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戊戌变法历史意义评析.doc
3页戊戌变法历史意义评析铜仁十中 樊 敏短暂的戊戌变法悲壮地失败了,但是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用政治学常识可知,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下面就戊戌变法的利弊我作简要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代言人,在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力量还很弱小,因此在变法时,就不得不寻找同盟者,甚至是依靠对象他们选择了联系较多的封建地主阶级,而对劳动群众则采取轻蔑和敌视的态度然而在中国近代,劳动群众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主体力量,没有他们参加,就不能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任务,也不能使任何有损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改革获得成功第二,维新派所联络和依靠的是地主阶级中的开明分子,主要是帝党,包括光绪帝在内,并没有多少实际的权力和力量,站在他们的对立面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以及依附于它的洋务派,这两派的力量远远超过维新派和帝党,这就决定了变法运动必然失败的命运第三,变法的失败与维新派在变法理论、策略和措施上的错误也有密切的关系维新派的变法理论主要是康有为写的两部书——《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然而这种理论连自己的同党和同盟者都不能征服,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之所以缺乏征服人心的力量,是因为它本身存在着严重的错误和缺点。
两部书虽然在批判旧学方面发起了一场“总攻击”,但未能树立起正确的理论观点由这两部书所引起的今古文经之争几乎淹没了变法的主题,干扰和阻碍了变法,维新派在变法策略和措施方面的主要错误是“躁进”康有为和年轻的光绪帝都缺乏政治经验,急于求成,在103天中所发出上百道新政诏令,但却是只有原则,没有配套措施因此,变法除了得到少数开明人士的支持外,一直没有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反而不断地激起反对的声浪这恰好给顽固派的政变提供了机会和借口,导致变法失败尽管维新派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他们毕竟是站在那个时代前列的政治力量,他们的变法主张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他们的变法是为了救亡图存短暂的戊戌变法没能达到自强御辱的目的;但它具有重要的爱国救亡意义,它把民族救亡意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戊戌变法也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它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戊戌变法则是要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符合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它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
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正规地说,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和稍后几年初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新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开始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