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从军行》教学课件精品PPT初三优秀课堂课件.pptx
16页从 军 行,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学习目标,1.了解杨炯生平及边塞诗 2.了解本诗中的“烽火”“牙璋”等意象的作用,品味诗歌中修辞手法的魅力 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解题,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旧题, 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有的 加上“歌”“引”“曲”“吟”“歌行” 等,都属于乐府诗走近作者,杨炯(650年692年),华阴县人高宗显庆六年,被举为神童,送入朝廷,授校书郎,才只十一岁他自恃有才,待人略显傲慢,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杨炯像,整体感知,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调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常识介绍,烽火: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边塞筑有烽火台,备柴草,遇有敌情,即举火告警,各台递相传报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烽火,牙璋,整体感知,来犯,出征,围城,苦战,1.全诗写了哪几个场面?,细节感知,首句是怎样表现军情紧急的?分析“烽火”这一意象古代边塞要地设有烽火台边境一有军事警报,就通过烽火台传递信号,白天烧狼粪,青烟直上;晚上点燃柴火,烽火高照,看到了狼烟或烽火,便知军情紧急。
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细节感知,请赏析关键词“照”的表达作用!,一个“照”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烽火之猛烈,战势之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细节感知,“牙璋辞凤阙”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这句话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牙璋”在这里指领兵出征的将帅凤阙”,皇宫,这里长安参加了出征的大军离开了京城长安,这是出征的情况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细节感知,颈联采用了烘托的手法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写出漫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画着的青龙白虎之类的图案,黯淡模糊;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这里写的只是眼中看到的雪和旗的景色,耳中听到的风和鼓角的声音,但从这里便可以想象得到,那兵来将挡、人仰马翻、刀光闪烁、箭簇纷飞、战马嘶鸣、杀声震地的壮烈战斗场面颈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场面?,细节感知,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表达了诗人忠贞的报国之心解析文本主旨,拓展学习,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的产生,拓展学习,有人认为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一句正是对唐王朝重武轻文的牢骚语,而非励志沙场,投笔从戎的决心,对此,你怎么看?,思考:,谢谢观看,Thank You!,。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