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当前我国出口贴息政策最优化策略.doc
3页试论当前我国出口贴息政策最优化策略当今,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贸易的产生及其构造被认为是由比拟优势或者是由资源禀赋所决定,自由贸易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正确途径,国际上也成立了象WTO这样具有法人地位的组织,致力于建立公正、公平的自由贸易环境,但是,在现实中却没有国家真正采取不干预的贸易政策,总是在某种程度上采取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的政策目前以关税限制进口、以补贴鼓励出口为核心的“战略性贸易产业政策〞正在逐渐为各国政府所采用这种政策认为目前比拟优势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政府在其中可以起到相当的作用,即通过补贴来实现一种人为的比拟优势,从而改变传统的贸易格局,很多国家也正是通过这种政策促进了本国的出口,改善了国民的福利在战略性贸易产业政策中,补贴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其中出口信贷又是最常用的出口补贴方式,而利率是其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因素,因此本文试图对我国的出口贴息政策进展分析 一、出口贴息问题的引出 由于出口补贴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国际贸易中的公平、公正的竞争原那么,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因此在国际上通过协商建立了一些规那么来标准这方面的操作,协调相关的争端参加WTO后,我国政府承诺要遵守其规那么,因此必须对一些有违WTO的政策进展调整,贴息问题在其中显得比拟突出。
出口贴息,一般表达在出口信贷方面,实际上这是目前国际通行的支持出口的一种方式,我国是通过成立进出口银行来完成这方面的职能,只是我国的出口信贷采用的信贷工具和侧重点跟兴旺国家有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开展程度决定的,包括金融体系的机构、财政实力等,我们没有必要在此论证孰优孰劣,关键是必须作到既能加大对出口支持的力度,又不至于招致非议 〔一〕国际上的有关规定 1.WTO关于出口补贴的规定WTO是倡导自由贸易的,因此对出口补贴之类的做法采取的是一种排挤和反对的态度根据WTO?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的规定,一国政府仅仅可以对研究开发和对落后地区、环保等进展补贴,而在其他方面的补贴都是不允许或被制止的其中出口补贴是明文制止的,属于“制止使用的补贴〞,即是任何成员方都不得使用或维持的补贴方式,否那么假如被其他成员发现或有理由相信其正在施行或维持这种补贴,那么可以采取反补贴措施或救济方法;同时对出口补贴也进展了定义,即指在法律上或事实上仅向出口行为使用的补贴,并列举了出口补贴的12种形式,其中就包括了出口信贷的利率优惠,规定假如出口信贷利率低于其本钱那么构成了出口补贴介于允许的补贴和被制止的补贴之间的是可申诉的补贴,这种补贴虽可被成员国所采用,但其他成员国可以采取反补贴措施或救济方法,因为这种补贴行为也会刺激受补贴方某种产业或产品的开展,而直接或间接阻碍其他成员产品的消费或出口,导致不公平竞争行为的产生。
因此政府在出口补贴问题上必须非常策略,否那么会出现贸易摩擦根据上述的规定,假如对某个行业整体,而不是在出口阶段上进展补贴是WTO所允许的,同样对高新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进展补贴也是可以的,这就为采用贴息手段间接支持出口提供了可能2.OECD关于出口信贷的有关规定不仅WTO对出口信贷有明确规定,经合组织OECD也为协调内部争端达成了关于出口信贷的“君子协定〞由于兴旺国家为支持本国出口,大量的使用出口信贷这一手段,竞相提供优惠的贷款,导致相关国家的财政难于承受负担,最后大家被迫坐在一起就有关的出口信贷条件进展了协调,达成了所谓的“君子协定〞,其主要目的就是标准并约束各国在出口信贷方面的操作,它规定的出口信贷的主要条件包括: A、贷款最长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 B、贷款最高比例:一般不高于85%,这样就要求现汇或预付款比例不低于15%; C、风险加息率; D、贷款最低利率:官方支持的出口信贷〔包括直接贷款、再融资和利率支持〕的最低利率必须以商业参考利率CIRR为根底 它之所以被称为“君子协定〞,是因为它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全靠各成员方自觉遵守应该说“君子协定〞的诞生,标准了各国政府的出口信贷政策,使出口信贷有了统一的标准,并增加了透明度,抑制了各国政府为鼓励出口竟相提供优惠贷款的行为,为国际贸易创造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但由于兴旺国家的出口信贷主要是买方信贷,而直接贷款给本国企业较少,这方面多是由商业银行提供商业贷款,而出口信贷机构提供担保,采用贷款担保的方式,因此“君子协定〞对出口卖方信贷没有做相应规定,不过却给出口卖方信贷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即可以通过设定一个参考的利率,来衡量出口补贴的程度 〔二〕我国出口贴息政策的现状 目前我国出口贴息主要表达在出口信贷上,而这项业务由进出口银行作为官方出口信贷机构来承当,并以人民币出口卖方信贷为主,以承受国家财政的利差补贴为主要特征,较商业贷款有较大的利率优惠,因此其补贴特征比拟明显,容易授人于柄参加WTO后,我国承诺要遵守其规那么,并在有关的文件上对政策性银行,包括进出口银行的信贷业务做了相应的说明,即政策性银行贷款不承受国家的财政补贴,贷款根本上按商业贷款利率,而进出口银行的业务主要是以出口信贷担保为主,少局部采用直接贷款目前对此种说法还没有见到任何权威的解释,但我们的出口信贷有较大的补贴成分以及业务方式有较浓的中国特色却是不争的事实,这说明我国以出口信贷为主的出口贴息政策在入世后面临着较大的调整压力 二、出口贴息的产业政策根据 一国政府实行出口补贴政策,就是将国家的财政资金,即纳税人的钱补贴给出口企业,而最终受益的很可能仅仅是国外的消费者,这就涉及到了国家的福利损失问题,因此必须理清什么样的产品可以给予扶持,才能将有限的资金投放在最需要的地方。
该问题的本质已打破了贸易政策范畴,更关系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过去我们常将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完全割裂开来,贸易政策独立于产业政策,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成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问题国内化、国内问题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国的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更加亲密相关,因此如今来讨论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迫切 假如单纯地来议论出口补贴问题,仅仅为了出口而给予补贴,那对出口的补贴很可能不仅不能真正起到刺激出口的目的,还会导致国家福利受到损失,其本质不过是把本国纳税人的钱捐给了进口国的消费者,而在后果上还可能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和贸易上的摩擦,福利经济学理论的追随者们很反对进展这样的补贴,更有学者认为,在一些条件下为维护国民的福利,对某些产业的产品出口不仅不应补贴,反而应加征出口税 而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倡导“战略性贸易产业政策〞的西方学者认为,政府实行补贴政策,应选择符合以下条件的产业,才能符合国家整体利益: 1.该产品出口所获得的额外收益必须超过补贴的总本钱,出口增加带来的收益抵消了补贴本钱后,才能增加国民的福利,到达补贴的目的但不是每个产业都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企业要想进入出口补贴范围,必须越过一定的门槛,即由政府设立的进入壁垒,否那么成了为出口而出口,造成一定的政策错位。
2.出口补贴不能对国内消费者造成大的不利影响由于出口补贴只针对了局部的行业,受补贴行业的出口增加会导致该行业的利润率增加,促使消费要素向该行业的流动,并引起该行业劳动力要素价格的变化,引起社会财富的分配格局的改变 3.出口补贴应使本国企业能增加产量,同时必需要造成国外竞争对手降低产量,使产品价格不至于降低太多,否那么补贴的结果只是由国家承当了企业的一局部本钱,促成企业降低出口价格,而这并不一定能到达增加市场份额的目的,带来额外的收益,反而可能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这不是出口补贴的目的 当然,这些观点是建立在目前西方世界不完全竞争即寡头垄断的假设根底上的,但却很值得我们考虑尤其目前我国的外汇储藏已跃居世界第二,单纯鼓励出口赚取外汇的时代已过去了,赔本的买卖企业不愿意做,政府也不会鼓励,支持出口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扶持国内的产业,进步竞争力,而不仅仅是为了创汇选择出口补贴,首先考虑的应该是选择行业,对出口的支持不应完全表达在出口的阶段,否那么极易授人于柄,引起贸易纠纷,必须采用灵敏的策略,关注企业的技术研发以进步核心竞争力方面,这些不违背WTO的规那么,从长远来讲更具意义 三、贴息方式探究 由于我国的出口贴息政策,主要是表达在人民币出口卖方信贷上〔对企业技术改造的贴息贷款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这是目前我国出口信贷机构使用的主要支持方式,因此要更好地使用这一信贷工具,就必须解决好利率问题。
当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涉及到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但至少应该把商业贷款利率、国债利率和银行的筹资本钱等几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考虑,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信贷利率 〔一〕商业贷款利率 跟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相比,出口信贷的贷款利率肯定有一定的优惠,否那么无从表达政府对出口的支持,政策性银行的政策导向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但由于出口信贷利率确定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其他负面影响产生,商业银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出口信贷业务,更出现了不应有的信贷竞争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出口信贷利率体系已变得非常迫切,尤其是参加WTO,更使这个问题显得重要,我们还不得不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 1.贷款利率放开的影响参加WTO,我国承诺要开放金融领域,贷款利率市场化只是时间问题,假如到了这一天,政策性贷款的优惠如何表达将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2.假如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展了出口信贷担保业务,为出口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提供担保,那贷款利率上的优惠如何转化为担保费用的优惠将会产生新的问题 〔二〕进出口银行筹资本钱 根据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三条的规定,假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