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上册《木鼓歌》教案设计.docx
5页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木鼓歌木鼓歌》》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木鼓歌》 ,从而表现出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2.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设计伴奏,并能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木鼓歌》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设计伴奏教材分析这首歌曲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动人场面,同时也抒发了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赞颂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节奏八分附点节奏、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的运用,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抑扬顿挫歌曲中具有劳动特点的节奏“” ,仿佛再现了劳动中一领众和的情景,充分显示了佤族人民豪爽、粗犷的性格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运用也突显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调式的游移是佤族文化与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标志,演唱歌曲时如果能在歌曲休止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并配以简单的舞步,会使演唱歌曲的气氛更加热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木鼓舞》视频,导入新课的学习提问:人们在做什么?学生回答:人们聚在一起边敲鼓边跳舞……师:这是云南佤族人民在跳《木鼓舞》 佤族人民能歌善舞,在每个村寨,都有一个或几个建在高地上的竹制木鼓房。
木鼓分为一对,左边是母木鼓,右边是公木鼓,佤族人民把制作木鼓当作盛大的节日,称为“拉木鼓” 佤族人民不仅跳木鼓舞,而且还唱木鼓歌,边歌边舞,场面非常热烈,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木鼓歌》就表现了这种欢乐歌舞的场景2.学生谈欣赏视频后的感受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听老师介绍,对木鼓舞有了初步的了解,从而引入本课歌曲的学习二、学唱歌曲.初次聆听歌曲《木鼓歌》 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们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学生回答: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2.再次聆听歌曲《木鼓歌》 问题: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木鼓咚咚响、木鼓会唱歌、鼓声响四方、歌唱幸福生活……师:木鼓是佤族最具代表性的打击乐器之一,是由比较坚硬的木头制成,音色清脆、明亮这首歌曲表现了佤族人民欢快歌舞,歌唱幸福生活的场面3.《木鼓歌》歌曲学习1)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分句学唱歌谱①练习节奏:2/42/4④学习歌曲第 13─18 小节的旋律注意唱准:后十六分节奏和弱拍上出现的八分附点音符反复练习歌曲第 9─18 小节⑤学习歌曲第 19─28 小节唱准歌曲第 23─28 小节中出现的四度音程和歌曲中的下滑音2)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歌谱。
4.学习歌词1)学唱第一段歌词节奏,找出认为最难唱的地方学生说出难唱的地方,老师帮助学生解决难点2)学唱第二段歌词节奏3)随《木鼓歌》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5.歌曲处理1)歌曲中的衬词,要唱得轻巧,唱出佤族民歌特有的韵味结束句的演唱要先连后断,唱出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向往2)加入打击乐器伴奏①学生分组设计伴奏形式,在歌曲有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器(双响筒、铃鼓等)为歌曲伴奏②分组展示3)创编歌曲律动分组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欣赏视频《木鼓歌》表演一起表演唱4)为歌曲设计、安排各种演唱形式,将这首歌曲唱得更动听①学生采用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②学生分小组进行展示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6.随《木鼓歌》伴奏演唱歌曲三、课堂小结这首歌曲表现了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刻画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动人场景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设计了伴奏,用多种形式演唱了歌曲,还为歌曲创编了简单的动作,提高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多了解一些佤族民歌风格的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