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荣公司人力资源问题报告(共5篇).docx
12页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华荣公司人力资源问题报告(共5篇) 案例正文: 华荣公司的管理措施为什么没有取得预期效果1 摘要:本案例描述了华荣科技公司在公司发展的第七年,针对企业发展中所出现的相互推诿、工作不积极等问题,在管理咨询公司的帮助下,采取了明确部门和岗位职责、明晰业务流程、建立部门经理月度例会、改进薪酬管理制度、建立考核制度和开展内部培训等各种管理改进措施从其后一年多的情况看,这些管理措施并没有对公司的管理带来多大的改善公司总经理向浙江大学的管理学教授请教,力图找出其中的原因 关键词:内部管理;改进;原因分析 0引言 XX年9月25日早上九点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张教授应华荣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朱波的邀请,准时来到了西湖边的西湖天地华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和朱波已经提前在那里等侯大家落座后,朱波给双方作了介绍,张教授与王总交换了名片,简单交谈后,王勇就直接进入了主题 “今天请张教授来,主要是想请教一下我们公司管理上的一些问题”,王勇随后介绍了公司的创立和发展过程,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朱波在王勇讲叙过程中作了一些必要的补充 王勇后说:“我们为了解决问题,光咨询费就花了近70万元,但一年多下来,我们觉得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改进我们的困惑是:为什么我们对管理那么重视,按咨询公司专家的建议采取了那么多管理改进措施,终却没有什么效果?看看其他公司,或者与其他公司的老总交流,我们的问题他们也有,而且他们在做的管理改进好像也是这些东西,但后却有的有效果、有的跟我们一样问问那些有一定效果的公司老总有什么特别之处,他们好像也说不上来为什么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改进措施,在不同公司却会有不同的结果?管理这玩意儿, 1.本案例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邢以群撰写,作者拥有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改编权 2.本案例授权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使用,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享有复制权、修改权、发表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汇编权和翻译权 3.由于企业保密的要求,在本案例中对单位名称、人员姓名、有关数据等做了必要的掩饰性处理 4.本案例只供课堂讨论之用,并无意暗示或说明某种管理行为是否有效 我们真是搞不懂听朱波说,张教授的管理理论功底好、实践经验丰富,平时见识的企业也多,所以请张教授在百忙之中出来,给我们指点一下迷津”。
1公司发展概况 “我们公司成立于1999年,刚开始是在国内代理和推广国外一个品牌的纺织CAD/CAM/CIM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系统的改良和自主研发XX年,华荣分色印花软件开发成功并在全国市场推广,XX年公司被浙江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XX年开发成功数码纺织设备并推向市场,XX年公司已由初的9人发展到78人,销售收入达到了5000多万元去年销售额是6000多万, 今年大概7000多万华荣目前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纺织、印染、广告、家居、个性化设计等相关领域,研发及技术实力基本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王勇首先给张教授介绍了公司概况,并简要叙述了公司的发展过程 公司创业人员背景 据王勇和朱波他们自己介绍,华荣公司的创始人初就是他们两个人,他们原来都是浙江本地一所高校的教师 朱波,1987年考入该高校自动化专业她天性乐观,聪明漂亮,社交能力强,在学校很有人缘由于不喜欢与仪器设备打交道,1991年本科毕业后,她转行考入本校经管学院读研究生,1994年毕业留校在经管学院当老师由于她的家族中有不少人在国外,在国内外也开有一些公司,所以在学校工作期间,她就在外面亲戚办的公司中兼职做外贸。
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国外一家著名的纺织软件开发厂商建立了联系,于是在做外贸的同时也替该厂商在中国国内代理销售纺织CAD/CAM/CIM系统1998年,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加强了对教师的管理针对朱波长期在外兼职的情况,学院领导也找她谈过话,希望她能够专心做好教师的工作朱波权衡利弊,终在1999年决定辞职办企业 王勇是1985年进入该校计算机系的,其后读硕士、博士,终于1996年毕业留校在软件学院当老师他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凡事追求完善,喜欢亲力亲为,本来在学校中教学科研都搞得不错,当时在其他人看来是一位很有前途的青年教师但他不喜欢学校“记工分”式的考核方式和“官本位”的行政化氛围在做好教学科研的同时,他有时也会应朋友要求,帮助开发一些软件他与朱波于1991年在研究生会工作中结识并成为比较要好的朋友朱波在决定是否代理国外纺织CAD/CAM/CIM系统时,也曾经征求王勇的意见,请王勇对这一系统进行过分析评价,在代理销售的过程中,朱波也会经常找王勇帮助解决一些用户提出的个性化问题朱波在决定去留时,也曾找王勇一起商量,终也是在王勇表示愿意与其共同创业时才作出终选择的 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组织结构 公司于1999年8月正式注册创立,注册资本金50万元,朱波出资30万元,占60%,王勇出资20万元,占40%,中间增过几次资,到XX年已增资到 1000万元。
当初由王勇出任总经理,主要负责技术研发和工程服务,朱波任常务副总,负责销售和行政财务由于软件和设备的销售常常需要回答很多的技术问题,所以尽管是朱波负责销售,但前期实际上王勇也都一起参加两年后销售也主要由王勇负责,朱波渐渐只负责公司的行政、财务和外销联系 公司前两年主要是代理销售国外产品,XX年开始推出自行研发的分色印花软件公司在销售软件时通常是连计算机设备和打印设备一起卖,并提供技术培训和系统安装服务XX年公司在模仿国外产品的基础上开发成功数码喷印设备,主要应用于广告喷印和服装、纺织品打样及个性化生产公司在推销喷印设备时,通常会附带提供耗材销售,所以随着喷印设备销售量的增长,耗材的销售收入也不断提高XX年公司各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软件系统1900多万元,数码喷印设备3600多万元,耗材等600多万元,合计6000多万元 公司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设有总经办、财务部、人力资源部、销售部、工程服务部、研发部、生产管理部、行政部其中人力资源部和生产管理部都是06年新设立的在这些部门中,销售部按区域划分,设立相应的区域销售经理,公司本部目前共有12个人,负责除广东和河北以外地区的销售,广东和河北有 专门的销售办事处,各有7、8个人,办事处实行费用承包制;工程服务部15人,主要负责用户培训、工程安装、维修服务和耗材销售;研发部下设产品研发小组和软件开发组,负责硬件产品开发、软件开发、样机制作和测试、用户反映的产品技术问题解决,现有30多人;生产是外包给一个朋友做的,生产管理部2个人,主要负责订单下达、跟踪和发货;总经办3个人,其中一个是兼职,负责质量论证体系,由一个学校的老师兼的,每周来两天,其他一个负责与国外厂商的联系、相关配件的订购和进口手续的办理,还有一个负责项目申报、专利申请、档案管理等工作;人力资源部2个人,主要负责人员招聘、员工培训、人事劳资,还有考核和薪资管理;财务部3个人;行政部包括保安一共7、8个人,主要负责基建、保安、后勤一些事情。
2公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公司成立的前几年应该说都是比较顺的,没有一般企业创业过程中的那些”王勇说艰辛 由于前期有一定的合作基础,所以公司一创立就获得了国外该品牌的国内独家代理销售权,加上朱波原来在做纺织服装外贸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的纺织服装企业人员,所以一开始公司发展还是比较顺利的,公司成立当年销售额就做了3001多万元,第二年千多万,后面几年加上自主产品的推出,员工人数不断增 30%加,销售额也基本上保持了以上的增长率由于公司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先进 50%性,所以基本上有以上的毛利率,企业的效益一直来也是不错的 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王勇发现从第五年开始,尽管公司能够不断地推出 20%新产品,年销售额也仍能保持左右的增长率,但增长速度已明显减慢;尽管 员工的待遇都在逐年提高,在行业中也处于中上水平,但员工的积极性还不如以前;公司创业时那种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和奉献的精神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铺张浪费、相互攀比、部门主义和相互推诿 “像研发部,以前一个新产品多半年就能完成,后来有的两年了还没有完”王勇举例说成要是追究起来,他们不是说产品的设计思路有问题,就是说关 键元器件的进口采购,或者软件与硬件的配合、人员的配置有问题”。
销售部也一样,问题很多我们各个区域的销售经理后面几年都不太出去跑,就打打,满足于老客户的维护和老产品的销售,不仅不愿意做新产品的推广,而且也不愿意带新员工这几年新招进来的销售员很少有能够留下来的,大多数半年后就走了,因为做不出业绩” 当时我们确实觉得问题很多有一段时间我都不想干了, 1公司现行组织结构图图 生产线部分调研报告 编写:袁永强版本:批准人: 1项目背景: 为了对石药集团各个公司的生产信息的有效快速的呈报,达到对生产情况的快速掌握以及对生产情况的系统分析 企业概况 华荣公司属于石药集团下属原料药企业,主要生产线为好氧VB12生产线、厌氧VB12生产线 2信息系统标准化: 组织结构标准化:系统中按石药集团实际的组织结构层次划分,每家公司在系统中都有自己的标准编码,用以区分不同公司的业务,用来界定各家子公司数据采集的范围在自己的标准范围内 人员标准化:所有进入系统的生产相关人员均根据相关结构标准,进行分类划分 岗位标准化:生产信息的采集均以每个生产线岗位为最小录入点进行标准化分类 生产线标准化:整个集团的数据采集分为不同的生产线来管理,可以达到生产集团、公司生产线调整的灵活性调整。
工艺点标准化:根据不同的管理需要,设置工艺点标准管理 车间标准化:把每个各个公司的车间标准化管理,可以达到对车间单独统计的目的 1 3调研资料之华荣公司: 生产技术类 好氧VB12生产线 业务流程图 2 3 主要业务规则 数据录入按批次进行录入,每批产出量对应相应的投入量主要输入与输出 好氧vb12 (1)发酵输入项: 罐号 工艺类别进罐日期(精确到分)放罐日期(精确到分) 发酵周期(小时)=[放罐日期-进罐日期]放罐单位放罐体积 主罐产量【液相克数】=放罐体积*放罐单位运行时间补糖量补甜菜碱量计算项: 发酵液=发酵液累加(周,月)、 平均周期=累计放罐周期/本期放罐总数平均单位=累计发酵液产量/累计体积、平均体积=累计体积/本期放罐数 发酵指数=累计产量/总周期/单罐设计体积*1000生产指数=发酵指数*总收率(发酵不能提现)、设备利用率=总周期/生产天数/24/9*100综合指数=生产指数*设备利用率、 产率=产量/生产天数/罐数*单罐设计体积*365过滤输入项:发酵液ka 发酵液、滤液批号周期 4 生产线部分调研报告 编写:袁永强版本:批准人: 1项目背景: 企业概况 2信息系统标准化: 组织结构标准化人员标准化岗位标准化生产线标准化工艺点标准化岗位标准化车间标准化产品标准化 3调研资料之华荣公司: 生产技术类 好氧VB12生产线 业务流程图 主要业务规则按批录入数据 (来自:写论文网:)主要输入与输出 好氧vb12 (1)发酵输入项: 罐号批号 工艺类别进罐日期(精确到分)放罐日期(精确到分)放罐单位放罐体积运行时间补糖量 补甜菜碱量有效放罐罐批放罐罐批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