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四种常见天气现象.docx
4页三十四种常见天气现象三十四种常见天气现象天气现象是指在大气中、地面上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云除 外)、冻结物、干质悬浮物和光、电现象,也包括一些风的特征1. 雨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楚可见,强度变化较缓慢,落在水面 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留下湿斑2. 阵雨 开始和停止都比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有时伴有雷暴3. 毛毛雨稠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 似乎随着空气微弱的运动飘浮在空中,徐徐落下迎面有潮湿感,落 在水面无波纹,落在干地上只是均匀地润湿地面而无湿斑4. 雪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 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较缓慢温度较高时多成团降落5. 阵雪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降雪6. 雨夹雪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7. 阵性雨夹雪 开始和停止比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雨夹雪8. 霰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2-5 毫米, 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9. 米雪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的或比较长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常小于1 毫米,着硬地不反跳10. 冰粒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较硬,着硬地一般反跳。
直径 小于 5 毫米有时内部还有未冻结的水,如被碰碎,则仅剩下破碎的 冰壳11. 冰雹 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雹核一般不透明, 外面包有透明的冰层,或由透明的冰层与不透明的冰层相间组成大 小差异大,大的直径可达数十毫米常伴随雷暴出现12. 冰针 飘浮于空中的很微小的片状或针状冰晶,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可 辨,有时可形成日柱或其它晕的现象多出现在高纬度和高原地区的 严冬季节13. 雾 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有雾时水平能见度小于 1.0 千米高纬度地方出现冰晶雾也记为雾14. 轻雾 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出现 时水平能见度为1.0-10.0 千米以内15. 露 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霜融化成的水珠, 不记露)16. 霜 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 冻结而成的冰珠易在晴朗风小的夜间形成17. 雨淞 过冷却液态降水碰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成的坚硬冰层,呈透 明或毛玻璃状,外表光滑或略有隆突18. 雾淞 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 冰晶物,常呈毛茸茸的针状或表面起伏不平的粒状,多附在细长的物 体或物体的迎风面上,有时结构较松脆,受震易塌落。
19. 吹雪 由于强风将地面积雪卷起,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千米的现象20. 雪暴 为大量的雪被强风卷着随风而行,并且不能判定当时天空是否有 降雪水平能见度一般小于1.0 千米21. 龙卷风 一种小范围的强烈旋风,从外观看,是从积雨云(或发展很盛的 浓积云)底盘旋下垂的一个漏斗状云体有时稍伸即隐或悬挂在空中; 有时触及地面或水面,旋风过境,对树木、建筑物、船舶等均可造成 严重破坏22. 积雪 (包括霰、米雪、冰粒)覆盖地面达到台站四周能见面积一半以 上时,称为积雪23. 结冰 指露天水面(包括蒸发器的水)冻结成冰24. 沙尘暴 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 千米25. 扬沙 由于风大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0至 10.0 千米以内26. 浮尘 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千米,浮 尘多为远处尘沙经上层气流传播而来,或为沙尘暴、扬沙出现后尚未 下沉的细粒浮游空中而成27. 烟幕大量的烟存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0 千米城市、工矿区 上空的烟幕呈黑色、灰色或褐,浓时可以闻到烟味28. 霾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而 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29. 尘卷风 因为面局部强烈增热,而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小旋风,尘沙及 其它细小物体随风卷起,形成尘柱很小的尘卷风,直径在两米内, 高度在十米以下的不记录30. 雷暴 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表现为闪电兼 有雷声,有时亦可只闻雷声而不见闪电31. 闪电 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放电时伴随的电光但是不 闻雷声32. 极光在高纬度地区(也可偶见)晴夜见到的一种在大气高层辉煌闪烁 的彩色光弧或光幕亮度一般像满月夜间的云光弧常呈向上射出活 动的光带,光带往往为白色稍带绿色或翠绿色,下边带淡红色;有时 只有光带而无光弧;有时也呈振动很快的光带或光幕33. 大风瞬间风速达到或超过17.0米/秒(或目测估计风力达到或超过8级) 的风34. 飑 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促出现时瞬间风速突增,风向突 变,气象要素随之亦有剧烈变化,常伴随雷雨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