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重难点突破).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嘻哈
  • 文档编号:341619918
  • 上传时间:2022-1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30.39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重难突破】重难点01 概念阐释 由食物生产取代采集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产生,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的根本因素重难点02 特别提醒 古代世界农业多元化格局原因受自然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古代世界形成西亚东亚及中美洲等不同特色的农业区重难点03 概念阐释 “重农抑商”政策政府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其始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延续至晚清,是古代中国传统的经济政策其前期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重难点04 易错辨析 古代中国南北农业区与经济中心的南移古代中国南北农业区指北方旱田粟麦农业区与南方水田稻作农业区经济中心南移是指:汉唐以前北方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中心宋元以后,江南地区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经济中心重难点05 概念阐释 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指在单位面积内不断通过改进工具和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提高单位面积内产量的技术方法它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基础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重难点06 特别提示 人类文明形成的标志(1)农耕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2)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强化训练】1.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由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由于A.农耕和畜牧业产生 B.早期城市出现C.私有制逐渐产生 D.国家开始形成2. 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这主要是因为A.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各大文明呈现小国寡民状态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的不同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斯塔夫里阿诺斯想表达的是A.农业种植要比采集食物先进 B.阶级社会的产生与发展C.农耕与人类文明产生的关系 D.祭司和文字诞生的关系4. 先秦时期,粮食加工方式非常简单,人们多以粒食为主,且多为两餐制。

      秦汉时期,人们由两餐制逐渐向三餐制过渡,且随着石磨的广泛应用,磨制面粉越来越容易,面食的品种也更加丰富由此可知,秦汉时期A.农作物的种类大大增加 B.生产工具出现根本变革C.农业发展推动饮食变迁 D.民众温饱问题得以解决5. 地理大发现后,欧洲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食物,由于《圣经》中没有提到这种食物,教会禁止人们食用,但是饥饿的穷人打破禁忌,此后这种食物迅速普及以下选项中最有可能是该种食物的是A.马铃薯 B.小麦 C.水稻 D.牛肉6. 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其主要原因是( )A.手工业的形成与发展 B.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C.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D.采集和渔猎的发展7. 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这主要得益于( )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8. 我国古代历法起源很早,原始社会末期可能已出现原始历法商周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物候历《夏小正》这表明( )A.原始历法诱导了原始农业的产生 B.古代重视利用物候知识发展农业C.原始历法适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形成农时观念9.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农耕文化的特点有(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③饲养家畜  ④种植农作物  ⑤有成熟文字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10. 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埃及的土地归法老所有,仅把土地租给占有者;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却承认了土地的私有;中国曾经推行井田制,名义国有,实质为国王私有;希腊的土地被贵族占有。

      据此可知( )A.古代推行土地私有制 B.土地用益权与所有权一致C.土地制度具有多样性 D.土地多样性导致了政治的多元性11. 据统计,从汉朝到清朝耕地总面积增长仅不到65%,人口总量却增长数倍,人均耕地面积从14亩减到2亩左右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重农抑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B.土地兼并导致了农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C.精耕细作的农业支撑了传统社会的发展 D.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严重阻碍社会转型12. 清代陶煦在《租核•推原》中说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史料所反映的准确历史信息是A.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 B.当时国家管理混乱,火灾频发C.田租是当时的主要收入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13. (2020•全国•高考真题)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

      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14. (2019•海南•高考真题)“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15. 某学者研究指出,距今1万年左右,地球上冰期退却,气温上升,气候变暖,植物茂盛,动物大量繁衍,人类努力适应自然,进行种植和驯养活动,并过上定居生活,人类的基本生活来源更多地依赖农耕和畜养在这一演进过程中( )①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②出现了社会分工、物品交换与贸易③农耕定居推动了聚落的形成④西亚居民培植出了大麦、玉米和小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6. 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的133座墓中,有些随葬品有五六十件,但有些随葬品极少;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没有随葬品,而有的随葬品达58件之多。

      这些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A.生产力发展,产品有了剩余 B.氏族内部分化,出现富人和穷人C.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D.国家已经产生,阶级压迫出现17. 我国自古就有春节家家户户写春联、贴春联的习俗,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都是表示庆祝与期盼,如“五谷丰收,六畜兴旺”,这反映A.中国有重视家畜饲养业传统 B.以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为主C.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D.精耕细作生产模式日益完善18. 下图是汉朝画像砖中的牛耕图研究者发现,汉朝耦犁中的铁铧由生铁铸造,比较笨重,需用两头牛才能拉得动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二牛抬杠这表明( )A.土地私有促进生产力发展 B.技术进步推动耕作方式革新C.人民群众推动了历史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有农业发展19. 《汉书•食货志>记载:“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这反映出A. 商鞅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B. 土地私有制加速了贫富分化C. 汉朝政府积极推行商鞅之法 D. 阶级分化的根源是土地兼并20. (2020•福清西山学校高三期中)18世纪以前,欧洲人的食物主要来源于谷物的供应,而此后土豆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物体系,而日益成为了餐桌上的新主食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美洲地区的开发 B.香料用品的大量输入C.商业革命的发展 D.民众生活的不断提升参考答案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1. 【答案】 A【解析】农耕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从游牧到定居生活,A项正确;早期城市出现是人们定居生活的结果而非原因,B项不符合题意;私有制产生和国家形成,都是在人类变成食物生产者和定居生活方式发展的结果,CD两项错误2. 【答案】D【解析】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不属于农耕文明,故排除A项;中国地大物博,不符合小国寡民的特征,故排除B项; C项是地理因素只是部分原因,故可排除;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的不同,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才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故D项正确。

      3. 【答案】 C .【解析】据题意可知,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农业的出现使食物有了剩余,从而产生了新的祭祀阶级,而文字是祭祀们为了记事而做出的发明,即农业的出现推动了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故选C; A项说法属于主观臆断,排除A; BD项说法都没有体现农业产生的影响,排除4. 【答案】 C【解析】先秦时期由于粮食加工方式简单,人们以粒食为主;随着农业生产和粮食加工工具的进步,面食品种更加丰富,说明农业发展推动粮食加工的发展,而粮食加工的进步又推进了饮食进步,C项正确;材料所述为粮食加工的进步,由粒食为主到石磨的广泛使用,面食品种的增加,但并没有涉及农作物种类的增加,A项错误;生产工具在先秦并没有发生根本变革,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先秦时期,民众的温饱问题并没有得以解决,同时材料没有涉及, D项错误5. 【答。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02冠词 -高中英语基础语法思维导图点对点讲解(思维导图).docx 单元复习08走进法治天地中考道德与法治高效复习 (部编版).pptx 归纳03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教师版)-【知识手册】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 归纳03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教师版)-【知识手册】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重难点突破).docx 单元复习06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思维导图+核心考点+知识突破+真题演练】 中考道德与法治 (部编版).pptx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高考地理 专题(新高考专用).pptx 锢囚锋 高考地理 课件.pptx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 新高考地理 复习 (湘教版2019).ppt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重难点突破).docx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讲义)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 (人教版2019必修1)(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重难点突破).docx 专题 土壤-备战 高考地理 课件.pptx 地理过程示意图- 高考之地理图表专项突破(解析版).docx 2.6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高一地理 课件(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千差万别的山高考地理 课件.pptx 专题 人文地理环境中考地理.ppt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重难点).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重难点突破).docx 八年级下册(全)-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备知识清单.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