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重庆市中小学校建筑品质提升设计导则.doc

55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46154075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1MB
  • / 5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目 次1 总 则 12 术 语 23 基本规定 44 场地与总平面 54.1 场地 54.2 用地 54.3 总平面 64.4 室外环境 95 建筑 115.1 建筑功能与空间 115.2 建筑安全与无障碍设计 125.3 建筑外围护结构 145.4 室内装修 155.5 室内环境 166 结构 206.1 场地与地基 206.2 基础设计 206.3 主体结构设计 207 给水排水 227.1 给水 227.2 生活排水 237.3 雨水 247.4 热水及饮水供应 248 通风与空调 258.1 通风系统 258.2 空调系统 279 电气 299.1 供配电系统 299.2 电气照明 319.3 防雷接地与电气安全 349.4 电气防火 3510 智慧校园 3610.1 系统配置 3610.2 智能化集成与信息化系统 3710.3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3910.4 公共安全系统与机房工程 39附录 主要功能空间装修选材及基本设施配置 42本导则用词说明 47引用标准名录 481  总 则1.0.1 为引导中小学校建筑品质提升建设的具体工作,提高中小学建设水平,创造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的育人环境,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重庆市新建中小学校项目的规划和工程设计,改建和扩建学校建筑可参考执行1.0.3 中小学校建筑的设计应遵循绿色、智慧、人文和适度国际先进的原则1.0.4 中小学校建筑的设计,除应执行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2  术 语2.0.1 中小学校 school泛指对青、少年实施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学校,包括完全小学、非完全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完全中学、九年制学校等各种学校2.0.2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2.0.3 绿色设计 green design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全寿命期内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2.0.4 非车载充电机 off-board charger将电网交流电能变换为直流电能,采用传导方式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充电的专用装置2.0.5 统一眩光值 unified glare rating(UGR)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用于度量处于室内视觉环境中的照明装置发出的光对人眼引起不舒适感主观反应的心理参量。

      2.0.6 安全特低电压系统 safety extra low voltage system (SELV)在正常条件下不接地的、电压不超过特低电压的电气系统2.0.7 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nnual performance factor(APF)考虑了冷暖式空调全年能源消耗效率的评价指标2.0.8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IPLV)基于机组部分负荷时的性能值,按机组在各种负荷条件下的累积负荷百分比进行加权计算获得的表示空气调节用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效率的单一数值2.0.9 智慧校园 smart campus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形态,综合运用智能感知、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2.0.10 智慧教室 smart classroom基于物联网技术,搭建成的一个物联网应用场景,配备教学录播系统,实现师生课堂信息交互,具备智能感知与控制功能2.0.11 被动措施 passive techniques直接利用阳光、风力、气温、湿度、地形、植物等现场自然条件,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采用非机械、不耗能或少耗能的方式,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等负荷,提高室内外环境性能。

      通常包括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遮阳、蓄热、雨水入渗等措施2.0.12 装配式建筑 assembled building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以及内装系统通过设计集成,全部或主要采用预制部品部件、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2.0.13 标准化设计 standardized design采用标准化模块、部品部件、标准化接口进行建筑集成设计的方法3  基本规定3.0.1 中小学校建筑办学规模、用地指标、校舍用房配置和校舍用房面积指标等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与政策的规定3.0.2 中小学校建设应满足选址适宜、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硬件配套、融合社区、服务社会的总体要求3.0.3 中小学校安全设计应包括结构安全、防护安全、消防安全、防灾安全、疏散安全、通行安全、卫生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并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3.0.4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和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0/T-066规定的绿色建筑二星级技术要求3.0.5 建筑材料和部品的性能参数与有害物质的限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空气污染物浓度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规定限值的20%。

      3.0.6 应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并符合下列规定:1 应满足《重庆市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DBJ50/T-280)和《重庆市建设工程信息模型技术深度规定》要求;2 至少进行VR可视化、日照模拟、自然采光模拟、场地风环境模拟、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室内声环境模拟、碰撞检测、管线综合优化等专项中3项以上分析;3 宜建立多专业协调设计管理平台3.0.7 根据需要进行校园热环境、风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等性能化计算分析,提高学校规划设计质量与水平3.0.8 室内架空机电管线宜共用支、吊架敷设,其抗震加固措施应符合《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的有关规定3.0.9 应采用绿色建材,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材的应用比例不应低于60%,其比例计算应符合重庆市《民用建筑工程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核算计算细则》要求3.0.10 建筑的公共区域应进行全装修,并符合重庆市《星级绿色建筑全装修实施技术导则》的要求3.0.11 中小学校装配式建筑应采用标准化设计,并应符合《重庆市中小学校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导则》的相关要求3.0.12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应符合海绵城市设计相关要求。

      4 场地与总平面4.1 场地4.1.1 中小学校场地选址应确定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生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化学污染等危害,应远离医疗场所,或选址在医疗场所的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向4.1.2 中小学校严禁建设在高压电线、长输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穿越或跨越的地段学校与周界外危险管线的防护距离及安全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规定4.1.3 宜选择适宜的地形坡度,避开自然地形复杂、自然坡度大的地段4.1.4 校园场地应与公共交通站点联系便捷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宜超过3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宜超过500m4.1.5 校园规划设计应保护和修复场地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建筑及景观,并符合下列规定:1 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植被等,保持场地内生态系统与场地外生态系统的连贯性;2 利用场地原生近地表层土;3 根据场地建设情况,采取相应的生态恢复或生态补偿措施4.1.6 改扩建学校宜合理利用校园范围内的原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经局部或适度改造后得到合理利用4.2 用地4.2.1 校园规划时应利用场地自然高差布置相适应的建筑、构筑物与设施,规划设计应避免大挖大填,场地规划坡度不宜超过15%。

      场地设计应避免形成高边坡、高挡墙,当无法避免时,超过3m的挡墙应分级处理,每级挡墙之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4.2.2 应根据地形高差、用地面积大小、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开发与利用地下空间,并符合下列规定:1 满足紧急通行、消防安全和自然采光通风的前提下,地下空间可配置体育场馆、多功能厅等公共教学用房及各类活动、展示空间;2 地下空间可用于停车库、厨房、洗衣房、总务用房等生活服务用房;3 地下空间宜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下沉式庭院、窗井、采光天窗、导光装置等自然采光形式4.2.3 中小学校运动场所、地下停车场所等设施宜临近校园边界设置,节假日向社区开放,共享学校运动场所和地下停车场等设施,进出口的设置应有利于校园的有序管理4.2.4 中小学校体育运动场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中小学根据学校不同规模,中学应设400m 环形跑道(含 100m 直跑道); 小学应设200~300m 环形跑道(含 60m 直跑道)每 6 个班应配置一个篮(排)球场,宜设运动器械场地 200~400 ㎡(小学含游戏场地);2 宜合理利用架空层,为学生提供乒乓球等足够的室外活动场地;3 室外运动场地应设周边安全距离,相邻布置的各体育场地间应预留安全分隔设施的安装条件;4 应在体育场地周边的适当位置设置洗手池等附属设施,就近配置卫生间、更衣室等必要附属用房;5 操场长边适当位置应设置升旗台,运动场宜设置看台及主席台;6 学校体育场地应采用满足主要运动项目对地面要求的材料及构造做法;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的设计、选材、铺装应符合《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GB36246的规定。

      7 室外运动场地选材宜按附录附表3选用4.3 总平面4.3.1 校园总平面设计应包括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及管网综合设计总平面布置应包括建筑布置、体育场地布置、绿地布置、道路及广场和停车场布置等4.3.2 校园建筑设计应按照被动措施优先的原则,优化平面布局、建筑体型、建筑楼距、建筑朝向、建筑立面和架空层等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提高校园舒适性,降低建筑能耗4.3.3 中小学宜分开建设,当不得不在同一用地上建设时,设计应考虑中小学通过建筑隔墙、围墙、绿化等方式进行物理分隔4.3.4  小学建设用地面积不宜小于18㎡/生,中学建设用地面积不宜小于26㎡/生4.3.5 小学主要教学用房应设置在四层及以下,初高中学校主要教学用房应设置在五层及以下,其它楼层可用于教学辅助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因场地高差形成有吊层的建筑,其层数应按学生主要进入教学楼方向的标高起算,当此楼层与室外田径或足球场地之间的高差大于2.2m时,建筑层数宜以增加一层计算,高差每增加4m,建筑层数增加一层计算4.3.6 中小学校应采用首层架空和设置连接校园主要建筑的连廊系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室外活动场地,满足雨天通行、交流、展示等需求。

      教学用房首层架空面积不应少于该楼栋占地面积的25%4.3.7 学校主要教学用房设置窗户的外墙与铁路路轨的距离不应小于 300m,与高速路、地上轨道交通线或城市主干道的距离不应小于 80m当距离不足时,应优化建筑布局和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当有航空航线穿过校区时,应做专项的声学分析,必要时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4.3.8 校园交通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校园内步行交通系统与机动车交通系统应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