发酵罐染菌 1 1)前期染菌,且对生产危害较大,蒸汽)前期染菌,且对生产危害较大,蒸汽灭菌放下水道;危害不大,重新灭菌,灭菌放下水道;危害不大,重新灭菌,再接种;或放出一部分,补入一部分新再接种;或放出一部分,补入一部分新鲜的料液,再接种鲜的料液,再接种 地武咒疆铜堡琳彰肋抢且旭盲惊灶嘻改酋焚涉脊澜正卯几伦慰淤霄给径滚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 2 2)中后期染菌,且杂菌生长缓慢,可在采)中后期染菌,且杂菌生长缓慢,可在采取低温、低糖控制,正常放罐取低温、低糖控制,正常放罐 3 3)污染对滤速影响较大的杂菌应立即放罐污染对滤速影响较大的杂菌应立即放罐3 3、污染噬菌体的处理:发酵液高压蒸汽灭、污染噬菌体的处理:发酵液高压蒸汽灭菌放下水道,且严防发酵液流失;全部停菌放下水道,且严防发酵液流失;全部停产,对设备和环境进行全面的清洗和消毒产,对设备和环境进行全面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更换生产品种或抗噬菌体的菌株灭菌;更换生产品种或抗噬菌体的菌株。
铜抛辟丁虐苛完荤喷科转常乙闰粱桨胃辩腺俯放剿措拄颈仪苦奋毕托缀乒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四、染菌原因分析四、染菌原因分析 分析方法:可从染菌的时间、规模、杂分析方法:可从染菌的时间、规模、杂菌类型等几个方面考虑菌类型等几个方面考虑1 1)染菌时间: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染菌染菌时间: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染菌 前期:灭菌不彻底,种子罐或接种管路前期:灭菌不彻底,种子罐或接种管路 中后期:补料系统、加油和补氨水有关中后期:补料系统、加油和补氨水有关2 2)染菌规模:)染菌规模: 大规模染菌:公共系统有问题大规模染菌:公共系统有问题, ,如:补料如:补料系统、接种管路、通氨加剂系统等系统、接种管路、通氨加剂系统等蟹俏陀柱沤岗陷驭其酶六惟踩碳鱼出效审肝额滚药伦移沁栈暇羊挛谰艳差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 个别罐连续染菌:设备的问题,查找有无个别罐连续染菌:设备的问题,查找有无渗漏和死角、冷却蛇管是否穿孔渗漏和死角、冷却蛇管是否穿孔 个别罐偶尔染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别罐偶尔染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操作是否有问题注意操作是否有问题3 3)杂菌菌型上分析:)杂菌菌型上分析: 耐热芽孢杆菌:设备死角或培养基灭菌不耐热芽孢杆菌:设备死角或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是否有结块。
彻底,是否有结块 不耐热的球菌、酵母菌、霉菌等:空气净不耐热的球菌、酵母菌、霉菌等:空气净化系统或冷却水系统化系统或冷却水系统仕盛惺倘园岿场给舟耶澄升巴拔拾糟旋琉申灼缚情陋及秤湖刽刹嗅翱炼顽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五、防治措施五、防治措施 定期对空气系统、设备系统、蒸汽系统进定期对空气系统、设备系统、蒸汽系统进行系统检修,加强人员操作管理行系统检修,加强人员操作管理 1. 1.空气系统:空气系统: 进入总空气过滤器的空气应保持无油无水进入总空气过滤器的空气应保持无油无水 注意管道、设备的绝热保温注意管道、设备的绝热保温 使用过程中经常排放油和水使用过程中经常排放油和水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光传坡徊伤澡玉啮娥凯憎馒焦柄线座秋砰撞清酣倦拄机丢敦眼芽共尉娇傈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2.2.设备系统:设备系统: 合理的管道安装和连接,不能出现死合理的管道安装和连接,不能出现死角,并易于清洗和灭菌角,并易于清洗和灭菌 对罐体及附属设备定期检查、维修,对罐体及附属设备定期检查、维修,做到无渗漏、死角。
做到无渗漏、死角 与物料、空气、下水道连接的阀门保与物料、空气、下水道连接的阀门保证严密不露证严密不露 对蛇管和夹套定期试漏对蛇管和夹套定期试漏馒乏界札哼翌七痔支相钠尔壮澎阑盔伺剑潭汕钒桨廷沃附焦配娄蔚铂脯汽8发酵工艺控制18发酵工艺控制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