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茄种质资源.docx
5页番茄种质资源摘要: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而近十多年来,我国番茄栽培面积和 产量都在不断增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7年全世界番茄栽培 面积为309.4万hm2,总产量达8 487.3万t因此通过广泛的资源收集 以丰富番前种质资源对番前育种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番茄种质资源起源野生种与变种收集保存番茄种质资源的起源番茄番茄原产于安第斯山脉的智利,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秘鲁15世纪, 在其传入欧洲之前,就已受到高度驯化,18, 19世纪,更高水平的驯化遍布整 个欧洲番茄属于茄科,而茄科又包括3000多个种,有起源于中国和日本的茄 子,及源于中美和南美的胡椒、马铃薯、番茄等在育种过程中,基因图谱的绘 制,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及利用是最为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查理•瑞克组织大 量探险队去安第斯山脉搜寻野生番茄种20世纪后50年,大量的野生番茄种质 资源都被搜集、保存在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番茄基因资源中心TGRC据悉野生 番茄已经产生大量变异,虽有部分已被利用,但绝大部分仍未被利用鉴于此, 未来开发、利用番茄种质资源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1]番茄种质资源的野生种与变种番茄野生种质资源包括以樱桃番茄为代表的野生普通番茄和8个野生近缘 种:醋栗番茄、奇士曼尼番茄、多毛番茄、潘那利番茄、奇美留斯基番茄、小花 番茄、秘鲁番茄和智利番茄。
其遗传变异十分丰富,因此世界各国十分重视搜集、 保存番茄的种质资源美国是世界上保存番茄种质最为丰富的国家,美国农业部 中北美地区植物试验站保存着番茄原始种、现代栽培品种和各个野生种;而加州 大学的番茄遗传贮藏中心(TGC)主要保存野生种和各种变异系(共2550份),其中 900份是番茄野生种质[2.3.4.5]前苏联保存了峨000份以上的种质资源;设在我 国台湾省的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AvRDC)也存了」000份番茄资源,其中主要是 适应热带气候的特殊基因型目前各国保存的种质资源中,有些野生和栽培类型在 自然界中正在灭绝,因此必须设法妥善保存这些材料从19相年至现在的50多年 的番茄育种工作中,育种家们一直户泛利用野生番茄种质资源,并由此使栽培番茄 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良可以断定,如果不利用野生资源,番茄不可能象现在一样 遍布全球,其产量和品质也将远远落后于目前的水平:利用外源种质改良番茄已取 得很大成就,但这只是汗始我们对野生番茄种质资源的许多特性还知之不多,目前 搜集到的番茄种质资源相对较少,因此在研究、利用番茄野生种质的过程中还有 许多重要的工作要做,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番茄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经过长期的人工栽培和选育,在生长习性、叶 形、花序、果形、果色等植物学性状方面发生较大变异(Rick,1986)。
因此通 过广泛的资源收集以丰富番前种质资源对番前育种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杜永臣 2002)国外很早就开始重视对番茄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IBPGR (International Board for PlantGenetic Resources)从1974年开始多次对番茄种质资源大规模的收 集,美国的 TGRC(Tomato Genetic Resources Centre)也先后收集到了 3000 多份野 生番茄资源材料(Rick, 1995)至1990年,全世界收集保存的番茄种质资源材料 已超过40000份(章一华,1990)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也先后组织过两 次大规模的番茄种质资源收集工作,共收集到各种番茄材料1912份(中国农科 完蔬菜花卉所,1998)目前,我国引种保存的番茄原始材料已经超过10000份 (王素等,1998)这些材料的收集工作对番茄遗传育种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与国外开展交换引种收集种质资源,具投资少、回报高、 见效快等特点,能在较短时间内为番茄育种研究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王素等, 1998)从国内外收集和引进的番茄种质资源,一般需对其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 特性进行调查和鉴定,并对鉴定后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最终对种质资源做 出综合性评价,从而为育种提供材料或直接为生产上所利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 菜花舟研究所对从国外引进的番茄品种Bss244、Caruso、Dolar、Jp2608、Radja、 Samun、及Tml033进行日光温室越冬长季节栽培比较试验,通过对引进品种进 行综合评价,得出Caruso、Jp2608均适于温室越冬长季节栽培;该所2003年对 从匈牙利引进的13个番茄品种进行栽培试验,蹄选出适合大棚种植和露地种植 的品种(王怀松等,2006)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对收 集的315份番茄材料进行详细、系统的观察与评价,初步对其生物学特性、品质、 抗病性等鉴定评价,得出优质、耐热、抗病的材料(刘维侠等,2008)田启建 等(2008)通过两年栽培试验,对从国外引进的14份番茄种质资源的植物学性状、 抗病性、产量及果实内外品质进行了观测,并结合DTOPSIS综合分析法评定, 蹄选出5份优良材料应用于生产7-13)番茄种质资源的展望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是育种工作的基础,番茄育种的实践证明,每次突破均 有赖于优良基因的发现和利用,因此,番茄品种改良的关键是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 (14)尽管各种同功酶标记和DNA分子标记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植物种质资源 的鉴定和分类研究,但是农艺性状的鉴定和描述仍然是种质资源研究的最基本的 方法和途径,农艺性状数据是种以上或种内分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之一 (15-17)。
参考文献:1. 番茄种质资源形态学性状遗传趋势研究谢芳利,张喜春,李菲, 陈文峥(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2206)2. 王鸣.蔬菜育种学(第二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257-2853. 王海廷等.番茄育种.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0-324. Rick.C.M.PlantlmProvementandsosnatieeellgenetics(Eds.1.K.vasiletal).Newyouk,Academicpress1982:l 一 25. Rick.C.M.TomatoBioteehnology(Eds.D.J.Nevinsetai)NewyorkAlanR1155.]ne,1987:]7 一 266. 杜永臣.番茄育种研究主要进展.全国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全国 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成都,2002, 145-1547. Rick C M. Germplasm resources in the wild tomato species. ActaHorticulturae, 1986, 190: 39~478. Anoymous. Annu Rep Int Board Plant Genet Resource. Rome: IBPGR, 1987. 25p9. Garanko I B. Germplasm resources in Lycopersicon. In: kalloo G . ed. Genetic Improvement of Tomato.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91. 56~5810. Bettencourt E, Konopka J. Directory of germplasm collections, 4.Vegetables. Rome: IBPGR, 1990. 16p11. Rick C M, Chetelat RT. Utilization of related wild species for tomato improvement. Acta Horticulturae, 1995, 412: 21~3812.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主编.中国蔬菜品种资源目录,第一册.北京: 万国学术出版社,1992. 414~46113.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主编.中国蔬菜品种资源目录,第二册.北京: 气象出版社,1998. 365~38214. 曲瑞芳,梁燕潘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 关性及通径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09,18(2):233-236.15. He C, Poysa V, Yu K.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markers and their use in determining relationships among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cultivars[J]. Theor Appl Genet, 2003,106(2):363-373.16. Areshchenkova T, Ganal M W.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olymorphism and chromosomal location of tomato microsa-tellite markers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J]. TheorAppl Genet,2002,104(2-3):229-235.17.王贵元,夏仁学,曾祥国,等.DMSO处理对红肉脐橙果肉主要色素和糖含量变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性[J].西北农业学 报,2008,17(2):165-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