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花鼓的文化历史发展历程论述.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93518044
  • 上传时间:2021-08-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0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花鼓的文化历史发展历程论述 作者:魏麒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花鼓,是我国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它是由农民在田间插秧农作时击鼓演唱发展而来花鼓”二字,源于表演时所用乐器名曰“花鼓”,与北方的秧歌同源异流,都是农耕文化的产物 一、花鼓历史起源 学说花鼓历史悠久,起源于民间,被主流文化所忽视,表演者多是活跃在底层社会的农民群众其继承与传播只能靠口传身授,却无详细的记录与研究,因此极易失传加之受文化多样化的冲击,随着时间地推移,有关花鼓起源的时间与方式问题上出现了说法不统一现象1)历史传说起源有人把花鼓的起源最早追溯到夏相传当时黄河及淮河流域洪水泛滥,夏禹治理水患有功,其间还流传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故事后来百姓们为了感激大禹治水的功德,为他建立了许多的寺庙,并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大禹诞辰的那天,在庙会上敲锣打鼓,跳起舞蹈用来纪念,一直流传至今这就是有关花鼓舞的最早传说在江苏徐州还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花鼓花鼓,敲锣打鼓女顶彩球,男挎花鼓,蹦蹦跳跳,有文有武追根溯源,晋朝有祖以此可窥,花鼓起源可能在晋代另有一种说法来源于“薛刚反唐”的传说。

      薛刚曾利用玩耍花鼓作掩护,私下却开始习武练拳,招兵买马、壮大队伍,最终起兵反唐花鼓从唐代起,经流传发展成了现在的花鼓艺术2)史料记载起源以上均是传说,由于时代的久远,传说的版本还有很多,但都无从考证,最值得研究的还是有关花鼓的文字记载最早也是最多出现有关花鼓文字记载的是在宋代,多数的学者也都偏向于花鼓起源于宋代,据《宋书乐志》记载:“梁孝王筑睢阳城,造偶声,以小鼓为节,筑者下杵以和之”以此可知自宋代始,就已经明确有了这种歌舞南宋朱熹在《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说:“今之古文,如舞迓鼓,其间男子、妇女、僧道杂色无不有,但都是假的”(这里“假的”指倡优)可见,“迓鼓”表演当时在宋代就是一种声势浩大、与花鼓同样是融扮演与武术、杂技为一体的,以击鼓伴奏为特征的群体歌舞形式遂有前人认为花鼓就是源自宋代的“舞迓鼓”就花鼓故乡安徽凤阳的地方志来看,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全国上下民不聊生,百姓多流亡于是朱元璋便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于洪武二十二年至永乐年间分别从全国各地移民集中迁至濠府(凤阳府)由此可见,凤阳的地方文化史在明代是有一个重新的开始从当地花鼓艺人的唱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来看,凤阳花鼓的流行时间刚好是在朱元璋迁民运动之时,区域也正好在明朝凤阳府的辖区内,因此可知花鼓的诞生在明代之后 二、花鼓历史起源分析 由以上的传说和零星史料可分析,花鼓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根据甲骨文记载,早在神权统治的殷商时代,就有一种用来求雨祭神的舞叫“奏舞”如《殷契粹编》载:“丙辰卜贞:今日奏舞,生成雨意思是说:今天跳“奏舞”来求雨史家认为“奏舞”即一边演奏乐器,一边跳舞当今的花鼓舞就是属于这种形式的舞蹈,一边奏鼓,一边舞蹈可见在那时就有其雏形,祭祀性较强在中国古代舞蹈的鼎盛时期——汉代,“百戏”形成,它是集舞蹈、杂技、武术、音乐演奏、歌唱于一身的综合表演艺术形式从定义看来,与当今花鼓的表演形式完全一致《盐铁论散不足》篇载:“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舞象今富者,钟鼓五乐,歌儿数曹;中者鸣竽调瑟,郑舞赵讴由此可知在汉代无论是富人还是中等人家,在酬神和自身享乐时都会以击鼓奏乐舞蹈的形式来表达,可见鼓舞这种形式在当时传播已广花鼓自后经发展,慢慢成熟,到了宋朝已发展成为比较系统的艺术形式,在民间舞蹈艺术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宋代民间歌舞空前发展,“勾栏”、“瓦子”的建立为民间艺人提供了谋生和传授技艺的场所,促进了不同表演艺术之间的吸收与融合宋代民间欢庆节日,以歌舞为主,民间“舞队”在当时盛行,继承了汉代的“百戏”,“舞队”指包括武术、杂技、说唱等的一种游行表演形式,又称之为“社火”一般多出现在每年春节,元宵节达到高潮,其演出时间与表演形式与又与花鼓类似花鼓艺术形成程式化大多起源于“舞队”,“舞队”中舞蹈性较强的“讶鼓”即花鼓的先驱花鼓艺术在当时则由祭祀性逐渐转为群众自娱性自元以来,戏曲艺术崛起,逐渐取代了乐舞的首要地位,也潜移默化的对舞蹈产生了影响和改变舞蹈由抒发情感为主的“纯舞”逐渐向抒情与叙事并存的“戏舞”转变因此,在明代产生了对花鼓艺术影响深远“花鼓灯”明清时期,许多的民间歌舞,如流传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的“花鼓舞”也纷纷受戏曲艺术的影响,演变成了“花鼓戏”可以说“花鼓戏”的起源是始于明代的 三、总结 从花鼓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由于花鼓的具体形式未确定,起源的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而除了关于花鼓的“远古传说”以外,最早被我们发现的花鼓雏形的时期是在殷商于汉代,有了基本的程式和记载,并开始流传。

      到了宋,花鼓逐渐趋于成熟,得到广泛传播花鼓在元朝进入低谷,明朝开始复苏,受戏曲的影响,花鼓融合了戏曲因素,出现了小戏的情节,流传到各个地方,形成不同地方特色的花鼓灯(戏)不同的起源说所讲的都是花鼓艺术在每个不同时期的发展形成起源,也是不同花鼓艺术种类的起源正是由于花鼓历时久远,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导致分流亦多,因此花鼓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而不是具体的艺术种类,才会形成不同的起源说第 4 页 共 4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深度解读课件.pptx 《法律援助条例》深度解读课件.pptx 《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深度解读课件.pptx 社区关于2025年夏季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总结报告材料.docx 2025关于转型实践中汲取发展思考的学习心得体会.docx 2025关于“学论述、谈体会、抓落实”活动的学习心得体会.docx 2025教育系统党徽党旗及其制品使用管理情况自查自纠报告.docx 熔铸忠诚之魂夯实平安之基 锻造政法铁军在县委政法委员会2025年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发言.docx 县委2025年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材料.docx 在2025年市关于建强基层组织体系专题会议上的讲话发言.docx 在共青团县委2025年全体团员干部会议上的党课讲稿:用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docx 在2025年片区农业产业发展专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docx 在市保险领域民事检察协同监督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docx 县自然资源局人才工作情况汇报材料.docx 在2025年县委办公室“病灶”清除行动警示教育暨作风建设深化推进会上的讲话发言.docx 在市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2篇.docx 在区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发言.docx 在2025年全区年轻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docx 在全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docx 在烟草专卖局(公司)系统2025年半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