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代著名书法家.ppt

62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88952965
  • 上传时间:2024-09-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28MB
  • / 6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著名书法家秦汉—近现代 秦汉时期 中国秦汉时代的书法,汉字的变迁最为剧中国秦汉时代的书法,汉字的变迁最为剧烈,大篆经过省改而创造了小篆;隶书发烈,大篆经过省改而创造了小篆;隶书发展成熟;草书发展成章草;行书和楷书也展成熟;草书发展成章草;行书和楷书也在萌芽,书法家也随之大量产生文字的在萌芽,书法家也随之大量产生文字的变化和书法的成就,给以后书法产生了极变化和书法的成就,给以后书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秦汉书法留存今天的墨迹为深远的影响秦汉书法留存今天的墨迹有帛书、简牍书,还有壁画、陶瓶上的题有帛书、简牍书,还有壁画、陶瓶上的题字;其他实物资料有金属器铭文、石刻、字;其他实物资料有金属器铭文、石刻、砖瓦、漆器等遗文,这些都是研究秦汉书砖瓦、漆器等遗文,这些都是研究秦汉书法的重要资料法的重要资料 •李斯 李斯•李斯李斯(?—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根据《太平广记》引《蒙恬笔经》记载,是楚国上蔡人李斯所整理。

         泰山石刻 泰山石刻 程邈•程邈,程邈,秦代书术家字元岑,下杜人; 一作下邳人 相传他首行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 蔡邕称其“ 删古立隶文”唐代张怀瓘《书断》称:“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名曰‘隶’ 程邈隶书 蔡邕•蔡邕蔡邕:(公元132一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蔡邑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干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世传的文章有「九势」、「笔论」「九势」是他的书法理论,其主张用笔要「藏头护尾」,字的点画连结必须「递相映带」,强调运笔的速度要有分别,不可一滑而过「笔论」阐述写字时经神状态与书法的关系 蔡邕照片 蔡邕作品1 蔡邕作品2 •张芝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张芝 仇靖•仇靖仇靖,仅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最后落款为“仇靖”,所以是否是甘肃人无法考证   汉代隶书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篆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又名《惠安西表》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刻,在甘肃成县天井山摩崖此石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杨守敬评论说:“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碑文末刻有书写者“仇靖”二字,开创书家落款之例•  另一说法:  仇靖,字汉德,为武都郡下辨道(今成县人),这是书学史上古代书迹中有明确置名的最早例证,从而也确立了仇靖在甘肃古代文学史和书学史上的大家地位    《西狭颂》被国内外学者、书法家称为“汉摩崖石刻之冠”、“汉隶书法之瑰宝”,《西狭颂》书法艺术的特点,古今学者多有论述:清人康有为评道:“疏宕则有《西狭颂》梁启超赞曰:“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  东汉摩崖石刻《西狭颂》,本名“惠安西表”,俗称黄龙碑,位于甘肃省成县城西13公里处的丰泉峡中,镌刻于东汉灵帝(刘宏)建宁4年(公元171年)6月13日。

      该摩崖面宽500厘米(含正文后题名及文前《五瑞图》),高315厘米(含题额),面积约15.75平方米 西狭颂风景区 《西狭颂》 三国、晋朝时期 钟繇•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官至太傅,魏文帝时与当时的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有二子:钟毓、钟会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据传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曹操•曹操不但是个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书法上也有独到成就晋代陆云给陆机的信中说:“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可见曹操亦喜欢书法,这一点也可以从他与钟繇、梁鹄的关系中看出现在发现曹操的唯一墨迹为“衮雪”二字,这是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西征张鲁到汉中,经过栈道咽喉石门(今陕西褒城)时,看到河中景象所书,字刻于河水礁石上衮雪”二字表现了河水汹涌澎湃的流势,河水冲击石块水花四散溅出,水大石众,犹如滚动之雪浪,故云“衮”(滚)雪”此石现存陕西博物馆,左端书有“魏王”二小字 皇象(吴)•他的书法被赞为“中国善书者不能及也他学习别人的书法,能取各家所长而成自家面目晋葛洪《抱朴子》誉为“一代绝手”南朝宋羊欣说:“吴人皇象能草,世称沉著痛快。

      唐张怀瓘《书断》评他的章草为神品,八分为妙品,小篆为能品传世书迹有《文武帖》、《急就章》、《天发神谶碑》,相传为皇象书书论《论草书》今世仅存《急就章》石刻,相传为皇象书又有数种,文字多少有异同,以松江本最为著名此帖点画简约、凝重,亦较含蓄,又多隶书笔意结字工整,法度森严整篇观之,气息古朴温厚,沉着痛快对喜爱章草的人来说,是学习章草的优秀范本因章草是早期的草书,到了皇象时代,已十分成熟,且为众多书家所擅长而皇象所书《急就章》,形体已经很规范化了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恰与钟繇书形成对比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

      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王献之•      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才气勃发,咄咄逼人,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的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右图)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      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鸭头丸帖》是王献之行草书作品二行,文曰:“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共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全帖用墨枯润有致姜夔《续书谱·用墨》说:“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鸭头丸帖》两层意思,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从而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自然变化稿行之草”的行草是王献之独创的书体,《鸭头丸帖》又是他行草的代表作•      王献之创“稿行之草”为其一大贡献,创草书“一笔书”为其又一大贡献,他将张芝的章草和其父王羲之的今草又向前推进一层草书名作《中秋帖》就是其“一笔书”的代表作,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表现出一种雄姿英发的爽爽之气,世人评价甚高,被列为清内府“三希”之二。

      •      羲献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唐代曾有过扬羲抑献的时期,其实评品书法不能以一种书体来断定孰劣孰优王献之能在其父的笼罩之下独树一帜,仅从这一点就可以说明王献之的超迈才气• 卫夫人•卫夫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生于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卒于晋穆帝永和五年(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东晋女书法家 卫夫人族祖卫灌,官至西晋司空,录尚书事,与索靖仅善草书,人称“一台二妙”从父卫恒,官终黄门郎,亦善书法,著有《四体书势》父卫展,历官江州制史、廷尉,卒于官卫夫人少好学,酷嗜书法艺术,很早就以大书法家钟繇为师,得其规矩,特善隶书据她自述:“随世所学,规摹钟繇,遂历多载她曾作诗论及草隶书体,又奉敕为朝廷写《急就章》其书法作品虽未能流传至今,但从前人的有关论述中,尚可窥见其风格之大概 卫夫人生前名望已远播海内,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门下,学习书法,其后青出于蓝,成为中国书法史上首屈一指的人物卫夫人成年后嫁给汝阴太守、汀州刺史李矩为妻有子名李充,官至中书侍郎,受其母影响,亦颇有书名 她的代表作是《古名姬帖》小楷,其笔法古朴肃穆,姿态自然,吸收了篆字的一些特点,是楷书中的上品。

      唐朝评书者称其书如“捕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红莲映水,碧海浮露卫夫人撰有《笔阵图》一书,阐述了执笔,用笔的一些基本方法其中有这么几句:“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她主张书法要“多力丰筋”即力量刚强,筋骨丰满,而反对“无力无筋  唐朝 褚遂良•褚遂良(596—659),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在唐初书家四巨头中,褚遂良算是晚辈了,其书体学的是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诸家,且能登堂入室,自成体系其特色是善把虞、欧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波势自如,比前辈更显舒展,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李世民曾以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示褚,让他鉴别真伪,他无一误断,足见他对王的书法研习之精熟  由于继传统而能创格,《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连宋代不以唐书为然的大书画家米芾也用最美的词句称颂他:“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以表明褚的字体结构有着强烈的个性魅力   虞世南 •  虞世南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浙江馀姚人,是由隋入唐的初唐四大书家之一自幼跟智永和尚习书法,所谓”深得山阴真传”,就是指他深信王羹之的笔法。

      为唐太宗李世民所器重唐代自文宗以下,历朝皇帝都以王羲之的书体为楷模太宗曾“以金帛赐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虞的书法,继承多于创造,加上虞世南博学卓识,坦诚忠直,故而深得宠幸太宗誓言远学王羲之,近学虞世南,足见其影响力虞体”后世评述不一,他那笔圆体方,外柔内刚,几无一点雕饰或火气,也自成书风,而他的行草书,则几乎是王羹之行草诸帖的嫡传 欧阳询•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瓘《书断》中说:• “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 薛稷•薛稷,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终年65岁,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

      官至札部尚书,太子少保他在外祖父魏征家见到虞世南和褚遂良的书迹,锐意临仿,不久遂以书法名扬天下  他书法学虞世南和褚遂良,是褚的高足唐人说:“买褚得薛,不失其节”,足见他“锐精临仿”《广川书跋》说他“其师承血脉,则于褚为近至于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成一家”他的书法用笔纤瘦,结字疏朗,自成一家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书”就是由薛稷书法演化而成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初唐四大书家传世书迹有《杏冥君铭》、《信行禅师碑》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  唐朝柳公权(柳体) :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宋朝 苏轼•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死于常州苏轼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讲自己书法创作过程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又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

      他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其书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苏)为第一”明董其昌盛赞他“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传世书迹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 黄庭坚•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为宰相,实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对后来新旧两党斗争愈演愈烈,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在这场斗争中,黄庭坚站在旧党一边,他虽然没有积极参加这场斗争,但他的一生一直卷在斗争的旋涡里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来、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最重要的成就是诗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

        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字体开张,笔法瘦劲,自成风格,为“宋四家”之一《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著名的书迹有《松风阁诗》、《黄州寒食诗跋》、《花气熏人帖》、《虹县诗》等 米芾•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

      米芾未卷入政治漩涡,生活相对安定,后当上书画博士,饱览内府藏书,熟谙千载故事,古人得失,如数家珍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苏轼被贬黄州时,他去拜访求教,东坡劝他学晋元丰五年(1082)开始,米芾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形神精妙至极米芾一生转益多师,在晚年所书《自叙》中也这样说道:“余初学,先学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其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其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摩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泽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宫,《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 蔡襄•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

      蔡襄为人忠厚、正真,讲究信义,学识渊博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从书法风格上看,苏武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 元朝 赵孟頫•赵孟頫(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元代著名画家,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欧阳询、、颜颜真卿真卿、、柳公权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书法,精,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书法和绘画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被称为“元人冠冕元人冠冕”。

      他也善篆、隶、真、他也善篆、隶、真、行、行、草书草书,尤以楷、,尤以楷、行书行书著称于世著称于世 鲜于枢•鲜于枢(鲜于枢(1256-1301),元代著名书法家字伯),元代著名书法家字伯机,晚年营室名机,晚年营室名“困学之斋困学之斋”,, 自号困学山民,自号困学山民,又号寄直老人祖籍金代德兴府(今又号寄直老人祖籍金代德兴府(今张家口张家口涿鹿涿鹿县县),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汉族,大都),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汉族,大都(今北京)人,一说渔阳(今北京(今北京)人,一说渔阳(今北京蓟县蓟县)人,先)人,先后寓居扬州、杭州大德六年(后寓居扬州、杭州大德六年(1302)任太)任太常典常典薄元世祖至元年间以才选为薄元世祖至元年间以才选为浙东浙东宣慰司宣慰司经历,经历,后改浙东省都事,晚年任太常典簿好诗歌与古后改浙东省都事,晚年任太常典簿好诗歌与古董,文名显于当时,书法成就最著明董,文名显于当时,书法成就最著明朱权朱权《《太太和正音谱和正音谱》》将其列于将其列于“词林英杰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一百五十人之中《《新元史新元史》》有传 明朝 朱耷•朱耷(约朱耷(约1626年年—约约1705年)明末清初年)明末清初画画家家,明朝宗室。

      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明朝宗室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个山 、入屋、驴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入屋、驴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南昌(今属字良月,号破云樵者,南昌(今属江西江西))人人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绘画以大笔水墨昌青云谱道院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写意著称,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取法自然,作上取法自然,笔墨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 邢侗•邢侗(邢侗(1551-1612),字子愿,号知吾,自),字子愿,号知吾,自号啖面生、方山道民,晚号来禽济源山主,号啖面生、方山道民,晚号来禽济源山主,世尊称来禽夫子临邑县(今山东)人世尊称来禽夫子临邑县(今山东)人明万历二年进士,官至陕西太仆寺少卿明万历二年进士,官至陕西太仆寺少卿善画,能诗文,工书,书法为海内外所珍善画,能诗文,工书,书法为海内外所珍视与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并称视与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并称“晚晚明四大家明四大家” 张瑞图•张瑞图(张瑞图(1570-1641)),字长公,又字无画,字长公,又字无画,号二水,别号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号二水,别号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

      汉族,晋江二十七都霞白毫庵主道人等汉族,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人(今青阳镇莲屿下行)人生于明行乡人(今青阳镇莲屿下行)人生于明穆宗隆庆四年庚午(穆宗隆庆四年庚午(1570年),著名年),著名书画书画家家《《明史明史》》将之载入将之载入“阉党传阉党传” 米万钟•字仲诏,号石友,又号石隐庵居士,原籍字仲诏,号石友,又号石隐庵居士,原籍陕西安化,米芾后裔徙居燕京(今北京)陕西安化,米芾后裔徙居燕京(今北京),官太仆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官太仆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 职有好石之癖,善山水,花竹,书法行、草俱佳,石之癖,善山水,花竹,书法行、草俱佳,既有南宫篆法,也有章草遗迹与董其昌既有南宫篆法,也有章草遗迹与董其昌齐名称“南董北米南董北米” 书迹流传书迹流传 甚多右图右图《《湛园花径诗湛园花径诗》》为大字行书,在当时为大字行书,在当时较为少见,其书运笔迅疾,沉着爽利较为少见,其书运笔迅疾,沉着爽利《《书史会要书史会要》》说米万钟:说米万钟:“擅名四十年,擅名四十年,书迹遍天下书迹遍天下 ” 董其昌•董其昌汉族,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镇)人华亭派”的主要代表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

       •  董其昌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明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  唐伯虎• 北宋人,生卒年不详原名瞻,字望之,后名改为伯虎,字长孺父为北宋经学大师唐淹,有弟,唐庚,唐庾,均成名为人真率,平易近人,受人尊敬曾注释《易》,《春秋》,很有章法 •  《宋史》传记 •  庚兄弟五人,长兄瞻,字望之,后改名伯虎,字长孺治《易》、《春秋》,皆有家法元祐三年,其父游泸南,伯虎兄弟居母丧于丹山,伯虎夜半蹴庚曰:“吾梦收父书,发之,得‘亟来’二字,吾父得无他乎?吾心动矣汝奉母奠朝夕,吾趋泸南庚未及应,伯虎奋曰:“吾决矣!”起裹粮,黎明走洪川僦舟,遇江涨,声摇数十里,客舟皆舣岸不敢动,伯虎彷徨堤上,有渔者持小艇系港中,啖以厚利,不许伯虎超入艇中,叱仆夫解维,渔者不得已,从之二日半至泸南,父果病甚,见伯虎,大惊,问其故,具告之。

      父叹曰:“天告汝也!”是日,疾少间,伯虎具舟侍父以归居数日,疾复作,遂卒 •  元符二年,庚以贡举事系狱临邛,语连伯虎,临邛并械之凡对吏逾年,掠治无完肤,其词确然,一不及庚,以故狱久不具,卒会赦,除之伯虎性真率,无威仪,人多易之,至是皆大服,以为不可及伯虎仕于四方,每数年一归,不过旬日复去后卒于家,有子二人  祝允明•祝允明(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有六指,自号“枝指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草书杜甫诗卷诗卷”、、“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草书唐人诗卷”及及“草书诗翰卷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唐寅寅、文徵明、、文徵明、徐祯卿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吴中四才子才子”之一。

      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文征明•   文征明画像•文征明(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苏州)人生于)人生于明明宪宗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白居易、、苏轼苏轼,文受,文受业于业于吴宽吴宽,学书于,学书于李应祯李应祯,学画于,学画于沈周沈周在诗文上,与上,与祝允明祝允明、、唐寅唐寅、徐真卿并称、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仇英合称合称“吴门四吴门四家家” 徐祯卿•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 清朝 王铎•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何绍基•何绍基(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晚清诗人、画家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居士,,晚号蝯叟晚号蝯叟湖南湖南道州道州(今今道县道县)人道光十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大戴记》》考证考证《《礼经礼经》》。

      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何绍基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何绍基有《《惜惜道味斋经说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东洲草堂诗·文钞文钞》》、、《《说文段注驳正说文段注驳正》》等 康有为•康有为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西樵山人、游存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人称“康南海康南海”,清光绪年间,清光绪年间进士进士,官授工部主,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以理学理学传家近代著名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思想家、社会改革家、革家、书法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和学者,信奉孔子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曾担任孔教会孔教会会长著有会长著有《《康子篇康子篇》》、、《《新学伪新学伪经考经考》》等 •郑板桥,原名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陈鸿寿• 中国清代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胥溪渔隐、种榆仙     •吏、种榆仙客、夹谷亭长、老曼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工诗文、书画,善制宜兴紫砂壶,人称其壶为曼生壶书法长于行、草、篆、隶诸体篆刻师法秦汉玺印,旁涉丁敬、黄易等人,印文笔画方折, • 用刀大胆,自然随意,锋棱显露,古拙恣肆,苍茫浑厚为西泠八家之一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印谱》行世,并著有《种榆仙馆诗集》、《桑连理馆集》嘉庆二十一年为周春撰著的《佛尔雅》提写序跋  近代书家 李叔同•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李良,谱名,谱名文涛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祖籍浙江号漱筒;祖籍浙江平湖平湖,生于天津生于天津中国中国话剧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书法、绘画、绘画和和戏剧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方面,都颇有造诣。

      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晚晴老人 吴昌硕• 吴昌硕,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 • 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  齐白石齐白石•齐白石齐白石(1864一一1957),汉族,湖南湘潭人,二十,汉族,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国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国20世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授、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北京画院名誉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中国人民艺术家艺术家”的称号、荣获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年度国际和平金奖代表作品有国际和平金奖代表作品有《《花卉草虫十二开册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页》》,,《《白石草衣金石刻画白石草衣金石刻画》》等。

      等2011年年5月月22日,他的最大尺幅作品日,他的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图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篆书四言联联》》被拍出被拍出4.2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亿元人民币的天价 于右任于右任•于右任(于右任(1879年年4月月11日-日-1964年年11月月10日),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日),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泾阳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诱人”谐音谐音“右任右任”为名;别署为名;别署“骚心骚心”“髯翁髯翁”,晚,晚年自号年自号“太平老人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上上海大学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科技大学)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他的侄外孙办人他的侄外孙刘遵义刘遵义教授乃现任教授乃现任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文大学校长 启功启功•启功(启功(1912——2005),字元白,也作元),字元白,也作元伯,北京市人中国当代著名伯,北京市人。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教育家、古、古典文献学家、典文献学家、书画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红学、文物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家、诗人,国学大师国学大师满族满族,,爱新觉罗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是清世宗(雍正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弘昼的的第八代孙著作等身,主要代表作有第八代孙著作等身,主要代表作有《《启启功丛稿功丛稿》》、、《《启功韵语启功韵语》》、、《《古代字体论古代字体论稿稿》》等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政等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中协常务委员、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顾问等要职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顾问等要职 毛泽东毛泽东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1893年出生于年出生于湖南省湖南省长沙府长沙府湘潭县湘潭县韶山冲,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年逝世于北京北京。

      从从1949年到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马克思列宁主义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被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时代》》杂志将他评为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