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教****
  • 文档编号:239094072
  • 上传时间:2022-01-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7.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在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课程标准要求: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明白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课程标准解读: 通过试验探究,明白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会使用相关的试验仪器,能通过观看和试验收集凸透镜成像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培育同学沟通合作、 评判探究结果的初步才能; 由此可见这是一节培育同学观看才能、 动手才能和沟通合作才能的好课 例;本节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第三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 它是前面 《透镜》 学问的延长和升华, 同时又是学习 《照相机与眼睛》 、《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理论基础, 表达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节课是在同学对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形获得丰富、 详细的感性熟悉的基础上,从“意外发觉”引出问题, 激发同学的探究欲望;通过探究活动, 争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同学通过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形与物距关系为主线,支配了同学“提出问题、猜想、设计试验、进行试验、分析与论证”等教学过程,让同学经受产生爱好、发觉问题、激发冲突、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表达了新教材让同学在体验学问的形成、 进展过程中, 主动猎取学问的精神, 对今后进一步探究其他学问打下基础;2、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同学现有的认知水平,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学问与技能:( 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说明有关现象;过程与方法:( 1)让同学初步明白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育同学分析试验结果、从中得出规律的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育同学仔细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制造的心理品质;( 2)感受探究过程的开放性与协作性;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本节重点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上, 由于同学对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缺乏体会, 因而把它作为重点;把难点放在科学探究中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上, 对于试验探究同学处于起步阶段, 记录数据后,分析这些数据归纳得到结论,是同学比较生疏的,因而此处确定犯难点;4、课时支配的确定用两课时完成本节教学; 第一课时用于观看有关现象及收集证据; 其次课时用于分析论证、沟通合作、评估探究过程及明白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初步应用;二、学情分析(说同学)在整个光学部分, 教者应有全局一盘棋的思想, 八年级同学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同学分析数据归纳规律的才能不强, 所以要把折射规律与凸透镜成像联系起来仍比较困难;同学对于凸透镜的明白,凭其生活体会仅知道它叫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而对其成像规律是知之甚少的;因此要上好这节课,前期的预备是特别重要的;1、学问储备《光的直线传播》课后习题第 2 题,要求同学制作针孔照相机,观看窗外的景物,记录看到像的特点, 在课堂汇报、 展现试验成果, 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同学连续探究小孔到烛焰距离不同时像的特点,使同学建立描述像特点的概念:照实像、放大和缩小、倒立等; 《平面镜》这一节使同学第一次知道虚像概念,学习了比较实像和虚像的方法; 《透镜》这一节学习了平行光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通过作图学习凸透镜的三条特别光线; 这些都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好了学问上的储备;2、技能储备通过前面的小孔成像试验和平面镜成像试验, 同学已经能区分实像和虚像, 同时也具备了利用刻度尺读取数据的才能,从技能上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预备;3、学习心理同学已具备了肯定的观看、 试验和分析归纳才能, 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着剧烈的奇怪心和求知欲,试验是激发同学爱好的最好方法,通过试验,让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探究、沟通和摸索,完成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熟悉;三、教学策略(说教学、学法)1、教法分析本节课需要同学进行全过程探究, 我们关键应当引导同学怎样去猜想, 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的猜想情形, 并且引导同学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 不能胡乱猜想; 设计试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以我们要引导同学进行设计试验, 让同学明白试验争论什么和怎样去争论,试验时应当观看什么、 测量什么、 记录什么; 在培育同学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才能方 面,老师引导同学分析表格数据进行比较, 让同学进行简洁的因果推理, 让同学以书面或口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最终老师归纳总结, 培育同学处理信息、 分析概括的才能,从而提高同学的科学素养;2、学法分析本节在设计意图上是让同学经受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从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方案与设计试验,从试验与观看,分析与争论等, 都由同学完成, 给同学较大的自主探究空 间,对探究才能的要求比较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同学的主体作用, 提倡同学主动参加、乐于探究、 沟通合作, 将思维程序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帮忙同学形成争论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四、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形,引发猜想1、同学体验:让同学通过照相机模型观看窗外的景物,同时图片展现一架老式的照相机,从它的胶片上能看到物体倒立、缩小的像;2、老师介绍:我们正在使用的是一台投影仪,可将投影片上的图像放大到屏幕上,使全班的同学都能观看;3、同学活动一:让同学在窗边用凸透镜观看书上的字,同学们都能看到放大的字,这是他们已有的学问体验, 当他们移动凸透镜时, 意外地发觉课本上竟然显现了窗外景物倒立、缩小的像, 引发他们与已有体会的冲突, 同时,也引发他们的思索,为什么透过同一凸透镜却看到不同的情形?进而引入新课, 使同学在一步步的疑问中得到学问与才能的提升;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 让同学在老师创设的情形中进行自主探究, 亲身感受到凸透镜成放大的像 仍是缩小的像与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引发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猜想, 此时引入物距和像距的概念;4、同学活动二:让同学用另一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与前一透镜并排放置,同时观看课本文字, 同学通过对比, 得出所观看到的像是不同的, 进而引发同学对凸透镜的成像可能与透镜焦距有关的猜想;通过以上体验活动, 同学从中感悟到凸透镜成像是有规律的, 物距和焦距都会影响到所成的像,由此完成猜想;(二)设计试验,操作分析1、制定试验方案提出猜想后, 在制定详细的试验方案时, 考虑到同学从未接触过光具座, 老师先展现器材介绍构造, 提问同学如何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再示范调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 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此时提出两个问题让同学摸索:( 1)怎样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 ( 2)怎样观看虚像?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在同学摸索的基础上,引导同学观看物、 镜不动,光屏前后移动时,光屏上所成像会变模糊,通过观看同学感悟到物、镜肯定时,清楚像的位置是肯定的,为同学试验做好铺垫;由于同学很简洁把烛焰模糊的光斑误认为是实像, 而使试验无法正常进行, 所以老师这里需示范光屏上成清楚像的操作要领;对于如何观看虚像, 可以示范当物由远及近靠近凸透镜时, 光屏无论怎样移动都不成像,这时把眼放在光屏这一侧,透过凸透镜观看烛焰,可观看到虚像,与放大镜观看物体相同;要求同学试验时将光屏置于像的位置,观看直接在光屏上能否看到像,确定像的性质;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 培育同学的观看才能及养成积极思维、 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同时去除试验中可能影响同学探究的干扰因素,让同学有更多的时间完成探究试验;依据所给试验器材和相关试验操作要领,组织同学争论设计试验方案:经过展现和争论确定试验方案后,把同学分为两大组,分别给焦距为 10cm 和 15cm的透镜, 同学进行试验时, 观看试验过程从“整体”到“局部”, 先观看随着物距变化凸透镜成像情形总的变化情形, 然后再分不怜悯形进行探究;调整物距, 观看成缩小倒立像、 放大倒立像、正立放大像时的物距和像距,数据记录在学案上的表格中;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由于同学处于试验探究的初级阶段, 对于表格的设计会有肯定的差异,为了后面的教学能够顺当绽开,此处直接在学案中给出试验记录表格;2、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同学试验,记录数据,老师巡察,指出同学试验过程中的不妥之处,同学试验,并提示同学边试验,边记录试验数据;3、分析数据,沟通评估在试验探究过程中, 两个同学一组试验器材, 让每个同学都有动手的机会; 引导同学通过观看试验现象, 记录数据, 分析得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及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 从同学试验的情形来看, 同学探究热忱高,各小组协作默契,试验数据记录详实; 在试验总结归纳时,我让其中几组阐述试验探究情形, 其他小组作出评判, 通过合作沟通最终确定试验结论, 在此过程中, 我让基础弱的同学说出试验现象, 基础中等的同学公布测量的数据, 同时将试验数据输入 Excel 表格进行多组数据的处理, 通过对表格中物距排序的处理, 引导同学发觉放大、 缩小像的分界点及虚实像的分界点, 最终老师进行适当点拨让基础好的同学总结规律, 这样让不同层次同学都有了发言的机会, 能让全部的同学进一步动起来, 不仅表达了同学的主人翁位置, 而且很好的贯彻了新课程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的理念,在不同层次全部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突破了教学难点;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 针对物体在两倍焦距处成什么像, 可以引导同学进行猜想推理,物距大于 2f 成放大的像,小于 2f 成缩小的像,就 2f 处成等大的像,同学进行试验加以验证, 这样支配可以使同学熟悉到试验探究不都是事实归纳, 仍需要在探究过程中不断 第 4 页,共 6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摸索、分析、猜测和验证;物体在一倍焦距处成什么像,让同学直接试验,在光屏及透镜一侧均找不到像,此时老师可利用多媒体作出光路图,说明物体放在焦点处不能成像的缘由,是物体发出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 正反两个方向都不会相交, 即既无实像也无虚像,此位置不能成像;此环节的设计使得同学探究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更加完整;经受了全部的试验, 我会引导同学进行试验评估, 反思猜想的正确性, 探究中有哪些感悟和体会, 有哪些胜利和失误, 仍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帮忙同学树立评判意识, 学会评估和反思;4、加深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精彩瞬间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pptx 【课件】垂线—.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课件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公开课】《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第2课时++相反数课件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pptx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写作素材整理:议论文写作素材+.pptx 2024秋新华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4.1 相交线 4.1.1 对顶角.pptx 2024秋新华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课件 2.3 整式 2.3.3 升幂排列和降幂排列.pptx 2024秋新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2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第5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pptx 2024秋新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课件 3 1元1次方程的应用 第2课时 盈不足问题.pptx 2024秋新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3.1 第2课时 代数式.pptx 2024秋新华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4.2 平行线 4.2.1 平行线.pptx 2024秋新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课件 3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pptx 2024秋新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课件 2 1元1次方程的解法 第4课时 1元1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pptx 2024秋新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课件 2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pptx 2024秋新外研版英语1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Module 5 Unit 1.pptx 2024秋新北师大版物理8年级上册课件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整理与复习.pptx 2024秋新华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课件 1.10 有理数的除法.pptx 2024秋新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课件 2 1元1次方程的解法 第3课时 1元1次方程的解法——去括号.pptx 2024秋新北师大版生物7年级上册课件 3.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1课时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pptx 2024秋新华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课件 1.4 绝对值.pptx 2024秋新华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课件 3.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