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标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oc
109页lCS 29.240.20备案号:J938 2009 口LK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 DL/T 5440—2009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for designing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line in medium&heavy icing area中华人民共和困I圄家能源局发布DL/T 5440—2009目 次前言l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3总则 - .-4术语和符号路径 .- 覆冰气象条件 导线、地线 绝缘子和金具.-绝缘配合和防雷 Ⅱ0屯●一1喝m¨n1 o导线布置 - · - H11杆塔型式 -·12杆塔荷载13杆塔定位及交叉跨越·附录A(规范性附录)规程的用词说明条文说明 - · M”幻M筋DL/T 5440~2009刖 舌本标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行业标 准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81 1242号)的安排制定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西南电力设计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南电力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刚、梁政平、王永刚、李喜来、王强、李勇伟、郭跃明、肖洪伟、梁明、王劲、李力、徐晓东、龚永光、 李永双、刘仲全、胡红春、段松涛、王勇、韩颖、孙波、张红志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IIDL,T 5440—20091 范 围本标准针对重覆冰线路特点,规定了线路路径选择、导地线选择和布置、杆塔型式、杆塔荷载及交叉跨越等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10kv~750kv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其他电压等级的交直流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可参照执行DL,T 5440—2009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 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50545 1 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DL/T 5158—2002 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DL/T 5440—20093总 则3 0 1 重覆冰线路包括位于中冰区和重冰区的输电线路。
3 0 2重覆冰线路设计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的要求3 0 3重覆冰线路设计应首先采用避冰及抗冰措施,有条件的地 区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可采用融冰及防冰等措施对设计采用融冰 及防冰等措施的线路应合理选择设计冰厚,以便具有一定的抗冰 能力3.0.4结合重覆冰线路设计,有条件时应设置观冰站(点)和开 展输电线路覆冰监测,加强对冰凌站资料的积累和设计、运 行经验总结3-05本标准根据电压等级将线路分为三类一类:750kV,500kv,重要330kV; 二类:330kV,重要220kV; 三类:220kV及110kVDL,T 5440—20094术语和符号4.1术 语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4.1.1雨凇glaze粒径较大的过冷却水滴,碰撞在物体上,先散开成水膜然后 冻结成冰凌,呈湿增长方式冰体透明坚固,比重大,黏附力强,常伴有冰柱4 1.2雾凇soft rime粒径较小的过冷却水滴,随气流浮动,在碰击物瞬间即冻结 成冰凌,呈干增长方式冰体白色疏松,比重小,黏附力较弱, 通常在物体的迎风面冻结4.1.3混合凇hard rime当不同粒径的过冷却水滴,随气流浮动,在碰撞物体瞬间, 部分呈干增氏,部分呈湿增长。
冰体呈半透明状,比重中等,常 在物体的迎风面冻结,有一定的黏附力4 1.4湿雪wet snow冻结的雪片,在降落过程中,通过一段温暖层后,雪片趋于 潮湿、融化,然后冻结在物体上,冰体呈白色堆积状,比重和附 着力均较小4.1 5冻雨覆冰precipitation icing4DL,T 5440—2009具有较大粒径的过冷却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在物体上, 冻结成雨凇或混合凇4 1 6冻雾覆冰in-cloud idng具有较小粒径的过冷却水滴,随气流浮动,冻结在物体上形成雾凇或混合凇4 1 7覆冰气流air flow in icing即含有一定数量过冷却水滴的气团,能构成线路有较大的覆冰4 1 8中冰区medium icing area设计覆冰厚度大于10mm小于20mm的地区4.1.9重冰区heavy icing arae设计覆冰厚度20mm及以上的地区4 1 10设计冰厚design ice thickness按设计规定的重现期、折算为冰密度0.99/cm3的冰厚4 1 11验算冰厚check ice thickness按低概率选择的稀有冰厚(冰密度0.99/cm3)4 1 12设计冰荷载design ice load设计冰厚下的荷载。
4 1 13验算冰荷载check ice load按稀有覆冰确定的荷载4.1.14凝冻高度condensaUon level5DL/T 5440—2009冬季覆冰时期,地面气温在0C及以下地区的地面高程值4 2符 号 本标准所用的符号:A——构件承受风压的投影面积计算值,m2;4-——绝缘子串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m2; 占,——导线、地线及绝缘子覆冰后风荷载增大系数; 口2——构件覆冰后风荷载增大系数; d一~导线或地线的外径或覆冰时的计算外径,分裂导线取所有子导线外径的总和,m;墨——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杆塔的水平档距,m;,——绝缘子承受的最大使用荷载、断线、断联验算覆冰荷载,kN; 玮——绝缘子的额定机械破坏负荷,kN; Wo——基准风压标准值,kN/m2; 聪——杆塔风荷载标准值,kN; 暇——垂直于导线及地线方向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kN;%——绝缘子串风荷载标准值,kN; 口——风压不均匀系数: 厦——导线及地线风荷载调整系数: 屈——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 疗—~风向与导线或地线方向之间的夹角, 熊——构件的体型系数; 风——导线或地线的体型系数; 鸽—~风压高度变化系数:P一—可变荷载组合系数。
6DL/T 5440—20095路 径5.0 1 路径方案选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并力求避开严重覆冰地段5 0 2路径选择应尽量做到:1避开调查确定的覆冰严重地段和污秽较重地区;2沿起伏不大的地形走线;3避免横跨垭口、风道和通过湖泊、水库等容易覆冰的地带;4避免大档距、大高差:5通过山岭地带,宜沿覆冰时背风坡或山体阳坡走线;6耐张段不宜太长,中冰区不宜超过5km,重冰区不宜超过3krm7转角角度不宜过大7DL,T 5440—20096覆冰气象条件6.0 1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冰厚按以下重现期确定:750kV、500kV输电线路及其大跨越50年;1 lOkV~330kV输电线路及其大跨越30年6.0 2在有足够的覆冰观测资料,并确认资料有效性的情况下, 应采用概率统计法确定线路设计冰厚,其概率模型宜采用极值I 型分布:甚少或无覆冰观测资料可用时,应通过对附近已有线路 的覆冰调查分析确定设计冰厚6 0.3应收集沿线气象站、观冰站、电力线、弱电线、微波塔等 冰凌资料,并进行现场调查,掌握沿线历年覆冰情况、冰凌性质、冻结高度、大冰凌出现年份和重现次数6.0 4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线路所经地段及周围的地形、 地物、相对高差、路径走向、架设高度和覆冰时的风速、风向、 湿度等气象要素及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情况综合分析。
注意微地 形、微气候对覆冰增大的影响,合理确定设计冰厚和划分冰区6.0.5覆冰气象条件一般可参照表6.0.5.I、表6.0.5.2中所列数值表6 0 5-1中冰区线路的冰区冰 区 I II设计冰厚15 20同时风速10同时气温 冰的密度0 9∥till’DL/T 5440—2009表6 0 5-2重冰区线路的冰区冰 区 Ⅲ Ⅳ V VI设计冰厚20 40同时风速同时气温5℃冰的密度 注:如有实测资料,覆冰同时风速应接实测资料选取6 0.6地线覆冰厚度应较导线增加不小于5mm6.0.7严重覆冰地段如调查中出现概率极小的重冰,宜按稀有的覆冰厚度进行验算9DL,T 5440—20097导线、地线7 0 1 重覆冰线路的导线及分裂根数选择,在满足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和运行经验确定7 0.2导、地线(含OPGW)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 小于2.5,在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地线的设计安 全系数,应大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7.0 3在验算覆冰条件下,导地线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不应 超过其拉断力的70%导地线悬挂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其拉 断力的77%7 0 4 500kV及以上线路的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标称截面不宜小于100mm2。
7 0.5采用OPGW时应满足脱冰跳跃及过载对其机械强度的要求10DL/T 5440—20098绝缘子和金具8.0 1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8.0.1所列数值 双联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