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利兴-脉诊特征与规范操作(上).docx
38页黄利兴 -脉诊特征与规范操作(上)原创 2017-10-31 黄利兴 中医家1. 真传一刻:十五分钟,尽得中医真传2. 中医人物志:观医林人物,各领风骚3. 一缕书香:品岐黄旧卷,再阅新章4. 中医优课:得明师点拨,节节成长讲者简介黄利兴,男,中医诊断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研究所名医传承室主任1998 年攻读硕士学位,为刘英锋教授的首传弟子,毕业留校后,又师承名老中医伍炳彩、陈瑞春教授临床工作:一直坚守触正的中医辨证,注重以经典理论为指导从事中医大内科临床,对儿科与呼吸系统疾病尤有心得,中医疗效突出,近年来年门诊量在五千人次以上教学工作:对中医四诊的正规操作与综合应用较有研究,对闻诊与脉诊尤有心得,先后开设《中医鉴别诊断学》 、 《四诊技能实训》 、 《中医治法与方剂》中医创新课程等,受到学生热烈好评科研工作:先后担任中医研究所信息研究室及名医传承室主任,对中医特色病历的设计与脉诊操作的规范有深入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 其中核心期刊 10 篇, 主篇著作2 部, 先后参与主持国家、 省级厅级课题 10 余项, 获得科研获奖成果 2 项。
曾获得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中医家推荐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脉诊谈不上最重要,甚至作为四诊之末但可以这么说,脉诊是最有中医特色的,患者来看中医, 一伸手就是要让医生把脉 只是大多数医生总有“心中了了, 指下难明”的感慨, 临床上脉诊的应用有些边缘化, 甚至是形同虚设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对脉象变化特征的体系认识不清和切脉操作手法的不够规范江西中医药大学在中医四诊的正规操作与综合应用有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黄利兴老师主讲切脉技能规范,将为大家讲授脉诊的心法和手法,相信只要用心体悟、 勤加练习, 假以时日都可以做到“心中了了,指下可明”■ 温馨提示:本文约 17852 字,阅读大概需 30 分钟宜泡一壶清茶,慢品▽ 讲稿实录 ▽谢谢主持人的介绍,下面我们就开始授课我看了一下,今天来了很多学生和同行,大家在这个领域可能都有比较好的研究,所以我说的不一定正确,但是代表了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切脉技能规范其实并不是我的研究成果,而是我们江西中医药大学在姚荷生先生的指导下以及我们原来中诊教研室老师做的课题的一些成果,我只是在这里汇报一下在讲正式问题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第一,脉诊在中医四诊中应该是什么地位?第二,脉诊的应用现状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实际情况呢?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回忆。
一、脉诊的地位与现状其实,脉诊在中医四诊中的地位目前我觉得在我们中医界似乎有两种极端有一种极端是认为脉诊太重要了我刚刚说治咳嗽, 70% 的咳嗽听到声音差不多就可以处方;也有很多医生说我在临床上靠把脉 100% 的病或者说 80% 的病或者60% 的病就可以处方,这就把脉诊的作用过分扩大了也有部分医生,我听说有些医生没有时间把脉,就直接说脉诊在临床上没什么用,可把可不把那么,脉诊在中医四诊中应该是一个什么地位呢?我个人觉得第一个,脉诊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重要,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病都必须把,或者说在望闻问切四诊中,脉诊谈不上最重要我个人认为,脉诊只是四诊之一,而且我们中医还把它放在四诊之末 这里的“之末”不是说它的重要性排在最后,而是说它最后进行但不管怎么说,脉诊只是获取信息手段的一种第二个,虽然说脉诊只是四诊之一,却是中医最有特色的两大常规之一所以说患者来看中医,医生必须要做两大常规,一个是看舌头,一个是把脉如果你没有看舌或者没有把脉,就开始开处方,患者一般是会觉得很迷惑的,“这个医生连脉都没把他就开方了呢?”这说明很多患者对我们中医的脉诊都抱有很大希望当然从我们中医来说,脉诊确实有一定价值,所以把两句话结合在一起,我觉得脉诊在中医四诊的地位应该说是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但不是说凭脉就可以断病。
我们在座的最少都是大三以上, 我们学 《中医诊断学》的时候强调四诊合参,我觉得这句话应该是正确 的,过分夸大或者过分否定,都是不客观的评价关于脉诊的应用现状,我也观察了一下,刚刚说了,我们中医界有两种人,一种是把脉诊的作用过分夸大的人,但在我的实际观察中又没看到他怎么在临床上应用相反,很多临床的中医生都有一个现状,就是把脉诊的应用说浅了,有点边缘化,有些甚至是形同虚设我们在座的学生在医院里面抄方也好,跟老师也好,应该有点体会,对很多医生来说临床上只有三个脉 :弦脉、 缓脉和滑脉, 或者说有些医生把脉确实就是一个形式,因为没有这个形式患者不信我觉得导致我们当前脉诊应用不够理想的原因主要有四个第一个是方法的问题,我觉得是对脉象变化特征的体系认识不清,导致我们自身对脉象的体系难以做到心中了了第二个是应用的问题,我们很多医生切脉的操作手法不够规范,难免指下难明就是说一方面心中不了了,一方面指下又摸不出来那么,你在临床上会慢慢地发现这个体会不清楚,就会自然地把脉诊的作用放下了第三个问题是脉证合参的候病规则,这个很复杂把出来的脉跟临床疾病是一个什么关系呢?我经常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对应关系他们不是一一对应的,脉象可能反映的是患者的素体情况,疾病的症状又能反映当前的情况,所以,脉跟证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如果你完全拎不清楚的话,你把由来的脉利用起来就会感到困难。
最 后一个问题是脉象诊病的实际价值就是说,感觉在临床上 对把脉的感受不深,感觉没有什么用,所以我们不少中医认 为,脉诊在临床上没有什么价值我在临床上,包括我的一 些大学同学,他们很多在县级医院工作,回来在一起聊天的 时候,他们都说这个脉好像很难把,包括原来我一些同学在 读大学的时候,成绩也挺好,学习也很认真,但是他说他在 临床上不爱把脉他说书上的二十八脉我也背得由来,但是 我到临床上一把,发现很多脉都不像,慢慢地他就没信心了, 不知道是啥脉,也不知道它啥意义,慢慢地放弃了所以, 今天下午的讲座我也会希望借助我们江西中医药大学在这 方面的研究成果,给大家一个启示讲课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江西中医药大学的中医 大家姚荷生先生,他是我特别崇拜的一个人我是九二年进 中医药大学,姚老当时是我们江西中医药大学名誉院长,坐 在台上做了一个讲话,讲的什么内容我忘了,但是印象中坐 在台上姚老非常严谨,所以我们省内的以前对也他不了解, 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发表很多正式的东西,但是其实他写了 很多的东西没有发表所以现在他的儿子姚梅龄老师在把他 的一些东西整理由来,我觉得如果他的东西能够面世,对我 们中医学会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今天下午的内容主要是两块,一个是介绍脉诊心法,其次是 脉诊的操作二、脉诊的方法讲这个之前,我也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在座的都是学中 医的,我们可以叫内行了, 我们有句话叫“外行看热闹,内行 看门道”,在座的各位,如果我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去考核一下 别人的脉诊水平,你们一般从哪里着手?就是你怎么判断别 人的脉诊水平?如果让你来当考官的话,你怎么来看门道? 如果说你连考官都不知道该怎么当,你在脉诊方面肯定还谈 不上是行家我们说认识一个东西,它的好坏你都判断不了, 那你可能很容易上当现在脉诊在中医很热门,我也听说有些人的脉诊水平非常高, 一把脉,什么病都知道,也不用说了也不用看了, 非常神奇 你脚上长了个疤,甚至哪里结了个疤痕,他一把脉,就说你 右脚踝上长了个疤痕我没这个水平,但是我想了半天,我 作为行家,我来判断,我应不应该相信这个人有这种水平呢? 我的逻辑学的知识告诉我,这个是不太可能的为什么?你说你把脉就知道他是什么病,大家说,这个病是个西医的名字对不对?如果你都知道他西医的名字的话,那我就在想,西医每年都在产生的新病种,他们都认识了很多新的病名对不对?假如一个人的患的病西医都还没认识,你把脉把得出来吗?比如说 2003 年 SARS 还没有出来之前,如果一个发热的人他得的是这病, 你通过把脉你能说: “哦, 这个是 SARS病引起的。
”那怎么可能?再说我们中国古代, 我们的先贤很多西医病名听都没听过,你不可能借助古人的经验啊如果靠你自己的摸索,你要把西医上万个病种的脉象特征都摸出来需要多少年啊 !我不相信有这样的神仙, 这样的天才 连张仲景自己都说“多闻多识,知之次也”,应该没有这样的人所以说,怎么样判断一个医生水平的高低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第一个,他对脉象特征的理解如果你连脉象特征有哪些都不知道,你说你会把脉,我觉得很难令人信服关于脉象特征有几种说法,比如说我们最早的一个特征就是大家在大学学的,常见的病脉 28 种,加上生理的平脉共 29 种,那些怪脉、败脉先不说,是不是我们记住了 28 种、 29 种脉象的特征就够了呢?其实这肯定是不够的我上课的时候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也可以说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脉象我们在座的各位每个人都长得不一样,讲话声音也不一样我再说得细点,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脉都有区别 所以说, 29 种其实不够 那么不管,如果你宣称你的脉诊水平特别高,那我现在请教你,你对脉象特征怎么理解?我觉得这是最基本的,一定要所以我在跟本科生上课的时候也说,我们学了把脉的人跟没学的人区别在哪里?你们可以回去做个试验,找一个没学过医的人来把脉,叫他说感觉,他一定会怎么说?有些人粗心一点说,哎,有跳动;如果细心一点的人会说,哎,这个脉还有点力,或者是跳得比较慢、比较快。
他最多说到这里就说不下去了,因为他脑袋里面没有这个(脉象)特征的框架,他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辨别) ,所以只能说有跳动或者有什么但是我们学了的就不一样,我们就会说这个脉是浮还是沉、是弦还是缓、是弦还是濡、是滑还是涩,我们就会注意到这些特征所以如果你连特征都不知道,我很难相信你会把脉这是第一个如果你心里知道脉诊的特征以后,第二个问题就来了,怎么样从手上把它摸出来如果你记得特别清楚,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滑脉如珠走盘,浮脉如水漂木,沉脉如石沉水,但是你手下把不出来,那也没用所以我经常说即使你把包括主病都记得很清楚,但是你摸不出来,那也没有价值所以,我觉得第二个,判断一个医生脉诊水平的高低,就是看你把脉的操作是不是规范如果你把脉的操作都不规范,我很难相信你能够把这个脉象的特征摸出来,你连脉象特征都摸不出来,你说你脉诊水平高,也就那样吧所以,我们今天下午重要的就是跟大家介绍这两方 面的内容,一个是脉象应该有哪些特征,一个是我们怎么样 正确获取这些特征我上课的时候我说定关特别重要,大家 想想一个医生如果在临床上定关都定得不准,你说寸脉主什 么、关脉主什么、尺脉主什么还有意义吗?所以说规范的操 作是我们判断脉诊水平高低的第二个标准。
如果这两个都做 好了,我们脑袋里面知道脉象有哪些特征,而且能够通过正 确的操作把它获取出来,我觉得我们的脉诊水平已经有了一 个基础判断一个医生水平高低的第三步是什么呢?我觉得 这是最难的就是说你把出来的这个脉象特征,它有什么临 床意义?它跟患者的症状是什么关系?这一个其实是最复 杂的,也需要我们最长时间来摸索的我可以说这句话,到 目前为止,第三步没有任何一个人做得非常好,因为这里面 太复杂了我们只能接近真理,我们了解的并不多01脉诊心法——脉象的特征体系关于脉诊的方法, 我个人觉得主要是两个方法, 心法和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