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启东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
17页2020年启东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启东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20年1月18日在启东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人民政府市长 葛志娟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20年启东市政府工作报告第一部分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奋勇拼搏,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较好地完成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解决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一年来,我市的外事、双拥、档案、气象、粮食、工商联、地方志、民族宗教、人民武装等方面的工作也都取得新的空间和有力支撑机遇稍纵即逝,抓住就是良机,错失就是危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启东作为新出海口建设和对接上海的前沿阵地,我们必须从更大格局和未来维度来审视谋划坐标定位和发展路径,回答好新时代南通发展四问,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确保百万启东人民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地共同迈进高水平全面小康同时,认真做好全面小康与基本现代化之间的有机衔接,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绘好路线图,围绕跑好对接浦东第一棒,百强县市排名年年进两位的目标,以闯关夺隘的气魄、舍我其谁的担当,矢志赶超、奋力拼搏,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聚力提升六个质量,聚焦项目建设、跨江出海、产业发展、城乡融合、民生福祉、安全发展和政府自身建设,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推动强富美高新启东建设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进一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进出口总额保持适度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一、聚焦项目建设,在增强发展后劲上谋求更大突破坚持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招引和推进两手硬、主体与载体同步抓,加快打造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瞄准重点国家和地区,主攻上海、苏南等区域,全年开展各类招商活动100场以上进一步调优配强招商力量,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市场化、专业化招商水平充分研究产业发展方向,逐一绘制产业图谱,建立目标企业名录,通过产业招商、协会招商、以商引商不断招大引强,力争新引进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0个,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健全跟踪落实服务机制,推动签约项目快启动、意向项目快落地主攻重大项目建设切实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扎实开展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围绕开工、竣工、转化达产等环节,完善市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健全重大项目建设日报和预审机制,加大协调服务和跟踪推进力度,推动项目早投产、早达效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0亿元以上项目5个、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新竣工、转化达产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推进广汇能源20万方储罐、亿纬锂能等项目尽快开工,加快海上风电、药明康德、海四达动力等项目建设,推动托伦斯半导体、喆瀚数码等项目竣工投产优化园区功能布局以一区多园为导向,推进开发园区布局调整和功能整合,有效区分经济开发与社会事务职能,打造最具竞争力、独具特色的发展平台突出集聚集约,坚持亩产论英雄,完善产业项目用地绩效评价机制,新上项目亩均投资强度超过400万元。
推动省级开发园区争先进位,启东经济开发区瞄准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目标,在省级开发区中力争南通第一、全省前十;吕四港产业协同发展区主攻基础设施和现代物流、新材料、新能源、粮油食品、高端制造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在省级开发区中排名持续提升;长江口生态旅游度假区全力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二、聚焦跨江出海,在推进开发开放上拓展更大空间坚持深度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局,加快港口建设步伐,提升互联互通能力,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提升港口功能按照一年建设、两年开港、三年成规模的总体要求,加快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吕四港起步港区建设,全面推进西港池2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2个10万吨级通用码头报批工作,启动小庙洪航道升等研究,开工建设洋吕铁路、吕四港作业区至宁启铁路联络线和疏港航道进一步放大海进江、江出海双向集散优势,完善公铁水快速转换、无缝对接的集疏运体系开展港口营运企业招引政策和近海远洋航线研究,谋划吕四港区保税物流平台建设筑牢跨江融合支点加快汇入长三角综合交通主动脉,深入构建内联外通、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全力打造沪苏交通重要节点配合做好北沿江高铁站点选址工作,争取全线一次性开工;推动宁启铁路开通至北京等方向班次。
精准对接长三角产业地图,大力吸引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持续推进与周边城市产业体系协同分工、优势互补深化与长三角各成员间交流互通,积极推动金融、、医疗、文旅以及城市治理等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支持企业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加快构筑以技术、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深入对接服务上海认真研究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上海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地缘相连和自身资源禀赋优势,以三化三拼理念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和溢出效应,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高质量建设沪启产业紧密一体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坚持将研究浦东、对接浦东、服务浦东放在首位,聚焦张江、临港、金桥等重点区域,围绕浦东五大倍增行动和六大硬核产业,积极布局契合度高、补链性强的上下游配套产业,加快形成产业梯度分工、链式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努力成为浦东打造世界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聚焦提质增效,在加快产业发展上力争更大作为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先进制造业新优势围绕产业发展2468目标,夯实两主两新两优产业体系发展根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增长8%以上,工业应税销售增长15%以上。
壮大生命健康科技、海工及重装备两大主导产业,提升高端医药、特种船舶、海洋装备模块等重点领域产业集聚度和产品附加值,力争应税销售突破250亿元培育新能源、新材料两大新兴产业,发挥韩华新能源、林洋能源、华峰超纤等重点企业支撑作用,加快形成更多引领示范型产业品牌提升精密机械、电子信息及半导体装备两大优势产业,以强链、补链、延链为重点,推动上下游产业集中集聚,力争应税销售突破300亿元实施企业梯队培育,力争实现100亿级企业1家、50亿级企业3家、20亿级企业8家、10亿级企业16家,新增规上企业120家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和工业互联网建设,实现星级上云企业10家加大建筑企业扶持力度,推动建筑业高端化、多元化、总部化发展,实现总产值1300亿元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研究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措施,引导民营企业坚守实业、做强主业,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亮点编制现代服务业远期规划,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服务业投资增长8%左右,完成应税销售680亿元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加快布局5G商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产业,着力培育服务业集聚区。
把握居民高品质生活需求,积极培育流量经济、创意经济等新业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依托丰富的江海资源,加快打造恒大文旅、龙湾小镇等重点项目,形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产品丰富的全域旅游新形态挖掘现代农业新特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加快构建三区三带多园现代农业发展布局依托一镇一品,建设农业产业联盟12个;建成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快农副产品电商交易中心等平台建设,提升渔业水产、特经特粮、特色蔬菜品牌影响力;争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创建四青作物区域公共品牌;建成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新增南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新型合作农场10个推动生猪养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做大做强现代渔业,完善水产品定点上岸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四、聚焦改革创新,在激活内生动力上释放更大潜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深化改革,加快集聚发展要素,切实培育壮大转型发展新动能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开展行政审批制度1120改革,推行一链办理一窗受理服务模式,最大限度便企利民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构建简约高效的管理体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医疗集团紧密型建设;逐步实施先看病后付费,让群众享受更加优质便捷的就医服务。
深入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国家试点全面推行渔港港长制,实现依港管船、管人、管渔;推进海峡两岸渔业合作试验区建设梳理国有企业主营业务,通过兼并重组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0家以上聚焦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争取一批国家、省重大科技研发项目落户,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5家主动接受上海和苏南等地辐射带动,推行科技飞地模式,提升创业孵化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院所合作平台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开展合同研发,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以上加强专利强企试点、示范企业培育,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探索引进科技中介、科技金融,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多生长土壤保障发展要素供给聚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深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创造更优环境积极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完成土地增减挂钩和复垦利用8000亩、耕地占补平衡1660亩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实体经济,新增信贷余额100亿元以上,制造业贷款增长10%以上全面落实人才新政,实施东疆英才、海外专家集聚、青年人才倍增三大计划,常态化开展工匠联盟活动和职业技能培训,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对发展的支撑作用。
优化水电气热等要素供给,努力保障企业生产需求五、聚焦城乡融合,在改善人居环境上迈出更大步伐坚持精明增长的城市发展理念,扎实开展城建交通提质年活动,着力拓空间、强功能,加快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提升城市品质内涵突出完善功能与改善民生并重、丰富内涵与塑造特色并进,全力推进三个十大工程强化多规合一,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开展沿江公路、中央大道快速化方案设计,启动高铁新城、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研究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推进蝶湖双子楼、蝶湖商务中心、金融建筑产业园建设,完成老旧小区标准化改造9个、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小区90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实施提升街景、增添绿景、做美水景、扮靓夜景工程,加快建设滨江森林公园、惠阳河滨河公园,新建小游园5个,新增城市绿地60万平方米不断优化路网结构,新建改造钱塘江路、紫薇路等11个路段,丁仓港路北延、中央大道西延等14个路段竣工通车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从民生着眼、从细节入手,持续营造整洁优美、规范有序的城市环境,积极创建省优秀管理城市,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奋力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以绣花功夫、工匠精神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深化小区物业、农贸市场、文明交通等领域治理,巩固拆违控违成果,常态长效抓好市容环卫、集镇环境、背街小巷等整治工作,着力提升群众感受度。
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和废品处理管理,进一步完善餐厨废弃物处置体系,加快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入实施三优化两提升一创建专项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