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doc
6页对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是教学相长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在分享彼此之间的思想、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之间的情感、体验和感悟,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而在语文教学中这种分享和交往主要是通过阅读来体现的,本文将以新课标要求,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看法关键字: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情感交流 个性发展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将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借助某种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的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们能自主的感受和欣赏,以致热爱语言文化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学的主导,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学习的引路者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寻求一种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师探讨的一个话题下面是我对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看法:一、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阅读的界定是:“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活动 语文新课标对语文阅读的解释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从两者的比较中不难看出,语文新课标对阅读目标的新理念突出表现在“对话”上,而对话则是以交流为基础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说,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章之间的交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一交流?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该改变传统,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领悟文章情感的能力给学生推荐一些名著,并让他们写读书笔记,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尊重他们对名著的理解和看法其次,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化思维方式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对文本产生不同的认识,而且参差不齐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定,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发展才不会被阻碍,阅读激情才不会被破坏,阅读素养就会不断提高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社戏》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戏不好看,作者在大晚上热衷看戏的原因是什么?”问题一出,答案可谓层出不穷,有的同学说是去看热闹,有的说是热衷自由,有的说是寻求刺激,有的说是欣赏夜景……我对这些答案都给予了肯定,并引导学生明确看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看戏时的那一份轻松、那一份自由、那一份友爱、那一份美丽。
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得到了尊重,得到了认同,得到了提高那种在阅读教学中以“标准答案”判分,强求结论统一的做法实在不可取再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空间,提供交流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必要的积累而谈深层次的阅读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一定要关注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也一定要关注文学常识的积累二、 遵循学习规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在年龄、生理、心理、语言能力、思维方式、家庭环境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既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遵循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否则就会导致“课堂非常热闹,效果却不理想”的尴尬境地本人认为教师应该把握以下原则:第一、遵循紧扣文章中心的基本原则凡是被入选进教材的课文,都是一些经典文章,立意深刻,中心明确这些文章的作者为了阐明观点,抒发感情,一定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精挑细选,对语言进行了修辞炼句,对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做出了独具匠心的安排,而这些都是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师生都应从作者的心理出发,揣摩作者的用意,体验作者的情感例如,法国作家都德的文章《最后一课》,虽然主人公有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两个,但作者的用意是通过对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法国民众在遭到普鲁士侵略后所表现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而不是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节法语课上还迟到悔恨第二、 遵循联系上下文和首尾呼应的原则在阅读文章时,要特别留意文中的过渡性句、段,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把握该句的意思,理解其在文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中四次提到了父亲的“背影”,而每次的环境都不一样,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第一次是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式点题—“背影”;第二次是在火车站送别场景中,作者用细腻的笔法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的重点父亲步履蹒跚的爬过铁道给儿子买橘子的一幕,深刻的表达了父亲对儿子那种深厚无私的爱儿子感动的热泪盈眶便是作者的真情实感;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望着父亲的“背影”消失在茫茫的人群中,离别之时,催人泪下;第四次便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阅读父亲的来信,在盈盈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
此处与文章开头呼应,紧扣主题,升华了作者的情感第三、 遵循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原则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中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出发点,将作者的“情感体验”和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与作品产生真正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鸣,让他们从阅读中获得真正对自己有益的知识总之,阅读教学可探讨的问题很多,我在这里仅仅谈了一些自己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点肤浅认识,目的是和各位教学同行进行交流相信有了你我的共同参与,阅读教学会变得更容易,更有意义!参考文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与教师教育》 甘肃民族出版社《对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论文类别:中学语文 作者单位:广河县回民第三中学作者姓名:宗宝军联系:13629309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