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学年北京顺义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12页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1.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C.将发声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2.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B.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不会出现清晰的像C.如果是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左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D.用不透明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光屏上只能呈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减弱3.对下列图示中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还能说明光发生了折射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4.为庆祝“十九大”在北京隆重召开,整个仪征城都进行了亮化美化,许多旧式路灯和景观灯都换上了新的LED灯,但不知哪种灯泡更节能.小明认为:换上的LED灯比之前的灯泡发出的光要强,应该更耗电.小明的这一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5.2014年3月17日我国除雾无人机测试成功,可有效清除雾霾.除雾无人机被安装在滑翔伞下面,当它们在空中飞行时,若说无人机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A.地面 B.树木 C.楼房 D.滑翔伞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如图所示,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8 cm B.10 cm C.12 cm D.15 cm7.关于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位置B.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N”,表示它的型号C.实验室所用弹簧测力计的每小格都表示0.1kgD.弹簧测力计必须水平放置,进行物体受力的测量8.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这时候以下面的哪一物体为参照物,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A.受油机 B.大地C.加油机里的飞行员 D.受油机里的飞行员二、多选题9.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A.0~5s,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B.0~15s,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C.10~20s,乙车处于静止状态D.当t=25s时,甲、乙两车相距20m10.对于密度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与体积V成反比B.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C.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后,其质量m与密度ρ都减少一半D.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后,其质量m减少一半,密度ρ不变三、填空题11.如图所示的是“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要正确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对气泡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进行测量,为便于测量,要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收集到的数据特点是: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_________(选填“正”或“反”)比若测得气泡从0到,所用的时间为,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速度为________12.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cm;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13.如图,在商场里,妈妈和5岁的小东正乘自动扶梯下楼.妈妈说:“我们是运动的”,可儿子说“我们是静止”.这里的“静止”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这也可以说明“运动”与“静止”是______的.14.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根琴弦,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用不同的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我们也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辨别出乐器的种类15.晚上,小李在桌子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照射,如图所示,则他从旁边观看到平面镜较______(选填“暗”或“亮”),因为在平面镜上发生的主要是______反射16.中国南海海底探明有大量的“可燃冰”,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的________很大,“汽车不但要吃油,有时也要喝水”,用水冷却发动机是因为水的比热容________.四、作图、实验探究题17.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18.如图所示,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在图中画出该入射光线在界面的反射光线和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19.(10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图1)在甲图中,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_____2)为了巩固实验学习的内容,小亮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图乙中的太阳光(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水平射入山洞中,请你通过作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3)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后,小明回家观察到家里的餐桌桌面上有一块水平的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1.8m高处有一盏灯,该灯通过转盘成像如图丙所示,则灯的像距离该灯_____m;若用于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_____(填“改变”或“不变”)五、计算题20.(6分)13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458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3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车次到、发站时间北京天津西济南上海13到站时间--16:1120:168:20发车时间14:2016:1620:23--(1)13次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所用的时间;(2)13次列车由北京到达上海的平均速度;(3)中途13次列车以36km/h的速度穿越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是150s,那么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21.(6分)2018年12月26日,青盐铁路正式通车,射阳迈入高铁时代。
下表是动车列车组D1694次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1)D1694动车由盐城北驶往射阳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2)若D1694动车从日照西到青岛北的最快速度为200km/h,则日照西到青岛北的运动时间至少为多少h?(3)该列动车长200m,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个长为1.8km的隧道,则动车全部通过该隧道需要多少s?车次盐城北射阳日照西青岛北D1694盐城北﹣青岛北始发14:03到站14:18到站16:28到站17:54发车14:20发车16:34里程/km027275428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详解】A. 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能明显感觉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正确;B.实验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时,鼓面的振动幅度不同,即其所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研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故错误;C. 正在发声的悬挂在广口瓶内,在逐渐抽出瓶内空气时听声音的变化,研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错误;D. 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研究声音的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错误.2、C【详解】A.由图可知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原理所以利用这一成像规律不能制成投影仪故A项错误;B.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屏上将出现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故B项错误;C.蜡烛向左移动远离凸透镜,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所以光屏也要向左移动故C项正确;D.用不透明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光屏上仍然呈烛焰完整的像,只是像比原来暗一些故D项错误3、C【详解】A.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B错误;C.白光通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所以,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折射,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C正确;D.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不会发出光线,故D错误4、B【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小明认为:换上的LED灯比之前的灯泡发出的光要强,应该更耗电,小明的这一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故选B.5、D【详解】判断物体运动情况,首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未发生变化,则是静止的.由题意知,除雾无人机被安装在滑翔伞下面,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相对于滑翔伞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本题正确选项是D.6、C【详解】此时物距为50cm-20cm=30cm此时u>2f即15cm>f像距70cm-50cm=20cm此时2f>v>f即2f>20cm>f20cm>f>10cm综上得10cm<f<15cm故选C。
7、A【详解】A.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校零,即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位置,故A正确;B.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N”用来表示它的计量单位是牛顿故B错误;C.实验室用的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1N或0.2N,kg是质量的单位,故C错误;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可以根据需要沿力的方向测量其大小,不一定必须水平放置故D错误8、B【解析】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加油机、受油机、飞行员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他们相对静止.以大地为参照物加油机时,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说明与大地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加油机是运动的.故选B.二、多选题9、BCD【详解】A.在s-t图像中,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速度的快慢,从图中可以看出0~5s内,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小,故A不符合题意;B.从图中可以看出:0~15s,甲乙两车的路程相等,所用时间相等,由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故B符合题意;C.从图中可以看出:10~20s,乙车的路程没有改变,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C符合题意;D.当时,甲在处,乙在处,所以两车相距,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D10、BD【详解】AB.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但某种物质的密度数值上等于质量与体积之比,故A不正确,B正确;CD.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后,其质量减少了一半,但密度不变,因其组成的物质不变,故C不正确,D正确故选BD三、填空题11、慢 正 0.08 【详解】[1]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这样可以延长气泡运动的时间[2]小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则气泡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3] 这个过程中气泡的速度为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