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析扬琴的地域风格特色.doc
2页简析扬琴的地域风格特色 扬琴在我国民族音乐中被视为最珍贵的财富之一扬琴亦名洋琴,是一种古击弦乐器,也是我国民族乐器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之一 扬琴在我国使用比拟广泛,在民间文化背景里,经历了数百年民间音乐的洗礼,在演奏方面经过专家的理论和积累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传统流派及鲜明的地方风格色彩,即“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东北扬琴〞,它成为了可以演奏较大型独奏乐曲的乐器 广东音乐扬琴:广东音乐扬琴始于清末及民国初年,它属于闽、粤、台〔中国台湾地区〕、海南色彩区,后来北传至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中国香港和东南亚等地亦有此音乐当地人称为“过潮“谱子〞“小曲〞,多演奏过场音乐和民间器乐小曲由于广东扬琴音乐已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新乐种,在演奏风格上也随之创新和开展,它在优美的渔歌、抒情的山歌和独特的客家民歌等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的根底上形成作曲家严老烈是广东音乐最早的创始人,他改编的?倒垂帘??旱天雷??连环扣?等乐曲是广东音乐扬琴早期的优秀作品,在演奏上发挥了华彩性的即兴加花、衬音、坐音、顿音、密打等技巧,创造了明快、活泼、爽朗、清新的艺术风格广东是扬琴在中国流传较早的地区,正是广东的民间音乐孕育出了扬琴的一个流派——广东音乐扬琴,使扬琴成为富有表现力的独奏民族乐器。
江南丝竹扬琴:江南丝竹是浙江、上海地区人民熟悉的民间器乐艺术由于主要用于丝弦和丝竹制的乐器,故称之“江南丝竹〞江南丝竹扬琴是从江南音乐中别离出来的音乐形式,其开展主要和江南丝竹这一乐种密不可别离,也是江南丝竹中的主要乐器之一,其文化内涵是很丰富的江南丰富的民间音乐衍生了江南丝竹,为江南丝竹扬琴音乐提供了开展环境江南丝竹扬琴的开拓者是任梅初,他是把江南丝竹的合奏曲改编成扬琴独奏曲的作曲家江南丝竹扬琴在演奏风格上独具一格,其传统扬琴曲中属江南丝竹的作品有?弹词三六??欢乐歌??竹街?等,乐曲功能主要表如今衬音、倚音、花音、颤音、轮音、坐音等,发挥了江南丝竹扬琴的润饰加花的特点,扩大了音区的变化与比照,曲调优美细腻,旋律秀雅流畅,韵味明晰隽永在旋律上江南丝竹多以波浪式级进的旋律进展方式,旋律平稳、柔和、含蓄 四川扬琴:四川扬琴也叫“四川琴书〞,因以扬琴做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曾在明末清初形成地方曲艺表演艺术形式,到光绪年间开展为独立完好的说唱艺术扬琴为主要乐器,是贾树三吸收四川扬琴的曲调开展起来的,其影响从成都地区到上海和中国香港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在音乐创作上吸收开始音乐和间奏的器乐曲牌而形成扬琴独奏曲。
四川扬琴主要有南北两大艺术流派,南派行腔绮丽、柔婉、细致、音韵醇厚,其代表作有?欢乐歌??弹词三六?;北派音乐唱腔遒劲、健朗、粗暴、豪放,发音铿锵有力、明快响亮,演奏时运用浪竹咕噜竹〔类似弹轮〕颤音、顿音等技法,使音乐舒缓时细腻委婉、流畅生动,剧烈时刚毅粗暴、浑厚有力,表现力极为丰富,常以叙事著称,代表作?闹台??将军令?四川扬琴独创性和音乐性很强,具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丰富的音乐文学积累 东北扬琴:东北扬琴学派被称为扬琴四大流派之一,其演奏风格不同于广东音乐扬琴的华彩性的即兴加花,不同于江南丝竹扬琴的优美细腻、秀雅明快的风格特点,亦不同于四川扬琴激昂粗暴、气势磅礴,具有阳刚之美,给人以内在的震撼的特点东北扬琴演奏风格的形式受东北民歌、辽南地区皮影戏的直接影响,宋朝时皮影戏为普遍娱乐形式时,扬琴就是其主要伴奏乐器之一东北扬琴创始人赵殿学先生在长期的艺术理论中,将民间小曲、小调逐渐参加自己的改编创新技法,不断完善扬琴特性,运用揉、压、颤、滚、滑、勾、轮等技法,寻求生存开展的新空间,使多样技法的东北扬琴不但在伴奏中完善了自己的特点,而且以独奏形式被人们赞美、欣赏和认可,为东北扬琴奠定了良好的基矗如在全国最流行的曲目?苏武牧羊??罗江怨?中,其音乐表如今继承原有扬琴技法的根底上吸收和运用了传统艺术手段和技法,充分表现了东北扬琴特有的音乐效果,这也是在前人根底上继承、开展和变通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