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内审ppt课件.ppt
78页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内部审核1目 录前言:评审准则内审要求第一章 审核的基本概念:第二章 内部审核概述:第三章 内审员:第四章 内部审核的策划:第五章内部审核年度计划:第六章内部审核工作的实施计划: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第八章 内部审核案例:2 前前 言言n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n4.5.15 4.5.15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内部审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以便验证其运作是否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核的程序,以便验证其运作是否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内部审核通常每年一次,由质量主管负责则的要求内部审核通常每年一次,由质量主管负责策划内审并制定审核方案,审核应涉及策划内审并制定审核方案,审核应涉及全部要素,全部要素,包括检验检测活动审核员须经过培训,具备相应资格,审核员须经过培训,具备相应资格,审核员通常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内部审核发现问审核员通常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应采取纠正措施,并验证其有效性题应采取纠正措施,并验证其有效性。
n注意,对于内审员培训,没有指定培训机构,但是必须进行培训,具备相应的资格 3前言前言n n内审要求: 1、内审 程序 2、频率:每年一次 3、主持: 4、方案:年度计划、实施计划 5、内容:全部要素、包括检验检测活动 6、内审人员: 7、纠正措施4第一章 审核的基本概念n n一、一、 审核的定义审核的定义n n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1S0 9000:2000)5 第一章 审核的基本概念n n二、审核的分类二、审核的分类n n定义的注释给出了审核的分类审核按其实施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内审和外部审核,有时也可分为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6 第一章 审核的基本概念n n三、审核的原则三、审核的原则三、审核的原则三、审核的原则 n n审核的目的:审核的目的: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并且要,并且要通过通过获得客观证据并评价证据获得客观证据并评价证据获得客观证据并评价证据获得客观证据并评价证据来实现。
来实现n n为了达到审核的目的,在审核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为了达到审核的目的,在审核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几点: ————审核的客观性:依据客观证据;形成审核发现;审核审核的客观性:依据客观证据;形成审核发现;审核过程形成文件过程形成文件 ————审核的独立性:审核是被授权的活动;审核过程公正、审核的独立性:审核是被授权的活动;审核过程公正、客观;审核员不能审核与自己直接相关的活动客观;审核员不能审核与自己直接相关的活动 ————审核的系统性:审核活动有程序可依;对审核活动先审核的系统性:审核活动有程序可依;对审核活动先行策划,制定活动计划,依计划进行;按规范有步骤地进行策划,制定活动计划,依计划进行;按规范有步骤地进行,同时要注意掌握和总结审核技巧行,同时要注意掌握和总结审核技巧7第二章 内部审核概述n n一、内部审核定义一、内部审核定义n n内部审核审简称“内审”,是检验检测机构自身必须建立的评价机制,通过内审对所建立的管理体系、实施过程及其实际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的、定期的审核,从而保证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积极寻求改进的机会。
最大限度地满足《准则》的要求和本单位的管理需求8 第二章 内部审核概述n n二、内部审核的目的二、内部审核的目的二、内部审核的目的二、内部审核的目的n n1.1.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n n————确定受审核部门的管理体系对规定要求的符确定受审核部门的管理体系对规定要求的符合性;合性;n n————评价对客户、法律机构和认可组织要求的符评价对客户、法律机构和认可组织要求的符合性;合性;n n————确定所实施的管理体系满足规定目标的有效确定所实施的管理体系满足规定目标的有效性n n2.2.管理者将根据内审情况做出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管理者将根据内审情况做出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目标的决策系目标的决策n n3.3.管理者可以通过内审了解管理体系的活动情况管理者可以通过内审了解管理体系的活动情况与结果,为改进管理体系创造机会和条件与结果,为改进管理体系创造机会和条件9 第二章 内部审核概述n n注意:内审活动必须得到最高管理者的全面支持,否则无法顺利开展,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审核结果报告需经最高管理者审批,不符合项需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纠正行动 ,并制定预防措施。
10 第二章 内部审核概述n n三、内部审核的范围三、内部审核的范围 审核活动的范围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并非指某一个具体的实验场所,而是指在固定的设施、离开固定设施的场所、移动的或临时的设施以及部门、要素等审核活动所涉及的领域或范围11 第二章 内部审核概述n n四、检验检测机构内部审核的依据四、检验检测机构内部审核的依据n n1.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n n2.检验检测机构方针、目标和管理体系文件;n n3.国家和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n n4.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n n5.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条款12 第二章 内部审核概述n n五、内部审核的频次五、内部审核的频次五、内部审核的频次五、内部审核的频次 内审的频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所开展内审活内审的频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所开展内审活动的次数一般来说内审工作每年一次,并且要动的次数一般来说内审工作每年一次,并且要覆盖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和检验检测的所有部门覆盖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和检验检测的所有部门这种审核又称为常规审核;这种审核又称为常规审核;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适当增加内审频次: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适当增加内审频次:n n————出现质量事故或客户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出现质量事故或客户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n n————内部监督连续发现质量问题;内部监督连续发现质量问题;n n————检验检测机构组织结构、人员、技术、设施检验检测机构组织结构、人员、技术、设施发生较大变化;发生较大变化;n n————第二方或第三方现场评审前。
第二方或第三方现场评审前n n这种审核又称为特殊内审这种审核又称为特殊内审13第二章 内部审核概述n n六、内部审核工作的几个环节六、内部审核工作的几个环节六、内部审核工作的几个环节六、内部审核工作的几个环节n n 内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体系管理工作,内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体系管理工作,这项活动应始于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且无终点,这项活动应始于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且无终点,只要体系运行就必须开展的一项质量管理活动只要体系运行就必须开展的一项质量管理活动完密的内审工作一般包括下列几个环节,并不断完密的内审工作一般包括下列几个环节,并不断往复n n1.1.内审的策划内审的策划n n2.2.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编制年度内审计划n n3.3.制定内审实施计划制定内审实施计划n n4.4.内审的实施及总结内审的实施及总结14第三章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n n一一 内审员的作用内审员的作用n n1.对管理体系的运行起监督作用n n2.对管理体系的改进起参谋作用n n3.在领导与员工之间起纽带作用n n4.在审核中起内外接口的作用n n5.在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方面起带头作用15第三章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n n二二 内审员的选择内审员的选择n n(一)内审员的选择n n(二)内审员应具备的能力要求:n n1.法律、法规、规章等方面的知识 n n2.有关准则方面的知识n n3.专业知识 n n4.质量管理工具及其应用(如应用统计技术进行质量控制)n n5.计量基础知识16第三章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n n(三)具有培养内审员能力的三个方面n n工作经历、内审员培训、审核经历是培养审核员能力的三个方面: 17第三章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n n三三三三 对内审员的管理对内审员的管理对内审员的管理对内审员的管理n n1.1.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内审员的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内审员的管理;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工作是一项行政许可工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工作是一项行政许可工作,对检验检测机构内审员的管理是行政许可的作,对检验检测机构内审员的管理是行政许可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项重要内容 n n————检验检测机构内审员的培训、考核、发证等检验检测机构内审员的培训、考核、发证等管理工作,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实施;管理工作,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实施;n n————检验检测机构内审员的变更必须报省局换发检验检测机构内审员的变更必须报省局换发新证;新证;n n————新增内审员必须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培训、新增内审员必须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培训、考核、发证、备案;考核、发证、备案;n n————内审员证书有效期三年内审员证书有效期三年18第三章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n n2.检验检测机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内审员的管理,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改进内审的工作n n——当检验检测机构内审员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上报省质监局;n n——继续培训的实施;n n——开展内部的实践与研讨;n n——观摩外审员的工作;19第四章:内部审核的策划n n一、管理体系文件的策划n n(一)质量手册中内部审核要素的策划(二)内部审核程序文件的策划n n(三)体系文件中内部审核管理部门的确定及职责n n(四)内部审核工作中主要管理人员的职责20第四章:内部审核的策划 二、内审组组成的原则: 审核组由一名组长和若干名组员组成,对于规模较大的检验检测机构,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可将内审组的组员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这种情况下,内审组长要指定各分小组的组长和组员,从而体现整个内审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21第四章:内部审核的策划n n1.1.内审组长和内审员的任职条件内审组长和内审员的任职条件n n内审组长的任职条件:内审组长的任职条件:n n ————经过内审员培训机构的培训并通过考试;经过内审员培训机构的培训并通过考试;n n ————有一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或审核有一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或审核经验;经验;n n ————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n n ————熟悉本检验检测机构的专业及技术特点;熟悉本检验检测机构的专业及技术特点;n n ————与被审核区域或活动没有直接责任关系,与被审核区域或活动没有直接责任关系,能被受审核部门接受能被受审核部门接受22第四章:内部审核的策划n n内审员的任职条件n n——确保内审组的独立性与公正性,内审员不能审核自己有责任的部门;n n——内审组成员与受审核部门能够协调工作;n n——经过相关部门的培训,经考核合格n n注意:内审员与监督员区别23第四章:内部审核的策划n n2.2.内审组长和内审员的职责内审组长和内审员的职责n n内审组长的职责内审组长的职责n n————编制内审实施计划;编制内审实施计划;n n————组织内审组实施内审;组织内审组实施内审;n n————负责与被审核部门沟通与反馈信息;负责与被审核部门沟通与反馈信息;n n————主持内审首次会议与末次会议;主持内审首次会议与末次会议;n n————向质量负责人报告内审实施进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向质量负责人报告内审实施进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n n————清晰明确地报告内审结论;清晰明确地报告内审结论;n n————签发不符合项通知书;签发不符合项通知书;n n————编写内审报告;编写内审报告;n n————负责整理审核活动记录和归档。
负责整理审核活动记录和归档24第四章:内部审核的策划n n内审员的职责内审员的职责n n————编制内审检查表;编制内审检查表;n n————向受审核部门传达和阐明审核要求;向受审核部门传达和阐明审核要求;n n————有效地执行内审实施计划;有效地执行内审实施计划;n n————记录审核发现;记录审核发现;n n————报告审核结果并形成不符合项通知书;报告审核结果并形成不符合项通知书;n n————负责对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的跟踪和验证;负责对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的跟踪和验证;n n————收存与审核有关的文件(通称内审记录)收存与审核有关的文件(通称内审记录)25第五章 年度内部审核计划n n一、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的编制依据一、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的编制依据n n1.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n n2.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文件26第五章 年度内部审核计划n n二、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的形式二、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的形式n n1.集中式内审计划:在某规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所确定的内审内容的全部审核n n2.滚动式内审计划: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分别安排所确定的内容的全部审核 n n3.两种年度审核计划各适用于不同的检验检测机构,在审核管理和时间控制上也各有不同:27第五章 年度内部审核计划三、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的内容三、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的内容n n一个完整的年度内审计划一般包括下列几项内容: 1.审核目的、依据、范围、区域、部门、要素(过程)、场所等。
2.审核的频次安排及大致的时间(如安排到某月/某旬/某周) 年度内审计划示例 28第六章内部审核实施计划n n内审实施计划是指导每次内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了做好每次内审工作,审核组长应根据年度内审计划的要求制定周密、细致的内审实施计划在内审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计划开展各项审核工作,若遇特殊情况须对内审计划进行调整时,必须经内审组长的同意29第六章内部审核实施计划一、一、确定审核的可行性确定审核的可行性确定审核的可行性确定审核的可行性 审核的可行性是指内审管理部门与接受审核的审核的可行性是指内审管理部门与接受审核的部门都具备了开展审核工作的条件确定审核的部门都具备了开展审核工作的条件确定审核的可行性,一般分为下列两方面的工作:可行性,一般分为下列两方面的工作:n n1.1.由内审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根据本检验检由内审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根据本检验检测机构及各有关部门的情况,通过沟通与协商确测机构及各有关部门的情况,通过沟通与协商确定审核的可行性定审核的可行性n n2.2.确定审核的可行性应考虑如下因素:确定审核的可行性应考虑如下因素: ————安排审核所需的充分与适宜的信息;安排审核所需的充分与适宜的信息; ————来自受审核部门充分与适当的合作;来自受审核部门充分与适当的合作; ————充分与适宜的时间和资源。
充分与适宜的时间和资源30第六章内部审核实施计划n n二、二、确定本次内部审核的目的确定本次内部审核的目的: 对于经过有关方面确定和确认过的审核目的、审核范围、依据,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可能发生变更时,内审组长都要注意与原来参与过确定和确认的有关各方协商沟通,得到有关各方的认可或批准后,才能实施变更. 不同时期所进行的内审的目的是不同的 :31第六章内部审核实施计划n n三、制订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的依据:三、制订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的依据:n n1.年度内审计划n n2.可行性分析的结果n n3.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n n4.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文件32第六章内部审核实施计划n n四、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的具体内容四、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的具体内容n n1.一般包括受审核的管理体系要素、部门、活动和过程,以及审核所覆盖的时期等n n2.明确内审组的人员组成n n3.明确内审组成员的审核分工n n4.现场审核活动的日程及地点n n具体实例具体实例 33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一、现场审核活动的准备一、现场审核活动的准备一、现场审核活动的准备一、现场审核活动的准备n n(一)(一)文件评审文件评审文件评审文件评审 n n1.1.评审的目的评审的目的 ————查证管理体系文件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查证管理体系文件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符合性;评审准则的符合性; ————查证体系文件之间的适宜性与协调性;查证体系文件之间的适宜性与协调性; ————通过对文件及有关记录和内审报告的评审,通过对文件及有关记录和内审报告的评审,了解受审核部门体系运行的情况与现状,确定现了解受审核部门体系运行的情况与现状,确定现场审核的可行性与重点。
场审核的可行性与重点n n2.2.评审的依据评审的依据 n n3.3.文件评审的时间文件评审的时间 n n4.4.评审的方法与内容评审的方法与内容34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内审现场审核实施前主要审核下列文件:内审现场审核实施前主要审核下列文件:n n————受审核部门的操作性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受审核部门的操作性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录表格);n n————以往内审的不符合报告、内审报告;以往内审的不符合报告、内审报告;n n————上次管理评审的报告;上次管理评审的报告;n n————与检测/校准结果质量保证有关的材料,如与检测/校准结果质量保证有关的材料,如能力验证试验和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期间核查能力验证试验和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期间核查结果/报告等结果/报告等n n————顾客反馈的信息;顾客反馈的信息;n n————现场使用的操作性文件协调性与适宜性,以现场使用的操作性文件协调性与适宜性,以及文件的控制情况及文件的控制情况35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二)审核前与受审核部门的沟通(二)审核前与受审核部门的沟通n n——与受审核部门的代表建立沟通渠道;n n——确认进行审核的可行性;n n——向受审核部门提供时间安排的建议和内审组成员的信息;n n——向受审核部门要求获得有关的文件及记录。
即要求受审核部门提供有关管理体系建立、运行的文件及记录等;n n——最终决定审核安排36第七章 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三)准备审核工作文件准备审核工作文件n n——检查表及抽样计划(方案);n n——记录审核情况的各种表格37第七章 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1.1.检查表的编写:检查表内容的编写是每一位内检查表的编写:检查表内容的编写是每一位内审员对内审活动策划和准备时的一项重要工作审员对内审活动策划和准备时的一项重要工作 n n2.2.检查表的作用检查表的作用n n3.3.检查表的内容检查表的内容n n检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查什么检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查什么? ?怎么查怎么查? ?n n————查什么查什么? ?是解决审查的内容问题;是解决审查的内容问题;n n————怎么查怎么查? ?是解决到哪里是解决到哪里? ?找谁找谁? ?用什么调查方法用什么调查方法( (问、听、观察、查阅、追踪验证问、听、观察、查阅、追踪验证) )查查? ?取多少样本取多少样本? ?是解决具体审查方法的选用问题是解决具体审查方法的选用问题38第七章 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一般来说:检查表的内容有:一般来说:检查表的内容有:n n1)1)审核项目审核项目( (要素/过程要素/过程) )。
n n2)2)审核采用的方法审核采用的方法( (查、问、谈、观等查、问、谈、观等) )n n3)3)审核依据的文件审核依据的文件( (可摘录要点或只给出文件名、可摘录要点或只给出文件名、条款条款) )n n4)4)抽样的数量和/或时间抽样的数量和/或时间n n5)5)现场观察记录、检查结果记录现场观察记录、检查结果记录( (为了方便操作,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将现场记录与检查表合并可以将现场记录与检查表合并) )n n6)6)其他内容,如审核区域、审核员、审核日期、其他内容,如审核区域、审核员、审核日期、审核陪同人员等等审核陪同人员等等39第七章 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4.设计检查表的思路n n检查表应体现审核的思路,审核的一般思路为:n n——过程是如何确定和规定的?是否适宜?相关职责是否明确规定?n n——程序和规定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n n——实施的结果如何?是否满足预期的目标?n n——过程需要作那些改进? 40第七章 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5.5.合理抽样合理抽样n n————抽样应具代表性,保证审核结果具有代表性抽样应具代表性,保证审核结果具有代表性n n————抽样应考虑覆盖面,保证审核结果具有普遍抽样应考虑覆盖面,保证审核结果具有普遍意义。
意义 n n ————新建立的管理体系或体系的改动部分,数量新建立的管理体系或体系的改动部分,数量要多而且面要广;较成熟的管理体系,抽样的量要多而且面要广;较成熟的管理体系,抽样的量较多且深,要侧重于薄弱环节;较少发生的活动、较多且深,要侧重于薄弱环节;较少发生的活动、原始证据较少的工作,或比较重要的活动,抽样原始证据较少的工作,或比较重要的活动,抽样量要加大,甚至可以全部审核量要加大,甚至可以全部审核( (如新开展的项目如新开展的项目) )41第七章 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6.6.编写和使用检查表应注意的事项编写和使用检查表应注意的事项n n————依据标准和质量体系文件策划并确定检查的依据标准和质量体系文件策划并确定检查的内容n n————应用过程方法的思路设计检查表应用过程方法的思路设计检查表n n————既要策划审核的内容,也要策划审核的方法既要策划审核的内容,也要策划审核的方法和技巧 n n————按部门审核时要注意策划和列出主要过程,按部门审核时要注意策划和列出主要过程,一个部门往往涉及多个过程一个部门往往涉及多个过程 n n————不要把检查表的内容事前透漏给受审核部门,不要把检查表的内容事前透漏给受审核部门,但也不要过于神秘。
但也不要过于神秘 n n————检查表是一个检查提纲,使用时不宜机械,检查表是一个检查提纲,使用时不宜机械,也不要随意偏离检查表,也不要随意偏离检查表, 42第七章 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部门检查表:要紧紧围绕部门的主要职能展开部门检查表的格式一般包括部门所承担的职责、按职责提出的问题、对应的标准条款、观察结果等几项内容n要素检查表是按要素将对应的标准条款及体系文件要求分散在多个部门中进行编制的,内容要能够充分说明该要素是否在体系运行中起到应有的作用n应考虑内审员的经验、知识、能力等来决定检查表编制的繁简n检查表的示例 43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二、审核的方式方法:二、审核的方式方法:n n——按部门审核的方式n n——按要素(过程)审核的方式n n——顺向追踪的方法n n——逆向追溯的方法44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三 评审技巧:n n1.少讲、多看、多问、多听n n2.选择正确的对象提问n n3.正确提出问题n n4.封闭式和开启式提问相结合n n5.提问与索看相结合n n6.注意观察易被遗忘的角落 n n7.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45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四、内部审核的实施四、内部审核的实施四、内部审核的实施四、内部审核的实施n n现场审核实施阶段以首次会议为开始,以末次会现场审核实施阶段以首次会议为开始,以末次会议为该阶段的结束。
该阶段的审核活动主要包括议为该阶段的结束该阶段的审核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以下内容:n n————召开首次会议;(包括明确联络员的作用及召开首次会议;(包括明确联络员的作用及职责);职责);n n————现场客观证据的收集;现场客观证据的收集;n n————检验检测机构内审组内部的沟通以及与受审检验检测机构内审组内部的沟通以及与受审核部门的沟通;核部门的沟通;n n————确定不符合项;确定不符合项;n n————对体系作出评价意见和审核结论;对体系作出评价意见和审核结论; n n————召开末次会议召开末次会议46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 (一一) ) 首次会议首次会议n n由内审组长主持,包括下列议程:由内审组长主持,包括下列议程:n n1)1)与会者在与会者在( (事先准备好的事先准备好的) )签到表上签到签到表上签到n n2)2)宣布会议开始宣布会议开始n n3)3)指定会议记录员,会后整理会议纪要指定会议记录员,会后整理会议纪要n n4)4)说明内审目的和范围说明内审目的和范围n n5)5)介绍内审组成员介绍内审组成员( (部门、职务、审核经历等部门、职务、审核经历等) )n n6)6)介绍审核计划。
介绍审核计划n n7)7)与会人员就审核计划不明之处提问,内审组长给予解答与会人员就审核计划不明之处提问,内审组长给予解答n n8)8)强调内审原则强调内审原则n n9)9)提出需要各部门配合的要求提出需要各部门配合的要求n n10)10)确定末次会议时间和参加人确定末次会议时间和参加人n n11)11)质量负责人对内审提出要求质量负责人对内审提出要求n n12)12)其他人员根据安排亦可简短发言其他人员根据安排亦可简短发言n n13)13)宣布会议结束宣布会议结束47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 在首次会议上,除完成上述议程外,还应明确在首次会议上,除完成上述议程外,还应明确其联络员的具体人选联络员应当协助内审组并其联络员的具体人选联络员应当协助内审组并且根据内审组长的要求行动他们的职责可包括:且根据内审组长的要求行动他们的职责可包括:n n————建立联系并安排面谈时间;建立联系并安排面谈时间;n n————安排对场所或检验检测机构的特定部分的访安排对场所或检验检测机构的特定部分的访问;问;n n————确保内审组成员了解和遵守有关场所的安全确保内审组成员了解和遵守有关场所的安全要求等;要求等;n n————代表受审核部门对审核进行见证;代表受审核部门对审核进行见证;n n————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做出澄清或提供帮助。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做出澄清或提供帮助48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首次会议的注意事项首次会议的注意事项 ——首次会议要做好记录;首次会议要做好记录;n n——首次会议要注意控制好会议的时间和气氛首次会议要注意控制好会议的时间和气氛 ——首次会议的参加人员:首次会议的参加人员:n n1)1)内审组全体成员内审组全体成员n n2)2)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n n3)3)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n n4)4)各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各受审核部门负责人n n5)5)审核陪同人员等审核陪同人员等 n n6)6)可扩大到与受审核区域工作有关的人员,如仪器设可扩大到与受审核区域工作有关的人员,如仪器设备管理员、样品管理员、文件档案管理员等备管理员、样品管理员、文件档案管理员等49第七章 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二)现场信息收集与验证(二)现场信息收集与验证(二)现场信息收集与验证(二)现场信息收集与验证n n现场审核活动实际上是个收集信息(客观证据)现场审核活动实际上是个收集信息(客观证据)的过程n n1.1.信息收集的方法包括:信息收集的方法包括:n n————面谈;面谈; 与有关管理体系的执行人员、管理人员、验与有关管理体系的执行人员、管理人员、验证人员面谈了解有关信息证人员面谈了解有关信息 。
n n————观察活动;观察活动; 现场观察与管理体系有关的人员、设备、环境现场观察与管理体系有关的人员、设备、环境的情况n n————查阅文件与记录查阅文件与记录 调阅有关文件与记录,了解有关信息调阅有关文件与记录,了解有关信息50第七章 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审核证据审核证据: : 经过验证的信息才能成为审核证据经过验证的信息才能成为审核证据. .内审员一定要注意所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必须要具内审员一定要注意所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必须要具有真实性,真实性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有真实性,真实性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n n ————收集的信息是可重查的,收集的信息是可重查的,n n ————收集的信息是在审核范围内,与审核的准收集的信息是在审核范围内,与审核的准则有关的信息;则有关的信息;n n ————审核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基本是通过抽样获审核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基本是通过抽样获取的,抽样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内审员一取的,抽样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内审员一定要注意合理策划抽样方案并合理抽样,才能确定要注意合理策划抽样方案并合理抽样,才能确保审核证据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从而保证审核结保审核证据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从而保证审核结果的有效性,才能减少审核的风险。
果的有效性,才能减少审核的风险51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 从收集信息到得出审核结论的过程n n------信息源n n-----通过通过适当抽样收集并验证信息n n-----审核证据n n------对照评审准则评价n n----审核发现n n----评审审核结论52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信息来源信息来源n n信息来源一般包括下列方面:信息来源一般包括下列方面:n n————与员工及其他人员面谈得到的信息;与员工及其他人员面谈得到的信息; n n————对受审核部门的检测活动、工作环境和条件进行观察对受审核部门的检测活动、工作环境和条件进行观察得到的信息;得到的信息;n n————查阅文件,如方针、目标、计划、程序、标准、指导查阅文件,如方针、目标、计划、程序、标准、指导书及合同、订单得到的信息;书及合同、订单得到的信息;n n————查阅记录,如原始记录、期间核查记录及测量设备使查阅记录,如原始记录、期间核查记录及测量设备使用记录等得到的信息;用记录等得到的信息;n n————综合分析收集的有关数据及业绩指标得到的信息;综合分析收集的有关数据及业绩指标得到的信息;n n————查阅受审核部门有关质量控制活动得到的信息;查阅受审核部门有关质量控制活动得到的信息;n n————其他方面的信息,如顾客的反馈意见、来自其他相关其他方面的信息,如顾客的反馈意见、来自其他相关方的信息以及供方的信息;方的信息以及供方的信息;n n————查阅计算机数据库及网络方面的信息得到的信息。
查阅计算机数据库及网络方面的信息得到的信息53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三)审核过程中的沟通(三)审核过程中的沟通n n沟通由组长主持 n n为内审组内部的沟通n n内审组与受审核部门之间的沟通54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四)形成审核发现及不符合项(四)形成审核发现及不符合项1.形成不符合项的三种情况:n n——文件性不符合,n n——实施性不符合,n n——效果性不符合,有规定,也按规定做了但没有达到效果,也构成不符合项55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2.2.不符合项的两种性质不符合项的两种性质1 1)严重不符合项)严重不符合项出现下列三种情况之一,即成为严重不符合项:出现下列三种情况之一,即成为严重不符合项: ————管理体系出现系统性失效;管理体系出现系统性失效; ————管理体系出现区域性失效;管理体系出现区域性失效; ————后果严重的不符合项后果严重的不符合项n n 2 2)一般不符合项)一般不符合项 ————管理体系出现个别的、偶然的没有造成严重管理体系出现个别的、偶然的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不符合项;后果的不符合项; ————管理体系出现少量不符合项,但对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出现少量不符合项,但对管理体系的影响是次要的和轻微的。
的影响是次要的和轻微的 56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 3.3.不符合报告的编写不符合报告的编写n n经过内审组讨论确定,受审核部门确认的不符合项,经过内审组讨论确定,受审核部门确认的不符合项,n n1 1)不符合报告的主要内容)不符合报告的主要内容n n————不符合项所在的区域/部门不符合项所在的区域/部门n n————审核的日期审核的日期n n ————不符合事实的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描述; n n①①观察到的事实;观察到的事实;②②发生不符合的地点;发生不符合的地点;③③涉及的涉及的当事人(职务、岗位);当事人(职务、岗位);④④涉及的其他证据涉及的其他证据( (仪器设仪器设备编号、文件编号、记录编号、检测/校准的标准/备编号、文件编号、记录编号、检测/校准的标准/规范/规程、样品编号、区域标识等等规范/规程、样品编号、区域标识等等) );;⑤⑤违反哪违反哪项规定,如管理体系文件/项规定,如管理体系文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评审准则》》/技术标准的名称和体系文件编号,以及/技术标准的名称和体系文件编号,以及相关条款等相关条款等。
57第七章 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判为不符合的理由;n n——不符合的审核依据及对应的条款;n n——不符合项的性质;(严重不符合/一般不符合),内审时可以不区分性质n n——内审员和受审核部门代表的签字58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2)编写不符合报告时的注意事项 —要注意准确描述不符合的事实,包括时间、事件、人物(一般不宜直接写人名而写职务、岗位等)、地点; —力求精练,具有可重查性和可追溯性; —判为不符合项的理由 —不符合的事实要经过受审核部门的确认59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4.4.不符合项的确认不符合项的确认 1 1)现场审核时发现的事实,应准确记载在)现场审核时发现的事实,应准确记载在“ “现场现场审核记录审核记录” ”上,并与陪同人或被审部门负责人达成上,并与陪同人或被审部门负责人达成共识 2)2)确认所发现的事实是不符合项:确认所发现的事实是不符合项:n n————发现事实时,当场被确认发现事实时,当场被确认n n————全部审核工作完成后,内审组经评定确定为不全部审核工作完成后,内审组经评定确定为不符合项。
符合项n n————在定期的信息反馈会上明确在定期的信息反馈会上明确. .60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3)注意事项n n (1)不要让员工确认,更不可当场向员工宣布不符合项:n n (2)一定要由陪同人员、该部门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确认 n n4)不符合报告的格式:无固定不符合报告的示例:61第七章 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5.判定不符合标准条款的原则几个经验性的具体原则:n n——就近不就远的原则;n n——由表及里的原则;n n——合理不合“法”,以“法”为准;62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五)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评价和审核结论(五)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评价和审核结论(五)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评价和审核结论(五)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评价和审核结论n n1.1.内审组总结会内审组总结会n n————对照审核目的,汇总分析现场调查期间获得对照审核目的,汇总分析现场调查期间获得的所有审核发现和其他方面的信息;的所有审核发现和其他方面的信息;n n————确定不符合项,确定不符合项的数量与性质;确定不符合项,确定不符合项的数量与性质;n n————对审核作出结论,包括对管理体系的评价意对审核作出结论,包括对管理体系的评价意见和审核结论,内审组要达成一致的意见;见和审核结论,内审组要达成一致的意见;n n————审核的目的中有规定时,要准备对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中有规定时,要准备对管理体系改进提出建议;改进提出建议;n n————内审程序和审核计划中有规定时,讨论和确内审程序和审核计划中有规定时,讨论和确定有关不符合项跟踪验证的要求与安排。
定有关不符合项跟踪验证的要求与安排63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2.2.管理有效性评价的内容管理有效性评价的内容n n管理体系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经过汇总的所有管理体系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经过汇总的所有审核发现及审核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的其他综合信审核发现及审核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的其他综合信息做不符合项分布的汇总表一般包括以下几息做不符合项分布的汇总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方面:n n————合格的审核发现汇总分析:肯定成绩,表达合格的审核发现汇总分析:肯定成绩,表达不足n n————不符合的审核发现的汇总分析,把不符合的不符合的审核发现的汇总分析,把不符合的审核发现,按部门和过程的分布情况作出审核发现,按部门和过程的分布情况作出矩阵表矩阵表,,根据其分布情况,找出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根据其分布情况,找出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64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3.3.管理体系的评价意见管理体系的评价意见内审组要从四个方面对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内审组要从四个方面对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做出总体评价通过评价肯定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做出总体评价通过评价肯定体系运行的优点,找出不足和改进的机会。
优点,找出不足和改进的机会n n————管理体系的文件是否符合管理体系的文件是否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的要求? ?包括各部门的支持性文包括各部门的支持性文件是否与本检验检测机构的情况适宜件是否与本检验检测机构的情况适宜? ?是否具有可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操作性? ?质量方针、目标是否适合本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方针、目标是否适合本检验检测机构的实际的实际? ?是否在实现之中是否在实现之中? ?n n —— ——管理体系的各项规定是否得到了实施和保持管理体系的各项规定是否得到了实施和保持? ?检测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和人员能力等能否满足检测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和人员能力等能否满足规定的要求规定的要求? ?各项运行活动是否满足体系规定的要各项运行活动是否满足体系规定的要求求? ?n n 65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管理体系运行结果是否有效管理体系运行结果是否有效? ?员工和管理者的员工和管理者的意识是否得到提高意识是否得到提高? ?检验检测机构检测结果质量控检验检测机构检测结果质量控制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制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 ?顾客的满意程度如何顾客的满意程度如何? ?质质量目标和各职能层次的分解目标实现的程度是否量目标和各职能层次的分解目标实现的程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n n —— ——管理体系自我完善、自我改进机制是否建立管理体系自我完善、自我改进机制是否建立和健全和健全? ?内审过程是否按规定予以实施保持内审过程是否按规定予以实施保持? ?管理管理评审能否按规定实施并确保定期对管理体系的适评审能否按规定实施并确保定期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审和改进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审和改进? ?质量监督质量监督的效果如何?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是否得到保持的效果如何?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是否得到保持并收到相应的效果并收到相应的效果? ?体系的运行效果是否得到了持体系的运行效果是否得到了持续改进续改进? ?66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4.4.内审结论内审结论内审的结论是在考虑了审核目标,并对所有审核内审的结论是在考虑了审核目标,并对所有审核发现汇总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性意见。
发现汇总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性意见 内审的审内审的审核结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核结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n n————本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与评审准则的符合本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与评审准则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如何性和有效性如何? ?是有效、基本有效、还是无效是有效、基本有效、还是无效? ?n n————本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是否具备接受外本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是否具备接受外审的条件审的条件? ?n n————本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有哪些方面还需本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有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要改进? ?67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六)末次会议(六)末次会议(六)末次会议(六)末次会议n n一般末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一般末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感谢受审核部门对审核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感谢受审核部门对审核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重申审核的目的、审核范围、审核依据,重申审核的目的、审核范围、审核依据, ————宣布不符合项报告;宣布不符合项报告; ————由受审核部门澄清宣布的不符合报告;由受审核部门澄清宣布的不符合报告; ————说明审核抽样的局限性;说明审核抽样的局限性; ————对管理体系有效性做出评价意见;对管理体系有效性做出评价意见; ————宣布审核结论;宣布审核结论; ————提出纠正措施的要求;提出纠正措施的要求; ————讨论找出本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需要改进的薄弱环讨论找出本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需要改进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建议;节,提出改进的建议; ————宣布会议结束。
宣布会议结束68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五、编制、批准和分发内部审核报告五、编制、批准和分发内部审核报告五、编制、批准和分发内部审核报告五、编制、批准和分发内部审核报告 1.1.审核报告审核报告的编制的编制 审核报告由内审组长负责编制,内审组长对审审核报告由内审组长负责编制,内审组长对审核报告的内容负责并负责向内审管理部门/质核报告的内容负责并负责向内审管理部门/质量负责人提交审核报告,由内审归口管理部门/量负责人提交审核报告,由内审归口管理部门/质量负责人规定其分发的范围质量负责人规定其分发的范围 2. 2.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n n————审核的目的;审核的目的;n n————审核的范围;审核的范围;n n————内审依据;内审依据;n n————内审组长及成员;内审组长及成员;n n————审核的日期地点;审核的日期地点; ..n n————审核发现;审核发现;n n————审核结论;审核结论;69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六 不符合项的跟踪验证六 不符合项的跟踪验证 n n1.纠正、纠正措施的区别n n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70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 2.纠正措施跟踪验证的目的——对已经发生的不符合及时进行纠正,防止或减少已出现的不符合所造成的影响; ——促使受审核部门认真分析产生不符合的原因,针对产生不符合的原因采取消除原因的纠正措施,从而防止类似的不符合再次发生 ——促进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改进71第七章 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3.3.纠正措施跟踪验证的方式纠正措施跟踪验证的方式 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通常有下列三种方式: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通常有下列三种方式:n n ————受审核部门提交纠正措施完成的书面资料与受审核部门提交纠正措施完成的书面资料与证据,内审员通过书面评审予以验证一般性的证据,内审员通过书面评审予以验证一般性的不符合通常采用这种验证方式;不符合通常采用这种验证方式;n n ————到受审核部门的现场进行现场审核方式的跟到受审核部门的现场进行现场审核方式的跟踪验证严重不符合项和必须到现场才能验证的踪验证严重不符合项和必须到现场才能验证的不符合项采取这种验证方式;不符合项采取这种验证方式;n n ————先对书面纠正措施计划的可行性进行确认,先对书面纠正措施计划的可行性进行确认,到下次审核时,再验证其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一到下次审核时,再验证其纠正措施的有效性一般不符合,需要完成的时间较长可以采取这种验般不符合,需要完成的时间较长可以采取这种验证方式证方式 72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4.纠正措施跟踪验证的执行人n n执行人通常是内审组长或内审组成员n n跟踪验证活动是一次审核活动的后续工作,内审组的成员执行跟踪验证时,应该注意保持独立性,尤其是在审核中提出过改进建议的内审员,在做跟踪验证时,更应注意验证活动的公正性内审的管理部门应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73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5 5.跟踪验证的主要内容.跟踪验证的主要内容————不符合项是否已采取了纠正行动,使已存在不符合项是否已采取了纠正行动,使已存在的不符合得以处置,避免其影响的继续存在;的不符合得以处置,避免其影响的继续存在;n n————产生不符合项的原因是否找准确;产生不符合项的原因是否找准确;n n————是否针对消除产生不符合的原因,制定出纠是否针对消除产生不符合的原因,制定出纠正措施的计划正措施的计划? ?计划是否可行;计划是否可行;n n————纠正措施计划是否按规定的时间予以实施;纠正措施计划是否按规定的时间予以实施;n n————纠正措施实施后,是否进行了自我验证纠正措施实施后,是否进行了自我验证? ?是否是否有效有效? ?是否杜绝了同类不符合的再次发生;是否杜绝了同类不符合的再次发生;n n————纠正措施计划及实施的情况是否有相应的记纠正措施计划及实施的情况是否有相应的记录录? ?纠正措施引起的程序文件的更改是否形成文件,纠正措施引起的程序文件的更改是否形成文件,是否得到实施。
是否得到实施74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6 6.跟踪验.跟踪验 证的流程证的流程n n————内审员提出纠正措施的要求,包括完成纠正内审员提出纠正措施的要求,包括完成纠正措施时间的要求及跟踪验证方式的要求;措施时间的要求及跟踪验证方式的要求;n n————受审核部门制定纠正措施计划并实施纠正措受审核部门制定纠正措施计划并实施纠正措施,制定和实施的纠正措施一定要能够消除产生施,制定和实施的纠正措施一定要能够消除产生不符合的原因,不能只是纠正;不符合的原因,不能只是纠正;n n————受审核部门自我验证纠正措施并记录;受审核部门自我验证纠正措施并记录;n n————内审员进行纠正措施有效性的跟踪验证,并内审员进行纠正措施有效性的跟踪验证,并完成验证报告完成验证报告n n————内审员将跟踪验证的结果写出书面报告,交内审员将跟踪验证的结果写出书面报告,交内审管理部门内审管理部门75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7.纠正措施和跟踪验证的内容——对不符合的纠正要求n n——对不符合原因的分析(由受审核部门填写)n n——针对不符合原因采取的纠正措施和对策n n——纠正措施的验证记录,n n不符合项的原因分析及纠正措施和纠正措施示例76第七章内部审核的实施及总结n n六、内审的总结六、内审的总结 本年度的内审全部完成后,尤其是滚动内审或多场所内审全部完成后,内审管理部门或质量负责人应对本年度的内审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
包括年度计划是否合适、组织是否合理、内审人员是否适应内审工作、经验教训及今后的打算.77谢谢 谢谢 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