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专用2020高考英语二轮复习增分篇专题三阅读理解教学案.doc
153页专题三 阅读理解[江苏高考阅读理解近五年考情统计]年份文体题型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说明文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主旨大意题词义猜测题2019211094112018011284212017011210302201610129321201502115721[命题分析]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所选材料体裁多样、语言地道、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有很强的时代气息阅读理解文章具有英语语言独有的文化特征,试题信息量大,对考生阅读速度和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更高阅读理解的体裁主要有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和议论文四类,题型设置以细节理解题和推理判断题为主,兼顾词义猜测题和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相对简单,而其他三种题型相对较难,且在题型设置上,推理判断题的难度会适当加大[常见文体特点]1.记叙文这类文章的阅读相对容易在阅读此类文章时我们应重点抓住六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另外,在这类体裁的文章中试题类型多以细节理解题为主,相对来说得分比较容易2.说明文这类文章的出现频率在高考中呈现递增趋势针对此类文章,我们应该把握好它的层次结构(一般都是总—分—总的模式),这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题目以细节理解题和推理判断题为主,难度较大。
3.议论文这是高考中常考的体裁,内容涵盖文化、历史、文学、科学和教育等各个方面在阅读这类体裁的文章时把握好论点、论据和论证很重要在此类体裁的文章中,考查主旨大意和推理判断的题目会较多,这也是得分比较难的题型在阅读这类文章的时候,我们要认真把握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领悟弦外之音,从而更好地依据文章的事实做出合理的推断4.应用文这类文章主要涉及通知、广告等此类文章的设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考生快速阅读和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题目以细节理解题为主2 方式(一) 文章—问题—文章即先粗读文章,然后看问题,最后再通过精读文章来解答问题这是考生常用的按部就班的阅读方式,其特点是有利于考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态度但采用这种阅读方式的考生往往阅读速度较慢,因此难以在阅读时积极主动地预测文章内容方式(二) 问题—文章—问题即先将问题看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最后答题其特点是针对性强,节省答题时间,比较适用于解答事实性和细节性的问题,但是解答主旨性和推断性问题的效果不明显上面这两种读文方式的采用因人而异,无优劣之分当然,题型不同,读文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一旦选定适合自身的方式,应持之以恒,形成读文做题的习惯。
8 阅读理解的命题点有一定规律可寻掌握命题规律,能帮助考生明确阅读时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抓阅读的“敏感点”,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快速、准确锁定信息区间,为准确解题圈定信息源1.段首、段尾处常考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说明文,一篇文章往往会分成几个部分或层次进行说明和论证,每个段落一般都是一个部分或者一个层次英美作者写文章的逻辑性非常强,文章结构非常规范,因此每个段落的首句和尾句经常是该段落的主旨句,也是出题的重点区域2.转折处常考文章的转折处也是体现作者观点和文章主题的地方作者经常会通过先抑后扬的方法在转折词之后才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转折词前后的意思一般来说都是相反的,而作者会偏重其中的某一方因此,在阅读过程中看到转折词时,考生最好能作上标记以方便做题时查找一些明显的转折词包括but,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yet (句首), still (句首), as a matter of fact, in fact等3.对比、比较处常考 另外,作者也经常把两个事物、两种事实、两种观点进行对比,从而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表示对比的一些标志性词语有unlike, by contrast, in comparison, be compared with等。
命题者常对对比双方的属性进行考查,比如文章中说“甲具有X属性,但乙与甲不同,那乙有何属性?”答:非X属性此类考点常出现在逻辑推理型题中,少数出现于其他考点中4.因果处常考 因果逻辑关系也很受高考英语命题者的青睐,因为因果关系阐述了两个事件或者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作者进行分析或者得出结论的地方命题者为了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经常会将因果颠倒,考生需要注意辨别实际的因果关系,防止受到迷惑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有:because, because of, for, since, due to, thanks to, as a result of, as, so, thus, therefore, consequently, in consequence, as a result, result from, result in, cause, lead to, attribute ...to等有时候文章中虽然没有出现表示因果关系的标志性词语,但是在逻辑上也存在着因果关系,这个时候考生就需要自己进行判断和推理5.举例说明处常考一般的议论文和说明文都需要一些例子来支持作者的论证和说明,这些例子往往与作者的论述和说明有很大的关联,考纲中明确提出考生需要掌握区分论点与论据的能力,因此这也成了考题出处的热点。
这种题目在文章中的线索非常明显,一般都带有如下的标志性词语: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take ...as an example, such as, like等考生要牢记一般文章举例处的前后句就是与该例子相关的作者论点,所以在做此类题目的时候就需要追本溯源,寻找论点,才能保证所选答案的正确性6.特殊标点处常考 英文中主要使用逗号和句号,文中一旦出现一些特殊的标点符号,通常都是在表达作者的特殊意图,因此特殊的标点符号处也经常成为出题的区域考生应该对以下标点符号的用法做到较为熟悉:冒号冒号的出现有两大作用——后面内容或者用来解释说明前面抽象的内容,或者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不管是解释还是总结,出现冒号时通常要重点选读冒号后面的内容括号括号中的内容通常用来解释或强调括号前面的内容,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见到括号一般都跳过,但是在英语中通常会把要强调的内容放在括号中,因此不但不可以跳过,反而要认真仔细分析破折号破折号后面的内容通常表示对前面内容的解释说明或补充,说明此处信息至关重要但要注意,两个破折号的作用通常为插入语,就不再是重点信息了7.结论建议处常考 一般情况下出现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e report suggests等类似的结论建议性表达方式时,表明此处为文中提及的实验和研究的结果或作者要阐明论证的结果。
命题者通常不会考查实验和研究的过程,而是将注意力放在结论和结果上,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格外注意这些表达的出现8.观点态度处常考 文章中作者对于某人或某事物的观点或态度,以及文章中涉及的其他人或组织机构的观点或态度也常受命题者的青睐解题时要留意文章中出现doubt, appreciate, hate, against等表达观点态度的词语的地方,以及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特殊句式(祈使句、感叹句、反问句等)三、破解生僻词的2 大技法——灵活使用阅读理解涉及词汇、句子、段落、语篇四个层次的理解问题,而其中最根本的是词汇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元素如果考生掌握的词汇量不够,在阅读过程中处处都是生词,就难以顺利地读懂文章因此,积累足够的词汇是提高阅读技能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在阅读文章时,总会碰到一些自己不认识的词语高考文章中允许出现3% 的超纲词《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因此词义猜测题也是高考题型之一正确处理阅读中遇到的生词,掌握一定的猜测生词词义的技巧,对于理解文章及答题都非常重要对于生词一般有如下两种处理方式:(一)无关紧要的词汇——“跳过去”在阅读理解设题时,并不是所有的生词都是出题点。
在阅读中,当遇到一个生词时,不妨先想一想:这个生词有没有进行精确猜测的必要?高考试题中经常会出现没必要去精确猜测的生词,不知道它的精确含义也不会影响对基本句意的理解在考试中,有百分之十的生词都不会干扰考生做题所以,平时考生要练习对生词的容忍度和处理生词的技巧,否则,临场时考生会因焦虑而影响做题速度和准度对于这类词,不要过多纠缠,尽管放心大胆地“跳过去”如:一起出现的几个首字母大写的单词它可能是个专有名词,不需要知道其意思,只需要知道它是某个事物的名称即可斜体的单词它可能是某本书、杂志、电影的名称或某个专业术语,不用了解它的意思,只需要知道它代表什么事物即可二)影响阅读的词汇——“猜出来”有时候,一些生词对阅读来说存在很大的障碍,对上下文的理解至关重要,我们必须知道这些词的精确含义那么,如何排除这些障碍呢?具体方法将在后面“第4讲词义猜测题”中详细阐述四、破解长难句的4 个诀窍——化繁为简要读懂文章,《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词汇是必须掌握的但过了词汇关之后,阅读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呢?当然不是!因为英语和汉语的句子结构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在攻克词汇关后,我们才面临英语阅读中的第一个真正难题——长难句!如何来破解它呢?一句话:“去掉定状补,只留主加谓”。
在一个句子中,主语和谓语是最重要的(系表结构中的表语也很重要),其他的定、状、补等成分是相对次要的,只要抓住了句子的主干部分(主语和谓语),这个句子的大意也就清楚了如果想抓住句子主干,就要敢于大刀阔斧地“砍掉”句子的次要成分,简化句子下面就是简化句子时需要注意的几个主要方面:(一)“专有名词”不纠缠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机构组织的名称等,通常首字母大写,比较容易发现它可能在句中充当主语(需保留)、宾语(需保留)、介词的宾语(可去掉)、从句中的主语或宾语等成分,在简化句子时,可视其充当的成分决定对于需要保留的,在理解句意时,可只注意其核心词或干脆跳过二)“介词短语”亦可简介词是英语中常见的词类,常接名词、代词或动名词构成介词短语,在句中作表语、定语、状语和补足语下面以常见的介词in构成的介词短语为例:①Our school is in_great_need_of_English_teachers.(作表语,简化时不可去掉)②He is the best teacher in_our_school.(作状语,简化时可去掉)③The girl in_red is Amy, who turns out to be one of my old classmates.(作定语,简化时可去掉)④Wei Minzhi kept her students in_the_classroom for an hour.(作补语,简化时可去掉)⑤He was born in Shanghai in_1968.(作状语,简化时可去掉)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介词短语在句子中作表语,和系动词构成系表结构时一般不可去掉;作其他成分时,一般可以去掉。
因此,当遇到包含介词短语的复杂句子时,只要介词短语不作句子的表语,就可以优先去掉,以便抓住句子的主干三)“连词and”前后断不要小瞧and这个词一个and常会把本来很简单的句子变得很长,使句子看上去很复杂要简化and连接的并列句,关键是要找出and前后到底是哪两部分有并列关系句子中,and连接的最常见的结构有以下几种:and+that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