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诊断学] 临床血液学检测 血液一般检测-.ppt

141页
  • 卖家[上传人]:心****
  • 文档编号:147141551
  • 上传时间:2020-10-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8.60MB
  • / 14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3,4,,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增殖示意图,5,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验,血液一般检验包括: 1.血液细胞成分的常规监测(blood routine test) 2.网织红细胞监测 3.红细胞沉降率检测,6,血液常规检测,传统血液常规检测(blood routine test),是指外周血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检验,包括: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 RBC) 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 HB )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及其分类(differential count DC) 近年来由于血液学分析仪的广泛应用,增加了 红细胞平均值测定; 红细胞形态检测; 血小板计数及平均值测定; 血小板形态检测7,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检测,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参考值 人群 RBC Hb 成年男性:(4.05.5 )1012/L 120160g/L 成年女性: ( 3.55.0 ) 1012/L 110150g/L 新 生 儿: (6.07.0)1012/L 170200g/L,8,【RBC基础理论】人体每小时要制造约5亿新红细胞。

      1. RBC来源、生成、寿命和衰亡,珠蛋白 参与再造血 衰亡红细胞 铁 胆色素 参与胆红素代谢,,,,,,,,EPO,9,定义: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量高于参考值高限 (最好有多次检查的结果) 可分为两类: 相对性增多 绝对性增多,(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临床意义,10,1、相对性增多,是指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使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相对增加 见于: 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多尿、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11,2. 绝对性增多,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erythrocytosis),按发病原因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12,1) 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因血氧饱和度减低所致 红细胞增多的程度与缺氧的程度成正比生理性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 见于: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地居民13,病理性增加 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14,2) 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增加是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有关,如: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肾胚胎瘤、肾上腺皮质腺瘤、子宫肌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15,(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目前认为是多能造血干细胞受累所致 特点: 红细胞持续性增多,可高达(710)1012/L ,血红蛋白达180240 gL,全身总血容量也增加,白细胞和血小板也不同程度增多 本病属慢性和良性增生,部分病人可转为白血病16,(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 生理性减少: 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一般比正常成人约低10%-20%; 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均可使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减少17,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根据贫血产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可将贫血分为三大类 a 、红细胞生成减少 b、红细胞破坏增多 c、红细胞丢失,18,(三)红细胞形态改变,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在血涂片中见到为圆形,大小较一致,直径6-9m,平均7.5m厚度: 边缘约2m,中央约1m,染色后细胞边缘呈浅橘红色 中央呈淡染区(约占直径的 1/3-2/5) 病理情况下外周血中常见的红细胞形态有以下几种:,,19,1、大小异常,(1)小红细胞(microcyte):红细胞直径小于6m。

      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2)大红细胞(macrocyte):直径大于 10m 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也可见于巨幼细胞贫血20,(3)巨红细胞(megalocyte):直径大于15m 常见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 (4) 红细胞大小不均(amisocytosis):红细胞大小悬殊,直径可相差一倍以上 这种现象见于病理造血,反映骨髓中红细胞系增生明显旺盛21,红细胞大小改变,22,2、 形态异常,较常见的有: (1) 球形细胞(spherocyte) : 直径小于6m,厚度增加大于2.9m23,红细胞长径增大、横径缩小呈椭圆形或长柱形,横经/长经<0.78, 正常人血片中可见少数(约1%).椭圆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严重贫血时可达15%以上,一般高于25%-50%才有诊断价值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时也可见到2) 椭圆形细胞(elliptocyte),24,(3) 口形细胞(stomatocyte) : 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呈扁平裂缝状,宛如微张口的嘴形或鱼口状25,(4)靶形细胞(target cell ) : 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中心部位又有部分色素存留而深染,状似射击之靶标。

      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等26,(5) 镰形细胞(sickle cell) : 形如镰刀状,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27,28,(6) 泪滴形细胞(dacrycyte,teardrop cell ) : 细胞呈泪滴状或手镜状见于骨髓纤维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29,(7)棘细胞(acanthocyte,burr cell)及刺细胞(spur cell): 棘细胞外周呈钝锯齿状突起,刺细胞外周呈不规则、不均匀的靴刺状突起 见于:棘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脂蛋白血症)也可见于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症等,30,,31,(8)裂细胞(schistocyte); 又称红细胞形态不整,红细胞异形性,指红细胞发生各种明显的形态学异常改变而言红细胞可呈梨形、泪滴形、新月形等 见于:红细胞因机械或物理因素所致的破坏,为微血管病性溶血的表现,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综合征、恶性高血压以及心血管创伤性溶血性贫血等32,(9)红细胞缗钱状形成(rouleaux formation):涂片中红细胞呈串状叠连似缗钱状 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33,红细胞形态异常,34,35,球形、椭圆形、口形、棘形RBC,36,裂细胞、泪滴、棘形、盔形、镰形RBC,37,3染色反应的异常,(1)低色素性(hypochromic): 红细胞染色过浅,中央苍白区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也可见于某些血红蛋白病38,,39,(2) 高色素性(hyperchromic): 红细胞染色深、中央浅区消失 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症40,(3)嗜多色性(多染色性polychromatic): 红细胞呈淡灰蓝色或紫灰色 见于增生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41,42,4结构的异常,(1)嗜碱性点彩: (2) 染色质小体: (3) 卡波环 (4) 有核红细胞,43,胞浆内出现深蓝色颗粒属于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正常人血涂片中极少出现,约为0.01%,其增多表示骨髓中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并伴有紊乱现象,见于增生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及骨髓纤维化等在铅,汞,锌等重金属中毒时,因红细胞受重金属损伤后,胞质中的核糖体发生聚集变性,点彩红细胞也明显增多,常作为铅中毒诊断的重要指标1)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 stippling):,44,45,(2) 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小体): 位于成熟或晚幼红细胞胞质中的紫红色圆形小体,大小约为0.5-1m,可一个或数个,其本质为细胞核的残余物. 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脾切除后,也可见于红白血病或其它增生性贫血。

      46,(3)卡-波氏环(Cabot): 其来源及性质不明,可能为幼红细胞核膜的残余物也可能为胞质脂蛋白变性所致在嗜多色性或碱性点彩红细胞的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有时绕成8字形环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脾切除后、铅中毒等47,(4)有核红细胞(nuclcated erythrocyte): 即幼稚红细胞见于溶血性贫血、红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1周内婴儿可有少量)48,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49,染色质小体、卡波氏环、嗜碱点彩红细胞,50,,【临床意义】RBC形态变化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RBC大小不一:小RBC、大RBC、巨RBC、RBC大小不均 2、RBC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低色素性、高色素性、嗜多色性 3、RBC形态改变:球形、椭圆形、靶形、口形、镰形、棘形、泪滴形、缗钱状、裂RBC 4、胞内出现异常结构:嗜碱性点彩、 染色质小体、 卡波环、 有核红细胞,51,形态改变 常见疾病 小红细胞 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大红细胞 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大小不均 病理性贫血 靶形细胞 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球(椭圆、口、镰)形细胞 遗传性疾病 裂细胞 (红细胞碎片) 红细胞物理性破坏 红细胞缗钱状 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低色素性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性疾病 高色素性 巨幼贫、球形细胞 嗜多色性 增生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异常结构(点彩、H-J小体等) 骨髓增生旺盛,,,,52,二、白细胞的检测,53, 循环血液中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杆状核,分叶核,,,,,,,54,(一)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55,【临床意义】,通常白细胞数高于10 x109/L称白细胞增多,低于4x109/L称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均有变化 由于外周血中白细胞组成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尤其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故在大多数情况下,白细胞总数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淋巴细胞等数量上的改变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变化56,白细胞的分类,外周血涂片,经Wright染色后观察其形态,白细胞可分为下列5种类型: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57,(二) 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 DC),58,59,5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细胞类型 百分数(%) 绝对值(109/L) 中性粒细胞(N) 杆状核(st) 05 0.040.5 分叶核(sg) 5070 27 嗜酸性粒细胞(E) 0.55 0.050.5 嗜碱性粒细胞(B) 01 00.1 淋巴细胞(L) 2040 0.84 单核细胞 (M) 38 0.120.8,60,各种类型白细胞的特点及变化的临床意义,1.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可分为两类: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镜下特点:细胞体呈圆形,直径1013um。

      胞质丰富,染粉红色,含较多细小均匀的淡粉红色中性颗粒胞核为深紫红色,染色质紧密成块,核形弯曲呈杆状者称为杆状核,核呈分叶者,称分叶核61,中性粒细胞:圆形,直径10-15 m。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