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地区成考专升本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附答案).docx
11页贵州省铜仁地区成考专升本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 陶渊明《饮酒》是一首A.五言律诗 B.乐府诗 C.五言古诗 D.五言绝句2. 下列作家属于明代“后七子”的是A.李密 B.侯方域 C.马致远 D.宗臣3.下列句子中,“所”字表示不定数目,可译为“左右”、“大约”的是( )A.A.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B.皇天后土,实所共鉴C.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D.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4.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 )A.A.《尝试集》 B.《女神》 C.《星空》 D.《恢复》5.下列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A.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可以亡身:贪图安逸享乐只能使自身灭亡B.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皆感激为云泣下:都感激南霁云而掉下眼泪C. 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千金,重币也:千金是很多钱D.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无由会晤:没有理由见面6.认为作文应“有补于世”的是( )A.韩愈 B.王安石 C.柳宗元 D.白居易7.主张文章应 "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文学家是()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王安石8.第 17 题 陶渊明《饮酒》(其五)是一首( )。
9.《红楼梦》全书总共包括多少回?A.60 B.80 C.200 D.12010. 小说的三要素是A.人物 情节 结局 B.人物 情节 环境 C.开端 发展 高潮 D.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特定环境11. 鲁迅在《灯下漫笔》中,用“人肉的筵宴”为喻是为了说明A.中国文明的实质 B.中国精神文明的核心 C.奴化心态 D.中国历史的可怕12. “举案齐眉”、“乘舟梦日”、“鲈鱼堪脍”三个典故所涉及的人物依次是A.孟光、季鹰、伊尹 B.孟光、伊尹、季鹰 C.伊尹、盂光、季鹰 D.季鹰、伊尹、孟光13.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可以亡身:贪图安逸享乐只能使自身灭亡B.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皆感激为云泣下:都感激南霁云而掉下眼泪C.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千金,重币也:千金是很多的钱D.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无由会晤:没有理由见面14. 冰心在《往事》一文中,用什么形象的特征象征人的品格( )A.灯光 B.大海 C.道路 D.蜜蜂15.关于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A.是郁达夫写于三十年代中期的游记散文B.文中的“故都”指六朝古都南京C.文章通过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的景物描写,赞美了故都的秋天D.文章通过对比手法彰显出故都秋色的浓郁,抒发了作者对故都的热爱之情16. 《论快乐》一文提出精神的炼金术能( )A.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 B.教人学会休息 C.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D.洗涤灵魂17.下列句中的“过”字不作“错误”解的有:( )A.无乃而是过与? B.且尔言过矣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矣 D.臣闻吏议逐客,窃认为过矣18.第 3 题 韩愈《答李翊书》主要论述了( )。
19.《答司马谏议书》一文的写作背景是( )A.A.王安石变法 B.王叔文变法 C.诗文革新运动 D.古文运动20.苏轼《前赤壁赋》是一篇( )A.骚体赋 B.大赋 C.抒情小赋 D.文赋二、填空题(10题)21. 李商隐《无题》词:"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22.杜甫,字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诗人23. 老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有《月牙儿》, 短篇小说有 《断魂枪》,话剧《茶馆》其作品充满着地域文化色彩, 被称为“京味”十足的“_____________”24. 王维是__唐__诗派的代表作家25.小说《麦琪的礼物》在结构上由__________条情节线索组成26. 余光中是台湾当代著名__、散文家、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27. 辛弃疾《水龙吟》词:"落日楼头,断鸿声里,___________."28.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诗人29. 《长亭送别》选自中国古典戏曲名作_________30.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__________,无韵之__________三、判断题(5题)31. 苏轼以豪放词著称, 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堪称他婉约词中的代表作。
( )32. 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月牙儿》等 ( )33.《谏逐客书》是李斯向秦王陈述意见的奏章 ( )34. 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以略带夸张的漫画手法描绘了反面人物的言行举止 ( )35. 《风波》是以七斤与赵七爷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描述事件的 ( )四、文言文阅读(3题)36.37.(二)阅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4~26小题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迭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将“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一句译成现代汉语38.“江南游子”是指谁?五、现代文阅读(3题)39.阅读《论学问》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不特如此,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如果一个人心志不专,他顶好研究数学;因为在数学底证理之中,如果他底精神稍有不专,他就非从头再做不可。
如果他底精神不善于辨别异同,那么他最好研究经院学派底著作因为这一派的学者是条分缕析的人;如果他不善于推此知彼,旁征博引,他顶好研究律师们底案卷如此看来,精神上各种的缺陷都可以有一种专门的补救之方了这段文字在修辞上有何特点?40.这种心情变化说明了什么?41. 第7段中使用司马迁、柏拉图等人的事例,有哪些作用?试着从中外历史上再举出两个类似的例子六、作文(1题)42. 以“温暖”为话题,联系现实,写一篇200字的短文参考答案1.C2.D解析:宗臣为明代“后七子”之一3.D此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本题A项“所”表示住所;B项“所”有被动之意;C项“所”用在动词前,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D项“所”则表示大概此处的正确选项应该是D项4.B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尝试集》是胡适的作品,《星空》和《恢复》是郭沫若的诗集,但第一部诗集是《女神》5.A6.B王安石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7.D8.D9.D10.B11.A解析:鲁迅在《灯下漫笔》中,用“人肉的筵宴”为喻是为了揭示中国民族文化的内容:中国文明就是给殖民者预备的“人肉筵席”,所谓的中国就是安排这一筵席的厨房这一实质。
因此选择A项“中国文明的实质”12.B13.A14.B15.B郁达夫《故都的秋》主要通过“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对比,突出描绘故都北京的秋色、秋味和秋的意境,写出了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以及“清、静、悲凉”的特点,赞美了故都北京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念北国之秋的真情而B选项的表述是错误的16.C17.A18.A19.A《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一篇著名的文章,写于神宗熙宁三年(1070)谏议:官名,即谏议大夫;司马谏议:指司马光,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首领之一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宰相,推行新法当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司马光强烈反对,于熙宁三年一月十七日写了一封长达三千多字的信给王安石,全面反对新法,并指责王安石“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王安石便写了这封信一一加以驳斥《答司马谏议书》一文的写作背景是王安石变法,故A项正确20.D21.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22.子美;现实主义23.市井文学24.盛 山水田园盛 山水田园25.两26.诗人诗人27.江南游子江南游子28.现实主义现实主义29. 《西厢记》30.绝唱;《离骚》31.Y32.N33.Y34.Y35.N36.揭露了士大夫不恤国事,专门以向众人献媚取宠为能事的丑恶嘴脸。
37.将绳子拉断,肯定有一个地方先断开本句中,“引”的意思是“拉”,“绝之”的意思是“使……断”38.江南游子,正是南归飘泊的作者的身影作者远离故乡,流寓南方,所以自称江南游子39.“史鉴使人明智……”和“如果一个人心志不专……”等句都是一连用多个排比句式史鉴使人明智……”和“如果一个人心志不专……”等句,都是一连用多个排比句式40.作者心情的前后变化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思考和批判,表现了他的叛逆和追求精神41.证明了远行可开阔视野、有助于成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唐代诗仙李白漫游远方才有了《蜀道难》、《行路难》等诸多诗篇的问世;明代李时珍漫游远方、遍尝百草才为《本草纲目》提供了可靠的第—手资料(其他例子只要符合题意即可)证明了远行可开阔视野、有助于成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唐代诗仙李白漫游远方,才有了《蜀道难》、《行路难》等诸多诗篇的问世;明代李时珍漫游远方、遍尝百草,才为《本草纲目》提供了可靠的第—手资料(其他例子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