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132班-刘潮阳-13号-生物接触氧化池演示实验.docx
5页生物接触氧化池演示实验生物接触氧化池演示实验实验人:刘潮阳:刘潮阳 学号:1220131056((13 号号) 班级:给排水给排水 132班班指导老师:朱易春老师朱易春老师 实验时间: 2016 年年 6 月月 24 号号实验地点:建测楼建测楼 116 组号:第三组第三组 组长:郑洋洋:郑洋洋一、生物接触氧化简介一、生物接触氧化简介生物接触氧化池是由生物滤池和接触曝气氧化池演变而来,它兼有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的特点所谓生物接触氧化就是在池内填充一定密度的填料,从池下通入空气进行曝气,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与填料上的生物膜广泛接触,在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物得以去除,污水得到净化二、工作原理二、工作原理在曝气池中设置填料,将其作为生物膜的载体待处理的废水经充氧后以一定流速流经填料,与生物膜接触,生物膜与悬浮的活性污泥共同作用,达到净化废水的作用三、生物接触氧化池的结构与型式三、生物接触氧化池的结构与型式(1)生物接触氧化池结构生物接触氧化池结构 接触氧化池主要由池体、填料床、曝气装置及进出水装置等构成,池体用于容纳处理水量和设置填料、布水布气装置、支撑填料的格栅和栅板,采用钢板焊接或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形状采用圆形、矩形或方形。
由于池中流速较低,从填料上脱落的残膜总有一部分沉积于池底,池底一般做成多斗或设置集泥设备,以便排泥2)生物接触氧化池型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型式接触氧化池的型式可以分为分流式和直流式两种一)(一) 、分流式、分流式所谓分流式,就是使污水与载体填料分别在不同隔间实现接触和充氧接触氧化池由三个同心圆筒组成,在中心筒导入原水和插入空气管中心筒和第二个圆筒的间隙装入填料,处理水沿第二个圆筒外侧间隙上升,从池顶溢流排出二)(二) 、直流式、直流式所谓直流式,就是在填料底部曝气、充氧,从而在填料中产生向上流的一种型式四、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优缺点四、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优缺点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二者之间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特点,具有下列优点: 优点优点 1、BOD 负荷高,MLSS 量大,相对地说效率较高,并且对负荷的急剧变动适应性强,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的充氧条件良好2、由于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又属于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3、处理时间短在处理水量相同的条件下,所需装置设备小,因而占地面积小4、维护管理方便,无污泥回流,没有活性污泥法中所容易产生的污泥膨胀。
5、易于培菌驯化,较长时期停运后,若再运转时生物膜恢复快6、生物接触氧化池有机负荷较高时,其 F/M 保持在较低水平,污泥产率较低 缺点缺点 1、填料上的生物膜的量需视 BOD 负荷而异BOD 负荷高,则生物膜数量多;反之亦然因此不能借助于运转条件的变化任意地调节生物量和装置的效能 2、生物膜量随负荷增加而增加,负荷过高,则生物膜过厚,易于堵塞填料所以,必须要有负荷界限和必要的防堵塞冲洗措施 3、大量产生后生动物(如轮虫类等) 若生物膜瞬时大块地脱落,则易影响处理水水质 4、组合状的接触填料会影响均匀地曝气与搅拌 5、、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参数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参数 生物接触氧化池应根据进水水质和处理程度确定采用一段式或二段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平面形状宜为矩形,有效水深宜为 3~5m生物接触氧化池不易少于两个,每池可分为两室 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填料可采用全池布置(底部进水、进气) 、两侧布置(中心进水、底部进水)或单侧布置(侧部进气、上部进水) ,填料应分层安装 生物接触氧化池应采用对微生物无毒害、易挂膜、质轻、高强度、抗老化、比表面积大和孔隙率高的填料宜根据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的布置形式布置曝气装置。
底部全池曝气时,气水比宜为 8:1 ④生物接触氧化池进水应防止短流,出水宜采用堰式出水⑤生物接触氧化池底部应设置排泥和放空设施⑥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宜根据实验资料确定,无实验资料时, 碳氧化宜为 2.0~5.0kgBOD5/(m3·d) ,碳氧化/硝化宜为0.2~2.0 kgBOD5/(m3 ·d) 6、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1、生物接触氧化池每个(格)平面形状宜采用矩形,沿水流方向池长不宜大于 10m其长宽比宜采用 1:2~1:1,有效面积不宜大于 100m2 2、生物接触氧化池由下至上应包括构造层、填料层、稳水层和超高其中,构造层宜采用 0.6~1.2m,填料层高宜采用 2.5~3.5m,稳水层高宜采用 0.4~0.5m,超高不宜小于 0.5m 3、生物接触氧化池进水端宜设导流槽,其宽度不宜小于 0.8m导流槽与生物接触氧化池应采用导流墙分隔导流墙下缘至填料底面的距离宜为0.3~0.5m,至池底的距离宜不小于 0.4m 4 、生物接触氧化池应在填料下方满平面均匀曝气 5、当采用穿孔管曝气时,每根穿孔管的水平长度不宜大于 5m;水平误差每根不宜大于±2mm,全池不宜大于±3mm,且应有调节气量和方便维修的设施。
6、生物接触氧化池应设集水槽均匀出水集水槽过堰负荷宜为 2-3L/(s.m) 7、生物接触氧化池底部应有放空设施8 、当生物接触氧化池水面可能产生大量泡沫时,应有消除泡沫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