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轮机本体检修工艺.ppt
170页汽轮机本体检修工艺汽轮机本体检修工艺目录目录n nA.A.汽轮机汽轮机本本体检修体检修n nB.B.汽缸检修汽缸检修 n nC. C. 隔板检修隔板检修n nD. D. 汽封检修汽封检修n nE. E. 转子检修转子检修n nF F. . 轴承检修轴承检修n nG G. . 转子找中心转子找中心n nH H. . 转子找平衡转子找平衡A.汽轮机本体检修l检修范围:汽轮机转子、汽缸、隔板、轴承等l检修等级:A、B、C、D A级检修:机组进行全面解体检查和修理,以保持、恢复或提高设备性能 B级检修:针对机组某些设备的问题,对机组部分设备进行解体检查和修理 C级检修:根据设备的磨损、老化规律,有重点地对机组进行检查、评估、修理和清扫 D级检修:仅对主要设备的附属系统和设备进行消缺A.汽轮机本体检修l检修时间间隔机组类型A级检修间隔检修等级组合方式进口汽轮发电机组6-8年两次A级一间安排一次B级检修,每年安排一次C级检修,并视情况每年增加一次D级检修如:A—C(D) —C(D) —B—C(D) —A国产汽轮发电机组4-6年A.汽轮机本体检修l检修停用时间机组容量MW检修等级(天)ABCD100-20032-3814-229-125-7200-30045-4825-3214-167-9300-50050-5825-3418-229-12500-75060-6830-4520-269-12750-100070-8035-5026-309-15B.汽缸检修l汽缸解体基本技术条件l汽缸结合面螺栓检修l汽缸大盖的起吊l汽缸的清理与检查l汽缸的测量与调整l汽缸检修特殊问题处理 B.汽缸检修l汽缸解体基本技术条件 (1)汽轮机调节级外缸壁金属温度降到150℃以下停止盘车装置运行; (2)金属温度降到120℃以下时拆除汽缸及导汽管保温材料; (3)金属温度降到80℃以下时可以拆除导汽管、汽封供回汽管及其他附件,拆卸汽缸结合面螺栓,进行汽缸检修。
B.汽缸检修l汽缸结合面螺栓检修 1. 螺栓拆装工艺 低压汽缸结合面螺栓,特别是低压外汽缸结合面螺栓尺寸规格一般较小,拆卸和紧固没有特殊的工艺,但需按要求松紧的顺序操作拆装螺栓基本按照先中间、后两侧,由内向外、左右对称的顺序进行髙中压汽缸及低压内汽缸结合面螺栓所处位置的温度和压力较低高,其尺寸规格较大,因此拆卸和紧固一般按照要求顺序采用热拆装工艺B.汽缸检修l汽缸结合面螺栓检修 1. 螺栓拆装工艺 低压汽缸结合面螺栓,特别是低压外汽缸结合面螺栓尺寸规格一般较小,拆卸和紧固没有特殊的工艺,但需按要求松紧的顺序操作拆装螺栓基本按照先中间、后两侧,由内向外、左右对称的顺序进行髙中压汽缸及低压内汽缸结合面螺栓所处位置的温度和压力较低高,其尺寸规格较大,因此拆卸和紧固一般按照要求顺序采用热拆装工艺B.汽缸检修l汽缸结合面螺栓检修 2. 螺栓检修工艺 螺栓、螺母清扫:螺母拆下要进行清扫工作用螺栓松动剂或清洗剂、煤油浸泡螺纹约20min,然后用钢丝刷与毛刷配合清扫螺杆和螺纹部分清扫要全面、彻底,不能留有死角清扫干净、用热风吹扫烘干,摆放整齐,为进一步检验做准备。
B.汽缸检修l汽缸结合面螺栓检修 2. 螺栓检修工艺 螺栓检查:检查分两种形式,一是用放大镜进行宏观检查,主要检查螺纹有无碰伤、变形及螺:明显裂纹、弯曲等;二是金属技术监督检查,主要进行着色或磁粉探伤、超声波探检查及金相组织检查根据发现的缺陷情况,分析出产生缺陷的原因,找出处理的方法如发现螺栓存在裂纹,则需要更换新螺栓B.汽缸检修l汽缸结合面螺栓检修 2. 螺栓检修工艺 球面垫检修 :常见问题是裂纹和划伤裂纹一般采用着色或磁粉探伤,如有裂纹就必须进行更换工作表面划伤很容易修复的方法是研磨划伤部位,对工作面划伤严重的球面垫,应予以更换 B.汽缸检修l汽缸大盖的起吊 1. 起吊工艺 1)根据汽缸质量,选择专用起吊工具,并确认各吊具完整无损 在汽缸四角的上缸吊耳下或上缸专用凹窝内各放置一只液压千斤顶顶牢,并用临时标尺测量汽缸四角高度,在转子两轴颈处各装一块百分表,并派专人监视B.汽缸检修l汽缸大盖的起吊 1. 起吊工艺 2)顶缸时,由一人指挥,四人同时操作千斤顶,汽缸四角同时慢慢顶起,当均匀顶高5~10mm时,确认缸内有无卡涩和掉落。
当无异常时,继续用千斤顶将汽缸顶至螺栓的销子部位,并随时用标尺测量汽缸四角高度,使其偏差不大于2mm,防止螺栓卡涩 用行车大钩微速起吊,待钢丝绳完全吃力后,进行校平、找正,然后缓慢起吊,起吊时不允许在大盖不平的情况下强行起吊,应仔细倾听汽缸内有无金属的碰撞、摩擦声,并检査转子上百分表的变化,确认转子不随大盖同时吊起时,方可继续起吊大盖 当汽缸吊起100~150mm时,暂停起吊,仔细检查缸内情况,应无卡死、无物件掉落和其他异常时,再缓慢起吊汽缸B.汽缸检修l汽缸大盖的起吊 1. 起吊工艺 3)上缸吊出后,平稳地放在指定位置,结合面下垫好约500mm高的枕木,以便检查 仔细检查汽缸水平结合面有无蒸汽泄漏痕迹,若有蒸汽泄漏痕迹应详细记录,特别是穿透性痕迹,应检查涂料中有无硬质杂物,并做好记录B.汽缸检修l汽缸大盖的起吊 1. 起吊工艺 4)上缸吊出后,平稳地放在指定位置,结合面下垫好约500mm高的枕木,以便检查 仔细检查汽缸水平结合面有无蒸汽泄漏痕迹,若有蒸汽泄漏痕迹应详细记录,特别是穿透性痕迹,应检查涂料中有无硬质杂物,并做好记录B.汽缸检修l汽缸大盖的起吊 1. 起吊工艺 5)检查后用帆布等物品将内、外缸夹层和各进、出汽口挡好,做好安全保护措施。
6)对于低压内外缸和高压内缸起吊,可不用千斤顶,一般用顶丝将汽缸顶起2~4mm,并保持四角上升高度均匀一致若顶丝无法使用,需用吊车直接吊缸时,应由经验丰富的司机操作,起吊时微量启动,随时检查行车和钢丝绳状况,如有异常过载,应查明原因,不可强行起吊 B.汽缸检修l汽缸大盖的起吊 2. 起吊注意事项 1)汽缸大盖起吊前都必须正确安装好专用导杠导杠要清扫干净,不能有毛刺导杆的粗细要适中;导杠表面要涂上润滑剂,防止导杠与汽缸孔干摩擦而划伤 2)确认吊车吊钩制动器好用,要求吊钩制动迟缓距离不能超过;另外确认吊缸用钢丝绳无异常 3)检查确认汽缸上、下缸之间无任何连接件 4)起重作业只能由一名经验丰富的专业起重人员指挥;用千斤顶顶缸时,也要由一人指挥B.汽缸检修l汽缸大盖的起吊 2. 起吊注意事项 5)在顶汽缸时,四角顶起高度的误差不能大于2mm,以免汽缸偏斜造成卡涩 6)起吊过程中要随时用框式水平仪检查汽缸的水平情况,防止汽缸偏斜,造成螺栓螺纹损坏 7)汽缸四角应有专人扶稳,特别注意汽缸脱离导杆时突然摆动,碰伤叶片 8)如果汽缸起吊过程中出现卡涩现象要及时停止起吊工作,查明原因、处理后方可起吊。
B.汽缸检修l汽缸的清理与检查 (1)用未淬硬的刮刀、细砂布和电动圆盘钢丝刷清扫汽缸结合面、隔板套(静叶环)及汽封套的定位凸台和凹槽高、中压内缸及外缸的高温部分可用砂轮或用胶布黏牢砂皮后装在风动砂轮上将氧化皮磨去对毛刺等微小缺陷可用细锉刀或油石消除使用刮刀清扫汽缸结合面时,应沿结合面周边方向纵向进行,不准由缸外侧向缸内侧或由缸内侧向缸外侧横向刮削,更不允许刮削起结合面金属或刮出纹路,以免损坏结合面的严密性B.汽缸检修l汽缸的清理与检查 (2)用钢丝刷清除汽缸内表面的锈垢和氧化皮,并用压缩空气吹净注意不得损伤精加面,不能将脏物吹入各抽汽孔和疏水孔外表面指定部位清扫,应按要求见到金属光泽,以便进行金属技术监督检査 B.汽缸检修l汽缸的清理与检查 (3)汽缸检查项目:①汽缸水平结合面及其螺孔附件;②下汽缸各抽汽、疏水、热工测点孔洞的内外侧附近;③上、下缸的内、外侧圆角过渡区、制造厂原补焊区;④上、下缸的喷嘴弧段附近、导向环和汽封隔板槽等部位;⑤其他温度变化剧烈,断面尺寸突变,峰谷等部位有无裂纹、脱焊、吹损等缺陷,若有可疑时应用放大镜进一步检查,发现问题时可用着色法、酸浸法、超声波探伤法检查确定。
对裂纹的检查方法通常用的有浸煤油试验法,腐蚀试验法等 B.汽缸检修l汽缸的清理与检查 (4)低压汽缸防爆门法兰结合面应无毛刺及贯通槽沟,接触应良好,垫片应完整无损, 其厚度应保证排汽缸压力大于大气压力时能动作为宜各制造厂使用垫片的材质不同,有高压纸箔、铝皮、薄铅板等 B.汽缸检修l汽缸的测量与调整 1.汽缸结合面水平的测量工艺 (1)将待测部位用细砂布清扫干净,确保无毛剌、划痕 (2)用合像水平仪安放在规定测量位置上,测量各内、外汽缸的纵、横向水平:将合像水平仪放稳,并用手按对角,检査水平仪有无未放平的现象合像水平仪的使用要正确, (3)将测得的数值与上次大修记录和安装记录相比较,看其有无变化,若有化,应认真检查,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其发展B.汽缸检修l汽缸的测量与调整 2.汽缸严密性检查 (1)高、中压内、外缸在大修中均须在空缸情况下,检查结合面间隙 (2)合空缸时,应在汽缸结合面清理好后进行,避免因毛刺、污垢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3)汽缸合上时应打入定位销,并重点检査以下部位:上、下缸的各凸肩、槽道在轴向有无错位现象;外缸对内缸的限位凸肩是否顶牢;内缸有无上抬现象。
B.汽缸检修l汽缸的测量与调整 2.汽缸严密性检查 (4)确认无误后,用塞尺检查空缸自由状态下和冷紧1/3结合面螺栓时汽缸结合面间隙,汽缸内、外两部分的间隙数值应标明范围,用粉笔写在下缸上,对高温区域应重点检查一般情况下,自由状态时的塞尺应塞不进;冷紧1/3螺栓后不得有任何间隙 (5)当汽缸结合面间隙超过标准时,应根据全面分析结合面接触不良和变形的原因,制定修刮方案修刮合格后,用精细专用油石将结合面打磨光滑B.汽缸检修l汽缸的测量与调整 3.汽缸洼窝中心的测量B.汽缸检修l汽缸的测量与调整 4.汽缸洼窝中心的调整 1)上、下方向的调整 在四只猫爪上各打一块百分表监视,百分表对准零位后,用千斤顶将汽缸顶起以改变安装垫片或垫块的厚度,当调整结束松开千斤顶落下汽缸时,检查百分表反映的数值变化应与所调整的数值基本一致B.汽缸检修l汽缸的测量与调整 4.汽缸洼窝中心的调整 2)左、右方向的调整 四角装好百分表用来监视左、右移动的数值,百分表对准零位后,拉出汽缸前、后立销两侧的调整垫块,检查百分表数值,看有无移动,若有移动应与所需调整数值综合考虑。
用千斤顶将外缸移动,达到要求后测量各立销两侧垫块间隙,重新配制调整垫块新垫块打入后再次测量左右洼窝尺寸,应与需要调整到的尺寸误差不大于;若变化较大应重新调整汽缸位置及配制立销垫块对于普通立销可将立销与缸的配合面一面磨去需调整的数值,另一面补焊加工即可B.汽缸检修l汽缸的测量与调整 5.汽缸变形及静垂弧的测量工艺方法 B.汽缸检修l汽缸的测量与调整 5.汽缸变形及静垂弧的测量工艺方法 1)吊去上汽缸及下汽缸内的部分隔板和前、后轴封套,以便检修人员在汽缸内进行测量工作 2)吊进假轴承和假轴,并将假轴中心线调到与转子中心线一致架好百分表,测量缸内各部位的洼窝中心数值,做好记录 3)扣内上缸,读出百分表数值,同时测量前、后轴封及中间部分隔板或静叶环洼窝中心, 做好记录B.汽缸检修l汽缸的测量与调整 5.汽缸变形及静垂弧的测量工艺方法 4)冷紧1/3汽缸蟝栓,确保内缸结合面无间隙,再冷紧外缸法兰螺栓至结合面无间隙,读出百分表数值,并在同一位置再次测出前、后轴封及中间部分隔板洼窝中心,做好记录 5)对原始数据和最后数据进行比较,两者之差,即为汽缸静垂弧或汽缸变形对洼窝中心的影响值。
B.汽缸检修l汽缸检修特殊问题处理 1.汽缸裂纹 1)部位:①各种变截面处,如调节汽门座、抽汽口与汽缸连接处、汽缸壁厚突变处等②汽缸法兰结合面,多集中在调节级前的喷嘴室区段及螺孔周围,③缸上的制造厂原补焊区 B.汽缸检修l汽缸检修特殊问题处理 1.汽缸裂纹 2)原因:①铸造工艺不当汽缸各处壁厚不同,凝固速度不同,产生的应力也不同,这个铸造应力可把汽缸拉裂(形成表面裂纹或隐形裂纹);铸造缺陷、如夹渣、气孔等亦可造成裂纹②补焊工艺不当补焊工艺不当或焊条使用不当及补焊中的缺陷,如未焊透、夹渣、气孔等也易造成裂纹③汽缸时效处理不当不能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④运行操作不当运行中起动、停机、负荷变化过速,参数波动过大等,会使汽缸各部分产生过大温差应力,此温差应力容易引起裂纹;运行时机组振动过大也可导致汽缸裂纹 B.汽缸检修l汽缸检修特殊问题处理 1.汽缸裂纹 3)处理:打磨法、打磨补焊法和钻孔止裂法 B.汽缸检修l汽缸检修特殊问题处理 2.螺母丝扣咬死 1)浇松动剂 2)破坏螺母:一种是用液压劈开器将螺母对称劈开;另一种是在没有劈开器的条件下,用割炬将螺母割开。
用割炬切割螺母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将螺栓的丝扣碰伤用破坏螺母的方法解体的螺栓,在检修过程中必须进行金属探伤检查,必要时要热处理, 同时要用车床或专用扳手将螺栓丝扣修复 B.汽缸检修l汽缸检修特殊问题处理 3.汽缸泄漏 1)部位:汽缸泄漏多数发生在上下缸水平接合面高压轴封两侧 2)原因:①汽缸法兰螺栓预紧力不够②汽缸法兰涂料不佳如涂料内有杂质、涂刷不均匀或漏涂,涂料内有水分,涂料用错等③汽缸法兰变形严重,接合面间隙较大 B.汽缸检修l汽缸检修特殊问题处理 3.汽缸泄漏 3)处理:①用适当的填料密封;②接合面处加密封带 ;③汽缸接合面加装齿形垫;④汽缸接合面堆焊;⑤汽缸接合面涂镀 ;⑥汽缸接合面研刮 B.汽缸检修l汽缸检修特殊问题处理 4.汽缸膨胀不畅 1)原因:①轴承箱底部与台板之间的摩擦阻力偏大 ;②推拉结构不合理 2)处理:减小轴承箱底部与台板之间的摩擦阻力 ;改进推拉装置 C.隔板检修l隔板的清理与检查l配合间隙的检查与测量l隔板检修特殊问题处理C.隔板检修l隔板的清理与检查 (1)隔板(静叶环)解体后,可采用人工直接清扫、喷砂和化学去垢方法去清扫叶片的正反面。
(2)严禁用砂轮机或角向磨光机进行清扫,防止增加叶片表面的粗糙度,改变中片型线和挂耳的调整压板螺钉,上隔板的压块螺钉必须拆下清理,螺孔均用丝锥重新过丝、装复 (3)对隔板(静叶环)与隔板套或与汽缸的轴向配合面均用砂布清理干净,各部位可钢丝刷将浮垢清除C.隔板检修l隔板的清理与检查 (4)对隔板 (静叶环)逐级宏观检查,重点检查进、出汽侧有无与叶轮、叶片摩擦的痕迹;铸铁隔板的静叶片铸入处有无裂纹和剥落现象;静叶片有无伤痕、卷边、松动、腐蚀、裂纹或组合不良现象;隔板(静叶环)、隔板套的挂耳有无松动、损伤现象;焊接隔板中分面处的两端静叶应重点检查有无脱焊、开裂、漏焊或腐蚀吹薄等现象;隔板套有无裂纹并进行隔板(静叶环)严密性检查 (5)用小锤逐片轻敲静叶片作音响检查,是否发音清脆,衰减适当,对有疑问的静叶片应用放大镜或着色法作进一步检查C.隔板检修l隔板的清理与检查 (6)对静叶片裂纹、缺口等缺陷进行整修,小缺口或小裂纹用圆锉修成圆角,裂纹较长时应在裂纹顶端打止延孔,出口边卷曲严重应作必要的热校正,较大缺口应补焊 (7)宏观检查喷嘴片和喷嘴室,用小铜棒轻击喷嘴片作音响检查,并检查喷嘴固定端的销钉和靠近汽缸平面处的密封键。
C.隔板检修l配合间隙的检查与测量1.隔板挂耳间隙 1)条件:①隔板中心经过调整及挂耳松动重新固定后;②压销螺钉在运行中断裂;③隔板、隔板套结合面不严密,怀疑是挂耳间隙不正确所致 C.隔板检修l配合间隙的检查与测量1.隔板挂耳间隙 2)测量方法方法一:将上下隔板组合,拧紧隔板套螺栓,然后测量用千斤顶将上半隔板顶起前后均用塞尺分别测出隔板结合面靠近外缘处的间隙,间隙的变化值便是挂耳上部间隙测量挂耳下部间隙,可以在隔板套结合面上放置适当厚度的垫片,紧固对口螺栓,使隔板套出现明显间隙,这时用千斤顶顶起隔板前后分别测量间隙的变化值,即为挂耳上下部间隙之和,再减去挂耳上部间隙,即得挂耳的下部间隙 C.隔板检修l配合间隙的检查与测量1.隔板挂耳间隙 2)测量方法方法二:将上隔板套翻转至水平面朝上,此时上隔板挂耳上部间隙a变为零拆隔板压销,用深度尺测量压销槽深度e隔板套水平面与挂耳表面的距离d以及隔板与隔板套水平结合面的髙度差f1和f2,此时d-e为挂耳上下部间隙总和,(f1+f2)为上挂耳上部间隙a C.隔板检修l配合间隙的检查与测量1.隔板挂耳间隙 2)测量方法1—上隔板;2—下隔板;3—上隔板套;4—下隔板套;5—千斤顶;6—木板C.隔板检修l配合间隙的检查与测量1.隔板挂耳间隙 3)调整间隙测量完毕后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若需要进行调整时,可以增减挂耳调整垫片的厚度;无调整垫片时,可直接在挂耳上或者压销上修锉或补焊。
C.隔板检修l配合间隙的检查与测量2. 隔板内圆椭圆度 合拢后,隔板汽封内圆单面错口不大于,中心错口不大于,轴向偏差不大于若上下隔板左右错口较大,可通过对隔板中分面定位圆销重新钻孔的方法校正C.隔板检修l配合间隙的检查与测量3. 轴向配合间隙 1)测量将隔板吊入隔板套或汽缸内,在隔板轴向平面上左右各打一块百分表, 棍沿轴向来回撬动隔板,此时百分表读数差即为轴向间隙也可用塞尺直接测量,但准确度不高 C.隔板检修l配合间隙的检查与测量3. 轴向配合间隙 2)调整若轴向间隙偏大,一般在进汽侧点焊几点修平;若霈在出汽侧加厚时,应加入半环形垫或整圆满焊配合面,但注意严格执行焊接工艺,防止施焊过程中隔板变形总之,在调整轴向间隙时一定遵守下列原则:①要保证出汽侧配合面严密;②保证动静间隙合格 C.隔板检修l配合间隙的检查与测量4. 径向膨胀间隙 隔板及隔板套的径向膨胀间隙一般在大修中不作测量,只有在隔板和隔板套中心位置作较大的调整,隔板套或汽缸结合面经过大量研刮后才进行测量检查 径向膨胀间隙可用压铅丝方法测量若间隙小,可将隔板或隔板套放在立车上用偏心车旋方法车成椭圆C.隔板检修l配合间隙的检查与测量5. 隔板挠度 各级隔板的挠度值与上次大修记录比较应无明显的变形,一个大修间隙变形量应小于,若累计变形量大于时,应做隔板挠度试验或汇报上级研究处理方案。
C.隔板检修l配合间隙的检查与测量6. 隔板洼窝中心 水平方向的偏心差是左右间隙差的一半,即(a-b)/2,垂直方向的偏心差是下部间隙与左右间隙平均值之差,即c-(a+b)/2若a-b为正值,说明被测隔板中心线偏向左侧,反之偏向右侧;若c-(a+b)/2为正值时,说明被测隔板中心线偏低,反之则偏高C.隔板检修l配合间隙的检查与测量6. 隔板洼窝中心 调整:垂直方向偏差时靠增减两侧挂耳下的调整垫片来调整;水平方向偏差时,一側加偏差值的1/2,另一側减偏差值的1/2,其影响值为单侧调整量的一半,一般情况下综合考虑上下左右的偏差若水平方向偏差大于,则需处理底键,可将底键一侧补焊,另一侧修锉以达到水平移动的目的调整时应核对汽缸转换安装垫片时的偏差值以及汽缸的垂弧,适当修整调整量隔板洼窝中心调整后,要重新测量调整挂耳间隙和径向膨胀间隙C.隔板检修l配合间隙的检查与测量7. 隔板、隔板套(静叶环)结合面严密性 1)隔板、隔板套(静叶环)清扫、修整工作结束,各部位挂耳间隙已调合格,隔板轮缘与槽道、密封键配合间隙符合标准值,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严密性检查工作2)将上下半隔板套(或静叶环)组合,紧固1/3结合面螺栓,用塞尺检査结合面间间隙,塞尺塞不进为合格(这些工作在汽缸内、外均可进行)。
3)隔板套结合面严密性合格后,再检查隔板结合面严密性 C.隔板检修l配合间隙的检查与测量7. 隔板、隔板套(静叶环)结合面严密性 修复:①隔板压销或挂耳是否凸出结合面,按标准间隙修复;②定位销及销孔是否存在毛剌和杂物,设法消除;③结合面上有无毛剌、机械损伤部位,或法兰发生变形,若变形严重应更换密封键,重新调整配合间隙 C.隔板检修l隔板检修特殊问题 1. 上隔板压销螺栓拆不出 对于难以拆卸的螺栓,不可硬拆,应先浇注煤油或松动剂, 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用螺丝刀、手锤轻敲螺栓,可正反方向施力使其松动或用小铜棒轻敲压块,待松动剂渗入明显、有气泡外冒时再松螺栓,对位置不方便且难以拆卸的,可用一个螺孔小于螺栓头的螺母与螺栓施焊后,用扳手将螺栓拆下但对于实在拆不下的螺栓,可用钻头钻孔,取出螺栓再攻丝 C.隔板检修l隔板检修特殊问题 2. 隔板卡涩 1)用行车吊住隔板,用紫铜棒对其敲振,在不是很紧的情况下一般可以慢慢取出若隔板套内隔板吊不出时,可将隔板套带起少许,隔板套平面垫以紫铜棒,用大锤向下敲击水平面,使隔板与隔板套脱开 C.隔板检修l隔板检修特殊问题 2. 隔板卡涩 2)隔板套内隔板拆卸时可对隔板套适当加热,也可将隔板套对应位置打孔攻丝,用螺栓将其顶出,然后将隔板套的螺孔堵住 。
C.隔板检修l隔板检修特殊问题 2. 隔板卡涩 3)实在难以拆卸的隔板,可用专用工具固定在汽缸或隔板套平面上,用螺栓将隔板拉出,或用千斤顶顶出 1—隔板套;2—隔板;3—垫块;4—横梁;5—螺栓;6—千斤顶C.隔板检修l隔板检修特殊问题 3. 上、下隔板或隔板套中分面有间隙 检查下隔板或下隔板套的挂耳是否和上部相碰,在修整中,此处间隙应作测量检查隔板中分面横向定位键有无装错或变形,必要时进行修锉处理,并检查其螺钉有无高出横键的现象检査隔板压销和螺栓是否高出隔板套,如存在应修锉 C.隔板检修l隔板检修特殊问题 4. 隔板静叶出现裂纹、脱焊 静叶边缘的小裂纹,可将有裂纹处的部分修去,低压缸的较大静叶也可根据其位置打直径4mm止裂孔,对较大的裂纹应顺纹路磨出坡口,用奥507焊条冷焊焊接隔板的脱焊可用角向磨光机,风动砂轮将裂纹清除,用奥507焊条冷焊 C.隔板检修l隔板检修特殊问题 5. 铸铁隔板缺陷 裂纹较多或严重时,应考虑更换新隔板在更换隔板前,为了在运行中防止裂纹继续发展和静叶片脱落,通常用钻孔后攻螺纹,拧入沉头螺钉的方法来加固如取直径为5~6mm的螺钉,间距约10~15mm,拧入后必须铆死锉平,并做好防松措施。
若裂纹已发展到覆盖在静叶上的铸铁脱开,甚至剥落的程度,则可将脱开或剥落部分车去一环形凹槽后,镶入一相应的碳钢环带,并用螺钉固定点焊 C.隔板检修l隔板检修特殊问题 6. 隔板磨损 如磨损轻微,可不作处理,但必须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磨损如发生严重的磨损,会使隔板产生永久弯曲或裂纹,应仔细清除磨损的金属积层,检查隔板本身有无裂纹,并测量隔板的挠度,裂纹可进行补焊处理已产生永久弯曲的隔板,在隔板强度允许时,可将凸出部分车去,以保证必须的隔板与叶轮的轴向间隙必要时还应做隔板的强度核算及打压试验严重损坏及强度不足的隔板应予以更换 C.隔板检修l隔板检修特殊问题 7. 隔板静叶局部缺损 1)如果缺损的面积超过300mm2 ,就需要进焊,补焊的方法比较复杂,首先需要将缺损部位打磨平滑,并用酒精清洗干净;然后根据制定的焊接措施进行加热,选取合适的焊条进行补焊,补焊以后要进行热处理;在补焊前后要隔板变形情况,应采取防止隔板变形的措施,如加工必要的工具将隔板固定后进行补焊C.隔板检修l隔板检修特殊问题 7. 隔板静叶局部缺损 2)如果缺损的面积在300mm2范围内,则无需补焊一般情况下,检修现场采取的方法是,将伤口用直磨机磨成平滑过渡的形式。
1—隔板体;2—隔板外缘;3—隔板静叶片;4—缺损部位D.汽封检修l汽封的检查与修整l汽封间隙的测量方法l汽封间隙的调整l汽封检修特殊问题处理D.汽封检修l汽封的检查与修整(1)检查汽封套、隔板汽封凹槽、汽封块、弹簧片时,确保无污垢、锈蚀、断裂、弯曲变形和毛刺等缺陷汽封套在汽封洼窝内不得晃动,其各部间隙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以确保其自由膨胀2)弹簧片要用砂布擦干净,检查其弹性良好的弹簧片应能保证汽封块在对应凹槽内弓良好的退让性能,不合格的应更换备件注意核对弹簧片材质和规格,避免将低温处的弹簧片用到高温处检査弹性的方法是:用手将汽封块压入,松手后又能很快复位,并听到清脆的“嗒”声为好D.汽封检修l汽封的检查与修整(3)汽封块梳齿轻微磨损、发生卷曲时,应用钢丝钳扳正扶直,并用汽封专用刮刀将梳―刮薄、削尖,尽量避免将齿尖刮出圆角如果汽封块磨损严重,应更换备品4)对于可调式汽封块,检查时应拆除汽封块背弧的压板及螺栓,将其清理干净,螺孔应用丝维重新过丝,螺栓涂高温防锈剂后装复5)对于通流部分汽封,检查径向汽封齿(阻汽片)是否松脱、倒伏、缺损、断裂,齿尖是否磨损对轻度摩擦、碰撞造成的磨损、倒伏,应将其板直去除毛刺;对损坏严重的,应重新镶齿。
D.汽封检修l汽封的检查与修整 (6)J型汽封,最容易损坏,应根据损坏程度,予以更换J型汽封损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蒸汽中带有的铁屑和杂质进入汽封片中所致;二是因为检修中多次反复平直,造成根部断裂D.汽封检修l汽封间隙的测量方法 1. 塞尺测量 一是测量结合面处汽封齿径向间隙,二是测量结合面处汽封齿轴向间隙,三是测量汽封块的膨胀间隙 测量汽封齿径向间隙时,在汽封块背弧处用一个特制的斜块(铜质、木质或塑料材质)将其楔死,防止塞汽封间隙时,汽封块向后退让,产生假间隙在测量间隙之前,转子应放在工作位置,即转子推力面要靠在推力工作瓦的工作面上 测量轴向间隙要用到特殊液晶显示楔形尺,用楔形尺测量时,推拉杆要放平,斜面要插到位,否则测出的尺寸不准确D.汽封检修l汽封间隙的测量方法 1. 塞尺测量 测量膨胀间隙时,应将汽封块组装在汽封槽内,并靠在一起且推向一侧,检查汽封块后面的弹簧片要全部弹起,使得汽封块靠紧汽封槽内侧外弧测量另一侧汽封块与结合面的髙度差,测量高度差时,结合面上放一刀口尺,使得刀口尺与结合面充分接触,用塞尺塞刀口尺与汽封块端部的间隙,即为半圆上汽 封块的膨胀间隙;再用同一种方法测量另半圆汽封块的膨胀间隙,两个膨胀间隙之和就是本环汽封的膨胀总间隙。
D.汽封检修l汽封间隙的测量方法 2. 压铅丝测量 测量汽封上、下结合面处左下、左上、右下、右上以及四个45°角部位的汽封间隙 前提条件:汽封块背弧侧要先用竹楔、塑料楔或铜楔挤死,使得汽封齿与铅丝之间有作用力时汽封块不向后退让 D.汽封检修l汽封间隙的测量方法 3. 粘胶布测量 胶布放置在上、下、左、右四个角度上,胶布一般用白色医用胶布,现场使用的胶布一般是1层、2层、3层、4层在粘胶布前,汽封表面要清扫干净胶布粘好以后,转子汽封凸凹台涂一层红丹粉D.汽封检修l汽封间隙的测量方法 3. 粘胶布测量 吊回转子到工作位置,组合上半汽封套及隔板套,将转子盘动2圈及以上,在盘动过程中始终都要保持转子在工作位置吊出转子,检查胶布摩擦痕迹情况 根据胶布和红丹粉接触程度,判断汽封间隙大小下面以三层胶布为例介绍:当三层胶布未接触时,表明汽封间隙大于;三层刚见红色痕迹为;三层有较深红色痕迹为~;三层表面压光颜色变紫为~;三层表面磨光呈黑色或磨透,第二层刚见红色为~ D.汽封检修l汽封间隙的调整 1. 间隙调整原则 1)运行时,汽缸上下总存在温差,下缸温度低于上缸温度,故下部汽封间隙应大于上部汽封间隙,且越靠近汽缸中部,下部间隙应越大。
2)转子正常顺时针旋转,使左侧间隙应大于右侧间隙 3)由于转子静挠度存在,使得静挠度最大处的汽封下部间隙应最大,上部为最小 4)为了防止汽封与转子之间摩擦,汽封块应留有足够的退让间隙 D.汽封检修l汽封间隙的调整 2. 径向间隙调整 1)汽封径向间隙过大 由于汽封齿损坏或汽封块严重变形使间隙严重超标时应更换新汽封块,若汽封间隙超出标准值不是很大时,一般采取加工汽封块定位内弧的方法1—立式车床转盘;2—专用卡具;3—汽封;4—刀具;5—汽封压板;6—调整垫块;7—调整垫片;8—需加工的定位内内 D.汽封检修l汽封间隙的调整 2. 径向间隙调整 2)汽封径向间隙过小 由于汽封套或汽封 块变形或更换新汽封块时,会使部分汽封间隙过小, 因此最合理的调整的方法是加工修整汽封齿,但这种方法要求加工精确度较髙、难度较大,而且耗费时间较长 另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捻挤汽封定位内弧 D.汽封检修l汽封间隙的调整 3. 轴向间隙调整 采用轴向移动汽封套或汽封环的方法,也可采用局部补焊或加销钉的方法进行调整当调整汽封轴向间隙需使汽封套向进汽侧方向移动时,必须加装与凸缘宽度相同的环形垫圈用沉头螺钉固定或满焊后加工方法进行,以确保进汽侧端面的严密性。
对于隔板汽封,不允许用改变隔板轴向位置的方法来调整,可采用将汽封块的一侧车去所需的移动量;另一侧补焊的方法来调整轴向间隙当隔板汽封轴向间隙与隔板轴向通流间隙调整方向一致时,才能改变隔板轴向位置 D.汽封检修l汽封检修特殊问题 1. 汽封块锈死 汽封块的拆卸只能采取破坏性措施,用装有定位极限和切割片的角向磨光机,将汽封块劈开成两半或三半,然后敲击或用铜棒砸出 D.汽封检修l汽封检修特殊问题 2. 上半部汽封定位销锈死 1)轴向固定式汽封由于其定位螺栓是一根穿透各圈汽封的长螺栓,敲击旋出比较困难,一般情况下锈死的几率比较大,而且锈死后只有钻出来是唯一的选择钻出又细又长的螺栓比较困难,可以采取焊接加长杆钻头,螺栓孔本身是一段一段的,铁削会随着钻出孔部分的漏孔处排出 D.汽封检修l汽封检修特殊问题 2. 上半部汽封定位销锈死 2)压销固定式汽封若条件允许,应将汽封套运到装有固定摇臂钻的地方去钻取压压销螺栓, 如果检修现场有磁座钻也可以在现场钻取E.转子转子检修l叶片的清理与检查l叶轮的清理与检查l转子检查l转子缺陷处理l转子轴向窜动测量l通流部分间隙测量与调整E.转子转子检修l叶片的清理与检查 1.叶片的清理 1)手工清理 用刮刀、砂布、钢丝刷等工具配合直接由人工进行叶片清理 。
2)苛性钠溶液加热清洗 用30%~40%浓度的苛性钠(NaOH)溶液加热到120~140℃浸泡叶片,使得SiO2与苛性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酸钠(Na2SiO3),可以用水冲洗掉 E.转子转子检修l叶片的清理与检查 1.叶片的清理 3)喷砂清理 现场清理叶片的最直接、干净、彻底、方便的方法是喷砂清理叶片法喷砂是借助风力或水力进行的,为了使喷砂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对砂种、砂粒度、压力、喷嘴型式等进行合理的选择 E.转子转子检修l叶片的清理与检查 2. 叶片的检查 1)检查内容 重点检查有无裂纹的部位 围带的铆接牢固程度,铆钉头有无剥落及裂纹 拉筋脱焊、断裂、冲蚀的情况 叶片的冲蚀损伤情况 末级叶片司太立合金片有无裂纹、脱落情况 检查叶片积坂情况 叶片振动频率检查 叶根探伤检查E.转子转子检修l叶片的清理与检查 2. 叶片的检查 2)裂纹可能部位 ①铆钉头根部及拉筋孔周围;②叶片工作段向叶根过渡 处;③叶片进出口边缘受到腐蚀或损伤的地方,表面硬化区及焊有硬质合金片片的对缝处;④叶根的断面过渡处及铆孔处。
E.转子转子检修l叶片的清理与检查 2. 叶片的检查 3)裂纹检查方法 a)听音法 对带有围带的叶片可用100g重的小铜缍敲打叶片,听其声音,无断裂且连接牢固的叶片,声音清脆,反之声音嘶哑对声音嘶哑的叶片,可进一步用百分表检查检查时把表的测量杆顶在铆钉头上,用橇棍轻轻撬围带,若表针摆动,则说明铆钉头已断裂;如果表针不动,而围带与铆钉头之间有移动现象,则说明铆钉头松动检查拉筋是否断裂及脱焊,可用铜棒直接撬动拉筋 E.转子转子检修l叶片的清理与检查 2. 叶片的检查 3)裂纹检查方法 b)镜检法 叶片清理后,用10倍放大镜检查若发现有裂纹可疑处,可用细砂布擦亮,再用20%~30%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有裂纹处在浸蚀后即呈现黑色纹络 E.转子转子检修l叶片的清理与检查 2. 叶片的检查 3)裂纹检查方法 c)着色法 先将叶片清洗干净,然后把叶片浸入渗透剂中约10min或用喷射罐喷刷,经10min后用清洗剂洗净,随即在其表面上喷一层显像剂,约5~6min后,有裂纹处在白色表面上显现出红色纹络 E.转子转子检修l叶片的清理与检查 2. 叶片的检查 3)裂纹检查方法 d)光粉探伤法 叶片清洗干净后,涂上荧光粉,然后擦去。
将转子或叶片置于暗室中检查若有裂纹,留在裂纹中的荧光粉会发出光亮 E.转子转子检修l叶片的清理与检查 2. 叶片的检查 3)裂纹检查方法 e)其他方法 磁粉探伤、超声波探伤、X光探伤等 E.转子转子检修l叶片的清理与检查 3. 叶轮的检查 1)叶轮晃动度及瓢偏检查 汽缸解体以后,测量转子弯曲时,同步进行转子叶轮晃动度及叶轮瓢偏检查 E.转子转子检修l叶片的清理与检查 3. 叶轮的检查 2)叶轮及键槽探伤检查 a)键槽探伤检查 原因:①键槽根部应力集中;②加工装配质量差;③材料性能差;④蒸汽品质不良,在应力集中区产生应力腐蚀,从而加剧应力集中,促使裂纹形成;⑤运行工况变化剧烈,反复出现温差,造成键槽产生疲劳裂纹 用超声波进行叶轮键槽探伤,键槽裂纹一般都产生在键槽根部靠近槽底部分 处理:键槽裂纹的处理可采用镶套、挖修裂纹法或挖修裂纹补焊法E.转子转子检修l叶片的清理与检查 3. 叶轮的检查 2)叶轮及键槽探伤检查 b)叶轮轮缘探伤检査 原因:①轮缘受叶片离心力的作用而承受很大的应力;②叶根槽加工倒角不足;③表面粗糙或叶片装配不当都会加剧应力集中。
用超声波或着色法进行,轮缘裂纹多发生在叶根槽处和沿圆周方向 处理:轮缘发生裂纹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补焊、更换等方法E.转子转子检修l叶片的清理与检查 3. 叶轮的检查 3)叶轮变形检查 a)检查内容 测量叶轮各部分晃动度; 测量叶轮各个部分的瓢偏度;测量机组轴向通流间隙与上一次大修组装记录比较 b)叶轮变形原因 ①机组超出力运行或通流部分严重结垢,致使隔板前后压差过大引起变形,并与叶轮摩擦引起弯曲②运行中汽缸与转子热膨胀,控制不好或推力瓦烧坏,导致隔板与叶轮摩擦,引起力变形 E.转子转子检修l叶片的清理与检查 3. 叶轮的检查 3)叶轮变形检查 c)校正 碟状变形首先进行消除应力退火,叶轮下部用16个螺旋千斤顶支持外沿,按规定的升温速度升到预定温度后保持恒温一段时间,然后继续升到预定温度,在恒温下加力并保持一段时间,卸力后测量校正结果如未达到校正要求,可继续进行第二次加力校正,并适当加大压力直至达到校正要求 瓢偏根据各部位瓢偏值的不同,叶轮下部的支撑千斤顶采用不同的布置和施加不同的力然后升到预定温度保持恒温,先用主千斤顶适当加力,然后把瓢偏最大处的支撑千斤顶向上顶。
E.转子转子检修l叶片的清理与检查 3. 叶轮的检查 4)叶轮松动检查 原因:汽轮机超温、超速运行时,材料蠕胀以及在高温下叶轮发生应力松弛 处理:通过测量叶轮的瓢偏或从叶轮轮毂膨胀间隙的变化进行检查松动的叶轮可采用在轴孔内镶套的方法,但镶套要减弱轮毂强度,最好是采用金属涂镀来加大轴颈直径的方法 E.转子转子检修l转子检查 1. 宏观检查 不借助任何仪器设备,用肉眼对转子作一次全面仔细的检查,即对整个转子的轴颈、叶轮、轴封齿、推力盘、平衡盘、联轴器、转子中心孔、平衡重量等逐项用肉眼进行检查 E.转子转子检修l转子检查 2.无损探伤 转子应先用“00”号砂纸打磨光滑,然后用着色探伤,若有裂纹,应采取措施将裂纹除尽对于发现异常的转子或焊接转子,除了宏观检查外,还应对焊缝作超声波探伤对于叶片叶根的可疑裂纹,还可用X光或γ线拍摄照片检査但是射线对微裂纹不敏感,往往不能査明有微裂纹的叶根,最好将叶片拆下逐片探伤 E.转子转子检修l转子检查 3.微观检查 对转子的可疑部位,应进行显微组织检查E.转子转子检修l转子检查 4. 测量检查 轴颈扬度测量。
轴颈的椭圆度和锥度测量 转子弯曲的测量 E.转子转子检修l转子缺陷处理 1. 转子表面损伤 原因:蒸汽内杂质,动、静部分碰磨,检修中不小心时,也会碰出毛刺、凹坑等损伤 处理:对于这些轻微的损伤,可用细齿锉刀修理或倒圆角,并用细油石或金相砂纸打磨光滑,注意打磨时沿圆周方向来回打磨,不能轴向打磨最后要复查被修整的部位,应无裂纹的存在 E.转子转子检修l转子缺陷处理 3. 轴颈的研磨 当转子轴颈磨损或拉毛严重或椭圆度、锥度大于标准时,应用专用工具车削和研磨轴颈一般情况该工作可送制造厂进行E.转子转子检修l转子缺陷处理 4. 叶片损伤 1)机械损伤 原因:由于加工粗糙、安装和检修工艺不严,从锅炉到汽轮机的蒸汽系统中残留有焊渣、焊条头、铁屑等杂物,随高速汽流通过滤网或冲破滤网进入汽轮机,将叶片打毛、打凹、打裂另外,由于加工粗糙,设计不合理,汽轮机内部残留的型砂、汽封梳齿的碰磨、磨损掉下的铁屑等将叶片打坏、打伤由于安装、检修工艺不严,螺帽、销子未加保险,运行中因振动而脱落,杂物遗留在汽轮机内部等,将叶片打伤、打毛、打裂 E.转子转子检修l转子缺陷处理 4. 叶片损伤 1)机械损伤 处理:对于叶片被打毛的缺陷,仅用细锉刀将毛刺修光即可。
对于打凹的叶片,若不影响机组安全运行,原则上不作处理一般不允许用加热的方法将打凹处敲平因为加热会使叶片金相组织改变,并且受热不均,会使打凹处受疲劳而产生裂纹对于机械损伤在出口边产生的微裂纹,通常用细锉刀将裂纹挫去,并倒成大的圆角,形似月亮弯对于机械损伤造成进、出口边有较大裂纹的叶片,一般采取截去或更换措施当截去某一叶片时,要作动平衡 E.转子转子检修l转子缺陷处理 4. 叶片损伤 2)水击损伤 原因:由于操作不当,或设计安装对疏水点选择不合理或检修艺马虎,杂物将疏水孔阻塞而引起的水骤然射击在叶片上使其应力突增,同时叶片突然受水变冷故水击往往使前几级叶片折断,末几级叶片损伤水击后的叶片常使进汽侧扭向背弧,并在进出汽边产生微裂纹,成为疲劳断裂的发源点另外水击引起叶片振动,首先将拉筋折断,破坏叶片的分组结构,改变叶片的频率特性,进而使叶片产生共振而将叶片破坏E.转子转子检修l转子缺陷处理 4. 叶片损伤 2)水击损伤 处理:水击损伤的叶片,损伤严重时应予换新对于损伤轻微的叶片一般不作处理 E.转子转子检修l转子缺陷处理 4. 叶片损伤 3)水蚀损伤 对于水蚀损伤的叶片一般不作处理,更不可用砂纸、锉刀等把水蚀区产生的尖峰修光。
因为这些水蚀区的尖峰像密集的尖针竖立在叶片水蚀区的表面,当水滴撞来时,能刺破水滴,有缓冲水蚀的作用所以,水蚀速度往往在新机组投产第1~2年最快,以后逐年减慢 E.转子转子检修l轴向窜动测量 确定机组在运行工况下的汽缸与转子的差胀值测量时,各转子应相互脱开,对于有推力轴承的转子应先解体推力轴承,取出瓦块在转子的某一轴向位置打一块百分表,将转子先定位K值(K值是人为规定的某一级特定部位动静之间的轴向间隙值),并以K值为起始点,向前或向后推转子,使动静部位靠实,此时分别记录百分表的读数,即为转子的窜动量E.转子转子检修l轴向窜动测量 轴窜的测量分半缸和全缸两种状态测量半缸状态下测量,即不扣汽缸大盖的情况下测量,它只能鉴定下半缸状态下轴向间隙;全缸状态下测量,即扣汽缸大盖后测量,它能鉴定缸内的整圈最小轴向间隙机组大修后在两种状态下均应分别测量,并与上次大修和解体时数值相比较,其误差不能大于制造厂家的设计值 E.转子转子检修l通流间隙测量 1. 轴向间隙测量 按各电厂机组的要求,以第一只危急保安器飞锤或高低联轴器上的记号朝上为0°度进行测量 通流间隙一般用楔形塞尺进行测量。
若静叶片或隔板中分面为斜面时,因楔形塞尺指针推不到位,故所测得的间隙不准,此时应在塞尺的接触面上用粉笔涂一层颜色,然后将尺插入动、静叶片的轴向间隙中,稍用力向下推塞尺,取出后按粉笔颜色痕迹,结合指针读出轴向间隙值,或用外径千分尺測出粉笔痕迹处的厚度,即为该位置的轴向间隙E.转子转子检修l通流间隙测量 2. 径向间隙测量 在水平左右侧用普通塞尺直接测量,上下侧径向间隙采用压铅丝法测量或用压胶布法测量E.转子转子检修l通流间隙测量 3. 通流间隙调整Ø 汽轮机通流间隙一般制造厂家在组装时均已调整好,所以大多数机组通流部分间隙原则上不必调整Ø通流轴向间隙小于或大于设计值的部位,可作适当调整通常采用将隔板(或静叶环)出汽侧的测量部位车削需调整的数值或将单级隔板(或静叶环)轴向定位台一面车削一面补焊加工(或加垫环)的方法调整对于整根转子各级轴向间隙同时小于或大于设计值时,可改变联轴器间垫片厚度或推力轴承轴向位置进行调整Ø通流径向间隙偏离设计值时,应按汽封径向间隙调整方法进行调整F.轴承轴承检修l轴承解体检查l轴颈下沉测量l轴承油间隙测量及调整l轴瓦合金的研刮l轴瓦紧力的测量与调整F.轴承轴承检修l轴承解体检查1. 轴承检查 ①轴承合金表面轴颈摩擦痕迹位置;②轴承合金面有无轴承合金面有无划伤、损坏和腐蚀现象;③轴承合金面有无裂纹、脱胎、局部剥落现象;④垫铁承力面或轴承座洼窝球面上有无磨损和腐蚀,垫铁螺钉是否松动;⑤检査轴承两侧及顶部间隙是否合格;⑥检查轴瓦垫铁与轴承座洼窝有无间隙;⑦检査轴承水平中分面是否存在间隙;⑧对有顶轴油池的轴承,应仔细检査油路是否畅通,油池的四周与轴颈的接触面是否良好,油池深度是否合格。
F.轴承轴承检修l轴承解体检查 2. 轴颈下沉测量 轴颈下沉量的测量可利用桥规进行 记录中一定要写明A数值、轴承号、桥规放置位置和方向等,以便在以后每次测量时相互比较,从而监视轴颈的位置和合金的磨损情况 三油楔轴承的轴颈位置测量可测轴承阻油边处轴颈的位置F.轴承轴承检修l轴承解体检查 3. 轴承油间隙测量 1)两侧油间隙测量 在室温状态下,揭开上半轴承,用塞尺測量下半轴承与轴颈两侧间隙,每侧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两个测点(一般在轴承的两端),塞尺插入的深度约为轴颈的1/12-1/10F.轴承轴承检修l轴承解体检查 3. 轴承油间隙测量 2)顶部油间隙测量 用压铅丝的方法进行测量压紧时用塞尺检查水平对口结合面有无间隙,当用塞尺通不过F.轴承轴承检修l轴承解体检查 4. 轴瓦合金面刮研 1)圆筒形轴瓦 单油楔圆筒形轴瓦接触角为60°,接触面积上的接触点应均匀分布在轴瓦两端,应有约10-20mm宽的合金与轴颈不接触,须留有的泄油间隙轴承的进油侧和出油側,均应修刮出合适的油囊,使轴承有充足的油量,否则会造成运行中轴瓦温度过髙,影响轴瓦寿命。
F.轴承轴承检修l轴承解体检查 4. 轴瓦合金面刮研 1)圆筒形轴瓦 F.轴承轴承检修l轴承解体检查 4. 轴瓦合金面刮研 1)圆筒形轴瓦 顶轴油镗的尺寸必须按图纸要求修刮,其深度一般为0.05 ~ 035mm,边缘应光滑过渡油镗太浅,轴不易被顶起,轴瓦合金与轴稍有研磨时油镗将被破坏一一般易采用上限数值,油镗位置应处于轴瓦中心对称布置F.轴承轴承检修l轴承解体检查 4. 轴瓦合金面刮研 2)椭圆形轴瓦 研刮要求与圆筒形轴承基本相同,椭圆形轴瓦的接触角比圆筒形轴瓦略小,一般为45°~50°F.轴承轴承检修l轴承解体检查 5. 轴瓦紧力的测量与调整 圆筒形轴瓦的紧力一般为,球面形轴瓦的紧力一般为紧力过大可能使轴承、轴承盖变形,特别是球面轴瓦将影响自由调位,紧力过小将引起振动F.轴承轴承检修l轴承解体检查 5. 轴瓦紧力的测量与调整 1)测量方法 压铅丝法F.轴承轴承检修l轴承解体检查 5. 轴瓦紧力的测量与调整 2)测量误差原因 ①轴瓦组装不正确,如下半轴瓦放置的位置不正确,定位销饼蹩劲,轴瓦结合面、垫铁及轴承座洼窝清扫不干净或有毛剌等;②轴承盖螺拴紧力不足或紧力不均匀,铅丝直径太粗,轴承盖紧力过大使轴承盖或轴承变形,这样测出的压铅丝厚度并不是真实间隙;③铅丝和垫片放置位置不当,垫片表面有毛剌,垫片厚度不均匀;④测量时选点无代表性,如铅丝过长,只测铅丝两端处厚度。
F.轴承轴承检修l轴承解体检查 5. 轴瓦紧力的测量与调整 3)调整 若紧力不符合图纸规定值时,对于垫铁紧力而言,可调整顶部垫铁下面的垫片厚度,要求每块垫铁下垫片数量不超过三片对于球面紧力而言,若球形轴瓦紧力过小,可在轴瓦结合面上加与结合面形状相同的铜垫片,但加垫后轴瓦与轴颈间隙应在规定范围内,决不允许将垫片加在球面上,以免影响球面的自由调整作用若球 面紧力过大,可在瓦枕结合面上加铜质或钢质垫片进行调整G.转子找中心l转子中心不正的危害l转子找中心目的l找中心步骤l转子按联轴器找中心l多个联轴器找中心l按联轴器找中心的误差l隔板及轴封套按转子找中心 G.转子找中心l转子中心不正的危害 1. 造成个别支撑轴承负荷过重、轴承乌金磨损、润滑油温升高 2. 使机组产生振动G.转子找中心l转子中心不正的危害 下张口超标对轴瓦负荷分配的影响G.转子找中心l转子中心不正的危害 圆周差超标对轴瓦负荷分配的影响G.转子找中心l转子找中心目的 1. 使汽轮发电机组各转子的中心线连成一条连续光滑的曲线,各轴承负荷分配符合设计要求 2. 使汽轮机的静止部件与转子部件基本保持同心。
3. 将轴系的扬度调整到设计要求G.转子找中心l转子找中心步骤 1. 汽缸及轴承座找正 2. 结合轴颈扬度值及转子对轴承座及汽缸的洼窝中心进行各转子按联轴器找中心, 也叫预找中心 3. 轴封套、隔板按转子找中心 4. 复查各转子中心(也叫正式找中心)G.转子找中心l转子按联轴器找中心 1. 百分表架装G.转子找中心l转子按联轴器找中心 2. 数据记录G.转子找中心l转子按联轴器找中心 3.中心偏差的计算方法上下左右端面偏差|(b2+b4)/2-(d2+d4)/2||(a1+a3)/2-(c1+c3)/2|外圆偏差|B-D|/2|A-C|/2G.转子找中心l转子按联轴器找中心 4. 中心状态及调量计算G.转子找中心l转子按联轴器找中心 5. 轴瓦调整计算G.转子找中心l转子按联轴器找中心 5. 轴瓦调整计算1)上下移动时G.转子找中心l转子按联轴器找中心 5. 轴瓦调整计算1)左右移动时G.转子找中心l多个转子按联轴器找中心 G.转子找中心l按联轴器找中心的误差 1. 轴瓦、转子位置变动引起误差 如翻瓦调整垫片后轴瓦重新装入的位置与原来位置不同;轴颈在轴瓦内和轴瓦在轴承座洼窝内接触不良或轴瓦两侧垫铁有间隙。
G.转子找中心l按联轴器找中心的误差 2. 测量引起误差 主要包括:①测量时,由于盘动转子的钢丝绳未松、临时连接的销子蹩劲等,使转子受扭力而发生微量的位移;②用百分表测量时,百分表固定不牢固或盘动转子时振动太大,使百分表位置改变;③百分表测量杆接触处不平,两半联轴器稍微发生错位就产生误差;④人为读表误差;⑤在用塞尺测量时,由于工作人员经验不足,各次测量中塞尺塞入的力量和深度不一致和测量位置不同引起的测量误差G.转子找中心l按联轴器找中心的误差 3. 垫片调整引起误差 使用垫片层数过多、垫片不平、有毛剌或宽度过大,将使垫铁安装不到位引起误差,故轴瓦垫铁内的垫片应使用薄钢片,垫片最薄不应小于,垫片层数一般不应超过三层,应平整无毛刺,宽度应比垫铁小1~2mm在调整垫片过程中,垫铁被敲打出现凹凸不平现象或位置颠倒,改变了接触情况,也会引起误差G.转子找中心l按联轴器找中心的误差 4. 轴瓦移动量过大引起误差(即垫铁宽度引起误差)G.转子找中心l按联轴器找中心的误差 4. 轴瓦移动量过大引起误差(即垫铁宽度引起误差) 1)轴瓦上移时轴瓦上移时产生的间隙值G.转子找中心l按联轴器找中心的误差 4. 轴瓦移动量过大引起误差(即垫铁宽度引起误差)下轴瓦移动时,两侧垫铁出现间隙的规律:1)轴瓦上移时,两侧垫铁下方出现间隙;2)轴瓦下移时,两侧垫铁上方出现间隙;3)轴瓦左移时,左侧垫铁下方出现间隙,右侧垫铁上方出现间隙;4)轴瓦右移时,左侧垫铁上方出现间隙、右侧垫铁下方出现间隙。
G.转子找中心l按联轴器找中心的误差 4. 轴瓦移动量过大引起误差(即垫铁宽度引起误差) 1)轴瓦上移时轴瓦上移时垫铁加工状态G.转子找中心l按联轴器找中心的误差 4. 轴瓦移动量过大引起误差(即垫铁宽度引起误差) 1)轴瓦上移时轴瓦上移时垫铁加工后的状态G.转子找中心l按联轴器找中心的误差 4. 轴瓦移动量过大引起误差(即垫铁宽度引起误差) 2)轴瓦下移时轴瓦下移时垫铁加工后的状态G.转子找中心l按联轴器找中心的误差 4. 轴瓦移动量过大引起误差(即垫铁宽度引起误差) 2)轴瓦下移时轴瓦下移时垫铁加工前的状态G.转子找中心l按联轴器找中心的误差 4. 轴瓦移动量过大引起误差(即垫铁宽度引起误差) 2)轴瓦下移时轴瓦下移时垫铁加工后的状态G.转子找中心l按联轴器找中心的误差 4. 轴瓦移动量过大引起误差(即垫铁宽度引起误差) 3)轴瓦右移时轴瓦右移时垫铁加工前的状态G.转子找中心l按联轴器找中心的误差 4. 轴瓦移动量过大引起误差(即垫铁宽度引起误差) 3)轴瓦右移时轴瓦右移时垫铁加工后的状态G.转子找中心l隔板及轴封套按转子找中心 1. 检查方法 压铅块法。
水平方向偏差: ΔX=(A-C)/2 垂直方向偏差: ΔY=B-(A+C)/2 1-转子;2-内径百分表;3-隔板或轴封套、4-铅块G.转子找中心l隔板及轴封套按转子找中心 2. 调整 1)垂直方向 加减隔板(或轴封套)两侧的支撑挂耳承力面下的垫片(若无垫片,下落时可修锉挂耳的承力面)经上述调整后,会改变上隔板两侧挂耳的上下间隙,应相应进行调整上抬后,可能使下隔板(或下轴封套)两侧挂耳髙出汽缸水平结合面,也应相应地修锉挂耳上部平面 G.转子找中心l隔板及轴封套按转子找中心 2. 调整 2)水平方向 水平方向的调整量很大时,在隔板或轴封套上下若采用圆销时,可将原来销子换成上下偏心的圆柱形销子;若采用方销,一般将销槽(或销子)一面补焊,另一面修锉如果与调整方向相同的一侧挂耳端部间隙过小,应相应修锉该侧挂耳的端部1-隔板;2-隔板套G.转子找中心l隔板及轴封套按转子找中心 2. 调整 2)水平方向 水平方向的调整量小于时,可采用调整两侧挂耳下垫片的方法H.转子找平衡l转子不平衡状态l找动平衡的理论基础l两次加重法l三次加重法l闪光测相法l平衡试加重 H.转子找平衡l转子不平衡状态Shaft centerlineMass centerlineShaft centerlineMass centerlineStatic imbalanceCoupled imbalanceH.转子找平衡l找动平衡的理论基础1)在一定角速度(或转速n)时,转子振动产生的振幅A0正比于转子的不平衡重G;2)振幅相位滞后不平衡力一个角度,称为滞后角φ,转速、轴承结构、转子结构一定情况下,其滞后角是一个定值。
3)当转子上有两个以上的不平衡力时,其合成振幅也是按各力产生的分振幅矢量相加;4)平衡重Q产生的平衡振幅AQ与原始不平衡重G产生的原始振幅A0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组成的合振幅等于零,从而消除转子振动H.转子找平衡l两次加重法 1. 步骤1)检查转子具备可启动条件,启动转子,用振动表测得轴承处的振动值若为两个轴承,则以振动值较大的为原始振幅A02)确定转子的平衡面,即加平衡重的平面,选取试加重P3)将试加重P固定于平衡面上的某一点,并作记号“1”,启动转子,测量并记录共振振幅A14)将试加重P按同半径,移动180°,并作记号“2”,测量并记录共振振幅A25)根据三个振幅,用作图法求得应加平衡重的位置及其大小H.转子找平衡l两次加重法 2. 作图H.转子找平衡l三次加重法 1. 步骤1)检查转子,确认无误后,启动转子,测量并记录原始振幅A02)选取试加重P3)将平衡面在试加重圆周三等分,并标记“1”、“2”、“3”4)将试加重P依次加在三等分点上,测量并记录共振振幅A1、A2、A35)用作图法求出应加平衡重的位置及其大小H.转子找平衡l三次加重法 2. 作图H.转子找平衡l闪光测相法 1. 步骤1)启动转子后,测量并记录不平衡重产生的原始振幅A0和白线显线的位置Ⅰ线。
2)选取试加重P3)在转子上加试加重P,启动转子,测量并记录合成振幅A1和白线的显线位置Ⅱ线4)作图,求解应加平衡重Q的位置和数值H.转子找平衡l闪光测相法 2. 作图H.转子找平衡l平衡试加重高速动平衡的试加重参考值:式中 m—转子质量,kg A0—原始振幅,1/100mm r—固定试加重的半径,mm n—转子转速,r/ming)H.转子找平衡l例 某200MW机组大修后启动,3000 rpm时3瓦垂直方向振动约100mm,决定进行动平衡 平衡计算过程如下:原始振动:A0 = 97 mm∠277°在接长轴试加重:Pt = 781g∠135°再次启机3000rpm,测:A1 = 140 mm∠269°计算影响系数 a = (A1-A0)/Pt = (140 mm∠269°- 97 mm∠277°)/ 781g∠135° = 0.0589(mm/g) ∠116.9°计算最终加重量: P = 1646.9g∠340°加重后的结果: A = 17 mm∠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