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韩愈《重答张籍书》原文及翻译译文.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工****文
  • 文档编号:547159313
  • 上传时间:2024-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68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韩愈《重答张籍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韩愈《重答张籍书》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韩愈《重答张籍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韩愈《重答张籍书》原文及翻译韩愈 原文: 吾子不以愈无似意欲推而纳诸圣贤之域,拂其邪心,增其所未高;谓愈之质有可以至于道者,浚其源,导其所归,溉其根,将食其实:此盛德者之所辞让,况于愈者哉?抑其中有宜复者故不可遂已 昔者圣人之作《春秋》也,既深其文辞矣;然犹不敢公传道之,口授弟子,至于后世,然后其书出焉,其所以虑患之道微也今夫二氏②之所宗而事之者,下及公卿辅相,吾岂敢昌言排之哉?择其可语者诲之,犹时与吾悖,其声哓哓③;若遂成其书,则见而怒之者必多矣,必且以我为狂为惑其身之不能恤,书于吾何有?夫子,圣人也,且曰:“自吾得子路,而恶声不入于耳其余辅而相者周天下,犹且绝粮于陈,畏于匡,毁于叔孙,奔走于齐、鲁、宋、卫之郊其道虽尊,其穷也亦甚矣!赖其徒相与守之,卒有立于天下;向使独言之而独书之,其存也可冀乎? 今夫二氏行乎中上也,盖六百年有馀矣其植根固,其流波漫,非所以朝令而夕禁也。

      自文王没,武王、周公、成、康相与守之,礼乐皆在,及乎夫子,未久也;自夫子而及乎孟子,未久也;自孟子而及乎扬雄,亦未久也然犹其勤若此其困若此而后能有所立吾其可易而为之哉其为也易则其传也不远故余所以不敢也 然观古人,得其时,行其道,则无所为书;书者,皆所为不行乎今而行乎后世者也今吾之得吾志失吾志未可知,俟五六十为之,未失也天不欲使兹人有知乎,则吾之命不可期;如使兹人有知乎,非我其谁哉?其行道,其为书,其化今,其传后,必有在矣吾子其何遽戚戚于吾所为哉! 前书谓我与人商论,不能下气,若好胜者然虽诚有之,抑非好已胜也,好已之道胜也;非好已之道胜也,已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也若不胜,则无以为道吾岂敢避是名哉!夫子之言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则其与众人辩也有矣驳杂之讥,前书尽之,吾子其复之昔者夫子犹有所戏,《诗》不云乎:“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记》日:“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恶害于道哉?吾子其未之思乎! 孟君将有所适,思与吾子别,庶几一来 [注]①张籍致信韩愈,劝其著书明道以驳斥佛老,韩愈作书答之张籍再致信,韩愈写了这封书信来一一解释②二氏:指佛教和道教③晓哓:争辯声。

      译文: 您不认为我不成材,想要把我放在诸位圣贤的范围里去掉我不正确的想法,增加我还不够高明的方面;认为我有可以达到大道的本性,疏通它的源头,引导它的去向,灌溉它的根部,将要吃到它的果实:这是有高尚道德的人都不敢当的,何况对于我这样的人呢?但由于信中有应该回复的,所以不可以任从 从前孔子写作《春秋》,已经使它的文辞艰深;但是仍然不敢公开传播它,用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授弟子,一直到后世,之后这本书才问世这就是担心儒家的道理微薄的原因啊现在信仰与侍奉佛教与道教的人,(上至天子)下到大臣们,我怎么敢明目张胆地摈斥它们呢?选择可以讲的话加以教诲,尚且形势与我的意见不一致,有(很多)争辩声;如果写成这书,那么看见我就恼怒我的人一定很多了,并且一定把我当作狂人糊涂人不能保全自身,书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用呢?孔子,是圣人,尚且说:“自从我得到子路,就听不到骂声了其余辅佐孔子的弟子遍布天下,尚且在陈国断粮,在匡地被围困,被叔孙诽谤,在齐国、鲁国、宋国、卫国的郊野之间奔走他的儒家之道虽然尊贵,他的穷困也是十分厉害啊!依赖于他的弟子们团结起来一起守卫他,最终在天下有所成就;假使孔子独自立言独自著书论道,他的生存情况可以期待吗? 现在佛教与道教在中原流行,有六百多年了。

      它们的根基牢固,它们的影响广大,所以是不可能早上下令傍晚說禁止的自从文王去世,武王、周公、成、康团结一致守护文王之道,礼乐教化都存于世,到了夫子,(距离古时)不久;从夫子到孟子,(距离古时)不久;从孟子到扬雄,(距离古时)也不久但是他们仍然辛劳到如此地步,穷困到如此地步,之后才能有所成就,我难道能很容易地做这件事(指传播儒家之道)吗?它做起来容易,那么它的传播就不远,所以我不敢(著书) 但是看古人,得到了他的时运(指被赏识),践行他的主,就不著书;书,都是行径在现世行不通但在后世行得通的人写的现在我能不能实现我的志向还不知道,等到我五六十岁的时候写书,是没有损害的老天如果不想让这些人明白道理,那我的寿命就不可注定;如果要让这些人明白事理,除了我还能是谁呢?(我)践行大道,著书立言,教化今人,传于后世,必定有(这样的成就)您为何就对我写书这件事这么急迫呢! 前面那封信说我和人商讨辩论,不能忍气吞声落于下风,好像争强好胜的人的样子即使真的有这样的情况也并不是喜欢自己取,是喜欢自己的主张取胜;不是喜欢自己的主张取胜,我的主张是孔子、孟子、扬雄所传的主张如果不能取胜,就没有什么可以作为主张了。

      我怎么敢逃避这样的名声呢!孔子说:“我整天和颜回讲学,(颜回)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愚人但是颜回与一般人辩论对孔子所讲授的内容有发挥您讥讽我写文章交杂混乱,上一封信里我已经解释得很完备了,您还是再看看吧从前孔子也有开玩笑,《诗经》不是说:“善于开玩笑的人,从不刻薄《礼记》说:“只拉紧弓弦而不放松弓弦,即使是文王和武王也做不到哪里对主张有损害呢?您大概没有想过这个吧! 孟郊将要前往他处,想着与您分别两地,或许会去拜访您我再次向您问好 韩愈《重答张籍书》 2、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原文及翻译韩愈 原文: 月日,愈再拜: 天池之滨,大江之濆【2】,日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獱獭【3】之笑者,盖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负其异于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 (选自《昌黎集》) 注:【1】本文是韩愈在唐德宗贞元九年应试博学宏词科时写给别人的求荐信2】濆:fén,水边3】獱獭:biāntǎ,生活在水边以捕鱼为食的小动物 译文: 某月某日,韩愈再拜(书信用语,表示自谦): 天池的边上,大江的水边,传说:有怪物存在,大概不是平常鱼类水兽等动物可以比得上的它得了水,就能呼风唤雨,上天下地都很容易如果得不到水,也就是寻常所见的那种形状,不用广阔险峻的高山土丘就能把它困住然而它在没有水的时候,不能自己造出水来它们十次有八九次被獱獭(一般的水兽)之流嘲笑如果碰到有力量的人,可怜它们的窘境而把它们运输转移(到有水的地方),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这种怪物,报负和一般东西不同,它会说:“就算烂死在沙泥里,我也高兴如果俯首帖耳,摇尾乞怜,不是我的志向因此有能力帮它的人遇到他们,熟视无睹,就像没看见一般。

      他的死活,我们也无从知道了 如今又有一个有能力的人走到它的面前,姑且试着抬头鸣叫一声(因为有能力的人已经对他们习惯而视而不见了),哪里知道有能力的人不可怜它的窘境,而忘记了举手之劳,把它转移到水里边?别人可怜它,是它的命别人不可怜它,也是它的命知道生死有命还鸣号求助的,也是它的命我(韩愈)如今确实有点类似于它,所以不顾自己的浅陋,而写下这些话,希望阁下您垂怜并理解我!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3、韩愈《与孟尚书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韩愈《与孟尚书书》原文及翻译韩愈 原文: 愈白: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圣贤事业,具在方册,可效可师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积善积恶,殃庆自各以其类至,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诗》不云乎:“恺悌君子,求福不回《传》又曰:“不为威惕,不为利疚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况万万无此理且彼佛者,果何人哉?其行事类君子邪?小人邪?若君子也,必不妄加祸于守道之人,如小人也,其身已死,其鬼不灵,天地神祇,昭布森列,非可诬也,又肯令其鬼行胸臆,作威福于其间哉;进退无所据,而信奉之,亦且惑矣! 且愈不助释氏而排之者,其亦有说。

      孟子云:“今天下不之杨①,则之墨②杨墨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则三纲沦而九法斁,礼乐崩而夷狄横,几何其不为禽兽也!故曰:“能言拒杨墨者,皆圣人之徒也扬子云云:“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夫杨墨行,正道废,且将数百年,以至于秦,卒灭先王之法,烧除其经,坑杀学士,天下遂大乱……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以至于今泯泯也,其祸出于杨墨肆行而莫之禁故也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 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呜呼!其亦不量其力,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天地鬼神,临之在上,质之在傍,又安得因一摧折,自毁其道以从于邪也! (选自《与孟尚书书》,有删节) 译文: 大凡君子立身行事有自己的规矩准则,圣贤们的事业,都明载典册,可以学习,可以效法;我韩愈上不愧对苍天,下不愧对庶民,对自己无愧于心,是积累善行,还是积累罪恶,祸福各以其行事而至,怎能背离先王的儒道、舍弃圣人们的法规,而追随外教以求来世之福报呢?《诗经•大雅•旱麓》不是说过:“和乐平易的君子,求福而不违犯先祖之德。

      《左传•哀公十六年》又说:“君子之人,不惧怕威暴,也不为私利而痛苦假如佛教能带给人们灾祸,这也不是坚守儒道的君子们所惧怕的,何况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事理况且那些成佛的到底是些什么人呢?他们做事是类似君子呢,还是类似小人呢?如果类似君子,他们必定不会随便把灾祸加到守道君子头上;如果是类似小人,那么他们自身已死,他们的鬼魂也没有灵验天地神灵,他们的等级地位排列森严,不是可以随意欺骗的;他们又怎肯让鬼们在天地间自行其是、作威作福呢?佛的举止行动均无所依凭,而人们却去信奉它,也真是够糊涂的了 况且,我韩愈不但不帮助佛教,而且严加排斥它,我也是有根据的孟子说:“如今天下之人,不接近杨朱,就接近墨子杨、墨两家同时来扰乱,儒家的圣人之道就不昭著了,于是就三纲沦亡,治理国家的各种大法败坏,礼崩乐坏而夷狄横行,还能有多久不沦落为不知礼仪的禽兽呢?所以说:能谈论排斥杨子、墨子的人,都是儒门圣人之徒汉代的扬雄说:“古时候杨子、墨子堵塞了儒家思想畅行之路,孟子对之辩解并加以驳斥,澄清了混乱杨子、墨子的思想畅行,儒家的正统思想被抛弃废止,将近数百年之久,而到了秦朝,最终消灭了儒家先王的礼法,焚书坑儒,于是天下大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