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医学中医政策_浅议中医时间医学的择时治疗.docx
3页西医学中医政策_浅议中医时间医学的择时治疗【摘要】 中医时间医学就是用中医理论来阐述人的生理、病理节律改变,运用这些节律改变来诊断疾病,确定治疗原则,选择最佳时间治疗,效果显著而无副作用这种因时施治,择时治疗的观点,为历代医家所遵循关键词】 择时治疗 中医时间医学 论文代写中医时间医学可追溯到2000年前《内经》时期就奠定了基础,经验代医家不断丰富发展,已日臻完善纵观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等学说,无不包含时间医学的内容中医时间医学就是用中医理论来阐述人的生理,病理节律改变,并运用这些节律改变来诊断疾病,选择有利时间进行治疗和预防疾病《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曰: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尚指出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发病时间和传变规律依据不同时间症状,脉象和色泽的改变,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对疾病的防治,《内经》强调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因四时气候不同,防治疾病的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这种因时施治,择时防病的观点为历代医家所遵循中医时间医学在对人体生理、病理以及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均有它的特点东汉张仲景通过长期临床视察,撰写的《伤寒杂病论》,不仅相识到很多疾病的时间节律,而且提出了择时治疗的原则如阴虚病的年变动节律是春夏剧,秋冬差,妇人淤血崩漏的昼夜节律是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干燥此外,对寒热、谵狂、劳病、黄疸、疟疾等疾病改变的时间节律都进行了论述对六经病缓解痊愈的时间节律性论述尤祥,指出六经病的病愈或转到另一经的周期是67天六经病的缓解各有不同时辰,太阳病欲解时,从已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戊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认为这些节律改变的缘由,是阴阳改变的结果在择时治疗上,提出了运用汗、吐、下法的相宜时间,主见春夏宜发汗,,春宜吐,秋宜下张氏这些主见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金元医学四大家运用得非常娴熟,倍加推崇李东垣依据时不行违,勿伐天和的原则,主见春天患病者,于所用药内加凉爽风药,夏天患病加大寒药,秋天患病加温气药,冬天患病加大热药并制定了春天宜服补中益气汤;夏天宜服清暑益气汤;秋天宜服升阳益气汤;冬天宜服神圣复气汤。
季节不同,加减用药也不同,如羌活俞风汤,在望春,在大寒之后服药时,宜加半夏、柴胡、人参;在夏季之月服用,宜加防己、白术、茯苓;在望夏之月服用,宜加石膏、黄芩、知母;在秋处,大寒之后,宜加半夏、厚朴、藿香、桂枝;霜降至望冬,加附子、官桂、当归李氏的按季节选方用药的原则,至今指导临床仍有好用价值在民间代传名老中医,亦有按季节选方的原则,即春天宜服参苏饮;夏天宜服五积散;秋天宜服藿香正气散;冬天宜服十神汤择时治疗历代医家特别重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确定已故名医蒲辅周认为,一切外感病,称时病,也称六气为病,二者是统一的治疗外感热病必需驾驭季节性,一年12个月,有六个月的气候改变,即风、火、暑、湿、燥、寒春季时病有风湿、寒疫;夏季时病有温热、暑病、湿温;秋季时病有温燥、凉燥;冬季时病有冬温、伤寒应依据发病季节辩证治疗,蒲老运用时间因素治疗疾病,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阅历如54年石家庄流脑大流行,蒲老以白虎汤主治,取得满足疗效56年北京流脑大流行,医疗队效仿蒲老的治疗方法治疗却无效果,后请教于蒲老,蒲老认为治病要了解发运的改变,54年天气干燥、暑热偏胜,故用清泄暑邪法能获救,56年湿气偏胜,暑邪夹湿为患,当清暑热,通阳利湿法治疗,验之果效。
结语;相识疾病的目的,在于驾驭疾病,相识疾病与时间的关系,在于了解疾病的传变规律,驾驭它的传变,转化与欲解向愈的时间,在有效的时间内实行主动措施,使疾病向有利人体的方向发展所以,时间与治疗的关系显得特殊重要因时施治是依据不同发病时间,来考虑治疗原则,在辩证确定治疗原则时,首虑时间因素,以提高治疗效果择时治疗是选择最佳时间治疗,病人在这个时间治疗,效果显著而无副作用因此,受到历代医家重视,积累了丰富的阅历,是时间医学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