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概念学习讲述.ppt
43页知识与概念的学习 一、什么是知识 • 狭义知识: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 动中的信息或意义,如概念、公式、定理 等 • 广义知识: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 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 (皮亚杰:知识是主体与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作 用而导致的知觉建构) 二、知识的分类 • 按性质分: • 知识(广义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狭义知识) • • • 程序性知识(技能) 智慧技能 • 认知策略 动作技能 • 根据不同的维度,可作不同的分类,分类见下一页 u现代认知派的分类(安德森) • 陈述性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 包括事实、规则、事件、态度等,是关于“ 是什么”的知识 What • 程序性知识: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 步骤的知识,是关于“怎么办”或“如何做”的 知识 how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比较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是什么怎么做 相对静态动态的操作 提取速度较慢速度较快,自动执行 三、知识分类的新进展 • 莫雷教授 • 学习双机制理论 • 联结机制与运算机制(联结性知识与运算性知识) •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 D P • R • O 联结-陈述性知识联结-程序性知识 运算-陈述性知识运算-程序性知识 • 不同类型知识举例: • 联结-陈述性知识(联结性命题): • 例:美国首都是华盛顿。
• 联结-程序性知识(联结性程序): • 例:查字典的做法 • 运算-陈述性知识(运算性命题) • 例: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运算-程序性知识(运算性程序) • 例:等差数列求和的做法: [首项+末项) 项数]2 四、知识的表征 • 知识的表征: 知识在人脑中的存储和组织形式或者说 知识在人脑中的呈现方式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 命题表征----陈述性知识的最基本单位 命题是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具体由一个简单的 句子来表达 例如: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军训 • 表象 • 把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叫做表象,在头脑中所出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 表象的特征和作用: 直观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表象的可操作 性、概括性 表象的形象可以在我们头脑里放大、缩小、 翻转,表象的这种特性叫做表象的可操作性 表象是人们积累感性知识的一种形式. 表象的可操作性使表象成了想象的素材 ﹡图式 人脑中有组织的知识结构 例如: 房子 组成部分:房间 建筑材料:木头、水泥、砖 功能:供人居住(命题性质的) 形状:直线型、三角形、圆形(知觉性质的) 面积:100—10000平方米 特点:大小,变化,组织,推论 • 商品名 • 原料 • 酒精度 • 色泽 • 产地 • 价格 (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 产生式:如果……那么,IF……THEN…… IF 是条件项,THEN是反应项。
一个产生式就是一个IF-THEN语句它指明当具备 一定条件时,个体将作出一个什么样的反应技 能与社会技能都属于程序性的知识 • 产生式系统:前一产生式的反应为后一产生式的 发生提供了条件时,互相联系的产生式构成产生 式系统 第二节 陈述性知识的 获得与巩固 一、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贮存 • 指新命题形成并与已有命题网络中的有关 命题联系起来进行贮存的过程也是奥苏 贝尔所说的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 念相互作用,将新观念纳入到认知结构中 去的过程 • 下位学习(向下的) (1)派生类属过程: 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形成了轴对称图形 的概念,在学习圆时,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这一命题 纳入原有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新命题能很快获得 意义 (2)相关类属过程: 过去知道升国旗是爱国行动,现在知道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也是爱国行动,原有“爱国行动”的内 容被扩大了 • 上位学习(向上的) 铜能导电、铁能导电 金属都能导电 • 并列结合学习 遗传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高与平行四边形高之间的关系 二、陈述性知识的巩固 • (二)遗忘及其原因 • 遗忘规律:先快后慢(Ebbinghaus) • (二)遗忘及其原因 • 积极的遗忘 是指当新的知识或上位的命题习得 后,一些下位的命题和具体的事例或细节的遗忘 不会导致知识的实质性损伤,反而减轻了记忆的 负担。
• 消极的遗忘 是指新的知识或上位命题发生了遗 忘,或与同化它们的原有观念发生了混淆,从而 使知识产生了实质性的损伤 • 陈述性知识的巩固过程实际上就是同消极遗忘做 斗争的过程 • 遗忘原因: ——衰退说 ——干扰说 ——检索困难说 ——同化说 ——压抑说 • (三)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 精细加工(深加工) • 多重编码 • 尝试回忆 • 超额学习:超额50% • 合理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方式多 样 四、陈述性知识的提取 • 知识提取过程并不是把输入头脑中的信息原封不 动地简单再现出来,而是对命题网络或图式进行 搜索并做出决策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知识进行建 构的过程 • 联想追忆法 • 推理促进法 • 再认助忆法 • 注意转移法 失败------遗忘 成功----- 再认(选择题) 再现(听写) 提 取 五、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 奥苏贝尔的观点: • 逐级分化策略 • 整合协调策略 • 先行组织者策略 • 逐级分化策略 • 先呈现该学科最抽象、概括、包摄程度较 高的观念,然后逐渐分化,呈现其细节和 特例,环环相扣 • 学生从已知的包攝性较广的整体知识中掌 握分化的部分,比从已知的分化部分中掌 握整体知识难度要低些。
即下位学习比上 位学习更容易些 • 整合协调策略 • 学生所学知识越来越多,认知结构不断分 化时,当分化到一定程度,可能产生重叠 和冲突,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的要素进 行梳理、重组,从而使知识最简约、紧凑 • 先行组织者策略 • 所谓先行组织者就是在教新的学习材料之前,先 给学生呈现一种引导性材料,以促进新知识与旧 知识发生联系,使新知识易于被同化,帮助学生 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促进 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 • 说明性组织者:提供适当的类属者,它们与新的 学习内容产生一种上位关系 • 比较性组织者:提供新旧知识的比较性材料,提 高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 第三节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 与巩固 •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产生式 • 一条产生式 • 产生式系统(p31) • 产生式:如果……那么,IF……THEN…… IF 是条件项,THEN是反应项 一个产生式就是一个IF-THEN语句它指明 当具备一定条件时,个体将作出一个什么 样的反应技能与社会技能都属于程序性 的知识 • 产生式系统:前一产生式的反应为后一产 生式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时,互相联系的产 生式构成产生式系统。
二、程序性知识的种类 • 智力技能: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 的智力活动方式,如观察、记忆、比较、 分析、抽象、概括等 • 动作技能: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按某种 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三、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 动作自动化 • 能利用细微的线索 • 动觉反馈作用增强 • 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 • 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四、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 • 展开性策略 • 变式策略 • 比较策略 • 练习和反馈策略 五、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过程 (1)引起与维持注意;告知教学目标 (注意与预期) (2)提示学生回忆与巩固原有知识 (激活原有知识 (3)呈现经过组织的新信息 (选择性知觉 ) (4)阐明新旧知识的各种关系,促进新知识的理解(新旧 知识相互作用) (5)指引学生反应,提供反馈与纠正 (经变式练习,命题 转化为产生式系统) (6)提供技能运用情境,促进迁移 (一旦条件满足,行动 能自动执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