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银行国际结算单证中心发展战略研究.pdf
51页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 1 - 第 1 章 绪 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中国银行前身是 1902 年成立的大清户部银行,1912 年中国银行成立与国内的大型银行相比,中行的优势在于国际化中国银行与全球 1000 余家银行建立了代理业务关系,在香港、澳门、台湾以及 31 个国家设置营业性机构 711 家,非营业性机构 273 家2011 年中国银行利润突破 1000 亿元,总资产突破 10 万亿元 中国银行高度重视国际业务的发展,大力加强境内外机构联动,时刻关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趋势性变化,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中国银行业中海外网络最广泛,国际结算业务最多,境外机构资源最丰富的国有商业银行,并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当选全球系统性银行的国有银行2011 年中国银行国际结算量达到 1.97 万亿美元,继续排名全球第一 中国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2002 年 7 月, 饱受“开平案件”切肤之痛的广东省分行向总行提交了“县级支行管理流程重整”方案,该方案的核心即是对主要业务实行集中化处理开平案件及广东省分行的改革方案实际上共同指向了一个关键问题,即中国银行过于分散的经营管理模式导致基层分支机构潜藏着巨大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中国银行有 400多家机构拥有对外密押关系,近 6000 人有对外签字权,这些密押和签字权都直通国外并完全处于总行监管之外。
案犯许超凡等人就是利用了中国银行对签字密押以及在途资金管理的疏漏,将巨额资金汇往国外后外逃,为中国银行造成重大经济和声誉损失 亡羊需补牢,惊天大案(还有广东“梁世汉案”、海南“王黎明案”等)给了中国银行改革的动力和契机,总行决定要通过集中化处理模式的落地,将长期困扰国际结算条线的操作风险控制不足、操作标准不统一、处理质量不高、 前台业务人员长期被繁琐业务操作工作所束缚等问题统筹一揽子解决中国银行从 2001 年开始着手国际结算单证集中化的研究工作, 鉴于中国银行巨大的国际结算量、众多的从事国际结算业务的网点、庞大的客户群体、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客户对业务处理时限个性化的要求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 2 - 银行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论证和研究,单证中心于 2010 年正式成立 图 1-1 中国银行国际结算单证业务集中发展历程图 中国银行国际结算单证处理中心(以下简称“单证中心”)于 2010 年 3月正式成立单证中心主要负责中国银行集中化模式下国际结算保函业务,贸易融资业务和进出口业务等国际结算单证业务的日常操作处理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中国银行国际结算单证中心的成立,实现了单证业务的集中化处理。
这种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中国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起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作为处理国际结算量世界第一的银行,管理模式的变化也必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机构,如何确立科学的发展战略,明确中心的定位,发现中心的优势与不足,解决中心向何处去的问题,提高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树立中心品牌,巩固中心地位,促进中心快速发展,实现创建一流单证中心的目标,已紧迫而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 1.2 国内外国际结算单证中心发展综述 1.2.1 国外银行业国际结算单证中心的发展 面对日趋白热化的金融竞争和更加注重需求的银行客户,近 20 年来,银行业希望通过流程再造,改变现有的职能型分工,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结构,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成立单证中心正是这场运动中重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 3 - 要的一环[1]西方银行陆续成立国际结算单证中心,集中处理国际结算单证业务[2]如花旗银行全球设立了 4 家单证中心;荷兰银行全球设立了 3 家单证中心;美国运通银行全球设立了 4 家单证中心[3]跨国银行近年对单证中心操作系统的逐步升级、优化和整合己经越来越合理和科学,第一是通过设置三到四个单证处理中心就可实现全球 24 小时连续运行的业务运营处理。
第二,客户端的维护部分实现了自动化,把银行的业务终端延伸到企业内部,或通过数据交换实现了与客户的直接互动,甚至可以为部分重点客户提供专线网络[4]第三,实现了扁平化管理,有效控制风险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主要是操作风险,必须建立标准化的操作规范和业务流程[5]美国银行通过单证中心的建设,对流程进行扁平化的改革,管理层和决策层离客户更近,客户服务显著改进 [6] (1)渣打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集中化运作方式的特点 渣打银行在全球建立了三个业务处理中心,分别位于阿联酋迪拜、印度、马来西亚吉隆坡迪拜中心负责处理中东地区业务;印度中心负责处理英国、美国等英语国家及日本业务;吉隆坡中心约 800 人,负责中国大陆、香港、马来西亚和韩国等国家的业务因为禁止客户资料出境这一法律方面的原因,韩国分行已准备不再委托中心处理业务,但总体来说已实现全球业务集中化处理该行集中化进程启始于 2001 年,将中国区 7 家分行的业务集中到上海,当时还没有影像系统的支持,完全依靠来进行影像传递虽然中国区的同事认为在上海集中化处理的效果比较满意,但处于成本考虑,该行于 2003 年 10 月将中国区业务上收到马来西亚(中心一旦建立,所服务的分行越多则总体成本越低) 。
在中国区目前的 13 家分行中(做贸易服务的人员约 70 人,37 人在上海) ,也只有上海和深圳配置了扫描仪装置,未配备扫描装置的分行依靠将业务先传送给上海,由上海分行再扫描到中心鉴于业务量的不断扩大,目前拟给中国区分行都安装扫描设备中心所处理的业务品种包括单证、汇款等各类国际结算业务保理业务未上收到中心,目前中国国内是集中在深圳处理国内信用证等各类人民币结算业务未上收 (2)日本东京三菱联合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集中化运作方式的特点 东京三菱联合银行的集中化模式较为特殊首先,它的集中只限于日本国内,其海外分行的业务还是分散操作(海外分行未集中主要是因为考虑业务量较小北京分行曾尝试担任天津分行的二级中心,但后来因通勤问题而放弃了,考虑到中国地区的人工比较便宜,觉得在当地处理比较好) 其次,就其所集中的本国业务而言,其集中化模式也比较特殊,具体情况如下: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 4 - 该行有两个层级的处理中心一级处理中心位于总部,负责业务发出前的最终复核以及选择偿付路线;二级处理中心共有 39 个(包括 3 个国际部直属中心、22 个服务于揽收行的中心以及 14 个处理兼揽收的中心) ,负责信息录入、审单和入账等具体的操作工作。
前台的揽收行则负责营销、检查印鉴和落实授信工作,目前揽收行 94 个该行计划在两年后,将二级处理中心和揽收行的数量分别扩大到 80 个和 320 个在分工方面,一级中心是唯一对代理行的通道,目前不进行对客户联系工作,主要是担心前台对客户的服务质量下降(原日联银行的中心直接对客户进行联系,因为前台的业务力量比较弱) ,新系统投产后,一级中心可以考虑直接与客户进行联系国际业务部共1003 名员工,其中总部员工 593 人,东京地区分部 282 人,名古屋分部和大阪分部共 128 人其中东京地区分部、名古屋分部、大阪分部都属于二级处理中心其中东京地区分部是总部公司业务部的后台处理中心;名古屋分部、大阪分部是 50 家揽收行的处理中心有约 400 名员工在分行处理国际业务注: 上述数据未包括原日联银行的分行和人员, 日联银行的中心员工约 600人)总部员工分为 12 个组,第 1 组是计划及综合事务组,负责培训及系统维护和开发;第 2 组是出口组,负责出口审单和结汇业务;第 3 组是出口信用证服务组,负责信用证通知业务;第 4 组进口组负责信用证开证、到单和付款业务;第 5 组汇款组负责汇入汇款业务;第 6 组经济合作组负责政府援助项目的相关业务处理;第 7 组是中心运营 1 组,负责原东京三菱银行的东日本地区的业务(西日本地区由大阪分部负责) ;第 8 组是中心运营 2 组,负责原日联银行的东日本地区的业务(西日本地区由大阪分部负责) ;第 9 组是外包组,为 50 家银行提供外包服务;第 10 组是电讯组,负责电讯管理;第 11组是外汇组,负责外钞相关的公司业务;第 12 组是合规组。
国际业务的集中化处理经历了以下的发展历程:1980 年三菱银行设立了集中化处理中心将原 500 人分散处理的业务集中到中心中心有员工 200人,集中后分行保留了 200 人,所以集中化节约了 100 名操作员工考虑到成本方面的因素,1988 年 12 月该行将业务重新分散到分行处理2003 年 4月,由于行内反映分散处理的服务不佳,银行决定重新将此类业务进行集中化处理设立了集中处理中心并开始开发新系统2006 年 1 月,东京三菱银行与日联银行合并 以出口议付业务为例说明具体处理流程和分工如下:二级中心负责查收单据(检察印鉴、登记号码、确认客户账号正确,在很多地区上述工作在基层网点而非二级分行完成) 、检查额度和审单、进行第一次系统录入和对客户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 5 - 账户入账、寄单给一级中心、登记议付和寄单日期并给客户出通知一级中心负责查收单据 (将具体单据与二级分行表盖上的数字进行核对) 、 审单复核、准备寄单表盖和电文、复核人员复核、经理授权发出电文、分单人员分单并完成表盖内容(所汇信息和单据分数) 、寄单人员核对表盖和实际单据并在内部网登记快邮号码(客户可以查询单据快邮的状态) 、将议付申请归档并将信用证退二级中心。
进口方面,来单直接寄到二级处理中心,因为二级处理中心对客户比较熟悉在上收过程中,分行没有进行抗拒,因为集中处理减轻了分行的负担但与此同时,分行对集中处理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不得降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会要求中心人员定期参加与客户的交流会 中心仅是根据分行的委托处理业务,所以在发生对业务处理的分歧时,分行具有对业务的决定权 (3)荷兰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集中化运作方式的特点 荷兰银行是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进行集中化处理的先行者之一但国际结算业务与贸易融资业务从集中步伐和范围上有所差异(注:该行的国际结算业务是指汇款业务、贸易融资业务是指单证业务) 欧洲和美国的国际结算业务分别集中于阿姆斯特丹(欧洲支付中心)和新泽西亚洲和欧洲的部分分行(英语国家)业务集中在印度晨奈(Chennai) 同时,在很多国家的结算业务仍然采用分散化处理的模式这样分散的原因是因为业务自身需要本地语言处理这一特性以及系统的多样性随着该行近期推出“阿波罗”计划来统一系统平台,集中化的可能性在增大贸易融资业务首先在如鹿特丹、汉堡、曼彻斯特、地柏、香港、芝加哥、晨奈和圣保罗这样的地区中心这种集中开始于 90年代后期和 2000 年初。
第二步是进一步集中到芝加哥、鹿特丹、晨奈和圣保罗这样的更大的中心,这一工作完成于 2005 年初荷兰银行现在将所有的原有系统都迁移到一个共同的全球平台—GTP因此,贸易融资进一步的集中,目前晨奈处理该行约 70%的业务荷兰银行在贸易结算集中化方面采用”中心-揽收行”模式很强的现场支持服务是贸易结算所必需的客户联系、国家法规、地方语言和本地知识由前台部门负责后台处理由集中化的处理工厂负责前后台的人员比例约 4:6这种模式目前在荷兰银行运行良好 1.2.2 国内银行业国际结算单证中心的现状 中国银行业参与国际竞争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9]近年来,各商业银行都将国际结算业务作为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和创造银行利润的重要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 6 - 源但国际结算对业务处理水平要求高,成立单证中心降低成本、控制风险,成为国际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各家商业银行相继进行了单证中心模式方面的探索,1999 年广东发展银行建立单证中心2003 年厦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