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业运输价格与市场管制经济研究 .doc
8页航空业运输价格与市场管制经济研究航空业运输价格与市场管制经济研究 摘要:航空运输近年来最重要的放松管制的措施有价格管制和市场管制文章以经济学研究分析为方法,从微观层面运用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理论、网络经济模型、供需关系模型、寡头垄断市场理论等分析研究两项管制对航空运输的经济影响,并评价两种放松管制的意义,最终给出政策建议关键词:航空运输管制;经济学分析;价格管制;市场管制;放松管制中国航空成立五十多年来,经历了几次大改革经过改革,航空发展的经济环境明显宽松,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法规体系更加完备,为航空运输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航空运输近年来来放松管制措施有:放宽市场准入、放松价格管制、放开航线航权管制、逐步开放航权、扩大代码共享、允许外商投资、开启资源流动共七大项随着航空运输体制改革的逐步到位,新航空运输运行管理体制开始加速运转作为行业政府的两大块职能,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明显滞后,尤其是市场管理体系,从法规制度建设、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到管理内容、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方法,越来越不适应当前航空运输发展的需要一、中国航空运输业价格管制第一,航空价格管制背景随着飞机制造技术的发展,降低了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
2004 年 4 月 20 日正式实行的《航空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指出:政府主管部门由核定航线具体票价的直接监管,转变为对航空运输基准价和浮动幅度的间接管理,赋予航空公司在限定幅度下自主定价的权利,但仍然存在着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定价从长期来看,需要进一步放松价格管制,使航空公司成为定价的真正主体第二,自然垄断性自然垄断产业及其政府管制问题是产业经济学领域研究比较活跃的问题之一中国航空运输业自 1980 年开始了政府管制体制的改革步伐,实施了从行政性垄断经营逐步走向市场竞争的一系列过程航空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和网络经济效应,这三个基本经济特征使得航空业属于传统的自然垄断性产业一是规模经济效应城市之间的航班,对于一个航空公司而言,随着往返飞行次数的增加,公司的单位固定成本逐渐减少,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随着整体管理的更加合理,也使得飞机的利用率得以提高,单位生产成本下降因此,随着航班量的增加,航空公司的平均成本曲线下降,即为规模经济二是范围经济效应一个航空公司在多个航线上提供服务时,随着其航线的递增,每一航线上的运输量会相应增加,并使总运输量以递增的速度增长,从而使每一航线上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体现出明显的范围经济效应。
三是网络经济效应在多个区域性市场之间,轴心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庞大的网络,这种网络的任意两点之间都可能连接,进一步提高航空的便利性,促进市场的加速增长,使得整个产业的总成本降低,这就是其网络经济性航空业的三个基本经济特征使得大规模企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有限的市场需求决定了由极少数几家企业经营更有效率航空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巨大,并且一旦投入退出很难,会产生很大的沉淀成本,这也构成了航空业较高的进入壁垒由于航空业的垄断产业特征,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政府管制,其中价格管制是最主要的管制方式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航空实行票价并轨:中国航空对境内外游客乘坐国内航班实行同价政策同年 11 月,进一步推出“一种票价,多种折扣”的政策,拉开了中国航空放松价格管制改革的序幕这也使得中国的航空公司有了一定的定价自主权,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但却很快发生了全国的票价大战,并导致 1998 年全国航空业出现巨额亏损1999 年 2 月 1 日,原国家计委、航空总局联合发文,明令禁止滥打折扣,并又在之后几年之内发出政策,试图从机制设计上限制航空公司的打折行为。
第三,边际定价分析根据边际分析法得知:只有当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企业才能获得利润最大化由图 1 中可知:当票价低于 PA 时:MC>MR,航空公司每增加一位乘客所付出的成本高于所获得的收益,因此可以通过提高价格,减少乘客数量增加利润相反地,当票价高于 PB 时:MCPB,所以这样的决策使得航空公司会失去一部分乘客,虽然规定的最低限价避免了航空业可能出现的恶意价格竞争,但却削弱了航空公司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的积极性;相反地,航空公司在没有最低限价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施行差别定价将有利于各航空公司加强自身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目前中国航空企业的平均成本居高不下,造成以空运输的社会平均成本为主要基础的基准票价水平过高第四,价格放松管制意义及建议一是价格管制的意义综上可知,航空价格的放松管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标志着航空新型政企关系的基本确立和政府角色定位的进一步明确其次,它有利于对企业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实行间接管制,给予企业更多的定价自主权,另一方面有利于对企业经营产生刺激,促使其切实加强管理,进行管理和营销创新,努力降低成本再次,它有利于航空政府管制部门学习和掌握间接管理航空事务的能力,为进一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制体制积累经验。
最后,它有利于加快航空业的整体市场化进程放松价格管制,就是让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活力所在二是政策建议鉴于上述放松管制重要意义的分析结论,在航空业的管制改革及政府部门政策制定上给出了如下建议:首先,逐步放松经济性管制,加强社会性管制,继续深化管制改革,促进航空运输总量增长其次,取消价格管制,实现市场自主定价,通过市场机制形成能真实体现市场需求的价格,从而有效配置资源再次,取消航空保障及延伸服务等可竞争性领域的经济性管制,促进运营成本的降低最后,逐步取消行业准入管制,通过竞争机制提高行业国际竞争力二、中国航空运输业市场准入管制第一,市场准入管制背景自 1987 年 1 月,国务院批准了中国民航总局《关于民航系统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和实施步骤的报告》后,中国航空业在市场准入管制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改革:2002 年的民航管理体制改革和 2004 年的民航价格体制改革使中国民航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供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此外,在第六届珠海航展开幕当天举办的“2006 中国新支线航空市场论坛”上,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副局长王昌顺表示,中国正逐步放开支线航空运输市场准入。
中国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但实际取得的改革效果却仍然不能适应中国发展需求,市场准入依旧是制约中国民航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二,进入壁垒中国民航业存在很高的市场进入壁垒,从市场结构来看,国内航线中四大集团的集中度高达%,属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使得航空运输行业呈现该特点有以下原因:政府部门严格控制航空市场的进入资格;航空运输业现有在位企业会以低价,有时甚至会降低到成本之下,这就使得新进入者被迫退出;航空运输业需要的启动资金较为庞大;技术壁垒对新进入者有很大的影响;已在位企业在航线的占有、飞机的时间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先进入者的优势第三,价格刚性垄断会导致航空市场的无效率,因而放松市场准入管制对中国民航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发展意义对于寡头垄断的中国民航业而言,若将票价提升则竞争对手将因此获利而不会跟随提价,自己则会丧失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若将票价下降则竞争对手为保持市场份额将跟随降价,自己则只能增加与低票价所引起的市场总需求增加相应的幅度高于 P*的需求曲线较平缓,即需求价格弹性相对充足;低于 P*的需求曲线较陡峭,需求价格弹性相对不足对某一寡头航空公司而言,其市场需求曲线会是一条折拐线,如 D 所示,相应的边际收益线则由三段构成。
这就意味着即使边际成本从 MC 增加到 MC′,该航空公司制定的价格 P*和产量 Q*仍然是最优抉择由此可见,寡头航空公司没有调整价格的欲望和压力这种价格刚性与科技进步带来的各行业产品价格下降是格格不入的唯有靠放松进入管制、改变市场结构,才能有效消除中国民航业的价格刚性第四,供给变动与消费者剩余放松市场准入管制,可以使航空运输业市场的竞争性加强,减弱该行业的垄断地位,在票价方面,由于竞争因素的影响,会有大幅度的下降,同时会使总供给量增加,进而减少无谓损失,增加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之和,提高市场整体效率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航空运输属于非必需的奢侈品,其需求价格弹性是充足的,降价将会极大地刺激市场需求,使民航业的总收入大幅增加,效益将大幅提升,从而使中国民航业步人良性循环中市场准入的分割提供了航空公司在本区域市场的垄断地位,使其可以获取垄断利润;同时,市场分割为航空公司通过进入新市场以扩大生产规模,进而充分利用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制造了障碍因而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放松航空运输业的市场准入管制第五,放松市场准入的意义及建议一是放松市场准入的意义首先,降低了民营资本投资国内航空业的门槛,民营航空公司被批准筹建。
其次,引入了民营资本放松管制后,民营资本的流入,使行业内企业更具活力最后,市场准入的放松,市场竞争增加,使航空运输市场由寡头垄断市场向竞争性市场转变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迫使企业降低成本,直接使航空运输的服务质量提升,并且提高了社会效率二是政策建议首先,增加机场的建设民用机场的建立将有利于增加航线,进而增强民航业的竞争力度,更有利于放松市场准入管制其次,开发部分航空运输服务项目和配套设施的市场,主动引进外资,逐步增强中国航空运输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可以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实施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主动引进外资,利用国外资金、先进经营管理方式发展中国的航空运输业最后,加强航空领域的法制建设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中国可以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来作为市场准入的手段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外资进入中国航空领域的有关法律,确定外资进入的领域、进入的方式及其经营方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