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ppt

30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8016997
  • 上传时间:2018-07-0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77.62K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区域经济学第四版高洪深 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区位概念 ● 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内涵 ● 区域经济的含义 ● 区域经济学的概念重要问题*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3第一节 区位概念 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第三节 区域经济 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4第一节 区位概念 一、经济区位 1.区位:为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 2.经济区位:则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工业生产--工业区位 场所 居住活动--居住区位 城市经济活动--城市区位 3.由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由于距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 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所形成的经济利 益差异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5二、区位单位 1.定义:指布局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社会经济统一体内的 各个组成部分,它是经济区位的布局主体 2.内涵:因研究层次的不同而不同研究工业区—某一工业整体更微观层次--一个工厂、大楼、公司的业务部门等 3.结论:区位单位是经济区位的主体因素,是社会经济活 动区位布局的物质实体。

      三、区位因素 1.定义:区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如人口 分布、市场供求、资源分布等各区位上区位因素的 差异,才决定各区位的优劣,从而才有区位差异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62.埃德加·M·胡佛 一个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四类区位因素:①地区性投入:区位上不易转移的投入的供应情况,如原料供应品或服务等②地区性需求:对不易转移的产出的需求状况③输入的投入:从外部供给源输入的可转移投入的供应④外部需求:从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净收入不同的区位上,上述四类区位因素不同,其区位利益具 有很大的差别,从而也就决定了各个区位的相对优劣 四、区位决策 1.定义:为追逐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各决策主体将根据自身 的需要和相应的约束条件选择最佳的区位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7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一般来说,区域是一个具有特定位置的 空间 区域是点、线、面不同区位形式组合而 成的实体,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和客观上存 在的范围界线,尽管这种界线常常是模糊的 、变化的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8经济区域与经济区位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9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指经济活动 相对独立、内部经济联系紧密、体系较 为完整、具有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主要包括三大类:*全国国土*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跨国界的特定区域经济区域的特性地域性,独立性,开放性讨论:撒哈拉沙漠是不是一个经济区 域?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约形成于二百五十万年前, 乃世界第二大荒漠,仅次于南极洲,是 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它位于非洲北部 ,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 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其总面积约容 得下整个美国本土撒哈拉”是阿拉伯 语的音译,源自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 人的语言,原意即为“沙漠”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2第三节 区域经济 一、区域经济的含义 1.经济发展: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 ,它不仅是一种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 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 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 2.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 :①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在一个长时期内 持续稳定的增长;②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人们有相当程度的安全感;③生产要素数量不断增加,足以满足生产投入的客观需要;④经济结构发生重大的转变,形成持续的高级化变化过程;⑤社会结构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不断趋向公平与合理;⑥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发展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⑦文化发展、观念习俗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⑧经济运行及其调控的机制趋于完善和健全。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3二、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 1.二次世界大战后, 众多发展中国家除了经济上落后、政治 上不稳定以外,区域发展上的不平衡,呈现典型的区域发 展的“二元性” 2.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发展经济学想从经济上解决经济增 长和发展的不对称,平衡二元经济的利益冲突,但在调节 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上却没突破 3.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已成为 我国经济研究中讨论得最热烈的话题之一 4.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①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②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体制的转换速度和程 度也不同; ③存在两个相反有互补的梯度差,即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远 远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又要比东部地区 丰富得多;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4不利于我国国民 经济的整体素质不利于国民经济 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妥善地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区域发展问题,这将直接影响我国迈入世界性经济增长的进程和国家的实力④经济发展速度不同造成的人均产出和人均生活 水平的差距日益扩大,并呈上升趋势 5.弊处:*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5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 一、研究区域结构变动的理论———地域分工理论 1. 社会劳动地域分工指的是相互关联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 间上的分布。

      地域分工理论包括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 论及要素禀赋理论等 2.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将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认 为在某种产品上所花成本绝对的低,就称之为具有“绝对优势”, 只有这种产品才应该被生产,并出口换回自己在生产上不具 备绝对优势的产品按绝对优势理论,一个没有任何绝对优势产品的地区就不 能从贸易中获利然而,现实的地域分工与贸易并非如此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63.比较优势理论渊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 他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通过分析两个国家在单 一生产要素上的差异,从理论上证明了比较优势的存在和贸易 的互利性,奠定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积极意义在于:4. 异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整体利益的综合体,其竞 争是在区际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的,因而受到竞争法则的支配绝对优势理论:把区域仅仅视为商品生产的区位,忽略了其作 为一个综合主体具有整体利益的作用指出区域贸易的理论基础:只要有 相对成本优势,区际贸易就能以较少 的劳动耗费取得较多的使用价值区域贸易理论基础:只要有相对成本优势, 就能以较少的劳动取得较多的使用价值; 提出了区域交换特殊规则: 相对值的高低。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75.要素禀赋论 解释了导致产品比较成本区域差异的关键原因在于要素比例的不同 不同的来源6.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比较 相同:都使用相对比较原则来说明比较优势李嘉图:着眼于商品本身的差异不同:各部门技术不同:资本密集型产品各种生产要素禀赋不同:较稀缺-相对价格高劳动密集型产品较丰富-相对价格低要素禀赋理论:引入资本,对导致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作 了深刻、科学的研究,完善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8不足:要素禀赋论假设生产要素总量既定不变且得到充分利用,采 用的是短期静态比较分析,缺乏长期动态的观点且把技术因素视 为无差别、相对静止的既定因素,显然有悖事实 4.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按赫—俄理论,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应越来越少,而南北 国家之间的贸易将扩大然而事实恰恰不然,这现象暴露了赫— 俄理论的局限性,从而也推动了比较优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人力资本论、技术要素论、产品周 期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二、大国经济的区域化发展规律—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 1.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①基本观点:区域差异是均衡机制失灵的表现,而这种失灵主 要产生于市场的不完善,妨碍要素流动的制度性瓶颈。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9②缺点: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视为同质的一元经济 ,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差异不仅表现 为多层次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表现为多 类型的经济形态;假定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已 经成熟,从而把要素流动和经济均衡增长 直接联系起来;忽略了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因素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02.无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1957年,经济学家缪尔达尔(Myrdal)提出了 “地理上的二元经济”概念和“二元空间结构”理论, 又有叫循环累积因果理论认为由于各地区经济 发展的差别性,主要是区际人均收入工资水平和利 润率都是大致相同的,而且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在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中,社会经济各因素之 间存在着循环累积的因果关系某一社会经济因 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这 后一因素的变 化,反过来又加强了前一个因素的 那个变化,并导致社会经济过程沿着最初那个因 素变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累积性的循环发展 趋势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1(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市场力量的作用一般趋向于强化而不是弱化区域 间的不平衡,即如果某一地区由于初始的优势而 比别的地区发展得快一些,那么它凭借已有优势 ,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发展得更快一些。

      在经济循 环累积过程中,这种累积效应有两种相反的效应 ,即“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前者指落后地区 的资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导致落后地区 要素不足,发展更慢;后者指发达地区的资金和 劳动力向落后地区流动,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 总之,循环累积因果论认为,经济发展过程首先 是从一些较好的地区开始,一旦这些区域由于初 始发展优势而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时,这些区域 就通过累积因果过程,不断积累有利因素继续超 前发展,导致增长区域和滞后区域之间发生空间 相互作用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2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应用区域经济能否得到协调发展,关键取决于 两种效应孰强孰弱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 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回流效应都要大于 扩散效应,这是造成区域经济难以协调发 展的重要原因缪尔达尔等认为,要促进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要有政府的有 力干预这一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解决地 区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3(2)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①区域经济学家以弗农产品生命周期为基础,以梯 度来表示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认为区域 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区域可被分为低梯度区域 和高梯度区域。

      高梯度区域的产业主要由处于创 新阶段的兴旺部门所组成 ②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势及其转移;产业结构的更新是区域经济向高梯度发展的根 本动力; 产业结构的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秩序地从 高梯度区域向低梯度区域转移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4(2)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梯度推进理论把“经济效率”放在区域发展和 生产力布局的首位,强调效率优先,兼顾 公平该理论在制定地区发展战略时具有 重要意义,应用范围较广 与梯度转移理论相类似的是日本学者“小岛 清”提出的“雁行模式”,他将日本、亚洲四 小龙、东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列为不同 的发展梯度,并冠之以第一、二、三、四 批大雁等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5(3)增长极理论 ①20世纪50年代,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佩 鲁提出,把经济空间划分为计划经济 空间、力场作用经济空间和均质经空 间三种类型佩鲁增长极思想关心的 主要是增长极结构特点,尤其是产业 间的关联效益而忽略了增长极的空间 含义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6②20世纪60年代初,罗德温(L.Rodwin)首次提出增长 极的空间含义 ③20世纪60年代中期,布代维尔重新系统分析了经济空 间的概念,认为经济空间不仅包含了与一定地理范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4年统编版7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3.8.2 敬畏生命.pptx 2024年统编版7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1.2.2 做更好的自己.pptx 2024秋新人教PEP英语3年级上册课件 Unit 4 PartA(1) Let’s talk & Ask and answer.pptx 2024秋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5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pptx 2024秋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3课时 走进科学探究.pptx 2024秋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课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pptx 2024年统编版7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102课 端正人生态度 第1课时 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课件.pptx 2024秋新人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1.2.3 地球与地球仪(第3课时).pptx 2024秋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课件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3课时 走进科学探究.pptx 2024年统编版7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4.11.1 探问人生目标.pptx 2024年统编版7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3.8.2 敬畏生命 教学课件.pptx 2024秋新人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课件 1.2.3 地球与地球仪(第3课时).pptx 2024年统编版7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3.8.1 认识生命 教学课件.pptx 2024秋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课件 第5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pptx 2024年统编版7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103课 实现人生价值 第2课时 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教学课件.pptx 2024秋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课件 第5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pptx 2024秋新人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2.3 地图的选择和应用.pptx 2024年统编版7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第103课 实现人生价值 第2课时 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pptx 2024秋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课件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2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pptx 北师大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10章第3节《激素调节》精品课件.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