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docx
7页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吕小绘一、设计思想首先根据教学目标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分明对题目中“水墨画”的知识呈现给孩子们,体会水墨画的真正含义作者为什么把儿童的课外活动说成水墨画,引导学生去抓题眼来学习其次让学生从朗读中抓住字眼体会文本的含义例如讲《溪边》时,抓住写景的词语帮助分析“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并通过多种朗读让学生深刻体会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画一样,美丽快乐难忘最后续编第四小节的写作指导,通过一个地方的活动场景练习写作二、教材分析:《童年的水墨画》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组儿童诗,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儿童诗篇幅不长,语言精炼,留有许多空间可供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虽是写儿童嬉闹的场面,但诗句中却并未直接写儿童,需要学生细细读,慢慢赏,去发现诗中妙趣,走进诗的意境,真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溪边》一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蜒,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江上》一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林中》孩子们戴着斗笠,冒着毛毛细雨,在林中采落菇蘑菇多多,星罗棋布,人影绰绰,布满林中,惊喜地叫声,收获的喜悦,响彻松林这首诗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现代气息,现代儿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呼朋唤友钓鱼、游泳、采蘑菇,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读着它,那孩子嘴边的笑意,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就在耳边充盈着三、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比较强,主动学习习惯在老师与家长的督促下逐渐养成但由于留守儿童多,有些学生养成了任性,骄纵的不良习惯经过培养,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效率还是挺高的,大都能按老师的要求来进行自主学习,例如:每次学习生字,我都会先让学生自学,然后进行交流,而他们多数能按照我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朗读感悟的基础对于语文教学,朗读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在老师的朗读指导下,学生整体感悟还不错,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都能体会到,但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感悟不够。
四、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三首小诗所描绘的画面2.发现三首小诗写法上的相似之处同时借助想象感受三首小诗所共有的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画面之美3.学会多种方法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等词句的意思并感受儿童的天真与快乐,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4.背通《溪边》,练习用自己的话描述在溪边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五、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多种方式理解词句,借助想象体会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画面之美,感受儿童的天真与快乐,并练习用自己的话描述看到的画面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单七、教学策略和手段;学导和谐教学模式八、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画,导入新课1. 欣赏一段水墨画的视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神奇的视频,看过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像这样运用水与水与墨、黑、白和一些简单的颜色的作画方法,就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种画种:水墨画相机学习:墨再请大家看三幅水墨画,他们画得都是——?(儿童快乐的玩耍场景)2. 这节课,我们还有三幅“画”要欣赏,睁大眼睛,仔细看!这三幅画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童年的水墨画齐读课题猜猜看,画在哪儿?(二)读诗寻画,明确主题1.“画在诗中”?那大家赶紧找一找吧自由地朗读三首小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反馈:(1)相机正音,理解词语:“当作”第四声;“扑腾”(均为第一声);联系诗句理解词义:表示声音扇动”第一声;水葫芦水葫芦是什么?理解:水葫芦(一种生长在水上的草本植物)在诗中水葫芦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示相应的句子),(打上了引号)意思有没有变?不急,先读一读指小孩子)你从哪儿发现的理解方法1:你看,联系了上下文的词语,你就弄明白了2)多音字挑战学生到前面互动做题复习“当”和“扇”的读音3)出示第三首小诗,相机正音:斗笠找找有“蘑菇”和“斗笠”的句子再联系我们生活中的经验,咱们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理解方法2:你是怎么发现的?原来联系我们已知的生活经验,是多么重要呀!小结:孩子们呀可真棒,这么短的时间里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还理解了部分词句的意思3.大家喜欢这三首小诗吗?再读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一会儿分享预设: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美,那你能美美的读读吗?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有趣,我们还想听你有趣的读一读这句写了什么?这么可爱,谁还想读读这句话)4.读了这么多,你们发现这三首小诗有什么相似之处吗?(同桌讨论)(预设:都是描写小孩子的;都有美丽景色的描写;小孩子玩得很开心5.同学们真会读书,那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三首诗题,你有什么发现?都是地点,那你能再加上一个词语,给藏在诗中的水墨画取个名字。
预设:钓鱼图,你怎么发现是在钓鱼的? 戏水图,哪里看出他们在戏水? 玩耍,那你猜猜他们会干什么?)6.认识“组诗”: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都是童年快乐生活的场景,这三首诗都是同一个主题,我们称它们为组诗相机出示:组诗)三、读诗赏画,感悟童趣1.这童年的水墨画呀,我们要慢慢地赏下面我们细细的品味一下第一首《溪边》出示要求:(1)有感情地读一读,找出诗中你认为最美的景,想象诗句画面2)不太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个记号2.赏景美:读一读你眼中景色最美的诗句吗?预设:A.“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就是画中的垂柳,你会想些什么?)你能美美的读一读吗?理解方法3:你看你展开了自己丰富的想象,把句子读得更美了B.还有美景吗?“人影……”刚刚看到很多同学在这句的旁边加了个问号,能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那么回到诗句中,“给”是“被”的意思人影被……给”是作者口语化的说法改成“把”字句在诗人眼里,溪水就像是染料一样猜猜溪水还会染绿……?孩子们,这个“染”字多有力量呀,你能读出这种力量吗?小结:在诗人的笔下,还仅仅是条小溪吗?它像 ,像 ,还像 。
C.在绿色的世界中,还有一只最为显眼的红蜻蜓,看!(看视频动画)蜻蜓怎么样?(立在钓竿上)这个“立”字多么形象生动呀!想象:(指生)小红蜻蜓,你停在钓竿上干什么呢?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美美的读一读前四行吗?指导朗读3.观童趣(1)这幅画不仅有色彩,还有声音呢?读一读有声音的句子2)这一句中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人影为什么会碎?笑声为什么会蹦跳?)(3)谁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说一说预设:哪里碎了?水面真的会碎吗?孩子一面笑,一面还会说些什么?(4)指导朗读:这么开心的场景,谁能读好它?(5)演一演:你就是那个欢快的孩子4.小结:咱们就这样读着、想着、演着不知不觉中这幅画发生了变化原来是——现在是——,由静变动)静的是美丽的风景,动的是欢乐的孩子,这种有静有动,生动有趣的画面感,就像水墨画一样富有韵味相机板书:景美 人欢 有动有静 )我们再把这首诗美美的读一读,好吗?5.配乐尝试背诵:很多同学已经能背出来了,我们一起试一试四)作业设计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溪边欣赏到一幅垂钓图,景色优美,充满欢乐,富有韵味,这组诗的作者是张继楼爷爷,因为从小学过美术,所以他写出来的文字有一种特别的画面美。
下节课,我们继续到江上、林中去欣赏那里的画2.这是这节课的课后作业:(1)把《溪边》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2)用自己的话说说在江上和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尝试着把它仿写下来九、板书设计18童年的水墨画溪边垂钓图 江上戏水图 景美人欢 有动有静林中采菇图十、作业设计十一、教学反思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课后整理思路,回忆课堂,反思总结,这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一步,下面就所教学的《童年的水墨画》在教授《童年的水墨画》一文之前,根据学生完成的预习单,了解到学生产生疑问最多的词,根据词而展开全部设计共分两个部分:一是整体感知,解决难懂的词,读好长句子;二是细读溪边,细品溪边水墨画的美课上较为满意地方是写字设计针对性强重视朗读对于难懂的句子,先理解词再进而理解句子,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朗读的针对性做得不够,例如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学生在想象什么样的垂柳时,没有打开思路,归根结底是朗读的不够深入二是朗读指导方法有所欠缺,怎么读好景物?是课上处理不到的地方,学生在读前两句时只是泛泛而读,没有全身心感悟十二、个别学生帮扶计划由于班上学生较多,所以他们的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学生表现出作业速度相差很大。
大部分学生作业正确率较高但是作业整洁度并不是太好,有些同学会用修正纸,从而影响作业的美观重视一些学困生的学习,要抓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一定要一课一得,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对于字词一定逐一过关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