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教案.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55154156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49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结合注释以及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2.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3. 了解“三叠”式结构及其艺术魅力教学重点】1. 结合注释以及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2.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教学难点】了解“三叠”式结构及其艺术魅力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 君主想要成就一番露业,身边没有儿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 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 这样一位贤臣一邹忌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 谏》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由名言导入新课,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氛 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二、 夯实基础1. 文常简介《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 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 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 定。

      宋时己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 新注元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2. 课文朗读播放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听读后再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断句语言艺术邹忌有担当、有责任意识,他意识到齐王有可能受蒙蔽后,勇于向齐王进谏2) “纳”字勾画出一个英明、果断的齐王齐威王纳谏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付诸雷厉风行的行动上,有从善如流、行事果断 的理政智慧敢于直面指责,在“三赏赐”中,“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有广开言路的胸襟 和气度有励精图治的举措,“皆朝于齐”是“战胜于朝廷”的具体表现3) 分享关于齐威王的历史故事预设1:齐威王善用人才他与魏惠王“比宝”,将人才比作自己的国宝,有非凡的见 解他拜原是平民琴师的邹忌为相,任用被魏王挖去骸骨的孙膑为军师,起用长相丑陋的 淳于髡,可以说是不拘一格用人才,所以齐国在他的治理下一度十分强盛预设2:齐威王一度饮酒作乐,疏于朝政,诸侯虎视耽眈淳于髡用隐语劝谏,齐威王 幡然醒悟,说:“此鸟不飞则己,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立刻整治吏治,诸 侯就把侵占的地还给了齐国小结:通过分析文中语句和同学们搜集到的关于齐威王的故事,我们发现,邹忌讽谏 的成功是有两方面的原因的,一是邹忌讽谏的智慧,一•是齐威王纳谏的气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体现出来的人物形象,关注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课 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二)合作探究二1. 探究任务阅读《赵且伐燕》,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总结归纳《战国策》的写作特色2. 探究步骤(1) 结合注释通读《赵且伐燕》,思考苏代是如何劝说赵惠文王的,他和邹忌在劝说 上有什么共同点2) 给《赵且伐燕》另取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3) 小组内交流讨论《战国策》的写作特色,小组成员达成共识4) 汇报展示:小组派一位代表展示小组成果3. 成果展示> 原文及译文赵且伐燕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鹘啄其肉,蚌合 而箝其喙鹊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鹊曰:'今日不出,明日 不出,即有死鹊'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敝大 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王曰:“善—《战国策-燕策》注释:苏代:苏秦的弟弟,洛阳人,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惠王:赵惠文王,赵国的国君箝:(qidn),同“钳”,把东西夹住相支:同“相持”,有对峙的意思敝:通“蔽”,使动用法,使……蒙蔽译文:赵国准备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 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励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甲壳钳住,醐的喙。

      励 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成肉干了'河蚌对鹏说:'今天不放你,明天 不放你,你就成了死袍'它们俩为此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块 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卜,老百姓就会劳苦贫困,我担心 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仔细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 吧于是就停止出兵攻打燕国>两人在劝说上的共同点苏代将赵、燕两国比作河蚌、鹅鸟,鹤蚌相争渔翁得利喻指赵燕相争秦国得利他和 邹忌•样,都没有直接进谏,而是用生活中的现象来比喻重大的政治问题> 给文章取题目说理由(1) “福蚌相争"赵惠文王听了这个故事,停止了讨伐燕国的活动,以故事命题寓 意深刻2) “苏代讽惠王纳谏”苏代和邹忌一样,用生活中的现象来比喻重大的政治问 题,可以套用《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题目> 《战国策》写作特色(1)用生动的故事说理2)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设计意图:通过同类文木拓展学习,总结归纳《战国策》的写作特色三、 课堂小结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曾说:“世界上没有比说真心话更困难的事 了,但也没有比阿谀奉承更容易的事在社会生活中,因为种种原因,讲真话有时是很 困难的,辨别言论真假需要智慧,接纳他们的真话也需要勇气,希望你时时铭记,敢于说 真话,善于听真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I可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四、 拓展延伸阅读左丘明创作的散文《召公谏厉王弭谤》,思考纳谏的重要性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 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 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 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簪献曲,史献书,师箴,嗖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 语,近臣尽规,亲成补察,替、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 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英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注释:(1) 弭谤:消除议论2) 目:用眼睛看看,用作动词表示敢怒不敢言3) 障:防水堤坝,用作动词,堵塞4) 听政:治理国政听,治理,处理5) 庶人传语:百姓的意见间接传给国王6) 近臣尽规:常在左右的臣子,进献规谏的话7) 而后王斟酌焉:而后由国王仔细考虑,付之实行。

      8) 是以事行而不悖(b&i):国王的行事由此才不至于违背事理9) 其与能几何:那赞同的人能有多少呢?(10) 乃流王于彘:把国王放逐到彘地去参考译文: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的暴政召穆公告•诉厉王说:“老百姓己不堪忍 受暴政!”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来-个卫国的巫师,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 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住在国都的人都不敢随便说话了,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 敢交谈周厉王颇为得意,告诉召穆公说:“我能制止毁谤了,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召 穆公说:“你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啊可是,阻止人民说话的危害超过了堵塞河川的 危害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 因此,治水者只能疏通河道而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他们畅所欲言所以天 子处理政事时,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 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 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谏之力,君 王的同宗都能弥补、监察国王的过失,乐师和史官以乐歌、史籍加以谆谆教诲,年高望重 的师傅再进一步劝诫他,然后,由天子斟酌取舍,付之实施。

      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 而不违背常理人民有口,就像土地上有山水,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 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百姓发表言论,政事的成败 得失就都能表露出来人们认为好的就尽力实行,认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才是增加衣 食财富的途径啊老百姓把内心考虑的事说出来,这是内心想法的自然流露,怎么能加以 堵塞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同的人能有多少呢? ”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 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解析: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是修辞设喻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说明人民的意见不 可阻塞,无法壅蔽设计意图:通过课内外对比阅读,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加阅读量,同时在对比中进 一步感悟文章的主旨五、布置作业1. 课堂作业你能试着根据原文记忆重点字词的意思,疏通文意吗?设计意图:巩固本文重点字词含义,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 课后作业将《邹忌讽齐王纳谏》改编为课本剧,并组织表演评剧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讽”之智慧齐王“纳”之气度jidn yi zhao kuT bang chao jian ji邹忌讽齐王纳谏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谤讥于市朝 间进期年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拓展视野。

      进行常规字词教学,扫清学习障碍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 探究任务自主阅读,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2. 探究过程(1) 自由朗读课文2) 有不懂的字词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和前后文,试着猜测意思3) 逐句翻译,翻译完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3. 成果展示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敦与城北徐公 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 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敦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 之,自以为不如;窕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 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 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 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 谓战胜于朝廷重点字词:1. [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2. [谏]规劝国君、尊K等改正错误3. [修]长,这里指身高4. [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 1厘米5. [映丽]光艳美丽6.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服服,穿戴7. [窥镜]照镜子8.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 示比较9. [旦日]第二天10. [明日]次日,第二天11. [孰]同“熟”,仔。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