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黑土肥力影响研究.docx
3页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黑土肥力影响研究李 涛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黑土肥力特征0 引言东北平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松嫩平原中部作为主要的黑土带,已经成为我国商品粮重要基地,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我国黑土开垦年限正在不断增加,导致黑土出现退化问题,通过秸秆还田,提高黑土肥力,是当前广泛采取的一种土壤培育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扰动土壤,改变土壤肥力免耕秸秆覆盖对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增加、团聚体稳定性有很好的效果东北地区作为我国主要玉米产区,拥有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受制于气候与农业机械化影响,玉米秸秆无法通过直接还田得到快速的腐解,对于春季播种、出苗、高产稳定等有不利的影响,因此,玉米秸秆还田面临着较大推广困境采用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对于黑土肥力培育有不同效果,有助于黑土肥力和生产持续能力的提高1 玉米秸秆还田的方式玉米秸秆还田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秸秆深翻还田方式,通过大型玉米收获机收获玉米,同时粉碎玉米秸秆,使长度低于10cm,均匀抛洒到田间,再通过翻转型犁使秸秆深翻,进入土层的20~30cm处,之后旋耕耙平,使土壤可以播种来年春季时通过平播播种,再镇压土壤第二,秸秆覆盖还田,大型玉米收获机收获后,粉碎秸秆,平铺在地表,来年春季通过免耕播种机进行平播。
2 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于黑土肥力特征的影响2.1 土壤容量和含水量变化秸秆深翻还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0~2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了21~40cm土层的土壤容重秸秆覆盖处理对于土壤容重没有显著的影响采取均匀垄种植时,秸秆还田增加了0~20cm、21~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秸秆还田处理显著增加了21~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宽窄垄种植方式下,秸秆还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0~20cm、21~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秸秆深翻处理能够显著增加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不同还田方式对于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差异并不显著,基本相同2.2 对于土壤有机质与氮含量影响秸秆深翻处理显著增加了0~20cm、21~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秸秆覆盖处理仅对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有显著影响,对于21~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增加影响并不显著同一种千秆还田,对于均匀垄和宽窄垄的土壤有机质影响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两种秸秆还田方式都不能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含量,同一种还田方式,也不能使土壤全氮含量出现显著的差异2.3 对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都能够显著影响土壤速效氮含量秸秆深翻还田对于21~40cm土层的土壤速效氮含量有显著的增加,相反,对于0~20cm土层的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秸秆覆盖还田则对于0~20cm土层的土壤速效氮含量有显著的增加,相反,对于21~40cm土层的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同一种秸秆还田方式,对于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差异并不显著两种秸秆还田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秸秆深翻还田增加幅度更多 大,但对于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采取均匀垄种植时,秸秆深翻还田对于21~40cm土层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显著的增加,秸秆覆盖还田则没有显著的影响采取宽窄行种植时,秸秆深翻还田能够增加0~40cm土层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而秸秆覆盖处理则没有显著的影响2.4 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采取均匀垄种植时,产量大小依次为:秸秆深翻还田方式、常规还田方式、秸秆覆盖方式,秸秆深翻还田能够使玉米产量提高6%~14%左右,而秸秆覆盖还田则会使玉米产量降低0.1%~7%左右采取宽容行种植时,产量大小依次为:秸秆深翻还田方式、常规还田方式、秸秆覆盖方式,其中,秸秆深翻还田能够使玉米产量增加2%左右3 结语0~20cm土层被称为耕层,21~40cm土层则是亚耕层构建亚耕层并提高其肥力,有助于土壤培育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秸秆覆盖还田不会显著增加耕层与亚耕层土壤容重。
秸秆深翻还田由因其翻耕过程扰动了土壤,降低了亚耕层约7%~10%的土壤容重,因此,形成了更有利的土壤孔隙结构,提高了土壤蓄水与入渗能力,进而提高了土壤含水量秸秆深翻还田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大幅提高了亚耕层14%~20%左右的土壤有机质因此,采取秸秆深翻还田,对于黑土肥力有很大的提升效果秸秆覆盖处理对于土壤有机质的影响集中在耕层和土壤表层,同时,对于耕层的土壤速效氮含量有显著的增加秸秆深翻还田对于亚耕层的土壤速效氮含量有着显著的提升效果,但对于土壤还效磷含量的提升效果有一定的滞后性,对于亚耕层土壤还效钾含量有突出的提升效果从总体上来说,秸秆深翻与覆盖还田对于耕层土壤的容重降低、含水量、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增加有较大的作用,培了土壤耕层玉米秸秆深翻更有助于提高土壤亚耕层肥力培育效果,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参考文献【1】 赵伟,陈雅君,王宏燕,等.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黑土土壤氮素和物理性状的影响.玉米科学,2012,20(6):98-102.【2】 郭俊娒,姜慧敏,张建峰,等.玉米秸秆炭还田对黑土土壤肥力特性和氮素农学效应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22(1):67-75.。












