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pdf

1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11798360
  • 上传时间:2017-09-0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10.9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新授课)主备人: 张芳参与备课人:轩丽、赵玉华、何琼、崔玉红、周慧玲、傅凌燕 姜毅新、丁琼、金健易秋君 邹静教学设计:《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的第一篇议论文 全文紧紧围绕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这个论题, 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本文论证结构的严密性,更主要的是要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思想、树立创新意识要注意指导学生弄清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因此确立三个教学目标: ( 1)理清全文思路,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 2)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的一些基本常识,体会议论文论证结构、论证语言的严密性其中( 1) ( 2)为教学的重点, ( 3)为教学的难点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筛选信息,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3.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常见的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4、体会本文语言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确立创造性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能够激活思维,激发想象力,努力成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2、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教学难点: 1.了解本文的基本结构,认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法2.体会本文语言特点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讲练结合 在这堂课中,要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地位要帮助学生制定了学习目标,引导他们选择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与他们一起朗读,一起讨论,一起创作师生互动,形成一种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具准备:粉笔 黑板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2 1 .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 .筛选信息,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确立创造性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教学难点: 1.了解本文的基本结构,认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法教学方法 :诵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粉笔 黑板教学步骤一、 导入: ( 出示图片 ) 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设问: 1+1=?学生自由发言,课件提示:一把锯子 + 一片森林 = 一片荒漠,一支笔 + 一张纸 = 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歌、一个世界,一个李白 + 一壶酒” = 诗百篇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模式,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

      今天,我们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罗迦 ?费 ?因格及其作品简介罗迦 ?费 ?因格, 1948 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 、 《创造性纸牌》 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2、 字词积累①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汲取( )锲而不舍( ) 渊博( )( )②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轻而易举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备案: ① 根深蒂固 ( dì ) 孜孜不倦 ( zī ) 汲取 ( j í )锲而不舍( qi è ) 渊博( yuān )( bó )②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励轻而易举:比喻毫无费事地完成一件事持之以恒:做事有恒心,能坚持下去锲而不舍:《荀子.劝学》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不停地刻而不放弃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学习课文,更好地解决阅读的障碍3 三、理清基本结构提出问题:( 1-3 自然段)从四个图形中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点。

      分析问题:( 4-12 自然段)创造性思维必备的要素分三层第一层:( 4-5 自然段)富于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知识渊博第二层:( 6-8 自然段)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第三层:( 9-12 自然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依据解决问题: ( 13 自然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所在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有利于进一步学习课文三、问题探究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来的?2、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有何弊病?备案: 1、 中心论点: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本文先用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 然后通过对几种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3、 如果认为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 当你找到这个答案就会停滞不前,不再探寻其他的答案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习了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掌握了本文的脉络层次,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自己也拥有非凡的创造力并注意在实际生活中开发自己这方面的潜能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第一课时六、板书设计: 一、字词二、作者及作品简介三、理清思路七、教学反思4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常见的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2、体会本文语言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确立创造性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能够激活思维,激发想象力,努力成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教学重点: 1、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教学难点: 1.体会本文语言特点2.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续写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具准备:粉笔 黑板一、导入 : 复习导入,提问上节课所讲重点二、问题探究1、 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 不放弃探求, 这一点非常重要?2、 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备的要素?3、 发挥创造力的的关键是什么?文中是如何论证的?4、 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举了什么例子?5、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依据是什么?备案: 1 、 只有这样才会激发人们去思考,去寻求第二种答案,才会有更多的发现2、 ①渊博的知识 ②运用知识不断探求新思路 ③留意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的变为现实3、 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 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文中运用了约翰 . 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 罗兰 . 布歇内尔发明交电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等实例来论证这一点4、①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创造意识在自己的思维里。

      ②自以为“不具有创造力的人”是自我压制;而“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的人,则“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③ 作者用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研究的结果作为论据来证明“富有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紧接着,作者又用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的例子进一步阐述、论证5、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主要依据:是否留意自己细微的想法设计意图:能在把握着文章论点的基础上,体会论证过程,识别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文章中的运用,能够让学生日后能学以5 致用三、探讨本文的语言特点教师: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语言在运用方面,体现在:准确、严密;生动下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在必要时给予点拨)(设计意图: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总比强灌要好得多四、课堂小节:同学们,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只有勇于和善于创新,才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而这个重任就落在了我们肩上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培养更多的创新精神,人人都争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五、布置作业:大家还记得我们在七年级学过的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吗?那个愚蠢的皇帝光着身子走上大街,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说出了实话:皇帝不穿衣服那个孩子说出了实情后,这个故事将如何发展下去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续写这个故事设计意图:通过续写故事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一举两得六、板书设计不满足一个答案激发寻求第二种答案需要创 造 性 思 维必备学识 活用能力(关键) (举例论证)得出任何人都会拥有创造力(结论)七、教学反思6 第 14 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新授课)主备人: 张芳参与备课人:轩丽、赵玉华、何琼、崔玉红、周慧玲、傅凌燕 姜毅新、丁琼、金健易秋君 邹静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本单元编排的课文全是议论文,除了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一些常识,培养阅读议论文的兴趣外,更要明白教材目标格物致知”是一篇漫谈式议论文,,除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学生有服务人类,回报于社会的高尚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真正格物致知内涵2、学习的论证方法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过程与方法】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理解一些疑难句子。

      2、通过自读讨论能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能判断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3、深入探求作者写作意图,具有格物致知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注重实践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格物致知精神,编写阅读提纲难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方法: 这是一篇大科学家的小讲演,却反思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弊端──即重哲理玄谈轻科学实验作者古今中外打通,将学理分析和现身说法结合,学识宏博,思辨深刻,体验剀切,话出肺腑,切中时弊学习本文,宜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研读说理文的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具准备:黑板 粉笔教学过程及步骤:7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真正格物致知内涵2、学习的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理解一些疑难句子2、通过自读讨论能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能判断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注重实践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 黑板 粉笔教学过程及步骤:8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的论证方法2、学习编写阅读提纲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讨论能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能判断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2、深入探求作者写作意图,具有格物致知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通过自读讨论能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能判断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 :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方法:学习本文,宜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研读说理文的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教具准备:黑板 粉笔教学过程9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作文讲评课主备人: 张芳参与备课人:轩丽、赵玉华、何琼、崔玉红、周慧玲、傅凌燕 姜毅新、丁琼、金健易秋君 邹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写读书心得,通过作文交流提高写读书心得的水平过程与方法目标 :讲解写读书心得的写作技巧,联系实例让学生从中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对读书的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力求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教学重点】 1、注重修辞的运用,借此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2、观点鲜明,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初高中杜绝校园霸凌(欺凌)主题班会:不作揉纸团的人.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2课 生命的诞生.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课 奇妙的生命世界.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2课 珍爱生命.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8课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pptx 多元性、歧视和骚扰集体谈判协议.docx 2024新版2025秋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教学设计.doc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4课 适应学校新生活.pptx 在公司班子成员2025年度“一岗双责”集体谈话会上的讲话.docx 天然气站安全管理制度汇总.doc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 第11课 多彩的青春.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4课 青春期交往.pptx 建筑工程在建项目每周安全检查记录表.doc “厂中厂”租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0课 走进青春期.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7课 提高学习效率的秘诀.pptx 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教学设计评价标准.docx 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提优卷100题【含答案】.docx 辽宁省2026年高职单招语文复习资料.doc 初中生物模拟真题及答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