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12商业街柳巷.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49428274
  • 上传时间:2023-11-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9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3年12商业街柳巷 12商业街------ 柳巷 (一)柳巷名字的来历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尉迟敬德从家乡来到山西首府尉迟恭门神像 太原,古称并州初来乍到,尉迟敬德又不会阿谀奉承,最初不仅没有施展自己的报复,还流落到街头有一位老太太唯一的亲人,她的孙子,被隋朝皇帝征去挖运河,病死在工地上所以看到与自己孙子年纪相仿的尉迟流落街头十分不忍,就把他叫进自己家,拿出衣物和粮食救济他可是尉迟不愿拖累老人,就连夜不辞而别 后来,尉迟敬德成了秦王李世民的左膀右臂,终于打回了并州城攻城的前一天晚上,尉迟感念老太太当年雪中送炭的恩情,找到老太太,告诉她,只要在门前插一根柳条,就不会遭到军队的骚扰和袭击老太太知道后,为了防止乡亲们也遭受战争的侵袭,连夜通知了村里所有的人家第二天,整个一个村子,家家门前插柳条,尉迟的军队看到柳条全部绕道走,没有骚扰一家一户 随着时间的流逝,柳条落地生根,长成粗大的垂柳,柳巷之名也开始流传开了每到烟花三月,纷飞的柳絮就会向世人展示老太太救人的功德和尉迟报恩的胸怀 (二)柳巷的变迁 初成 天时地利人和 2023年11月,柳巷大修完工在望,在这条街上追溯其百年历史时,是什么样的天时地利人和让不同年代的商户们云集于此? 太原地名研究专王继祖说,讲起天时,先就要提起一条老铁路。

      1897年,山西巡抚骋之秉承前任张之洞“利用晋铁”的理念,上奏朝廷,建议在河北正定及山西太原间修一条铁路,以便晋铁外运1907年,正太铁路竣工铁路的修建活跃了山西的商业,此后的二三十年间,外地的商贾货品沿这条铁路鱼贯而入,成就了柳巷这条著名的商业街 再说到地利,就不能不提到光绪年间,一场大水淹没了当时最热闹的府前街 (即现府西街)一带,商贾和住户无奈向地势稍高点的钟楼街一带转移其实首先热闹起来的不是柳巷,而是开化市开化市前身为开化寺,清末寺里烟火凋零,为维持生计,僧人不得已典出前院,成为商贾经营之所,开化寺便渐渐变为“开化市”辛亥革命后,寺院被辟建为共和市场,后来一再扩建,1922年,共和市场正式改名为开化市场当时的开化市总面积1200平方米,有200余家中小商户,三教九流都包罗其间,人称太原 胡家首的“大栅栏” 开化市的兴盛带来的商圈效应,此为“人和”开化市兴盛初期,柳巷还只是一条小巷,偶尔有市井小贩在此摆摊,也是生意寥落但随着京津豫冀的商贾们接踵而至,柳巷迎来了巨变的机遇 兴盛 各地商贾云集 店铺林立闻名全国 84岁的马秀英生在太原城,从小就住在大濮府,而柳巷、开化市则是她最常去的地方。

      马秀英说,她的祖籍是河北保定,父辈来的太原,“太原矿多,厂多,好活人那时柳巷周边有不少从河南河北逃荒来的,并且形成了各自的圈子,河北帮多做食品;河南帮做衣帽鞋类;京津帮开医药铺子„„马秀英说,也许是风气所致,老太原人只做大买卖,不做小生意有点家产的,把院落租给外乡人,房租足以过日,就过着悠闲的生活没钱的,多是出去打短工,干的是拉大车、挑水、打煤糕等营生,但也过得挺好马秀英的父亲曾是老字号糕点店稻香村的伙计,马秀英回忆说,当年有钱人买糕点都要到柳巷来,因为这里有两家最有名的糕点店,稻香村和老香村,卖的是地道的京味和苏式糕点 其实不光是糕点店,当时最好的绸缎庄——大隆祥、庆记;最好的鞋庄——福利生、庆华源、履华新;最好的药行——乐仁堂、顺天立;最好的饭店——正大、晋隆,都云集于此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柳巷——一条宽不过四五米、长不过二三里的小巷上有着四五十家店铺,行商坐贾云集,这样的规模闻名全国如果说开化市是太原的大栅栏,那么柳巷就是太原的王府井 齐韶景先生是“庆华源”股东的后人,“庆华源”是最早在柳巷开业的鞋庄之一齐先生说,开化市集中了小商小贩,柳巷则是云集了大门脸。

      东西稀罕洋气,价钱也比别的地方要高出许 多比如说服装,当时太原人大多还穿土布或绸缎中式褂服,而华泰厚则是从上海等地进呢料,做西式洋服;比如说干鲜杂果,本地的只卖一些核桃花生瓜子,近亿号则有南方来的果仁、鱼干„„齐先生说,那时有钱人家多半在店里留有账簿,买了什么都记在账上,到年终岁末,再统一结算,平民则现金购买不过店里都有规矩,伙计不得看衣下单,把人分三六九等 低潮 做买卖的居民区 从上世纪20年代起,柳巷就成为太原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地段直到上世纪60年代,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柳巷两旁的商店纷纷关门,房屋经租或收归国有后,分配给市民成了住房,柳巷也从一条商业街变成了居民区,不过柳巷四周依然是商业网点最为集中的地方那时柳巷这边的商店规模大,花色品种也多张丽萍说,在那个什么都要号证的年代,买什么都要仔细思量,比如说一人一年只有七尺布票,刚够做一件衣服一般商店里只有蓝黑白这三种颜色的平布,但在二轻商场,花色就多,有白底小花的的确良,还有格子布、条纹布、灯芯绒主妇攒上一年的布票,年底到柳巷挑拣半天,才能选到合适布料,给孩子做几件花花衣裳至于想买缎子被面、自行车这些稀罕的物件,更是只有在柳巷这边才行。

      复苏 老字号一度门庭若市 过完1979年的冬天,走在柳巷的街上,人们开始感觉有些不同,什么时候,柳巷的街道两旁又挂起了老招牌,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马先生1982年进入“华泰厚”工作,这是山西惟一一个荣获中华老字号品牌的服装企业,上世纪80年代初,华泰厚门前每天早上五六点就有人排队,因为店里一天只放十个号,而且一过国庆就不再接活做一件衣服,定好布料后,要三个月才能拿到每逢周日,店里卖布的柜台前就挤满了人,一匹布,一个多小时就卖光,简直跟抢似的 衣服要穿华泰厚的,饺子要吃认一力的,元宵要吃老鼠窟的„„那段时间,是柳巷众多老字号的鼎盛年代,家家都有每天刚一开门,顾客便一哄而上的热闹和辉煌历史悠久的老字号重现辉煌,建国后形成的新名牌也在分庭抗礼,妇儿商厦、柳巷大鞋店、开明照相馆„„马先生说,那时的太原人,不管买不买东西,星期日都要来柳巷逛逛,窄窄的柳巷挤满了人,真是摩肩接踵 上世纪80年代的柳巷,老字号挑起了大梁,但细心的市民也发现,街头摆摊的个体户越来越多,他们的商品价格便宜、样式新颖时髦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不少个体户从四面八方的地摊转移到柳巷的铺位里,柳巷又迎来一个新的转变。

      年轻人逛街必到柳巷 穿时尚,在柳巷这条街,在太原年轻人的心里,有着特殊的地位 走走逛逛吃吃好快乐 上世纪90年代起,各品牌服饰店开始移师柳巷,早期的专卖店有新大陆、真维斯、欢腾,大型商厦有立达、工贸,到后来,梦特娇、金利来等当时的一线品牌都在柳巷开设了连锁店,而后又有了大型商厦贵都、中昌,名品进驻让老百姓体会到品牌的魅力 新世纪初的柳巷,是太原市最繁盛的地方白天,可逛逛老字号,寻觅深厚的历史;也可去贵都这样的大商厦做一个白领丽人,或者到立达享受淘宝的乐趣晚上,柳巷则是另一番景象,地摊一字排开,搭个铁架子就能开张,东西便宜,销量也好摊贩后面是大排档,有煎炒烹炸的大餐,也有一碗面皮、凉粉的小吃下了班,一路走走逛逛吃吃,就是一晚上的快乐时光 1988年 大型商场拔地而起 1988年,太原市对柳南、桥东街、原棉花巷一带的旧城区进行改造开发,开始推进柳巷现代化商业的进程 提起1988年柳巷柳南的开发改建,就不得不提山西省三晋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三晋开发公司)作为第一家大规模开发柳巷,并推动其成为繁华商业区的开发商,三晋开发公司缔造了省城许多著名的大型商场,包括立达百货、工贸大厦、贵都百货、联洋百货等。

      好大一个柳巷 在许多太原人心中,柳巷并非单指横亘在迎泽大街与府东街之间的那条不宽的街道,而是指整个柳巷商业圈之所以用柳巷为代表,源于人们多年来的习惯 ” 12商业街柳巷 商业街的定义及特色商业街 旅游商业街 商业街调查 商业街定义 商业街设计 商业街策划 商业街开街讲话 商业街商业业态定位 商业街设计文本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