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级教师课堂】《迷娘》(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教学 (统编新版).docx
10页10《迷娘(之一)》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参考了网络媒体等不少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歌德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体会诗歌复沓叠唱的结构形式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诗歌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情感美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世界的追求教学重点 品读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思辨理解诗歌中的被倾诉对象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1.多媒体播放沃尔夫谱写的《迷娘曲》这支曲子的作者是谁?你从曲子里听出了什么感情?作者:歌德听出的感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对美好事物的深情向往、对纯洁情感的深切执着……2.这是一首被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谱曲达百次以上的诗歌;这是一部用了五十多年写成的“教育小说”中的一首诗歌;这是一首被海涅称为“一支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这是被恩格斯称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也是世界上称得上最伟大的少数几个文学家的诗歌……总之,这是一首相当特别的诗歌人们常说音乐是穿透人心灵,震撼人心灵最强烈的东西,而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为什么竟然比音乐更能打动人的心灵?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国诗人歌德的诗歌《迷娘曲》,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欣赏、去体悟其艺术魅力吧。
3.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剧作家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富裕市民家庭曾获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深受卢梭、莱辛和斯宾诺莎的影响;和席勒交谊深厚,青年时为狂飙运动的主要人物政治上反对封建割据,渴望德意志统一,主张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早期重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利欣根》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5年从瑞士游历归来,应邀担任魏玛公国枢密顾问1786—1788年间访问意大利,对古典艺术发生浓厚兴趣,同时研究自然科学,进行文艺创作,完成剧本《伊菲格涅亚在陶里斯》和《埃格蒙特》后者以尼德兰民族独立斗争为题材,反映作者对异族压迫的憎恨代表作诗剧《浮士德》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反映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德国进步的、科学的力量和反动的、神秘的力量之间的斗争,宣扬人道主义思想重要作品还有自传《诗与真》和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和漫游时代》所作抒情诗语言优美,内涵深广,是德国诗歌的瑰宝其作品对德国和世界文学有很大影响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不少贡献,如发现人类颚间骨,并著有关于植物形态学和颜色学的论文二、读1.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慧那我们就先来读读德国诗人歌德的诗歌《迷娘曲》。
①自由地读读读这首诗——感受诗中的美②个性化地读请两位学生说说读诗歌后的第一感受,最感性的认识③结合背景材料读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材料,有感情地读,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迷娘曲》是歌德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迷娘歌唱的一首插曲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麦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谜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麦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麦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麦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请两位学生读读诗歌,感受诗歌中的情感④教师范读第一小节你从中看到怎样的画面?这些画面由什么构成?你从中能听出什么样的旋律?这些旋律能否用一些词语表达出来?⑤全班齐读,感体会诗歌的情感2.小结:《迷娘(之一)》通过描述故国意大利美好的景物、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以及她被诱拐到德国时路过的云径、山冈、悬崖、瀑布等,抒发了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世界的追求之情。
三、赏1.体会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再读诗歌,完成下面的表格内容,先自我探究,然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展示探究成果:选取的意象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情感第一节柠檬花、绿叶、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宁静、美好这些具有意大利典型特征的意象是人物故国之思的寄托物,表达了浓郁的思乡之情第二节成行的圆柱、辉煌的厅堂、宽敞明亮的居室、大理石立像美好、哀婉通过描写迷娘幼年时生活的房子,抒发了对故国的眷念之情第三节云径、山岗、驴儿、雾、岩洞、危崖、瀑布神秘、险峻通过这些意象,写出了迷娘返乡路途的艰险,抒发了她坚定的返乡之情小结:故乡永远珍藏在人们心灵的最深处,它不会因世事沧桑而改变,那浓烈的乡愁即使经受岁月的漂泊依然散发着萦绕不去的芬芳乡愁可以是余光中的一枚邮票,一张船票,也可以是席慕容的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月亮的晚上想起,也可以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也许就是《迷娘(之一)》经久不衰、流传千古的原因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你认为《迷娘(之一)》这首诗歌最大的艺术特点是什么?①采用正歌和副歌的形式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第一节正歌部分,表现了故国意大利的美好景物第二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
第三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被拐到德国的沿途风景这条路既是她当初的离乡之路,也是她将来的归乡之路正歌部分借助不同场景的描述,表现了迷娘对故国的热爱与思念副歌部分,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通过“走呵!走呵!”的重复,表达了迷娘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亲爱的人,我愿和你同去”“我的保护人,我愿随你前往”“动身吧,父亲!我愿和你前往!”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三种称呼的转换,把迷娘对麦斯特复杂的情感和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迷娘对故乡深沉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执著追求正歌所描写的景物是副歌所抒发情感的基础,正歌和副歌互相配合,寓情于景,相得益彰,把感情的抒发推向极致②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这首诗的三节最后三句都采用了基本相同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加强了询问力量,增大了想念的程度,并表达了前往的急迫心情;从而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四、探1.《迷娘(之一)》中,“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中,“爱人”“恩人”“父亲”这三种称呼的转换有什么作用?这首诗是以向知心人倾诉的形式完成的,倾诉人是迷娘。
从“爱人”到“恩人”再到“父亲”的称呼的转换,体现了迷娘对威廉麦斯特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这种情感既哀婉又美好,诗歌抒发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从感情上呈递进关系同时,这种爱又升华为对父亲的爱,并和思乡之情缠绕在一起,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艺术效果2.被倾诉的对象“爱人”“恩人”“父亲”是同一个人还是三个不同的人?观点一:“爱人”“恩人”“父亲”是同一个人,即威廉麦斯特迷娘在内心深深的爱着他,可是又知道自己的爱情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就从“爱人”转而称呼他为“恩人”“父亲”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威廉麦斯特的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观点二:“爱人”“恩人”“父亲”是三个不同的人从迷娘对威廉麦斯特的感情来看,她对威廉麦斯特的感情是爱情,不大可能把这种感情升华为对“恩人”“父亲”的感情从诗歌三节所写的内容来看,第一节选取了“桃金娘”这种象征爱情的意象,爱人即威廉麦斯特;第二节写迷娘可怜的身世,“恩人”应该指抚养她长大成人的人;第三节写迷娘返回故国途中所见到的景象,迷娘即将回到故国,“父亲”应该是指带她回国的人五、拓1.对比阅读中国版的《迷娘曲》——《梅娘曲》,读出他们的异同点。
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你曾坐在我们家的窗上,嚼着那鲜红的槟榔,我曾轻弹着吉他,伴你慢声儿歌唱,当我们在遥远的南洋2.请阅读下面两首《迷娘曲》,把你最喜欢的一首按照我们以上鉴赏的方法进行鉴赏,写出300字以上的鉴赏文字,尤其欢迎个性化的创新鉴赏观点迷娘曲(之二)只有懂得相思的人,才了解我的苦难!形只影单;失去了一切欢乐,我仰望苍穹,向远方送去思念哎,那知我爱我者,他远在天边我五内俱焚,头晕目眩只有懂得相思的人,才了解我的苦难!迷娘曲(之三)别让我讲,让我沉默,我有义务保守秘密,我本想向你倾诉衷肠,只是命运它不愿意时候到了,日出会驱散黑夜,天空豁然明爽;坚硬的岩石会敞开胸怀,让深藏的泉水流到地上谁不愿躺在友人怀中,倾听他胸中的积郁;只是誓言迫使我缄默,只有神能开启我的嘴3.课堂总结:冰心说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这爱情、这友情,再加上一份亲情,便一定可以使你的生命之树翠绿茂盛,无论是阳光下,还是风雨里,都可以闪耀出一种灿烂夺目的的光辉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
爱情则是一种神秘无边、可以使歌至忘情,泪至潇洒的心灵照耀★板书设计意象——客观主观独特——丰美意境——美好哀婉神秘——优美意蕴——思念爱恋憧憬——唯美结构——复沓叠唱对话——完美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