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_简_萨默斯的日记_看多丽丝_莱辛的生命哲学观.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qt****68
  • 文档编号:47382010
  • 上传时间:2018-07-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25.0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 《简·萨默斯的日记》①看多丽丝·莱辛的生命哲学观王 丽丽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分析《 简·萨默斯的日记》的时空结构、人物关系的对应等艺术形式,从 生命 的流动,生命的循环和生命的 同一三方面揭示了多丽丝·莱辛对生命哲学的诊释,并指出这本小说 绝非表面上那样简单,而且莱辛已超越了所谓“主义”的案臼主题词生命生命哲学时空对应多丽丝·莱辛肠,一作为多次荣获诺贝尔奖提名的英国作家,具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对她作品的评论可谓琳琅满目从对她的总体评价到对作品 的个别研究,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见仁见智,洞悉深刻贝特西·德 雷恩的《乡愁和反讽—金色笔记的后现代秩序》、罗伯塔·鲁 本 斯 顿的《多丽丝·莱辛的小说视野》、吉恩·皮克林的《理解 多丽丝·莱辛》以及盖尔·格林的《变化的诗学》等都具有较大影响国内评论界近几年也对多丽丝·莱辛颇 多关注如 张中载教授,瞿世镜教授都曾在 书中对她有过较高评价李福祥、姜红等十几位作家都曾撰文对她的主要作品作过详尽 的评述但是,纵观国内外评论,对 她的《简·萨默斯的日记 》肠以下简称《日记》都有不同程度 的忽略,而对她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对生命的关注更是鲜有提及实际上,这是贯穿于她作品乃至一生 的主旨。

      对生命现象的研究和 阐释在西方哲学界由来已久从最早 的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的水”、“万物都充满着神灵”对生命的意指,阿那克西美尼等同于灵魂的“气”,到毕达哥拉斯派的“灵魂转世”从柏拉图对宇宙生成的探讨到近代哲学对唯心唯物 的争辩,都从不同角度对心物关系进行了研究,成为对生命现象研究的最初的蓝本哲学直接进人生命领域,或者说,作为生命意义的哲学,从叔本华正式开始随后 尼采给予 了极大的弘扬②作为一种影响较大的哲学思 潮,生命哲学始于世纪末、世纪初以狄尔泰、柏格森为代表的德国、法国它把揭示人 的生命的性质和意义作为全部哲学研究 的出发点,进而推及人的存在及其全部认识和实践,特别是人的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再由人的生命和存在推及人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③在文学 界,对个体人的关注始于文艺复兴自此以后,对人的关注经历了从外部 人与社会到内部 人的意识及后来的内外融合的视角转换,但焦点仍是人之为人本身作为世纪继伍尔夫之后最有影响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从表面上看也当代外国文学喻,洲不例外她 自己也在《金色笔记》的前言中说“这部小说的主题就是‘人 的分裂’ ①她 的五部曲小说《玛莎·奎斯特》也是围绕着玛莎的命运展开其故事情节的,“这是一部探讨个人 良心同集体关 系的小说。

      ⑤据此,许多评论家把她的作品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联系起来⑥而这,实际上正是莱辛为评论家们设下的陷阱,难怪她要对他们嗤之以鼻,告诫年轻学者们不要相信所谓的权威,而要读小说本身⑦事实上,莱辛对个体人的关注是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基点上,包孕着她对生命的整体的理解其实,莱辛在谈到小说的作用时就有过暗示“我不停地重读托尔斯泰、司汤达、巴尔扎克以及其他巨匠的作品,我认识的大多数人也是这样做的,无论他们是左派,还是右派,是否有责任心,信仰 宗教与否他们重读这些名著的 目的至少有一个共同点—而我认为应该如此—就是为了得到启迪,提高对生命的感悟 力⑧而且,她 一再强调她的主题“自从创作初期写作《野草在歌唱》以来就没有改变过⑨她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生命哲学的阐释在她后期的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中通过其时空结构、人物关系的对应等艺术形式得到了完满的体现一、生命的流动狄尔泰在具体解释生命概念的含义时,特别强调其时间性和历史性生命历程是某种具有时间性的东西”,“我们的生命所具有的特征,就是存在于现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关系”⑩“生命的首要特征是它的时间结构⑧莱辛在《日记》中首先正是通过 时间结构来表达她对生命的理解 的。

      我们注意到,两部小说都是以日记的方式写成的然而,和一般意义 上的日记不同的是,它们并没有特别清晰的日期标志《一个好邻居的日记》以四年的总结开始,后以星期划分时间,再后来至十天,继而是叙述视角的转换,以某一天··为时间单位,直至具体时间的消失,以空格或星号作为每一篇日记的分隔符号到了后一篇小说《如果老人能够⋯⋯》中,日期已完全没有了,只有空格、星号等单从整体形 式看,《日记》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散文更合适那么,作者把小说冠以‘旧记”的名号,却以散文的形式写就,难道仅仅是兴之所至,不再拘泥于形式了吗非也实际上,在日期上的模糊性是莱辛的故意所为我们再看一下她对时态 的运用,也许对她的用意就会一目了然《一个好邻居的日记》以主人公简的日记体自述开始,中间穿插了莫德等人对自己过去的叙述、简同莫德等人的交往、对话等等其中,简的叙述部分大都采用过去时,但是当描写对话时,作者又直接使用 了现在 时和将来时有时甚至在一个句子里,前面用过去时,后面用现在时或将来时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而这种时态上的交叉同以往意识流小说中人物意识的流动和跳跃显然是不一样 的它 更像是一种 时态上的任意行为实际上,这种把过去、现在与未来融合为一体,消除其人为的划分,正是莱辛要达到的目的。

      狄尔泰在谈到生命的时 间结构 时说道“具体的时间是 由现在的持续不断的进程构成的,曾经存在 的东西持续不断地变成过去,而未来则持续不断地变成现在⑩柏格森也说“绵延乃 是一个过 去消融在未来之间,随着前进不断膨胀的连续过程在绵延中,过去包容在现在里,并且 向未来“持续地涌进”⑩现在既包容着过去记忆,又包容着未来期待,现在通过记忆同过去相连,而又通过记忆的筛选把现在的观念注人过去现在通过期待同未来相连,又通过期待的行为和选择影响或决定着未来的方向莱辛在《日记》中,正是试图通过时态的交叉和日期的模糊性来表达这种生命的流动,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在这种连成一气的过程里,才有生命的永恒性⑩时空的对应,生命的轮回在对生命进行 时 间的把握的同时,莱辛还有意识地从空间上对这种生命的时间特点加以强化读完这两部小说,我们得 到的突出印象就是简在三地之间的奔波和忙碌在《一个好邻居的日记》中,她总是从住 的公寓赶去办公室上班,然后去莫德家,再回住处莫德住院后,改为上医院,三点一线,周 而复始在《如果老人能够⋯ ⋯》中,简也是如此,只是,去莫德家改为去咖啡馆等地 同理查约会,空间结构几乎完全一样而 且,绝 妙 的是,如果我们稍加 留意就会发现,这里的三点正好同时间结构中的现在、过去与未来相对应。

      我们看到简的住所同写日记紧密相关,因而是现在莫德总是在讲述自己过去 的故事或是简在日记 中讲述她 同莫德 的故事,因而同过 去相 对应而办公室是 简工作的地方,是为下 一期杂志作计划、编辑文章的场所,因而预示着未来同时办公室的人 员更替、不断地补充新人也强化了这一 印象在《如果老人能够⋯⋯》中,虽然简和理查约会并不谈论彼此的过去,但正是这种刻意 的回避使两人的过去像影子一样伴随着他们,为他们的关系蒙上 了一层 阴影,并最终导致了分手至此,莱辛成功地完成了时间和 空间的对应为了进一步丰富这种 时空 的对应关系,莱辛还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了精心 的安排,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简同时 出现在 同一时空中在《一个好邻居 的日记》中,作者多次暗示,简的侄女吉尔和简年轻时 的相似首先是外形的相像 吉尔有着“大大的灰色的眼睛我 的眼睛’,⑥其次,她有和简一 样的性格精明,反叛我坐在那里看着—就像看着那时的我自己,像她一样大,全身洋溢着快乐、自信和希望⑩此外,简还多次提到吉尔的工作作风,包括服装都是跟她自己一样的总之,作者的目的就是为了塑造一个年轻的简的形象在另一方面,莫德的形象就是简的未来的写照莫德虽然年纪大,身体不好,但我们在字里行间却时时可以感受到她的 自尊、倔强,从她的叙述中,感受到她年轻时的能干和坚强。

      作为一个 同样能干 和倔强 的单身女性,简的老年生活谁能保证不是像莫德一样呢实际上,作者在《一个好邻居的日记》结尾对简的描写和吉尔对她的照顾就活脱脱是简和莫德的翻版至此,简和老年莫德的形象完全重叠起来,作者完成了青年、中年和老年简在同一时空的塑造,从而更生动地为生命的流动定格二、生命的循环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历程是从生开始到死结束而个体的生命只是整个生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点无数的个体生命汇总成一条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流而生命本身就在他们中间实现社会的历史的实在⑥在《日记》中,莱辛正是通过社会、历史中的几对人物关系来隐喻这种生命的循环性《一个好邻居的日记》一开始,主人公简就讲述了丈夫和母亲相继去世给她自己带来的情感的震撼和悔悟正是有了此时的悔悟才有了简同莫德的友谊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简的丈夫和母亲肉体的死意味着简的情感的“生”,否则很难想象,一个对母亲的死都无动于衷的人会竭尽全力去照顾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老人在同莫德的交往中,简克服了厌恶 的情绪,从被动转为主动,最后到了无微不至实际上,莫德成了简母亲的化身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是 简母 亲的死成就了莫德 的“生”生与死在这里具有了同等重要的意义。

      生意味着死,死 意味着生最后经历了同莫德友谊的简在莫德死后已成为和小说开始时冷漠、自私 的简完全不同的一个人,因此,莫德肉体的死同样意味着简的全新人生的开始,因为她对人生的理解已完全不同于以往·当代外国文学,同样,在《如果老人能够⋯⋯》中,理查的出现也意味着简的丈夫弗雷迪的再生在简和理查约会时,简经常想起 自己的丈夫或是把理查和弗雷迪混同为一人当恢复理智时,我感到了他 「 理查〕对我的担忧,而我却不能回视他,因为我想的是弗雷迪,要是我能把弗雷迪和理查分开就好了⑩其实,正是由于弗雷迪的死使简意识到了自己过 去的错误,从而才有了对理查的理解、依恋和体贴也正是因为理查只是弗雷迪的替身和影子,简同理查最后的分手 安排 也就 在情理之中厂对于生命的循环和重复性,莱辛还从人物关系的另一个角度作了进 一步的 阐释《日记》主要描写了三代人之间的关系简,简的侄女吉尔和莫德表面上看,这三代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细读之下,我们就会发现她们三人身上具有一个共同点—孩子气和母性共存从小说一开始,简就多次告诉我们她 自己是“孩子似的妻子”和“孩子似的女 儿”在母亲和丈夫眼里,她是一个不懂事的女儿 和妻子。

      但在简同莫德的关系中,我们却看到了简母性的一面她就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莫德同时她又是吉尔和凯特的姨妈,实际上担 当了她们母亲的角色而莫德对简既像个任性的孩子一样可以乱发脾气,同时又像母亲对女儿一样讲述自己过去 的故事莫德的名字又奇妙的同莱辛母亲的名字相似吉尔对简既像女儿对母亲一样依恋和信赖,同时我们又看到在《一个好邻居的日记》的结尾,像母亲一样安慰、照顾受了委屈 的简三代人在这方面是如此惊人的相像和重复绝非偶然的巧合母亲和孩子意味着生命的延续和流动,意味着生命的循环《日记》是莱辛成熟时期的作品,这时的莱辛已从早期的现实主义手法转向了后期的象征和隐喻它远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简单④它巧妙的构思蕴含着莱辛对生命的深度思考这也是为什么·莱辛对自己的这部作品如此自信,“希望不借助‘名气’,而是作为一个新人,按质量评审”的原因⑧三、生命的同一性莱辛的作品大多以女性为主人公,在作品中,她又详细地描写了女性细微的思想、情感和矛盾,因而她被认为是一个女权主义或女性主义作家④然而,莱辛却并不领情,她对此表示 了强烈的不满我对《金色笔记》的评论感到很生气 “这本书被贬低为⋯⋯是关于性别战争,或是被妇女当作是性别战争中一个有力的武器⋯⋯。

      但是这本书不是为妇女解放吹 响的号 角是的,莱辛远不是一个把自己局限于某种“主义”的人当我们深入到《日记》的内涵的时候,我们对此才有了更深的理解《日记》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传统意义上男女性格颠倒的世界女主人公简是一个成功的单身女性她担任一家时尚妇女杂志的主编她独立、能干、精明,做事干脆、利落,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初高中杜绝校园霸凌(欺凌)主题班会:不作揉纸团的人.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2课 生命的诞生.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课 奇妙的生命世界.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2课 珍爱生命.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8课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pptx 多元性、歧视和骚扰集体谈判协议.docx 2024新版2025秋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教学设计.doc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4课 适应学校新生活.pptx 在公司班子成员2025年度“一岗双责”集体谈话会上的讲话.docx 天然气站安全管理制度汇总.doc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 第11课 多彩的青春.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4课 青春期交往.pptx 建筑工程在建项目每周安全检查记录表.doc “厂中厂”租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0课 走进青春期.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7课 提高学习效率的秘诀.pptx 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教学设计评价标准.docx 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提优卷100题【含答案】.docx 辽宁省2026年高职单招语文复习资料.doc 初中生物模拟真题及答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