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

21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08202132
  • 上传时间:2022-07-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7.50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绪论1.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2.微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3.单个消费者或者家庭如何分配他们收入被称为消费决策问题4.宏观消费问题的研究根底是微观消费问题5.研究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宏观经济问题6.最早对消费问题进展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是威廉.配第7.魁奈是法国古典经济学中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8.西斯蒙第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的代表9.西斯蒙第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缺乏10.19世纪中期以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是庸俗经济学11.马歇尔的消费学说是需求理论12.资本主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13.凯恩斯学说的理论根底是有效需要理论14.最早建立消费函数理论的是凯恩斯15.大多数消费者行为的根本准则是效用最大化原则16.我们通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消费支出的不可逆性17.消费行为的绝对特征是复杂性18.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19.从宏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可分为:社会消费活动、社会消费构造、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总消费支出的增减a20.从微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主要包括:消费者动机、消费行为和消费者心理21.宏观消费问题具体可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构造与经济构造、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22.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消费者的储蓄决策、消费者的投资决策、消费信贷等23.宏观消费与微观消费的关系答:首先,微观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根底。

      其次,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24.威廉.配第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展分析,主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25.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嘉图继承了配第的思想,亚当斯密指出人们有两种欲望,一是现在享乐的欲望,二是改进自身的状况26.作为贵族僧侣阶级代表的马尔萨斯,试图论证社会消费的不断增长是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27.消费者: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根本经济单位,主要指个人和家庭28.消费者行为包含的层次有:①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②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选择③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置选择消费者行为的特征:①效用最大化原则、②习惯性、③不可逆性、④示性、⑤复杂性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 .习惯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不可逆性: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示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30.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它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消费者的行为,采用实证分析法,通过消费者动机,消费心理,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为厂商的销售效劳。

      从宏观的角度它主要考察社会的消费活动,总消费支出的增减,社会消费构造,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等,采用总量分析的实证方法微观消费问题和宏观消费问题都是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两者之间并不是并列的关系首先 ,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根底其次,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31. 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的历史演变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主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代表经济学家:魁奈和西斯蒙第,魁奈重农学派代表,西斯蒙第认为消费决定生产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地位有效需要理论是其整个理论的根底有效需求缺乏的根源:消费倾向递减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流动偏好研究方法上:所建立的收入决定理论体系采用短期和静态分析法;考察资本主义开展演变时采用历史分析法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分析生产决定消费:为消费提供对象 决定消费水平,决定消费速度,决定消费方式和构造消费对生产具有积极的反作用第二章消费者消费决策1.消费者行为的根本准则是追求效用最大化2.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包括:最大化目标、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3.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预算约束的变动:价格的变动;收入的变动 (假定消费者的收入为M,商品*的单价为*,商品y的单价为y,Q为购置商品的数量) 预算约束线:M=P*Q*+PyQy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 -P*/Py(由于向右下方倾斜,所以斜率为负数。

      斜率越大预算约束线坡度越大)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一商品的价格变化,预算约束线旋转移动当消费者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变化增加时,预算约束线向左下平行移动;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变化减少时,预算约束线向右上平行移动当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增加时,预算约束线右上平行移动;当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减少时,预算约束线左下平行移动4.收入是消费的根底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最根本因素5.正常商品:消费量随着人们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称为正常商品6.弹性这个概念就相对变化而言的,它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计量单位无关7.需求收入弹性:指在一定时期*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映程度需求收入弹性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收入变化的百分比8.收入弹性的符号可以用来区分商品是正常还是低档商品9.对于正常商品而言,假设需求弹性大于1则是奢侈品,小于1则是生活必需品10.恩格尔曲线;它是消费者的收入和*一商品均衡购置量之间的关系曲线;11.预期收入能调节消费者在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12.替代效应: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满足其需求,而当价格下降时,用该商品来替代别的商品来满足需求;13.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是一样的,它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14.对于低档商品而言,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因而大多数低档商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15.吉芬商品:*种商品,当其价格上升或下降时,市场需求量也随之上升或下降。

      这种需求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商品又被称为吉芬商品;16.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两者相互替代关系;17.互补品:指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补的;18.需求价格弹性:指*一商品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响程度;19.需求价格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含义;①弹性系数大于1.,弹性充足有弹性、②需求弹性等于1,企业变动价格不会引起收益的变化、③弹性系数小于1,弹性缺乏缺乏弹性、④弹性系数无穷大,完全弹性或无限弹性、⑤弹性系数为0,完全无弹性状态;20.效用: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的能力;21.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22.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答:它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消费*一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增量趋于递减,在*一数量上,再增加商品几乎不会使消费者的满足进步增加;23.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24.社会阶层:指一个社会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的不同进展等级划分、所划分成的许多组对永久的同类人群。

      社会阶层的划分可以有多种标准,但收入、教育、职业是最常用的划分标准25.影响消费决策的因素:①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决策②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③市场发育程度对消费决策的影响26.社会阶层对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影响 (1)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因而在消费水平、消费构造、消费方式上都表现出一定的显著差异一个社会的阶层构成将对宏观消费产生影响2)较高阶层的消费方式对较低阶层的消费方式具有较强的示作用这种示作用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在*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可能造成社会上很普遍的消费攀比27.社会文化因素 1、定义 文化,狭义讲,是指*个社会和国家在一定的物质根底上以特定的哲学、和行为的方式为中心形成的综合体它包括价值观念、信仰、社会道德、态度、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容 生活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消费者,他的价值观念、信仰、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都带有这种文化环境的特点,并在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中表现出来 2、分类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文化环境和亚文化群这两大因素 3、文化环境对消费者的影响 〔1〕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从而影响消费观念 〔2〕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风俗和消费习惯。

      〔3〕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因而消费方式也有所不同〔4〕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消费者还表现出不同的消费偏好和消费禁忌28.心理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1〕动机定义: 人们之所以表示了*种行为,是由于心有一种驱动力,驱使他去这样做,这种在驱动力就是动机 〔2〕动机产生两个方面:外界刺激和在需要 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购置行为、储蓄行为、投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 〔3〕需要的分类 1〕恩格斯将人的需要分为:①生存需要,②享受需要和③开展需要 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由低级到高级的五个层次:①生理需要,②平安的需要,③社会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的需要的特征可以归结为多样性、层次性、开展性、伸缩性、替代性、时间性和可诱导性此外,需要还会受到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个人的因素的影响 〔4〕需求概念 需要与需不同的两个概念需求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要换言之,它只是人的需要中表现在市场上的那局部一定时期,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但需要不可能都成为需求 〔5〕消费货币支出的选择与需要满足的顺序有关 1〕需要的满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顺序开展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根本满足以后,人们的行为就主要受下一层次需要的推动。

      生理需要是人最根本的需要,它包括最根本的衣食住行等需要这是人们首先要考虑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生理需要得到根本满足以后,人们的货币支出就可以更多地投在高层次的需要上需要满足的这种规律性表现在消费支出构造上,就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满足人们在生理需要的消费支出构造上,就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消费支出比重会逐渐下降,而文化、娱乐、旅游和效劳等费用的支出会逐渐上升 2〕需要的满足在同一需要层次的部也有一个由浅到深的开展〔6〕购置动机 动机是行为的驱动力,动机不同导致不同的行为结果 动机的分类: 1〕以使用为主要目的的动机和以得到心理满足为主要目的的动机 2〕感情动机、理智动机和信任动机 3〕初始动机、挑选动机和惠顾动机 29. 社会心理特征与消费决策 〔1〕从众心理 从众行为的产生及其程度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第一,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一个人对群体越信任,他对自己的信仰就越动摇,同时也就越容易从众这种从众的程度与信任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第二,群体意见的一致性在产生从众的过程中,群体意见越一致,对个体的影响便越大;如果群体的意见不一致,从众率便会有明显的下降这是因为,人们通常认为,多数人的看法比一个的看法更值得信赖。

      第三,群体的人数实现说明,随着群体人数的增加,从众现象会有很大的增长 〔2〕攀比心理 消费上的攀比现象是指在不同的收入阶层之间,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以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为参照进展模仿只有当低收入阶层脱离其收入水平而表现为高收入阶层的消费特点时,才可以称为攀比社会上很普遍的消费攀比,往往也是由*种特殊的社会环境造成的 〔3〕消费流行 社会时尚在消费活动中的反映较大围的从众行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