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总复习七八年级上下册.doc
71页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基本特征 (或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⑴.新陈代谢(包括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⑵.生长发育; ⑶.繁殖; ⑷.遗传与变异; ⑸.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⑹.适应性; ⑺.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其中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第二节 生物的生活环境一、生物圈:1.概念:地球表面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地球上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2.范围:生物实际生存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之间)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和稳定的营养供给等二、栖息地:1.概念: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2.决定栖息地特征的环境因素包括:土壤类型、温度、湿度3.野大豆栖息地的特征:野大豆的栖息地之一是山东境内的黄河三角洲。
其特征是:四季分明、雨量适中、营养供给充足4.栖息地与生物的关系:栖息地的破坏与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节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一、巴斯德经典实验:⑴.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法国)⑵.巴斯德成功的关键:在于他自己动脑设计了曲颈瓶⑶.巴斯德设计的曲颈瓶妙在何处:弯曲的瓶颈能使外界空气进入而空气中的微生物无法进入瓶内的肉汤中⑷.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或微生物的有无)⑸.巴斯德得出的结论:肉汤腐败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二、生物学探究过程常用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三、探究成功的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四、探究实验遵循原则:⑴设置对照;⑵控制单一变量;⑶多个个体参与,增加重复次数,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五、实验变量与实验组、对照组:⑴变量: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⑵实验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如:“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同一片叶子的遮光部分⑶对照组: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如:“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同一片叶子的见光部分六、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第四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一、显微镜构造:1.显微镜重要部件的名称、作用:①.主要部件是:目镜和物镜,因为与放大物像有直接关系;②.调换物镜的是:转换器;③.能调节光线强弱的是:遮光器(遮光器上的小孔叫光圈)和反光镜(分两面:即平面镜和凹面镜);④.升降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用低倍物镜),③.观察(镜筒下降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④.整理和存放3.对光:四转动,达到五点一线(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反光镜在一条直线上,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因为光线沿直线传播,即光源→反光镜→光圈→玻片标本→物镜→目镜)步骤①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②转动转换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转动遮光器,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④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对着光源,看到明亮的视野对光的要求: 光线强时:平面镜、小光圈;光线暗时:凹面镜、大光圈4.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防止玻片标本损坏和划坏物镜镜头。
镜筒上升时,眼睛注视目镜转动细准焦螺旋,物像更清晰左眼观察,右眼睁开看着画图5.物像放大:①移动装片,物像移到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③调节反光镜和光圈;④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6.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材料满足的条件:一定要薄而透明7.物像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物像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体积越大,视野越暗8.目镜、物镜的识别及其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无螺纹的是目镜,有螺纹的是物镜;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9.物像与玻片移动的关系: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如果在视野中看到物像偏左下方,玻片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向右上方移动,直到视野中央旋转方向不变10.怎样判断显微镜视野中的污点是在物镜上、目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①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动,该污点在玻片标本或物镜上;②再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点跟着移动,该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不跟着动,则污点在物镜上11.常用的玻片标本种类:分三类六种,即切片、涂片、装片;每一类又分为永久玻片和临时玻片两种。
12.收镜维护:物镜偏向两旁,镜筒降到最低,反光镜竖立13.人眼能分辨的物体距离:借助显微放大工具,人眼已经能够分辨两个相距1∕10 000 000毫米的物体距离二、其他常用工具:略第二章 观察生物结构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罗伯特•胡克:1665年,利用自制的仅能放大30倍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切片,发现了蜂窝状小室,他将这些小室称为:细胞他看到的是:细胞壁二、细胞: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2.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这个细胞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菌、酵母菌、衣藻,原生动物等多细胞生物的身体由许多细胞构成三、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1.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 → 滴 → 撕 → 展 → 盖 → 染 → 吸①.擦:擦载玻片和盖玻片; ②.滴:滴一滴清水;目的: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③.撕: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外表皮液泡中含有紫色色素,影响观察④.展:防止细胞重叠; ⑤.盖: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 ⑥.染:用碘液染色;着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⑦.吸:用吸水纸吸引,让染液浸润到标本里。
2.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 → 滴 → 刮 → 涂 → 盖 → 染 → 吸②.滴: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③.刮:用牙签在口腔侧壁处轻轻刮几下;④.涂:将细胞推散开,防止细胞堆在一起而重叠四、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动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活细胞是流动的,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遗传的控制中心;液泡:内含细胞液,内有有机酸、植物碱、糖、花青素等光合产物;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其他能量植物有叶绿体、线粒体两种能量转换器;动物有线粒体一种能量转换器2.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①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②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有的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和液泡3.草履虫的应激性:①液滴连通形成连桥方法:用解剖针从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溶液(A)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B)分别划向草履虫培养液②应激反应:对草履虫来说,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溶液是有害刺激;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是有利刺激草履虫能够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
第二节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一、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1.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是: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2.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①.细胞分裂时最大的变化:是细胞核,首先要进行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先加倍后平分)形成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②.细胞的分裂过程: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一分为二 → 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将细胞质一分为二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一分为二 → 细胞膜在两个细胞核中间向内凹陷 →将细胞质一分为二③.细胞分裂和生长结果: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二、细胞的分化1.概念: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2.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3.组织类型:植物的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如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叶芽的生长点等);动物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4.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的顺序:细胞分裂 → 细胞生长 → 细胞分化第三节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2.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 → 组织 → 器官 → 植物体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哺乳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第二单元 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一、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四个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是产生孢子,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称为孢子植物种子植物能形成种子二、藻类植物:1.主要特征:大多生活在水中;单细胞或多细胞,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含有的共同色素是叶绿素;孢子生殖紫菜呈紫红色,是因为藻红素的红色把叶绿素的绿色掩盖了;海带呈褐色,是因为藻黄素的褐色把叶绿素的绿色掩盖了2.在生物圈中的意义:是大气中氧气(近90%)的主要来源;石花菜提炼琼脂;含碘冠军——海带3.海洋藻类分层:由浅到深为 绿藻、褐藻、红藻影响因素:光照4.分布在沙漠和贫瘠土壤中的藻类植物:发菜5.耐火、绝热材料━硅藻土:硅藻死后遗留的细胞壁沉积而成三、苔藓植物:1.主要特征:生活在阴湿的陆地;只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没有输导组织;叶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孢子生殖2. 在生物圈中的意义: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四、蕨类植物:1.主要特征:生活在阴湿的陆地;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简单的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孢子生殖2.成煤植物: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
3.桫椤: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最早登上陆地的植物是: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但它们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因为受精作用离不开水都是依靠孢子进行繁殖五、种子植物:1.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果皮的有无,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根、茎、叶发达,有发达的输导组织;用种子繁殖,受精过程不需要水2.主要特征: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无果皮包被;根系特别发达被子植物:胚珠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出现了导管,有独特的双受精现象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种类最多,适应性最强3.红豆杉:中国已将其列为一级珍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