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解说.docx
10页非攻?讲解 【背景探源】 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据孙诒让考证,墨子生卒年在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他出身卑微,“上无君子之子,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因此养成了注重节省、劳身苦志的作风,“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跷〞他注重理论,擅长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鲁班齐名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立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人们常把孔墨、儒墨并提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墨子“平生足迹所及,那么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孙诒让?墨子传略?〕“席不暖〞,“衣不黔〞,真有孟子所说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主〞的精神两千多年来一直流传着他止楚攻宋的传说正因如此,他的智慧、坚决和见义勇为博得了历代人民尊敬 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确实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
但表达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 ?非攻?〔节选〕局部对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的非正义性予以鞭挞,表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作品鉴赏】 和平,众之所求先秦诸子对于和平有着更为深化的理解,主要的就是关于仁与义的争论这是残酷的环境使然当其时,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愤于世事而无奈,骑牛出函谷而不还;儒家的创始人孔子著述春秋,希望以此劝世,但是闻说祥瑞麒麟被猎获,对世事极度绝望,掷笔绝书孟子是孔子理念的继承者,也是“义〞的创立者孟子说:“春秋无义战〞 无论是“仁〞或“义〞,都是从建立社会秩序的角度来说的社会秩序的本质是社会各利益群体互相间的一种妥协问题是,战国期间的诸侯们并非孟子的性“善〞者,而是荀子的性“恶〞者,于是就有了“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的战争,他们是用战争的方式来进展关于建立社会秩序的讨论而墨子是作为人民的代言人参与关于社会秩序的讨论非攻?篇就是墨子的讨伐不义战争的檄文这篇檄文对非正义战争的批判可谓入木三分下面我们就从思想内容与表现手法两个方面加以赏析 一、锋芒直指不义战争 入人园圃,窃人桃李,尽管是偷,但只是对别人造成了细微的损失,尽管不义,也还不至于造成多坏的影响,而众人便纷纷指责,掌权者那么重重处分,这实在有点小题大做。
其实损害别人,贪点小廉价,尽管可恶,可也不至于成为众矢之的,更何况这廉价实在小得有点微缺乏道至于偷鸡摸狗,尽管比窃人桃李严重,显得不仁不义,但也仅仅是鸡鸣狗盗而已,至多给家畜的主人造成一阵财产的阵痛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这似乎有点严重了,因为牛马是主人家中耕种负载主要的依靠,没有了牛马,主人可能无法完成春种秋收,进而影响到主人的生计所以这就比偷鸡摸狗更严重了一些,但还不至于威胁到主人的身家性命至于杀不辜人,情况就大大地严重了,因为这剥夺了别人最根本的人权——生存权生命是极其珍贵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别人的生命假设剥夺了别人的生命,那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那他自己也受到严厉的惩罚,而被处以极刑但即便如此,他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还缺乏以动摇整个国家的社会根底以上四种行为都是不义行为,而且程度由浅入深,应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这也是可以理解,毕竟这四种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但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开展到攻打别的国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那些个君子却又跟在强权者的后面屁颠屁颠地赞誉有加呢?那些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竟然赢得了众人的喝彩,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似乎杀人越多,不义越甚,才能成就大义既然如此,那么用残杀众多生灵的生命换来的所谓大义又有什么狗屁价值呢?这种所谓的“大义〞还有什么值得赞叹的呢?那些个赞誉有加的君子们不是混蛋又是什么呢?其实发动战争侵略别国,荼毒生灵才是真正的大不义这样,文章就把批判的锋芒直指不义战争,从而提醒出不义战争才是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横死荒野的罪魁祸首 二、层层铺垫,对照鲜明 文章主旨的表现并不是开门见山的,而是作了层层铺垫的先是说情节极其细微的窃人桃李,次说情节不太严重的鸡鸣狗盗,又说情节较为严重的取人牛马,再说情节相当严重的杀人越货,情节是越来越严重,不义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这些行为确实应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但是上述四种行为即使再严重,也不会比“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侵人之国严重吧按照常理,侵人之国应当是罪大恶极,其罪行应该是罄竹难书,擢发难数,但却赢得一片颂扬之声,何等滑稽!何等可笑!何等可憎!何等可恨!性质一样只是轻重不同的行为,导致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相形之下,不就更能看出君子的逻辑是混帐逻辑吗?鲜明的比照使得文章的主旨就更加突出了 ?非攻?思想内容极为深化,反映了当时民众的呼声,艺术手法效果突出,使得文章摇曳多姿。
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历千年而不衰,让人常读常新,屡受教益 【译释点评】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2〕,窃其桃李,众闻那么非之〔3〕, 如今有一个人,进入别人家的果园,偷人家的桃子李子,众人听说了这件事都指责他, 园圃: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这里园圃是偏义复词,圃字无义非:指责,非难 上为政者得那么罚之〔4〕此何也?以〔5〕亏人自利也 在上执政的人捕获到他惩罚他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损害了别人有利于自己 为政:执政的人得:得到,这里指捕获亏:使动用法,使人亏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6〕,其不义〔7〕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至于偷人家狗猪鸡的人,他的〔这种行为〕又比进入别人家的果园,偷人家的桃子李子更加不义 豚;小猪甚;严重,厉害 是〔8〕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9〕亏人愈多,其不仁兹〔10〕甚,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损害别人越多,假设损害别人越多,他不仁义就会更加严重, 兹:通“滋〞,更加甚:严重 罪益厚〔11〕至入人栏厩〔12〕,取人牛马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 罪行也就越大至于进入别人的牛圈马棚,盗取别人牛马的,他不仁不义又超过了盗窃别人狗猪 厚:这里当‘重“讲。
栏厩;栏,古时称牛马的圈厩,马棚 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损害别人越来越多假设损害别人越来越多,他就更加不仁不义,罪行也就越来越大 至杀不辜〔13〕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 至于杀死无辜百姓,剥下他们的衣物,夺取他们的戈矛刀剑,他又比进入别人的牛圈马棚, 拖:拽下来无辜:没有罪过 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盗取别人牛马更加严重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损害别人越来越多假设损害别人越来越多,他就更加不仁不义, 罪益厚当此〔14〕,天下〔15〕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罪行也就越来越大对此,天下的君子都知道〔盗窃行为〕并且加以责难,说它是不义 今至大为攻国〔16〕,那么弗〔17〕知非,从而誉之〔18〕,谓之义 如今至于大的开展到攻打别国,君子们却不知道加以非难,跟在后面加以赞扬,说它是义 从而誉之:跟在后面加以赞扬而,顺承连词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课后理解】 〔2〕【园圃】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这里园圃是偏义复词,圃字无义 〔3〕【非之】非难他 〔4〕【上为政者】在上执政的人 〔5〕【以】因为 〔6〕【攘人犬豕鸡豚者】偷人家狗猪鸡的人 〔7〕【不义】 〔8〕【是】这 〔9〕【苟】假设 〔10〕【兹】通“滋〞,更加。
〔11〕【益厚】更加深重 〔12〕【栏厩】栏厩;栏,古时称牛马的圈厩,马棚 〔13〕【不辜】没有罪过 〔14〕【当此】对此 〔15〕【天下】 〔16〕【攻国】攻打〔别的〕国家 〔17〕【弗】不 〔18〕【从而誉之】跟在后面加以赞扬 【知识盘点】 1、通假字 ①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兹〞通“滋〞,更加 2、词类活用 ①众闻那么非之形容词用作动词,非难 ②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 ③从而誉之名词用作动词,赞美 3、特殊句式 ①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句,“甚〞字后面省略了“于〞字 ②从而誉之,谓之义省略句,“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 【文化卡片】 ?墨子?思想简介 墨家学说以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节葬〞、“节用〞、“非乐〞、“非命〞等思想为宗旨,反对儒家“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反对兼并战争,主张打破贵族垄断政治,“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那么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墨子·尚贤上?〕;提倡“强力〞,反对天命观;主张节省,反对奢侈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小消费者的利益和要求 【考题链接】 1、以下各句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001年全国卷〕 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2、以下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D那么弗知非,从而誉之 3、以下各句中的加点词用法一样的两项是〔〕 A众闻那么非之B以亏人自利也 C从而誉之D项伯杀人,臣活之 4、以下各句所用句式一样的两项是〔〕 A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B假设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C从而誉之,谓之义D假设属皆且为所禽 附参考答案 1、C“乘〞意即“登上〞 2、CA“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现意为特别,很;B“细说〞古义为谗言,今义为仔细地说;D“从而〞古义为跟从,“而〞是承接连词,今义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BDBD是使动用法,A为形容词用作动词,C为名词用作动词 4、ACAC为省略句,B为判断句,D为被动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