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四 课外古诗词鉴赏.pptx
25页专项四古诗词鉴赏考点1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注选自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唐宪宗派人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供奉诗人时为刑部侍郎,上书极言其弊,触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此诗是在被贬途中所写对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导析:D“豁达、乐观”错,此诗写于被贬途中,联系前三联,首联写获罪被贬,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颔联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尾联“好收吾骨瘴江边”,人未到先言死,吐露的是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D怎样理解诗歌的内容1.看标题标题往往对诗歌的内容起到提示总括的作用。
有的题目提示事件、情感,有的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背景,有的题目点明中心标题是理解内容的一把钥匙2.寻事件理解诗歌大意,找出人物或意象,归纳出围绕其发生的事件3.抓字词诗歌中有一些关键字词,抓住这些字词,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作用如望岳中的“钟”“割”,春望中的“破”“深”,抓住这些关键的字词,诗句所表现的内容就显而易见了答题模板:这首诗描写(描述)了景象(情景、场面、事件)典例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的思想感情怎样把握诗歌的情感1.结合背景把握情感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个人的遭遇、诗人的理想追求等,有助于全面而深刻地把握诗人的情感2.注意标题的提示作用有的标题本身就暗示或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如标题中有“送”,表明是送别诗,往往表达思念友人或故乡的感情3.注意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关键词或句子,它们往往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态度如“仍怜”“断肠”等,都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4.借助典故把握情感典故是古籍中的逸事、趣闻、寓言、传说或前人的诗文句,诗人往往借助典故,以古比今,借古抒怀,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心志如李白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姜尚、伊尹两个人的典故,委婉地表达希望朝廷重用自己的愿望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 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而犯上”被贬栖迟:停留,居留楚客:指贾谊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的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2.请概括本诗抒发的两种感情D答案:对贾谊的凭吊、悲慨、哀怜、惋惜之情;借怜贾谊以自怜,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1.根据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答案:作者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答案: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考点2理解意象,体会意境【典例3】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这首诗的眼前之景有哪些?答案:鸡声茅店,残月,人迹板桥,微霜,槲叶山路,枳花驿墙怎样把握诗歌的意象1.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提炼出诗句所描写的形象(意象)2.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意象的特点,用恰当的形容词加以描述3.揭示意象的内涵,就是分析意象中所寄寓的诗人的情感或蕴含的哲理2.请对“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的画面加以描绘。
答案:(示例)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怎样描绘诗句的画面1.找出诗句中所有的描写对象(人、物),并把握这些描写对象(人、物)的特点2.理解诗句的大意,根据诗句内容加以想象,使得找出的形象在头脑中成为画面3.在中心词语前添加修饰语,用诗化的语言描述出来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小题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结合这首词,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上阕内容所展示的画面答案:(示例)词人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出游遇雨,却一点也不惊慌,悠闲地漫步在风雨中,把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声当成音乐,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思索人生2.在这首词中,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答案: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二、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浣溪沙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这首词选择了哪些边塞特有的景物?答案:云山、北风、马嘶、戍垒、旧关城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这首词描绘了深秋远塞,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景中含有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抒发了词人奉旨出塞的怅惘之情考点3赏析语言,体会手法【典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注选自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唐宪宗派人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供奉诗人时为刑部侍郎,上书极言其弊,触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此诗是在被贬途中所写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答案:“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与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同时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怎样赏析语言1.品评诗词中炼字的妙处(1)抓住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活用词等进行分析,理解该词在句中的含义2)把该词放在原句中体会其写出事物或人物的什么景象或特征3)点明该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赏析诗词名句首先根据句子的特点确定赏析的角度,赏析角度包括:修辞手法、用词、句式、写作手法、景物描写、人物描写方法等然后分析其描写出的事物的特征、情态;最后指出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答题模板:运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准确)地写出事物(人物)的特点(性格),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典例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东风无力百花残”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案:运用景物描写,点明离别的季节;渲染离别的气氛;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运用典故委婉地说明两人见面很难,期待着双方能互通音讯,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分析诗词表达技巧的方法答题技巧:要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技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和艺术构思方面的巧妙之处答题模板: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揭示了什么道理等)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南安军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注 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梅花:指梅岭,即大庾岭 商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薇充饥,最后饿死中考专栏https:/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1.请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中“悠悠”一词好在哪里?答案:“悠悠”形容漫长、久远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漫长、久远,而且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2.所选词曲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答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包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山坡羊骊山怀古咏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