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抛运动实验练习及答案含三份专题练习.docx
44页平抛运动实验练习及答案(含三份专题练习)如图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求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松开,自由下落,A B两 时开始运动观察到两球同 地,多次改变小球距地面的和打击力度,重复实验,观两球落地,这说明了小球A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2)如图,将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同时释放,滑道2与光滑水平板吻接,则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A、B两个小球在水平面上相遇,改变释放点的高度和上面滑道对地的高度,重复实验, A、B两球仍会在水平面上相遇,这说明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21 . [2014安徽卷](18分)i .图1是“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装置图,通过 描点画 出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1)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合理的有 7a・安装斜槽轨道,使其末端保持水平b. 每次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可以任意选择c. 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d. 为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描绘的点可以用折线连接(2)实验得到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在轨迹上取一些点,以平抛起点0为坐标原点,测量它们的水平坐标x和竖直坐标y,图2中yx2图像能说明平抛小球运动轨迹 为抛物线的是.图2(3)图3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0为平抛的起点,在轨出的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 迹上任取三点A、B、C,测得A、B两点竖直坐标y.为5.0 cm, y为45.0 cm, A、B两点水平间距Ax为40.0 cm.则平抛小球的初速度vo为 m/s,若C点的竖直坐标y3为60.0 cm,则小球在C点的速度vc为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 取 10 m/s2).21 .1 .D3(1)ac (2)c (3)2.0 4.0[解析]I .本题考查“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原理、理解能力与推理计算能 力.(1)要保证初速度水平而且大小相等,必须从同一位置释放,因此选项 a、c正确.⑵根据平抛位移公式x= v0t与y= |gt2,可得y=^,因此选项c正确.1 ■ (3)将公式y= 2; §变形可得x 2y AB水平距离么x = A 2yiv g V g v g ?可得V0= 2.0 m/s, C点竖直速度vy = %/2gy3,根据速度合成可得vc = 2gy3 + v0= 4.0m/s.平抛运动训练1一.不定项选择题1. 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②竖如图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①条B. 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②条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 D. 能同时说明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这个实验( )上述两条规律2, 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两分运动的 v-t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线1表示水平分运动的v-t图线B. 图线2表示竖直分运动的v-t图线C. t j时刻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夹角为 45°D. 若图线2倾角为0,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一定有tan 9 =g3.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为了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需直接测的数据有()C.运动轨迹上某点P的水平坐标D.运动轨迹上某点P的竖直坐标4. 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小球 A沿轨道滑下,离开轨道末端A. 小球开始滚下的高度B.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SHO4. 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小球 A沿轨道滑下,离开轨道末端(末端水平)时撞开轻质接触式开关S,被电磁铁吸住的小球B同时自 由下落.改变整个装置的高度H做同样的实验,发现位于同一高度的A、 B两球总是同时落地.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A球在离开轨道 后()A.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运动C.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动5.使“研究物体平抛运动”实验的误差增大(A. 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B. 安装斜槽时其末端不水平B. 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直线D. 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下列哪些因素会 )C.建立坐标系时,以斜槽末端端口位置为坐标原点A .B\CO较远D .根据曲线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时,在曲线上取作计算的点离点C.8.如图所示,甲乙二物体叠放在一起,同时以相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在二物体运6.如右图所示是物体做平抛运动的x-y图象,物体从。
点抛出,A、B、C分别为其轨迹上的三点,A、口点的水平距离相等,贝U为 B、CA、B、C三点的竖直距离之比A. B.D.不能确定7. 一同学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只在纸上记下重锤线 y方向,忘记在纸上记下斜槽末端位置,并只在坐标纸上描出如图所示曲线现在我们在曲线上取A、B两点,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它们到y轴的距离AA =X1,BB' =X2,以及AB的竖直距离h,从而求出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V为:(x; x:) (X2X1)A. g B. 2g—2h 2h动过程中,甲物体的受力情况为:A、 受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B、 受重力,弹力作用;C、只受重力作用;不受力的作用二.填空题1.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记录了下图所示的一段轨迹ABC.已知物体是由原点O水平抛出的,C点的坐标为(60, 45),则平抛物体的初速度为V0=m/s物体经过B点时的速度vb的大小为vb=m/s.(取g=10 m/s2)2. 一个学生在做平抛运动的实验时只描出了如图所示的一部分曲线,于是他在曲线上任取水平距离^x相等的三点a、b、c,量得△ x=0.10 m,又量得它们之 间的竖直距离分别为h1=0.10 m,h 2=0.20 m,取g=10 m/s;利用这些数据可以求出:(1) 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 m/s;(2) 物体经过点b时的竖直速度为 m/s.3. 某同学做平抛运动实验时,在白纸片上只画出了表示竖直向下方向的y轴和平抛物体运动轨迹的后一部分,而且漏标了抛出点的位置,如图所示.这位同学 一、希望据此图能测出物体的初速度,请你给他出出主意:T(1)简要说明据此图测定该物体初速度的方法⑵需要增加的测量工具有 .(3)用测量出的物理量表示测量的结果:vo=.度的铁架4..试根据平抛运动的原理设计测量弹射器弹丸出射初速 实验方法,提供的实验器材:弹射器(含弹丸,见示意图)、台(带有夹具)、米尺.(1) 画出实验示意图.(2) 在安装弹射器时应注意:⑶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并在示意图中用字母标出) (4)由于弹射器每次射出的弹丸初速度不可能完全相等,在实验中应采取的方法是-(5)计算公式 5. 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有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 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过程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 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 vo= (用L、g表示),其值为 (取g=9.8 m/s 2 3),小球在b点的速度为 .6.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1)为使小球水平抛出,必须调整斜槽,使其末端的切线成水平方向,检查方2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必须及时记录在白纸上, 然后从这一点画水平线和 竖直线作为x轴和y轴,竖直线是用 来确定的.3验证实验得到的轨迹是否准确的一般方法是: 在水平方向从起点处取两段连续相等的位移与曲线交于两点, 作水平线交于y轴,两段y辆位移之比为.(4)某同学建立的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他在安装实验装置和其余操作时准确无误,只有一处失误,即是 .(5)该同学在轨迹上任取一点 M,测得坐标为(x,y),则初速度的测量值为,真实值为.答案a -J、、 1 X°m WX bl.不定项选择题1.答案:B 解 两球同时落地,能且只能说明两球在竖直方向具有相同的运析:动规律,B选项正确.2.答案:ABC解析:图线的倾角。
跟坐标的数据和单位有关, 显然D选项错,由平抛规律知:A、B、C正确.3.答案:CD解析:由平抛知识可知: x=vot y= O'所以vo=x.2gy显然需测数据是X、y,即C、D选项正确.4. 答案:C解析:由此实验现象能且只能说明两球竖直方向的分运动相同,均 是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能说明水平方向的运动情况 .C正确.5. 答案:BC解析:凡是不能保证物体抛出后做正常平抛运动的因素均可能增 大误差,故B选项会增大实验误差,建立坐标系时,应以球在斜槽末端端口时球心 的位置为坐标 原点,C选项亦会使实验误差增大.6. 答案:B 解析:竖直方向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7.答案:A 解析:设小球从抛出到运动到A点所用时间为至运动到E点所用时间为t2,贝J2vo,小球在A点的竖直速度为t t,则 Vo ;由抛出Vy1 gtigxj,小v0球在E点的竖直速度为Vy2 gt2gx2,V百2gj代入各式解得:Vo y2 1(X ;XD g8. 答案:C 解析:甲处于完全失重,所以没支持力,所以就没压力和摩擦力二.填空题1.答案:2 2 .2解析:由平抛运动公式可得:、,一 2 , /V 二一 s_ = 一 60_i0 m/s=2 m/s0 —2h 2 45 102,g ; ioB点的竖直坐标:y b= i gt2= i x 10X (2 2_1<_) m=0.2 m2 2 2 -—VB= v02 vy= - V^gh = 2"~2 2 10 0.2 m/s=2 2 m/s.2.答案:1.0 1.5解析:(1) a^c,水平距离相等,则对应相等的时间,设 a" b,b f c,平抛运动时间均为 T.则由△ x 二 v°T △ h=h2-h 1=gT(得:T=0.1 s , v 0=1.。
m/s.(2)匹二 _^殳 0 m/s=1.5 m/s.据匀变速直线运动v=v中时得:Vby%2T2 0.13.答案:(1)画出三条两两之间等距离(△ x)的与y轴平行 的竖I线,分别与轨迹曲线交于A、B C三点,过这三点各作一条垂直于 ! H―X\y轴的线.测量A、B之间的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