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奥威尔的政治寓言《动物农场》[精选].doc
7页论奥威尔的政治寓言《动物农场》摘 要《动物农场》是乔治奥威尔的一部政治寓言小说,其写作的政治背景与奥威尔参加西班牙内战的经历,与斯大林统治时期苏联社会极权主义的现实政治状况密不可分,其中饱含复义性、忧郁性和救赎性的特征《动物农场》揭露苏联社会极权主义的政治现状,警戒世人要想建立自由平等长久的国家,一定要谨防走上极权主义政治道路,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关键词:乔治奥威尔 政治寓言; 《动物农场 》 极权主义Abstract"Animal farm" is one of George Orwells political allegory, the writing of the political background and Orwell in the Spanish Civil War experience, inseparable from political realities and the reign of Stalin the Soviet totalitarian society, which is full of characteristics of ambiguity, melancholy and salvation. "Animal farm" reveals the political status quo of the Soviet social totalitarianism, and warns the world to establish a free and equal long-term country, we must guard against the totalitarian political path, has far-reaching poli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GeorgeOrwell political fable; animal farm totalitarianism目录TOC \o "1-2" \h \z \u 摘 要 1Abstract 2前言 4一、《动物农场》写作的的政治背景 5(一)、共和党的迫害 6(二)斯大林的谎言 6二、《动物农场》中的寓言性 7(一)、复义性 8(二)忧郁性 8(三)救赎性 10三、《动物农场》的政治意义 10(一)、对极权主义的揭露 11(二)、对极权主义的警戒 11结语 12参考文献 13谢辞 14前言乔治奥威尔于1903年出生在印度孟加拉,是侨居英属殖民地的一个贫穷英国人家庭的孩子,后通过奖学金进入英国的伊顿公学,在贫穷,却又在自视高人一等的富人的生活环境中成长。
他毕业后在殖民地当帝国警察,后回英国立志写作,在巴黎和伦敦的底层社会体验赤贫的生活,先后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一生经历种种磨难,期间创作了多部反映下层民众贫苦生活的平民小说和反对极权主义的政治小说,其中政治小说的成就最高乔治奥威尔在1945年发表的《动物农场》在二战时期曾引起西方的轰动,成为代表作其内容虽是童话的形式,却牵涉到苏联的政治问题和周边国家的政治状况,以寓言的形式直指斯大林统治时期的极权主义《动物农场》里就蕴含着他的愤怒他向读者解释了自己写作的政治动机,那就是要让人们明白苏联的真正面目但实际上,《动物农场》的内容超越了这个动机它牵涉到了动态的历史,真正的主题是‘被出卖的革命’[1]小说主要讲述了农场的动物们为实现美好生活在几头猪的领导下赶走农场主人琼斯先生,实现独立之后,除了统治者由人变成了猪,猪与狗的生活得到改变,权利越来越大之外,其他动物们的生活仍然苦不堪言,身陷虚伪的环境与虚幻美好的建造风车的美梦之中,不敢言,不敢怒,绝对忠诚服从公猪拿破仑的领导在小说的结尾处,猪早已没有了革命时期的初衷,开始学着用两条后腿直立行走,做着一切人该做的事情,奴役动物,并且还和周围的人类做起了交易,把酒言欢。
看到这个场景的其他动物已分不清猪和人还有什么区别这部小说政治寓意非常深刻,被称作继《格列佛游记》之后最好的寓言小说之一《动物农场》集聚了奥威尔毕生的心血,成为他生命的绝响,成为后人宝贵的财富这篇政治寓言小说先后被翻译成60多种语言,销量早已超过5千万册,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一、《动物农场》写作的的政治背景一部伟大作品的诞生离不开作家本人的亲身经历和作家所处的社会政治背景乔治奥威尔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为他所创作的政治寓言《动物农场》提供了丰富素材一)、共和党的迫害影响奥威尔最深的经历莫过于西班牙内战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这是一场为反抗国内外反动势力、保卫革命成果和捍卫革命独立的民族革命战争,奥威尔满怀激情报名到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主义的战斗,想为建立平等自由的社会而努力但西班牙共产党认为他是托派,托派又认为他是反动派当共和党对西班牙有部分控制权的时候,奥威尔相应地受到了迫害,他还看到许多反法西斯的国际友人受到迫害,许多反法西斯的战士被抓进监狱,这监狱里有12岁的孩子,有他的战友,有的战友仅仅被怀疑也惨遭血腥杀害这场反法西斯的斗争演变成为政治上的独裁迫害,这与奥威尔原本参战的美好心愿背道而驰,令奥威尔大失所望。
独裁者的谎言,死去的战友的身影,让奥威尔充满愤恨,他誓要与政治上的极权主义和谎言作斗争因此,奥威尔以西班牙内战为素材创作了《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又根据其中的真实素材创作了寓言式的政治小说《动物农场》奥威尔曾说,“西班牙内战和 1936 一 1937 年之间的其它事件决定了天平的倾斜,从此我知道了自己站在哪里我在 1936 年以后写的每一篇严肃的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反对极权主义……我所以写一本书,是因为我有一个谎言要揭露[2](二)斯大林的谎言乔治奥威尔开始着手创作《动物农场》是在1943年早在二战初,德国军队由于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特点而牵制几个国家,先击溃波兰军队,和苏联一起划分波兰,后入侵法国,占领巴黎英国的伦敦、伯明翰等重要城市也被德国军队所轰炸,出现惨重景象德国军队的所向披靡让希特勒产生幻觉,他想要迅速一统欧洲,于1941年单方面撕毁1939年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袭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却没料到遭斯大林统治之下苏联人的奋力抵抗,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和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结成盟友,联手反抗法西斯主义,德国军队被击退正是在1943年,同盟国在欧洲战场上取得几次战役的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并以惨重代价歼灭德国第六集团军;苏联以人海战术打败德军;英美加拿大组成的联军占领意大利西西里岛在此之后,轴心国使用防守策略,胜利开始倾向于同盟国这在很大方面要归功于斯大林领导的红军在东线对德国军的约束苏联红军的英勇作战扭转了二战的局势,相应地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的声望在世界上达到了顶峰斯大林在1943年11月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与温斯顿丘吉尔、富兰克林罗斯福平起平坐共同商议讨论成立联合国、处理波兰国土等问题,被当时的媒体称为世界三巨头1943年,在美国《纽约时报》上提到斯大林的文章达到了1152篇而英国由于苏联红军对纳粹德国的牵制化解了英国本来将会亡国的厄运,对斯大林更是充满崇拜之情,媒体对斯大林不敢有任何辱毁之词就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在这种歌功颂德的舆论之中,身为英国人的奥威尔却清楚认识到斯大林统治之下的极权主义的真面目从而创作了一部揭示苏联社会主义和讽刺斯大林统治的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农场》《动物农场》塑造了一个极其荒诞可笑的寓言图景,所讲述的内容虽是童话的形式,但是与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社会亦步亦趋奥威尔正是在彻底认清了极权主义的本性之后,将整个政治的体验感受渗透到文学中,在其中探索一条光明之路,这成就了奥威尔的政治寓言的最终目的,揭示一个虚伪的社会,揭示一个谎言,抨击斯大林统治之下极权主义社会中民众苦不堪言的场景,提醒人们看清苏联社会的本质,不要被蒙蔽,谨防走上极权主义政治道路。
在一个法西斯主义和社会主义互相打得死去活来的世界里,任何有思想的人都要选择站在哪一边,而且他的感情不仅必然会表现在他的写作中,并且表现在他对文学的判断上文学必然有了政治性,因为任何别的东西都会造成思想上的不诚实[3]所以,奥威尔的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农场》必定肩负起了政治责任二、《动物农场》中的寓言性在极权主义社会问题盛行的政治背景之下,奥威尔的《动物农场》只能采取寓言式的写作手法,含而不露奥威尔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敏锐政治眼光的人,他预见到了极权主义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在那样一个政治讨论被极力避讳的时代,作家只能用寓言的书写来表达自己对于极权政治的恐惧,用自己的政治寓言故事来唤醒人们对于这种新兴政治形式的警惕[4]奥威尔说过政治寓言的目的,“‘想象性的’写作,就像从侧面攻击一个无法从正面攻坚的立场一样凡是不想从事冷峻‘知识’工作的作家,文字的原初意义对他们而言几乎无用武之地这类作家若要发挥作用,那就必须以诡诈迂回的方式使用文字[5]然而,根据现代寓言理论家本雅明的观点:寓言“是一种世界衰落期的艺术形式,它对应着一部理想崩溃、社会衰颓的历史,表现的是一个混乱不堪、残缺不全的社会,以破碎、含混、多义为特征。
[6]《动物农场》这部政治寓言正是表现了复义性、忧郁性和救赎性的特征一)、复义性“言”与“意”之间的分裂是寓言最标志的特点在《动物农场》中,“言”与“意”上的断裂主要体现在猪在革命前期和革命后期分别提出的口号上在革命前期,猪领导其他的动物赶走农场主琼斯后,提出“四条腿好,两条腿坏”[7]口号中四条腿指动物,两条腿指人,猪聪明地制造出动物们的公敌—人,用话语将动物和人对立起来,极力宣扬“动物主义”,一方面表达全体动物一律平等的思想,另一方面很自然地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最后公猪拿破仑窃取革命成果,成为农场最高统治者,通过左膀右臂斯奎拉的语言宣传控制动物们的思想,通过暴力统治工具九条狗来镇压敢于质疑和反抗的动物们在确立统治阶级的绝对权威之后,猪开始学习人的生活方式,开始用两条后腿走路,并与人类进行交易将旧口号更改为“四条腿好,两条腿更好”[7]口号中的四条腿依旧指代动物,而两条腿不仅仅指代人,更加指代使用两条腿走路的猪除此,统治者还发明了新口号“凡动物一律平等,但是有些动物比别的动物更加平等”[7]独裁者拿破仑实际上成为了另一个披着猪皮的农场主猪凭借着自己的权威地位,将自己的统治思想灌输给弱小动物们,以思想的割裂实现言与义的断裂。
进一步强化了猪在动物农场里的独裁地位极权政治相信一种稳定的权利不是来自于对权利自身的限制,而是来自于权利的不受约束的扩张;不是来自于作为权力的客体的民众的认同,而是来自于对民众的全面操控[8]拿破仑的原型是斯大林,斯大林统治时期,便使用各种暴力机构来镇压和制造恐怖,进行思想控制,使得极权主义得以顺利进行《动物农场》这部小说的复义性主要体现在人的语言和思想得到极权主义统治者的强烈干预极权主义统治者变换口号,使言与义之间的关系被割裂,以种种手段控制民众的思想,奴役民众,迫使民众绝对忠诚地服从统治者,因此极权主义进一步得到强化二)忧郁性本雅明曾反复说明“客体在忧郁的沉思下变成寓言”[9]他曾说寓言是一种忧郁的沉思和体验乔治奥威尔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深知自由资本主义已经末路,憎恨法西斯主义,看清苏联的共产主义,面对破败不堪的世界,心中唯一的感受即是忧郁,并用寓言来反映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将这种忧郁感注入作品《动物农场》中极权主义社会中的平民百姓,是一群弱势群体,而极权主义统治者力量庞大,弱势群体被统治,心有不甘,想质疑,想反抗,却又势单力薄,有些群体不甘愿真正投身这个社会,却又无法离开这个破败的社会。
奥威尔的作品《动物农场》竭力地营造这种忧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