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旧语法教学体系差异概述(下)_语文论文.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hu****59
  • 文档编号:330048516
  • 上传时间:2022-08-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22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旧语法教学体系差异概述(下)_语文论文 四、关于句子 1.单句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不同《暂拟》根据有无主谓语分为单部句和双部句,根据成分隐现分为完全句和简略句,根据数量分为独词句等,这样的分类标准不统一、不简明,与词组分类脱节《提要》用材料构成标准分类为主谓句与非主谓句,主谓句又根据谓语的构成材料分为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非主谓句分为名词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形容词非主谓句、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分类标准简明而统一,与短语分类联系较紧密由于标准不同,《暂拟》、《提要》分出的结果几乎完全不同 2.复句分类结果不同《暂拟》将复句先分为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两大类,再分为若干小类,无承接复句《提要》直接将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条件、假设八类,无联合、偏正的分类,无解说复句《提要》后义务教材前的课本增解说复句义务教材只要求掌握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七类复句,无承接、解说两类复句 3.对特殊句式处理不同《暂拟》无特殊句式,《提要》讲了四种: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提要》后义务教材前的课本增加了是字句、存现句。

      义务教材不提特殊句式 4.句子成分系统不同《暂拟》句子成分包括一般成分:主谓宾定状补;特殊成分:复指成分、独立成分《提要》句子成分包括基本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及中心语;附属成份:独立成分(插入语)、评论性状语、关联性状语、解释性状语"一般成分'与"基本成分'叫法不同,小类不完全一样:《提要》有"中心语'这个成分"特殊成分'与"附属成分'叫法不同,小类大不一样:《暂拟》中的"独立成分'相当于《提要》中的"附属成分',《暂拟》中的"复指成分'《提要》分别作其他处理(见下) (附图 {图}) 5.句子成分所指对象不同其对应关系为: 在新语法教学中,不少人对《提要》句子成分所指对象把握不准,提到主谓宾仍然认为是《暂拟》中的主谓宾(相当《提要》中的主谓宾的中心语)这是目前中学语法教学混乱的突出现象之一参见拙文《应该消除中学语法教学中的混乱现象》,《中学语文教学》1995.2) 6.对句子成分的层次性及相互关系认识不同《暂拟》认为句子成分处于同一平面,无层次性、无套合性(包含与被包含)《提要》认为句子成分不是处于同一平面,有层次性(主谓是第一层次)、有套合性无层次意识是造成目前中学语法教学混乱的原因之一。

      如:不能把主谓看作第一层次,看不到主语中包含定语,谓语中包含宾语状语、补语,把修饰语与中心语看作同一层次,这就难免把主谓宾的中心语看作它们本身 7.对"合成谓语'处理不同《暂拟》讲了三种合成谓语:能愿合成谓语、判断合成谓语、趋向合成谓语《提要》无合成谓语,将它们看成短语充当谓语 8.对"复杂谓语'处理不同《暂拟》提复杂谓语;《提要》不提,将复杂谓语看作两种特殊句式:连动句、兼语句义务教材不提连动句、兼语句 9.对"前置宾语'处理不同《暂拟》根据语意关系,将下列类的句子看作宾语前置: (附图 {图}) 10.对"复指'处理不同《暂拟》有三种"复指成分': a.重叠复指如:姐姐小芳读初中 b.称代复指如:青春,这是美丽的时光 c.总分复指如:我的两个弟弟,一个读中学,一个读小学 《提要》将复指成分看作"复指短语'和"不相连的复指'具体处理如下:①对重叠复指,看作复指短语作同一成分,如:"姐姐小芳‖读初中';②对称代复指,看作不相连的复指,认为其仅有语义关系,无语法关系,不构成短语,如:"青春,‖这是美丽的时光'(主谓短语作谓语,"这'作主谓短语的主语,不与全句主语"青春'作同一成分和同一短语);③对总分复指,也看作不相连的复指,作两种处理:a.总分对象完全相同,看成单句,总是主,分是谓,如:"他的两个弟弟,‖一个读中学,一个读小学'(复句形式作谓语);b.总分对象不完全相同,看成复句,如:"他有两个弟弟,一个读中学,一个读小学'。

      《暂拟》对复指称复指成分,《提要》不叫"复指成分'只称"复指'义务教材不涉及这些知识 11.对"独立成分'处理不同《暂拟》中的"独立成分',《提要》一分为四:插入性状语(也叫独立成分,因为不与其他词语发生结构上的关系),如:"国际歌,正如列宁所说,是无产阶级的歌';评论性状语,如:"据说老王入党了';关联性状语,如:"总之,任何时侯都要谦虚';解释性状语,如:"下雨天你就别去了'都属附属成分九年义务教材不介绍这些知识 12.对句首时间词语、处所词语处理不同《暂拟》将动宾词组前表时间、处所的词语看作状语,《提要》看作主语,并将这类句子归为特殊句式中的存现句如:"桌上放着电视机',"昨夜冻死几头牛',其中的"桌上'"昨夜',《暂拟》看作状语,《提要》看作主语九年义务教材不提存现句,但成分划分同《提要》 13.分析句子的方法不同《暂拟》用成分分析法(也叫中心词分析法、多分法),着眼于句子的格局而不是层次,分析时找中心词这便于看出格局、抓住主干、把握意思,但不能反映句子层次,有时割裂语意,不符合表达原意《提要》用成分层次分析法(即成分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层次分析法也叫二分法,它认为语言结构有层次,分析时要逐层一分为二地切分。

      如: (附图 {图}) 这种分析揭示了语言的结构层次,不会割裂语意,适用性广,语素、词、短语、句子均适用;但看不出句子格局,不便于抓住主干,理解意思,且会把层次相同结构不同的语言单位分成一类,如上例分析到词为止的情况《提要》吸收了成分法和层次法的优点,用成分层次分析法,注意了语言的内部层次和结构关系,扬长避短,反映正确,较为优越如: 我弟弟有两本书由大到小图解) (附图 {图}) 这种图解法,《提要》后义务教材前的课本介绍,义务教材不介绍 14.分析句子的符号不同《暂拟》用符号法,但符号未作统一规定,其意义要用文字注明《提要》用符号法及框式图解法(分析全句用符号法,分析部分用图解法),符号已统一规定,无需用文字注明如: a.(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附图 {图}) a句用符号法,b句用从小到大的图解法 15.所用符号的意义不同《暂拟》用"‖'隔开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不表示成分;《提要》用"‖'隔开主语谓语,同时表示成分;"‖'前全部是主语,"‖'后全部是谓语。

      《暂拟》有时用=表示主语,用-表示谓语,只表示中心词的句子成分;《提要》不用=、-表示句子的主语谓语或主语谓语的中心语,只用它们分别表示主谓短语的主语谓语其他如定状补所使用的符号及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从意义上说,《暂拟》符号表示的各种成分只相当于《提要》相应成分的中心语此外,《暂拟》符号不表示层次,《提要》符号要表示层次:"‖'表示第一层次,"()[]__〈〉'表示第二层次,"(__)'(符号下又有符号)表示第三层次 《提要》后义务教材前的课本基本上用《提要》符号,但阐述前后不一,可这可那,原则性不强目前中学语法教学混乱的另一突出表现是符号运用及表示内涵混乱,而教材原则性不强是造成混乱的原因之一应该说,义务教材的符号使用也未尽善尽美如: (附图 {图}) 第一种不用"‖'隔开主语谓语,而在它们下面加横线,并在中心词下加点,大概是为使表示醒目和突出短语充当成分意识吧,但不够简明第二种简明些,但在中心词下加点毫无必要,因为中心词不加点已与其他成分区别开了,且同样醒目再说,两种表示,可这可那,容易造成混乱 新旧语法教学体系的差异大概有以上这些,而仅就这些可知二者差异非常之大。

      而且,旧语法体系已施行多年,在人们头脑中已根深蒂固;再说,人们头脑中的语法知识杂而且乱这些都给新语法教学带来了困难,决定了学好教好新语法体系绝非易事因此,应该重视新语法体系的教学 新语法体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意义,提高认识新语法体系是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听取大家意见后制定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教学上没有这样一个依据容易陷于混乱个人的观点可以保留,专家的观点可以参考,资料的观点可以借鉴,但不能用它们代替主管部门编定的教材(教材亦应自我完善),要排除干扰,消除造成混乱的各种因素(如粗制滥造的资料) 二、两相比较,找出异同新是旧的继承和发展,这决定了它们有同有异要教好新语法,必须正确认识新旧之间继承发展的关系,要看到"同',更要看到"异'通过比较,找出异同,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同',可增强信心,少花力气;了解"异',可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三、立足于"异',更新观念在找出异同的基础上,把"异'作为主攻目标,突出重点,自觉消除旧观念,建立新观念首先,要搞清新增加的名词术语,了解其使用的理由和根据,如名词短语、动词短语等其次,对新旧术语内涵有差别的要着眼于内涵差异,搞清楚名称变化的理由和根据,如词组改称短语、词素改称语素。

      第三,对新旧术语名称相同者,要注意其内涵是否一致,了解其差异及其理由根据,如主谓宾、复指、固定短语(词组)等第四,要培养使用新术语的习惯,因为它不仅名称变换,而且内涵变化 四、长期坚持,贯彻始终语法教学单调枯燥,内容难学,学生兴趣不易激发和保持,如集中教学,虽便于突出重点,形成系统,但于利于分散难点,巩固成果语法宜分散教学,以分散难点,巩固成果这就要求语法教学要有"持久'意识,联系实际,长期坚持,贯穿始终如:讲评作文涉及语法,处理习题涉及语法,指导听说读写涉及语法,分析课文语言涉及语法……这样,学生才容易掌握 义务教材淡化体系,降低难度,将语法知识介绍与学生课后练习结合,分散了教学难点,加强了学用结合,这是优点也有不足:系统性较差,理论阐释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掌握因此,义务教材中的语法知识,分散教学后有必要集中归纳,形成系统,并适 7Word版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