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院15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3个非主要-江苏农业科学院.doc

21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395033841
  • 上传时间:2022-09-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6.50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附件 1江苏省第四十七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的我院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介绍一、水稻品种1、扬籼优 68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 201003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 “扬籼优 668”,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扬籼 6A×R814 配组,于 2006 年育成,属三系杂交中籼稻组合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中籼稻地区种植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7-2008 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区试平均亩产 576.5 公斤,较对照 Ⅱ优084 增产 6.6%,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2009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86.5 公斤,较对照 Ⅱ 优 084 增产 9.7%株型紧凑,长势旺盛,叶色绿色,叶姿较挺,分蘖力较强,熟期转色好,抗倒性较强省两年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 15.7 万,每穗实粒数 147 粒,结实率 86.2%,千粒重 29.1 克,株高 128 厘米,全生育期 138 天,与对照相当;接种鉴定:感穗颈瘟、纹枯病,中感白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 2007 年检测:长宽比 3.0,整精米率 53.0 %,垩白粒率 12.0%,垩白度1.2%,胶稠度 54.0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23.1%,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 5 月上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播种量 10 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播种量 20 公斤左右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6 月上旬移栽,秧龄控制在 30 天左右一般每亩大田栽插 1.8-2 万穴,每亩基本苗 7-8 万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 14 公斤左右,肥料运筹上采取 “前重、中控、后补 ”的施肥原则,注重磷钾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水浆管理注意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足苗后及时分次搁田,后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断水4、病虫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白叶枯病和穗颈稻瘟的防治2、扬籼 6A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 201004二、来源与类型 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珍汕 97A 为母本,金 23B/K17B 为父本连续回交转育,于 2004 年育成,属野败型早籼稻不育系三、特征特性株型较紧凑,分蘖性强,叶色较深,株高 65 厘米左右,主茎总叶片数 13-14张;穗层整齐,直立穗型,穗长 18 厘米左右,平均每穗颖花数 110 粒左右,包颈长约 10 厘米,对 “ 920敏”感;叶鞘及稃尖紫色,柱头紫色;扬州5月30日播种,播种至始穗历时 65 天,抗病性较好,抗倒性强。

      育性稳定,不育株率 100%,自交结实率 0%,花粉不育度 100%,花粉以典败为主,典败率 99.7%开花习性好,花时集中,正常气候条件下,上午 8:30 时始花, 9:30-11:30 时为日开花高峰, 14:00 左右终花,阴天会推迟;开颖角度平均 30-35 度,开闭颖历时 90 分钟左右,出鞘颖花柱头外露率 87%左右,其中双外露率 56%左右3、镇籼优 184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 201005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 “A451/镇恢 084”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镇籼 1A×镇恢 084 配组,于 2006 年育成,属三系杂交中籼稻组合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中籼稻地区种植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7-2008 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 569.8 公斤,较对照 II 优 084增产 5.4%,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2009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81.4 公斤,较对照增产 8.8%株型集散适中,穗型较大,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相好,抗倒性较强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 15.5 万,每穗实粒数 147 粒,结实率 81.8%,千粒重 30.2 克,株高 122 厘米,全生育期 140 天,较对照迟熟 1 天;接种鉴定:中抗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 2008 年检测:长宽比 2.9,整精米率 58.8%,垩白率 27.0%,垩白度 2.2%,胶稠度 84.0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15.0%,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 4 月底至 5 月初播种,湿润育秧每亩播种量10-15 公斤,旱育秧每亩播种量 30 公斤左右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 6 月上旬移栽,秧龄控制在 30 天左右,每亩大田栽插 1.6-2.0 万穴,每亩基本苗 5-7 万,旱育秧可适当减少基本苗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 15 公斤左右,在肥料运筹上掌握 “前重、中控、后稳 ”的原则,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施好穗肥水浆管理注意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足苗后及时搁田,后期干干湿湿,切忌过早断水,确保活熟到老4、病虫草害防治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白叶枯病的防治4、镇籼 1A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 201006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 “A451”,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以D62A 为母本,( II-32B/D62B )F1/粤丰 B 后代作父本回交转育, 于 2003 年育成,属 D 型中籼稻不育系三、特征特性株型集散适中,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叶片挺拔,叶色适中,叶鞘和稃尖紫色,柱头紫黑色株高 75 厘米左右,地上部伸长节间 5 个,主茎总叶片数 16张左右;穗型较大,穗长 20-22 厘米,平均每穗颖花数 130-150 粒,平均单株有效穗 9-10 个,千粒重 28 克左右,包颈粒率 28.6%,播种至齐穗天数 89 天左右。

      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 100%,自交结实率 0%,花粉不育度 100%,败育类型以典败为主,典败花粉率为 67.3%开花习性好,花时较集中,正常气候条件下,上午 8:30-9:00 始花,10:30-11:30盛花,阴天会推迟;柱头自然外露率 70%左右,其中单边外露率 30%左右,开颖角度 35 度左右5、连粳 7 号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 201008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 “连 05-45”,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 (镇稻 88×中粳 8415)F3 为母本, (中粳川 -2 ×武育粳 3 号)F1 为父本杂交,于 2005 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淮北地区种植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7-2008 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 606.2 公斤,比对照镇稻 88 增产 2.7%,2007 年增产显著, 2008 年增产极显著; 2009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670.1公斤,较对照镇稻 88 增产 6.9%株型紧凑,穗型较大,分蘖力较强,整齐度好,后期熟期转色较好,抗倒性中等省区试平均结果: 每亩有效穗 19.6 万,每穗实粒数 130 粒,结实率 90.3%,千粒重 26.6 克,株高 98.6 厘米,全生育期 153 天,与对照相当;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感穗茎瘟,2007-2009 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 16.7%(感病对照三年平均穴发病率 60.55%);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检测中心检测:整精米率 72.6%,垩白率 19.0%,垩白度 2.0%,胶稠度 84.0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16.2%,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一般 5 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秧净秧板播量 25-30公斤 /亩,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种量 35-40 公斤2、适时移栽,适当稀植一般 6 月上中旬移栽,秧龄 30-35 天,每亩大田栽插 2.0-2.2 万穴,每亩基本苗 7 万左右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每亩施纯氮 20-25 公斤,其中基蘖肥 60-70%、穗粒肥 30-40%,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水浆管理做到浅水活棵,薄水分蘖,后期干湿交替,适时搁田,每亩高峰苗不超过 30 万,每亩成穗数 20-22 万,收获前 7-10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4、病虫草害防治 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等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的防治6、徐 68 优 201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 201012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 “68优 201”,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以不育系徐91068A 为母本,以徐恢 201 为父本配组,于 2006 年育成,属三系杂交中粳稻品种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北、苏中地区种植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7-2008 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 601.4 公斤,比对照九优 418增产 7.7%,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2009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627.6 公斤,比对照增产 3.3%。

      株型集散适中, 穗型较大,长势较旺,叶色较绿,后期熟相好,抗倒性中等省区试平均结果: 每亩有效穗 14.1 万穗,每穗实粒数 177 粒,结实率 84.4%,千粒重 26.0 克,株高 119.4 厘米,全生育期 152 天,与对照相当;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感穗颈瘟,抗条纹叶枯病, 2007-2009 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 11.9%(感病对照三年平均穴发病率 60.55%);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 2008 年检测:整精米率 66.8%,垩白粒率 26.0%,垩白度2.0%,胶稠度 86.0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15.0%,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五、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