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争观中的科学与伦理.docx
9页战争观中的科学与伦理2005-10-06 王建民 点击:3176战争观中的科学与伦理战争理论中有一种人们熟知的观点,即战争按其性质可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但是,谈论战争的性质,这是客观地看待战争, 是把它作为认识的对象、科学的对象,而正义和非正义概念只是一种主观立场的表达,因此,这对概念是否适于在科学上为战争定性, 有重新研讨之必要照西方某些辞书所云,正义战争的概念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思想,早期由公元4世纪古罗马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所倡 导这大约是指他的《上帝之城》一书中的言论1[1]然而,人们使用“正义”“非正义”概念谈论战争问题,时间上要早的多 例如,约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载有大量演说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参战各方频频 使用“正义”“非正义”的用语为自己辩护或抨击对方1[2]中国古代思想家也早就对战争有了 “义”与“不义”之分1[3]我们今天有关“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说法,似乎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找到根据例如,列宁曾经说:“战争 与战争不同,有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有进步的战争和反动的战争,有先进阶级进行的战争和落后阶级进行的战争,有巩固阶 级压迫的战争和推翻阶级压迫的战争”;1[4]革命战争“是历史上所有一切战争中唯一合理的、正当的、正义的、真正伟大的战 争。
1[5]经斯大林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对正义和非正义战争作了如下概括:“布尔什维克认为战争有两种:(一)正义的、非掠夺性的、解放性的战争,其目的或者是保卫人民抵御外来的侵犯和奴人民的企图,或者是把人民从资本主义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或者是把殖民地和附属国从帝国主义者压迫下解放出来;(二)非正义的、掠夺性的战争,其目的是掠夺和奴役别的国家和别国人民布尔什维克拥护前一种战争至于后一种战争,布尔 什维克认为必须对它进行坚决的斗争,直到举行革命和推翻本国帝国主义政府 1[6]上述观点长期影响着苏联的军事社会学理论例如,在一本出版于1971年的题为《苏联对军事哲学的研究》的著作中,还能读 到这样的话:“战争的政治内容和目的决定着战争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进步的还是反动的因此,每一具体战争都或者带有正 义性质,或者带有非正义性质而战争性质又决定着人民群众对战争的态度 1[7]在我们的出版物中,正义和非正义战争观被进一步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了正义战争被定义为“一切符合人民群众 和民族根本利益的战争如解放战争、反侵略战争马克思主义者赞助一切正义战争”;非正义战争则是“一切违背人民群众根本利 益的战争。
如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的战争、掠夺和奴役别国人民的侵略战争马克思主义者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1[8]后面的讨论 将表明,正义和非正义战争的划分与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毫不相干正义和非正义战争概念不是规定战争客观性质的科学概念,它们只是一种对于战争的伦理立场的表达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 区分,可以用以表示对某种战争的主观态度和立场,鼓动群众参战或反战的热情如果把战争现象作为科学的对象、认识的对象,要 揭示战争现象的客观性质,正义和非正义战争概念在此毫无用处如果再进一步,把正义和非正义战争的区分当作科学规定并用于评 判其他形形色色的战争和战争观,则不仅不能增进人们对战争现象的认识,反而会造成理论上的矛盾和混乱详细分析之前,有必要 举几个例子,看一下这种战争理论在科学研究中的影响第一个例子论及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一书中的战争观时,贺麟先生批评了黑格尔关于“战争不应看成一种绝对的罪恶,,的观 点,并进一步批评说:“他不具体分析战争的社会根源,历史条件……他也不区别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而漫无差别地宣扬战争有保 持民族伦理生活健康、防止长期和平会使社会腐化堕落的作用 1[9]在这个问题上,侯鸿勋先生在《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一书 中有类似批评意见。
1[1°]第二个例子197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 19世纪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一书的中文本在“出版说明”中有 这样一段评论:“书中,作者集聚了大量的材料,力图用辩证的方法研究战争理论,得出一些至今看来仍属正确的论断但是,由于其 所处的阶级和时代的限制,书中有些观点是不正确的,特别是关于战争的性质,即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问题始终未能作出明确地 阐述 1[11]第三个例子人们还记得上世纪5°年代末6°年代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那场论战,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问题是争吵的热点之 一当时,以苏共为首的一方认为,核武器改变了以前关于战争的概念:原子弹不讲阶级原则,它不管帝国主义者在哪里,而劳动人 民又在哪里,它成片轰击,消灭一个垄断资本家,就会消灭数以百万计的工人论战的另一方指责上述观点没有区别正义战争和非正 义战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抛到九霄云外1[12]人们对正义和非正义概念有不同理解,但有一点似乎没有异议,即这对概念属伦理道德范畴作为伦理道德范畴,它们不可能满 足为充满矛盾的社会现象定性的要求;如果用它们来表示事物的客观性质,就会造成定义的任意性和自相矛盾正如黑格尔老人所说 的,定义应该包含一般的规定,把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的规定纳入一个定义中,就会把矛盾着的东西赤裸裸地显露出来。
1[13]正 义和非正义战争的定义正是这样一种涵盖了矛盾内容的定义,就是说,定义中涵盖的那些战争类型在性质上是交叉的、多重的,某种 战争可能同时适应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这两个相互对立的定义下面以一些战争评论为例来说明这一点举例中当以马克思恩格斯 的战争评论为主通过这些评论,可以推断,如果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听到今天的人们谈论马克思主义的正义和非正义战争观,他们大 概会说一句:我们只知道我们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1[14]按照前述正义战争的定义,反抗剥削和压迫的解放战争是正义战争,因为这种战争是进步的,是符合人民群众和民族根本利益的 但是,对于某些客观上造成历史倒退、最终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解放战争”,如何用正义和非正义战争来定性呢?比如,欧洲中世 纪有过若干次农民战争:1381年的英国瓦特•泰勒起义;145°年的英国杰克•凯德起义;1524 一 1525年的德国农民战争等这些战 争是农民阶级反抗统治阶级的战争然而,战争的后果却与人们的愿望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战争造成了历史的倒退和“人民利益” 的更大损害对此,恩格斯曾评论道:“近六百年来,城市总是一切进步运动的策源地,农民在独立的民主运动(瓦特•太勒、杰克•凯 德、农民战争)中总是反动的,而且总是被镇压下去。
1[15]对于德国农民战争,恩格斯在1850年专门写作了《德国农民战争》 一书在谈到战争的历史后果时,作者指出:“德国的分裂割据状态之加甚与加强是农民战争的主要后果”;农民阶级和当时德国其 他阶级一样,“一反条件所允许的民族发展之道而行 1[16]在当时,促进民族和国家统一,是包括农民阶级在内的全体德意志人 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这类战争,从一个角度看上去是所谓的正义战争,换个角度看,又成了所谓的非正义战争下面来看民族解放战争的例子按照前述定义,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因而属正义战争但是,并非所有民族解放战争都是进 步的;某些民族解放战争可能带有反动的性质,该如何以正义和非正义为之定性呢?提出这个问题,读者立刻会想到1848年欧洲革命 时马克思恩格斯对中、东欧的某些民族独立运动的评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当时在奥地利境内的某些斯拉夫民族的独立战争具有 反动的性质,它们之被同化,是一种历史进步1[17]可见,民族解放战争有时可能具有所谓非正义战争的某些规定性侵略战争的情形又如何呢?马克思主义谴责一切就自己的立场而言是非正义的战争,但却并不一般地谴责一切侵略战争,因为,就马克思主义的某种立场而言,它并不认为一切侵略战争都是非正义的。
1845年美国强占了墨西哥的德克萨斯,次年又借口边境事件 向墨西哥宣战并于1847年攻占墨西哥城墨西哥被迫于1848年2月与美国签订和约,割让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和加里弗尼亚等约250 万平方公里土地与美国,面积约占墨西哥原有领土的半数1[18]无疑,就美国方面而言这是侵略战争,但恩格斯却在《1847年的 运动》一文中评论道:“在美洲我们看到墨西哥被征服,这使我们十分高兴”;“墨西哥将来受合众国的监护是符合于其自身发展利 益的合众国因兼并加里弗尼亚而获得太平洋的统治权,这是符合整个美洲的发展的利益的 1[19]恩格斯的观点是:一种较高 的文明对较低级文明的征服,尽管其残酷性应受谴责,但这种征服可能意味着历史进步马克思恩格斯在论及民族关系的著作中曾多 次发表类似意见,如马克思的《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恩格斯在《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一书 中谈及德意志人征服斯拉夫人和在《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统治》一文中就法国军队征服贝督因(Bedouin)人所做的评论等1 [2°]在世界近代史上,拿破仑战争集中体现了某种侵略战争的多重性质当拿破仑大军横扫腐朽不堪的德意志时,在德国知识界先进 人物中激起了普遍热忱。
大诗人歌德就是拿破仑的赞扬者,他曾专程去爱尔福特会见这位征服者,并“带着高兴的神情听他讲 话 1[21]直到晚年,诗人还为没有同征服者进行斗争而自辩诗人宣称,他不仇恨法国人,因为在他看来,只有文明和野蛮之 分才是重要的1[22]就歌德这一立场,朱光潜先生认为这是“为文艺而文艺”1[23]这不是中肯之论歌德的传记作者看得 更准确:歌德的立场的思想根源是“法国侵略的两重性而使歌德动心的正是拿破仑专政的那些进步的合理的要素 1[24]冯•贝 多芬,德意志精神生活、也是全人类精神生活史上另一个光芒四射的人物,当他在1804年准备把《英雄交响曲》献给拿破仑时,他的 国家己经和侵略者有了十多年的战事,并且拿破仑已强迫奥地利签订了割让莱茵河左岸领土的《吕内微尔和约》(1801年)德国大哲 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盛赞拿破仑“使他的开明的政制散播到了四处八方 1[25]目睹拿破仑骑马巡察被法军攻占的 德国城市耶拿,黑格尔称他为踞于马上的世界精神1[26]马克思恩格斯的朋友、诗人海涅更是拿破仑的敬仰者,他热情赞扬拿破 仑带给那个时代的生气诗人还告诉我们,当时有进步思想的人即使不愿意看到祖国被蹂躏,也没有“加入当时经过最高权威的准许在德国闹哄起来的爱国主义的狂热活动”,他们只是“保持了沉默”。
1[27]最能说明问题的还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看法1845年恩格斯在《德国状况》一文中说:“法国的革命军队进入了德国的心脏 地带,把法国的国境线移到了莱茵河上,并且到处宣传自由平等他们赶走了成群的贵族、主教和修道院长,也赶走了在这样漫长的 时期中在历史上只起了傀儡作用的全部小王公……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象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雇的暴君他在德 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诚然,他的行动表现出来是暴虐的,……在法国己完成其任务的 恐怖统治,拿破仑以战争的形式把它搬到了其他国家,这种恐怖统治,德国是十分需要的恩格斯在文章中几次称入侵了自己祖国 的拿破仑是“伟大的征服者”另一方面,对德国当局鼓噪起来的爱国主义运动,恩格斯同海涅一样表示了蔑视恩格斯写道:“被称 为‘德国历史上最光荣的时期’等等的1813、1814年和1815年的‘荣的解放战争’,是一种疯狂的表现,每一个正直的和有理智的德 国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会为它感到惭愧 1[28]对于拿破仑战败,马克思不无惋惜地写道:“如果拿破仑在德国成了胜利者, 那么依照他的坚决果断的原则,他至少要撤去三打为人敬爱的国君。
法国的立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就会为德国的统一确立巩固的基 础……拿破仑的一些法令将彻底清除所有中世纪的废物、徭役、什一税、优惠和特权、封建经济和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